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双负载模式的Vienna整流器调制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姜卫东 张庆岩 +2 位作者 刘圣宇 王金平 卢蒙蒙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60-168,共9页
在工程应用中,Vienna整流器常处于双负载模式给串联电池组充电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此时,上、下直流侧的输出电压和功率不再相等,矢量的合成变得非常复杂。文中从载波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注入零序电压实现了上、下直流侧输出功率的解... 在工程应用中,Vienna整流器常处于双负载模式给串联电池组充电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此时,上、下直流侧的输出电压和功率不再相等,矢量的合成变得非常复杂。文中从载波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注入零序电压实现了上、下直流侧输出功率的解耦和中点电压的主动控制,简化了计算过程。基于Vienna整流器拓扑的输出电平约束和调制约束分析了零序电压的约束条件,并基于上述约束条件给出了不同运行状态下Vienna整流器的上、下直流侧可输出的极限功率,为工程参数设计提供参考。此外,分析了双负载运行状态下Vienna整流器的电流过零畸变问题,提出了抑制电流过零畸变的方法,并直接给出了三相调制电压。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电池组充电 负载模式 直流侧不平衡 功率解耦 电流过零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mesh:一个mesh-like片上网络拓扑结构 被引量:17
2
作者 朱晓静 胡伟武 +1 位作者 马可 章隆兵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194-2204,共11页
针对片上网络(network on chip,简称NoC)的节点数量少、距离近、物理实现复杂度受到限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Xmesh拓扑结构,并为该结构提出了XM路由算法.该结构在经典的mesh结构的基础上添加了两个对角线型的回边,缩短了节点间的距离... 针对片上网络(network on chip,简称NoC)的节点数量少、距离近、物理实现复杂度受到限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Xmesh拓扑结构,并为该结构提出了XM路由算法.该结构在经典的mesh结构的基础上添加了两个对角线型的回边,缩短了节点间的距离,而且路由计算的复杂性不高,实现的复杂度基本没有增加.将Xmesh与经典的Mesh和Torus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同时,在Popnet模拟器上基于均衡负载和热点负载两种负载模式进行性能比较.模拟结果表明,Xmesh平均延时不到Mesh结构的70%.对于均衡负载,当网络规模较小时,Xmesh的延时比Torus的更小;对于热点负载,当热点距离网络中心或者对角线比较近时,Xmesh的延时比Torus的小10%~30%.反之,其延时比Torus的大10%~30%.总的来说,Xmesh的性能与Torus比较接近,但其物理实现更为简单,Xmesh比Mesh结构的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 路由算法 性能分析 负载模式 片上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虚拟机间性能互扰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雷 邢禾续 +3 位作者 代钰 徐赛 王昊 张斌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90,共12页
提出了一种考虑虚拟机间性能互扰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构建了虚拟机性能互扰度量模型,并给出了基于虚拟机负载模式的性能互扰度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将对虚拟机间性能互扰的预测结果应用于资源分配方案性能互扰评价中,以作为虚拟资源分... 提出了一种考虑虚拟机间性能互扰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构建了虚拟机性能互扰度量模型,并给出了基于虚拟机负载模式的性能互扰度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将对虚拟机间性能互扰的预测结果应用于资源分配方案性能互扰评价中,以作为虚拟资源分配的依据,能够有效保证虚拟资源分配方案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和已有方法相比,提出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能够保证虚拟机上所部署应用的执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机性能互扰 虚拟资源分配 负载模式 性能互扰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中心应用请求级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文雨 孟丹 詹剑锋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4-1014,共11页
请求级行为分析有助于数据中心应用管理.已有研究中,一类方法要求了解应用内部细节和源代码,因此不适用于数据中心场景,另一类方法基于外部观测应用行为,不能得到精确的分析结果.该文提出一种新的面向数据中心应用的请求级行为分析方法... 请求级行为分析有助于数据中心应用管理.已有研究中,一类方法要求了解应用内部细节和源代码,因此不适用于数据中心场景,另一类方法基于外部观测应用行为,不能得到精确的分析结果.该文提出一种新的面向数据中心应用的请求级行为分析方法.该方法不要求应用内部细节能够分析请求细粒度性能指标和多项资源消耗.该文贡献主要是:(1)提出了一个结合模型驱动和轻量内核行为跟踪的请求行为分析方法,适用于由黑盒模块构建的数据中心应用;(2)提出了一种利用应用行为预测误差衡量请求分析精度的评价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好的分析精度,平均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应用 请求级行为分析 负载模式 最小二乘 排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资源管理中的预测模型综述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飞飞 吴杰 吕智慧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78-3083,共6页
