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加氢制CH_(4)/CO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界面调控研究进展
1
作者 何悦 李瑞英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8,共10页
为实现“双碳”目标以及缓解环境污染问题,CO_(2)利用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受到CO_(2)分子结构以及复杂的加氢路线限制,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是CO_(2)高值化利用的关键。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因具有大比表面积和高分散度... 为实现“双碳”目标以及缓解环境污染问题,CO_(2)利用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受到CO_(2)分子结构以及复杂的加氢路线限制,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是CO_(2)高值化利用的关键。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因具有大比表面积和高分散度等优势,在CO_(2)加氢制CH_(4)/CO反应中应用广泛。为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需要了解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CO_(2)加氢制CH_(4)/CO反应过程中的界面调控作用。其中,影响界面结构的因素包括金属结构、载体性质和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催化剂催化性能。总结了CO_(2)加氢制CH_(4)/CO反应的热力学和机理,重点综述了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CO_(2)加氢制CH_(4)/CO反应中的界面调控作用和催化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界面调控 反应机理 负载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SO_2的还原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大为 秦永宁 +2 位作者 马智 齐晓周 张黎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9-503,共5页
研究了γ Al2 O3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CO还原SO2 的反应 ,考察了系列过渡金属对该反应的催化活性 ,发现Fe系催化剂的性能最好。同时对还原反应的条件进行了选择 ,发现在较低温度下 ,大空速不利于SO2 的还原 ,而在较高温度下 ,气... 研究了γ Al2 O3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CO还原SO2 的反应 ,考察了系列过渡金属对该反应的催化活性 ,发现Fe系催化剂的性能最好。同时对还原反应的条件进行了选择 ,发现在较低温度下 ,大空速不利于SO2 的还原 ,而在较高温度下 ,气体空速对反应影响不大 ,不同的物料配比对反应结果有很大影响 ,当CO∶SO2 =2时 ,最有利于单质硫生成。研究证明 ,金属硫化物是催化SO2 还原反应的活性相 ,该活性相的形成与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催化还原 过渡金属氧化物 Γ-氧化 负载催化剂 烟气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羰基化反应负载型催化剂体系研究进展
3
作者 丁梦姣 田昭雄 +2 位作者 顾爱荣 丁睿 宋河远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9-1024,共16页
羰基化反应是制备各种含羰基化合物的直接且原子经济的方法之一,符合绿色化学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负载型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并且易于回收和重复使用,是羰基化反应催化剂体系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综述介绍了近年来羰基化... 羰基化反应是制备各种含羰基化合物的直接且原子经济的方法之一,符合绿色化学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负载型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并且易于回收和重复使用,是羰基化反应催化剂体系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综述介绍了近年来羰基化反应负载型催化剂体系的研究进展,简述了聚合物、分子筛、氧化物、炭材料等载体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稳定性和催化机理,并分析了这些负载型催化剂的优缺点。通过调节催化剂载体的有效表面和适宜的孔结构,可以降低活性组分的聚集和烧结并增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使其能够重复使用,还可以通过调控载体表面的电子结构,从而优化其催化性能。并对羰基化反应负载型催化剂的发展方向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化反应 负载催化剂 聚合物 氧化物 分子筛 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催化制备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管材专用料 被引量:5
4
作者 阚林 李传峰 +1 位作者 左胜武 梅利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9-203,共5页
采用负载型非茂金属(SSTS)催化剂催化乙烯淤浆聚合,制备了交联聚乙烯管材专用料(sPE);通过过氧化物交联sPE、挤出成型了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sPEXa)管材;考察了氢气分压和共聚单体对SSTS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测试了sPE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 采用负载型非茂金属(SSTS)催化剂催化乙烯淤浆聚合,制备了交联聚乙烯管材专用料(sPE);通过过氧化物交联sPE、挤出成型了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sPEXa)管材;考察了氢气分压和共聚单体对SSTS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测试了sPE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MWD)、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及sPEXa管材的交联度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STS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过程平稳、共聚效应显著,SSTS催化剂在乙烯-己烯共聚时的活性比乙烯均聚时的活性提高了43%;sPE中不含粒径小于75μm的细粉,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296 