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荷历时曲线在流域水质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程艳 李炳花 +2 位作者 此里能布 和寿芳 黄兵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2期33-37,41,共6页
介绍了负荷历时曲线(LDC)的概念和建立方法,以及针对不同水质标准时,LDC应用于水质评价、关键水质条件和主要污染机制判断、现状及允许负荷通量估算等问题的分析。结合国外已有案例,并以洱海弥苴河流域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分别探讨了不同... 介绍了负荷历时曲线(LDC)的概念和建立方法,以及针对不同水质标准时,LDC应用于水质评价、关键水质条件和主要污染机制判断、现状及允许负荷通量估算等问题的分析。结合国外已有案例,并以洱海弥苴河流域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分别探讨了不同水质限制要求下,运用LDC具体分析和解决各类水质问题的方法。结果表明,LDC包含众多水质特征信息,可以在较少数据信息条件下,合理分析各类水环境问题,从而为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可靠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历时曲线 水质评价 流域 水文流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历时曲线法在东辽河流域最大日负荷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卢文喜 安永凯 张蕾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4-46,220,共4页
根据东辽河王奔水文站2000~2009年的水文、水质数据,构建了主要污染物氨氮和化学需氧量负荷历时曲线,计算了东辽河流域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的最大日负荷量,分析了各污染物最大日负荷的年内变化特征及各类污染源的贡献。结果表明,在25%、50... 根据东辽河王奔水文站2000~2009年的水文、水质数据,构建了主要污染物氨氮和化学需氧量负荷历时曲线,计算了东辽河流域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的最大日负荷量,分析了各污染物最大日负荷的年内变化特征及各类污染源的贡献。结果表明,在25%、50%、75%和90%的保证率下,负荷历时曲线法计算得到的氨氮最大日负荷分别为368.9、153.8、31.8、0.35kg/d,化学需氧量最大日负荷分别为7 378.6、3 058.6、635.9、6.91kg/d;东辽河在6~9月的丰水期具有较高的纳污能力,1、2月纳污能力最弱;污染物的超标点主要集中于保证率10%~70%之间,削减目标主要为非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历时曲线 最大日负荷 污染物 东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荷历时曲线法的东苕溪纳污能力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嵇灵烨 王飞儿 +1 位作者 俞洁 叶真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6,共8页
根据东苕溪流域2011—2014年水文数据,以氨氮为控制指标,利用负荷历时曲线法计算流域内4个站点对应控制断面的氨氮纳污能力,解析流域内纳污能力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实测水质数据探究区域水体的实际受纳污染负荷,得到剩余纳污量。结果... 根据东苕溪流域2011—2014年水文数据,以氨氮为控制指标,利用负荷历时曲线法计算流域内4个站点对应控制断面的氨氮纳污能力,解析流域内纳污能力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实测水质数据探究区域水体的实际受纳污染负荷,得到剩余纳污量。结果表明,流域纳污能力年度变化较大,高纳污能力主要集中在6—9月与3月,其中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丰水期流域水体纳污能力分别是平水期的1.7倍、枯水期的2.4倍。从空间分布上看,下游区域纳污能力相对大于上游区域,特别是在枯水区,下游纳污能力是上游的4.8倍。根据污染排放现状计算剩余纳污量,结果显示:除洛舍闸站点外,其他站点剩余纳污量均表现为高流量区>丰水区>中流量区>枯水区>低流量区;洛舍闸站点受非点源污染排放影响,高流量区、丰水区反而表现出低的剩余纳污量。综上所述,利用负荷历时曲线能有效开展水体纳污能力计算与分析,可为流域水污染容量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量控制 负荷历时曲线 纳污能力 东苕溪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荷历时曲线法的流域污染负荷特征解析与纳污能力研究——以沙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晓荣 杜新忠 +3 位作者 韩玉国 李泽利 雷秋良 刘宏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6-1224,共9页