为了实现云计算灵活性,动态伸缩性以及资源共享等特征,云计算系统需预知应用负载趋势,并为其分配所需资源。为实现这一目标,预测技术在云计算资源管理中必不可少。通过分析当前应用于云计算环境中的预测模型,总结了这些预测模型的特点,... 为了实现云计算灵活性,动态伸缩性以及资源共享等特征,云计算系统需预知应用负载趋势,并为其分配所需资源。为实现这一目标,预测技术在云计算资源管理中必不可少。通过分析当前应用于云计算环境中的预测模型,总结了这些预测模型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预测技术的动态资源供应的一般流程。针对这些预测模型中存在的不足,从3个方面展望了云计算资源管理中预测模型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虚拟资源 预测模型 负载模式 资源管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的配电网快速重构方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玉敏 孙鹏凯 +3 位作者 叶平峰 吉兴全 王志豪 公政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2-118,共7页
针对现有配电网重构算法求解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配电网快速重构方法。首先,搭建基于配电网环路结构的多分支CNN模型,减少建模过程对配电网具体结构的依赖;其次,利用混合训练方法训练CNN模型,使模型具备对不同负... 针对现有配电网重构算法求解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配电网快速重构方法。首先,搭建基于配电网环路结构的多分支CNN模型,减少建模过程对配电网具体结构的依赖;其次,利用混合训练方法训练CNN模型,使模型具备对不同负载模式的配网进行快速重构的能力;最后,以IEEE33节点测试系统为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配电网快速重构 负载模式 混合训练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组中静态频率变换器的原理和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俊峰 《广东电力》 2008年第12期51-54,72,共5页
介绍了静态频率变换器(static frequency converter,SFC)在大型燃气轮机组启动中的作用。对SFC的主要工作方式——脉冲模式换流和负载换向模式换流进行了深入具体分析,从而得出两种换流模式下SFC的工作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提出应注意励... 介绍了静态频率变换器(static frequency converter,SFC)在大型燃气轮机组启动中的作用。对SFC的主要工作方式——脉冲模式换流和负载换向模式换流进行了深入具体分析,从而得出两种换流模式下SFC的工作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提出应注意励磁系统与SFC的配合问题,在机组转速小于18%额定转速时,励磁调节器采用手动方式,在机组转速大于20%额定转速时,则采用自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C 负载换向模式 矢量 励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brid force control of astronaut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robot under active loading mode 被引量:3
8
作者 邹宇鹏 张立勋 +1 位作者 马慧子 秦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121-4132,共12页
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space adaptation syndrome(SAS)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of the astronauts, a novel astronaut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robot(ART) was proposed. ART can help the astronauts ... 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space adaptation syndrome(SAS)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of the astronauts, a novel astronaut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robot(ART) was proposed. ART can help the astronauts to carry out the bench press training in the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Firstly, a dynamic model of cable driven unit(CDU) was established whose accuracy was verified through the model identification. Secondly,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the speed of the active loading, an active loading hybrid force controller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CDU. Finally,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hybrid force controller was tested by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hybrid force controlle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ecision and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active loading with the maximum phase lag of the active loading being 9° and the maximum amplitude error being 2% at the frequency range of 10 Hz. The controller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adaptation syndrome astronaut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robot model identification hybrid forc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