564,MWD=4.05;sPE的流变行为呈明显的"剪切变稀",有利于挤出加工;sPEXa管材在95℃、4.8 MPa静液压力下无泄漏和无破裂的持续时间长于1 875 h,长于行业要求的1 0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非茂金属催化剂 淤浆聚合 交联聚乙烯 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管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金属改性对负载型Ni_(2)P/M41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姜楠 蒋博龙 +1 位作者 王帅 宋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2,共7页
开发高效加氢脱硫催化剂是实现油品深度脱硫的重要途径。采用浸渍-程序升温法制备不同稀土金属(La、Ce、Pr、Nd、Y)改性的Ni_(2)P/M41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CO吸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分析催化剂的结构以及化学组成,... 开发高效加氢脱硫催化剂是实现油品深度脱硫的重要途径。采用浸渍-程序升温法制备不同稀土金属(La、Ce、Pr、Nd、Y)改性的Ni_(2)P/M41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CO吸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分析催化剂的结构以及化学组成,并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考察稀土金属对Ni_(2)P/M41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金属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催化剂的尺寸以及活性相Ni_(2)P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性;稀土金属La、Pr能够显著提高负载型Ni_(2)P/M41催化剂的HDS(加氢脱硫)活性,加入稀土金属Nd、Ce和Y反而使催化剂活性略有降低;Pr-Ni_(2)P/M41表现出最优的加氢脱硫能力,反应6 h后,脱硫率达到92.6%,与未改性的Ni_(2)P/M41催化剂的转化率相比,提高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改性 稀土金属 负载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童巧 钱功明 +1 位作者 叶青 陈祖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38,共5页
对近年来用于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重点讨论了不同金属负载在各类载体上对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反应的催化性能,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和催化剂的载体2个角度出发,总结了不同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优缺点... 对近年来用于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重点讨论了不同金属负载在各类载体上对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反应的催化性能,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和催化剂的载体2个角度出发,总结了不同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优缺点。旨在为进一步深入开发绿色高效催化剂提供参考,并对未来的工业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负载金属催化剂 水解制氢 硼氢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卤代硝基苯选择性加氢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崔耀森 钱利刚 +7 位作者 帅昌辉 潘骏 聂京 王昌盛 史明 俞卫祥 万东闯 卢春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9-457,共9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卤代硝基苯催化加氢制备卤代苯胺反应中,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提高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的主要方式包含调控金属粒子尺寸、制备双金属活性中心、改性催化剂载体、调变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卤代硝基苯催化加氢制备卤代苯胺反应中,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提高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的主要方式包含调控金属粒子尺寸、制备双金属活性中心、改性催化剂载体、调变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反应溶剂的选择以及添加脱卤抑制等,但催化剂的稳定性仍然是工业应用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如何提高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加氢稳定性和实现工业化应用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硝基苯 催化加氢 负载金属催化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印染废水的催化氧化处理 被引量:17
8