以位于天津的沙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水污染防治攻坚目标作为水质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基于沙河桥监测断面2006~2018年水文水质数据,利用负荷历时曲线法(Load Duration Curve)分析不同水文条件下的污染负荷输出特征,分析点源与面源... 以位于天津的沙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水污染防治攻坚目标作为水质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基于沙河桥监测断面2006~2018年水文水质数据,利用负荷历时曲线法(Load Duration Curve)分析不同水文条件下的污染负荷输出特征,分析点源与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并核算沙河流域总磷、总氮和COD的环境容量与负荷削减量.研究结果表明:沙河桥断面汛期总磷、总氮和COD最大日负荷量均值大于非汛期,有较强的纳污能力;总磷、总氮各月份浓度均超过地表Ⅲ类水标准,COD未超过Ⅲ类水标准.在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的目标下,沙河桥断面总磷在低流量区未超过水环境容量,在高流量区、中高流量区、中流量区、中低流量区均超过水环境容量,需要削减的负荷分别为0.086、0.011、0.014、0.001t/d;总氮在各流量水平下均超标,高流量区、中高流量区、中流量区、中低流量区、低流量区削减量分别为11.811、4.386、2.327、0.466、0.008t/d;COD在各流量水平下均未超标,无需削减;流量保证率在大于75%区间为中低流量区,水质主要受点源负荷的影响,沙河桥断面在这一流量区间基本满足允许负荷要求,说明沙河流域点源影响较小;流量保证率在小于75%区间为面源污染发生的中高流量区,氮磷现状污染负荷均超过允许污染负荷,需要进行污染负荷削减以满足水质目标,也表明氮磷面源污染对沙河流域水质影响较大.本研究可为基于实测水文水质数据的污染负荷输出特征分析和不同水文条件下流域纳污能力核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历时曲线 沙河流域 水环境容量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荷历时曲线法的永定河流域河北段磷纳污能力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杰杰 雷坤 +2 位作者 孙明东 徐香勤 程全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377-384,共8页
以永定河流域2002—2016年水文数据为依据,利用负荷历时曲线(LDC)法计算永定河流域河北段老鸦庄、左卫、石匣里、响水堡和八号桥5个断面的总磷(TP)纳污能力,并分析纳污能力的时空变化;结合2010—2016年水质监测数据,计算各断面水体TP现... 以永定河流域2002—2016年水文数据为依据,利用负荷历时曲线(LDC)法计算永定河流域河北段老鸦庄、左卫、石匣里、响水堡和八号桥5个断面的总磷(TP)纳污能力,并分析纳污能力的时空变化;结合2010—2016年水质监测数据,计算各断面水体TP现状负荷,分析其主要污染源类型与污染负荷应削减量。结果表明:永定河流域河北段水体TP纳污能力时空差异较大,下游纳污能力大于上游;5个断面不同月份、季节的TP允许负荷波动较大,强纳污能力主要集中在7月、10—11月,而1—2月纳污能力较弱;永定河流域河北段主要受非点源污染排放的影响,除老鸦庄断面在丰水区和中流量区TP负荷无需削减外,其他4个断面在丰水区、中流量区和枯水区均需进行不同程度的削减。永定河流域河北段水体TP现状负荷已超过允许负荷,需要制定不同时间尺度的总量控制目标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量控制 负荷历时曲线(LDC) TP 纳污能力 永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历时曲线法在清潩河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赵雪霞 于鲁冀 王燕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4-58,共5页