作者 倪可 王利平 +1 位作者 李祥梅 章滢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考察了载体种类、活性组分种类、活性组分配比(n(Fe2+)∶n(Mn2+))、浸渍液浓度(以Mn2+计)、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FexOy-MnOx型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将... 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考察了载体种类、活性组分种类、活性组分配比(n(Fe2+)∶n(Mn2+))、浸渍液浓度(以Mn2+计)、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FexOy-MnOx型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将在浸渍液浓度0.5 mol/L(以Mn2+计)、n(Fe2+)∶n(Mn2+)=1∶2、煅烧温度250℃,煅烧时间8 h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用于印染废水(COD=584 mg/L、色度500倍)的处理,在臭氧流量0.8 L/min、废水pH 7、催化剂加入量40 g/L、反应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印染废水COD的去除率为83.2%;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连续使用6次后的COD去除率仍可达到6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负载金属催化剂 活性炭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贵金属钯-氧化铝催化剂用于大豆油选择氢化 被引量:9
9
作者 丘彦明 徐贤伦 +1 位作者 高兰云 刘淑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5,共3页
通过对大豆油的选择氢化实验 ,就各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负载量对贵金属催化剂的选择氢化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催化剂回收利用进行了考察 ,初步确定适合工业化大豆油选择氢化的工艺条件 ,并对如何降低氢化过程中生成的反式烯酸... 通过对大豆油的选择氢化实验 ,就各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负载量对贵金属催化剂的选择氢化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催化剂回收利用进行了考察 ,初步确定适合工业化大豆油选择氢化的工艺条件 ,并对如何降低氢化过程中生成的反式烯酸做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 金属 钯-氧化 催化剂 大豆油 选择氢化 反式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TPR、XRD和化学分析法研究负载型氧化物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存在状态和分散规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新硕 黄少铭 金松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14-518,共5页
应用TPR、XRD及化学分析法研究了浸渍法制备的NiO负载在γ-Al_2O_3、SiO_2、TiO_2载体上的存在状态、最大分散度及分散规律,并对3种方法的结果作了比较,旨在为固-固吸附的研究提供一种简易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催化剂 氧化物 负载 活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为前驱体构筑La-Ce氧化物修饰的Pt-Co纳米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对CO氧化的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智敏 张成相 +3 位作者 安康 刘强 张斯然 刘源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57-1367,I0005,共12页
利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PTO)可以将多种金属离子限域并均匀混合于钙钛矿晶格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构筑氧化物修饰的纳米双金属催化剂团簇的新构想。以担载于大比表面积SiO 2上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1-y Cey Co0.87 Pt0.13 O3/SiO 2作... 利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PTO)可以将多种金属离子限域并均匀混合于钙钛矿晶格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构筑氧化物修饰的纳米双金属催化剂团簇的新构想。以担载于大比表面积SiO 2上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1-y Cey Co0.87 Pt0.13 O3/SiO 2作为前驱体,将La、Ce、Co和Pt多种金属离子均匀混合并限域于PTO晶粒中,还原后得到Pt-Co/La-Ce-O/SiO 2催化剂;通过氮气吸附-脱附、XRD、H2-TPR和TEM等手段对Pt-Co/La-Ce-O/SiO 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对CO氧化的催化性能,研究了构效关系。结果发现,La-Ce-O-Pt-Co构成了纳米团簇,担载于SiO2表面,形成了Pt-Co纳米双金属颗粒;Co修饰Pt提高了其催化活性,而添加Ce进一步改善了其催化性能。当Ce含量(y)为0.2时,催化剂La0.8 Ce0.2 Co0.87 Pt0.13 O3/SiO2的活性最佳,在120℃下即可实现CO完全转化,且在含体积分数15%H 2O及12.5%CO 2的气氛中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稳定性测试表明,所制得的Pt-Co/La-Ce-O/SiO 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烧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双金属催化剂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 CO氧化 氧化物助剂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的原位红外和喇曼光谱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翁维正 万惠霖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34-536,共3页
采用原位时间分辨红外光谱和原位显微喇曼光谱技术,对CH4/O2/Ar(2/1/45)混合气在SiO2和Al2O3负载的Rh、Ru、Ir等催化剂上反应的初级产物和催化剂表面物种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辅之以改变催化剂预处理条件,脉冲反应-质谱和TPR等实验方... 采用原位时间分辨红外光谱和原位显微喇曼光谱技术,对CH4/O2/Ar(2/1/45)混合气在SiO2和Al2O3负载的Rh、Ru、Ir等催化剂上反应的初级产物和催化剂表面物种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辅之以改变催化剂预处理条件,脉冲反应-质谱和TPR等实验方法,对相应催化剂上的O2-和积碳物种浓度及其与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反应机理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重整机理是Ru/Al2O3和Ru/SiO2上CO和H2生成的主要途径,而由CH4的直接氧化生成CO和H2是Rh/SiO2上POM反应的主要途径;在新还原的Ir/SiO2上,CO是POM反应的初级产物,而在稳态条件下,催化剂表面积碳与CO2和/或H2O的反应以及未积碳表面的CH4燃烧-重整反应可能是CO生成的主要途径之一.造成Ru/SiO2、Ru/Al2O3、Rh/SiO2和Ir/SiO2等催化剂上POM反应机理差异的原因主要源于反应条件下催化剂表面氧物种(O2-)和积碳物种浓度的差异,而造成反应条件下催化剂表面氧物种浓度差异的本质可能与Ru、Rh和Ir等对氧亲合力及M-O键能的高低等因素有关.对Rh/Al2O3催化剂,POM反应的初级产物与催化剂的焙烧温度有关.在600℃焙烧的催化剂上,CO是POM反应的初级产物,而在900℃焙烧的催化剂上,CO2是反应的初级产物,造成两催化剂上POM反应机理差异的本质可能与不同温度焙烧的催化剂上Rh物种的可还原性不同并进而影响POM反应条件下催化剂表面氧物种的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部分氧化 合成气 负载金属催化剂 反应机理 原位时间分辨红外光谱 原位喇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D研究负载型氧化物催化剂活性组份的非晶态量和存在状态
13
作者 黄少铭 唐新硕 金松寿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16,共8页
应用X光射线相定量分析法测定了NiO负载在γ-Al_2O_3、SiO_2、TiO_2,经EDTA和CH_3NO_2改性的γ-Al_2O_3等载体上的分散阈值(非晶相活性组份量)。分析了影响XRD相定量测定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消除或减少择优取向、微吸收效应、峰重叠... 应用X光射线相定量分析法测定了NiO负载在γ-Al_2O_3、SiO_2、TiO_2,经EDTA和CH_3NO_2改性的γ-Al_2O_3等载体上的分散阈值(非晶相活性组份量)。分析了影响XRD相定量测定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消除或减少择优取向、微吸收效应、峰重叠(载体的干扰)、制样及峰型弥散等因素对定量测定干扰的方法,讨论了XRD方法测定非晶相量的可靠性。扩大了XRD技术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对不同载体对活性组份状态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 氧化物 催化剂 非晶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氧化VOC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港国 张迪 +2 位作者 王建申 桂建舟 刘丹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7,共9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可引起光化学烟雾,并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对其进行去除。鉴于高效、经济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催化氧化被认为是去除VOCs的有效途径之一。综述了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氧化VOCs的反应机理... 挥发性有机物(VOCs)可引起光化学烟雾,并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对其进行去除。鉴于高效、经济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催化氧化被认为是去除VOCs的有效途径之一。综述了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氧化VOCs的反应机理,分析了贵金属种类和载体性质对VOCs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总结了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可为高效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负载催化剂 金属 载体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肼产氢负载型催化剂研究进展
15
作者 周科年 张竞哲 +3 位作者 苑高千 杨国栋 张海军 李发亮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59-12071,共13页
氢气作为一种燃烧放能高且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而被广泛关注。水合肼(N_(2)H_(4)·H_(2)O)的储氢量高(8.0%质量分数),且分解后的产物对环境安全无污染,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储氢材料。催化剂是水合肼分解产氢的关键。总结了负... 氢气作为一种燃烧放能高且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而被广泛关注。水合肼(N_(2)H_(4)·H_(2)O)的储氢量高(8.0%质量分数),且分解后的产物对环境安全无污染,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储氢材料。催化剂是水合肼分解产氢的关键。总结了负载金属活性中心组成和载体种类对水合肼分解产氢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效率、选择性和耐久性的影响;分析了提高水合肼分解产氢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方法;最后指出了该研究方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肼 负载催化剂 产氢 负载金属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铝复合氧化物负载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分解N_2O 被引量:18
16
作者 徐晓玲 徐秀峰 +1 位作者 张国涛 牛宪军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5-600,共6页
分别用离子交换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钴铝复合氧化物负载金催化剂,用于催化分解N2O。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优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对于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考察了金负载量、HAuCl4溶液的预处理方式、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 分别用离子交换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钴铝复合氧化物负载金催化剂,用于催化分解N2O。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优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对于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考察了金负载量、HAuCl4溶液的预处理方式、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用BET、XRD、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优化出了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参数:金负载量1.1%、预调节HAuCl4溶液的pH值至9.0、300℃焙烧。在钴铝氧化物中加入适量的助剂Na,提高了Co3+的还原性和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在此基础上制备的1.5%Na/1.1%Au/Co-Al催化剂的低温活性优于1.1%Au/Co-Al和1.5%Na/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催化分解 钴铝复合氧化物 负载催化剂 制备参数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消除挥发性有机物的有序多孔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邓积光 何胜男 +3 位作者 谢少华 杨黄根 刘雨溪 戴洪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9-1129,共11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用于消除挥发性有机物的有序多孔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有序多孔氧化铈、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铬和钙钛矿型氧化物及其负载贵金属或过渡金属氧化物.讨论了这些催化剂对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氧化的...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用于消除挥发性有机物的有序多孔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有序多孔氧化铈、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铬和钙钛矿型氧化物及其负载贵金属或过渡金属氧化物.讨论了这些催化剂对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氧化的催化性能,并展望了新型高效消除挥发性有机物催化剂的研发前景及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序多孔材料 金属氧化物 钙钛矿氧化物 负载催化剂 挥发性有机物的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在聚丙烯(PP)/氢氧化铝(ATH)阻燃体系中的协效催化阻燃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平立 陈英红 +2 位作者 陈学 沈磊 盛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4-98,共5页
为解决氢氧化铝(ATH)阻燃聚丙烯(PP)存在高添加量低阻燃效率问题,文中采取了在PP/ATH体系中引入硼酸锌(ZnB)/负载型金属氧化物(WMS)复合协效剂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ZnB的引入解决了PP/ATH阻燃材料的阴燃问题,WMS的引入显著提高了PP/AT... 为解决氢氧化铝(ATH)阻燃聚丙烯(PP)存在高添加量低阻燃效率问题,文中采取了在PP/ATH体系中引入硼酸锌(ZnB)/负载型金属氧化物(WMS)复合协效剂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ZnB的引入解决了PP/ATH阻燃材料的阴燃问题,WMS的引入显著提高了PP/ATH体系的残炭率,降低了材料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和质量损失速率,因而降低了材料的火灾危险性。而ZnB与WMS的协同使用则显著改善了材料的阻燃性能。WMS对PP/ATH阻燃体系的协效催化阻燃作用归因于其具有促进基体树脂PP大分子链自身参与凝聚相成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氧化 无卤阻燃 负载金属氧化物 催化成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载负型沸石催化剂的阈值效应( 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龙湘云 赵璧英 谢有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1-307,共7页
用一系列氧化物,如B2O3,Sb2O3和MgO,对HZSM-5沸石以及用Sb203对Hβ沸石进行改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氧化物可在沸石上自发单层分散且大部分分散的氧化物处于沸石孔内.用XRD及XPS方法测得它们的分散阈值.实验中发现,在甲苯烷基化... 用一系列氧化物,如B2O3,Sb2O3和MgO,对HZSM-5沸石以及用Sb203对Hβ沸石进行改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氧化物可在沸石上自发单层分散且大部分分散的氧化物处于沸石孔内.用XRD及XPS方法测得它们的分散阈值.实验中发现,在甲苯烷基化反应中,对二甲苯选择性防氧化物含量增加而迅速提高;当氧化物在HZSM-5上的载量接近其分散阈值时,对二甲苯选择性达到最大,对某些体系可高达95%左右,而在既Sb2O3/Hβ催化剂上进行间二甲苯异构化反应时,其H甲苯产物中对邻比选择性也在Sb203的阈值附近达到极值,此后基本不再随Sb203载量增加而增大.我们称这一现象为阈值效应.TPD测试结果表明负载氧化物后沸石表面酸性有所削弱,在氧化物载量高于分散阈值后其变化趋于缓慢。阈值效应的产生应是分散的氧化物对沸石的孔道和表面酸性进行单层改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阈值效应 氧化物负载 HZSM-5沸石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臭氧分解的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 被引量:8
20
作者 顾玉林 徐贤伦 刘淑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132,169,共3页
研究了催化剂载体外形和活性成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和其他污染物的反应对室内空气造成的二次污染。通过 XPS分析说明了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反应机理。
关键词 臭氧 分解 负载金属催化剂 空气污染物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