负荷历时曲线法是集水质变化和污染负荷于一体的独特方法,对流域水质管理对策的提出有重要作用。结合清潩河流域2012-2015年的水文、水质数据,以水污染防治攻坚目标和清洁河流2级标准目标作为设计水质目标,绘制COD和氨氮的负荷历时曲线... 负荷历时曲线法是集水质变化和污染负荷于一体的独特方法,对流域水质管理对策的提出有重要作用。结合清潩河流域2012-2015年的水文、水质数据,以水污染防治攻坚目标和清洁河流2级标准目标作为设计水质目标,绘制COD和氨氮的负荷历时曲线,建立水体流量-水质-污染负荷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高村桥和陶城闸断面最大日负荷量季节性差异显著。在水污染防治攻坚水质目标下,高村桥断面COD严重超标,高、中流量区削减量分别为5.47、0.45t/d,低流量区无需削减,氨氮基本不超标,不需要削减;陶城闸断面COD和氨氮基本不超标,无需削减。在清洁河流2级标准水质目标下,高村桥断面COD全部超标,高、中、低流量区削减量分别为17.85、5.10、1.60 t/d,氨氮严重超标,削减量为0.52、0.27、0.07 t/d;陶城闸断面COD严重超标,削减量分别为2.21、0.81、0.32 t/d,氨氮基本不超标,高流量区削减量为0.25 t/d,中、低流量区不需要削减。该研究可为流域不同水文条件下水质达标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历时曲线 清潩河流域 水质目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荷历时曲线估算新疆河流泥沙通量的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慧菁 贾尔恒.阿哈提 +1 位作者 程艳 王君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5,20,共4页
目前,准确估算河流泥沙通量是实施河流泥沙总量控制的前提。以新疆北疆河流1980年的含沙量资料为基础,基于负荷历时曲线方法计算泥沙通量,分析泥沙通量的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基于负荷历时曲线通量估算的不确定性、适用性。得出基... 目前,准确估算河流泥沙通量是实施河流泥沙总量控制的前提。以新疆北疆河流1980年的含沙量资料为基础,基于负荷历时曲线方法计算泥沙通量,分析泥沙通量的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基于负荷历时曲线通量估算的不确定性、适用性。得出基于负荷历时曲线的通量估算方法能较准确估算新疆河流泥沙通量,可为新疆河流泥沙通量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为泥沙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历时曲线 泥沙 通量估算方法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时曲线法在TMDL计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丁京涛 许其功 +1 位作者 席北斗 胡翔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6期393-396,共4页
联系美国的TMDL计划,系统介绍了历时曲线法内容及其在TMDL计划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历时曲线法的优缺点,指出历时曲线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水质管理工具,可以代替水质模型应用到水环境管理工作中。也可以与水质模型联用,适用于我国水... 联系美国的TMDL计划,系统介绍了历时曲线法内容及其在TMDL计划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历时曲线法的优缺点,指出历时曲线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水质管理工具,可以代替水质模型应用到水环境管理工作中。也可以与水质模型联用,适用于我国水环境总量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历时曲线 负荷历时曲线 TM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模拟及污染负荷计算 被引量:11
9
作者 管仪庆 陈玥 +3 位作者 张丹蓉 杜璇璇 田玺泽 陈玉壮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1-118,共8页
根据台州市河网地区水体的水动力、水质特性及污染负荷,利用MIKE-11软件,建立了河网一维水动力和水质耦合模型。利用实测水位、NH3-N、COD质量浓度进行了参数的率定和验证。在水动力水质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计算水环境容量及其现状... 根据台州市河网地区水体的水动力、水质特性及污染负荷,利用MIKE-11软件,建立了河网一维水动力和水质耦合模型。利用实测水位、NH3-N、COD质量浓度进行了参数的率定和验证。在水动力水质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计算水环境容量及其现状入河污染物负荷,构建了台州市区河道污染物负荷历时曲线,计算出COD和NH3-N在各个流量历时区域内的削减量和削减率,旨在为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模拟 污染负荷 MIKE-11 负荷历时曲线 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LDC在洱海弥苴河流域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程艳 李炳花 +2 位作者 此里能布 黄兵 和寿芳 《水电能源科学》 2008年第4期27-30,共4页
针对负荷历时曲线(LDC)在水质分析中存在评判依据无法适应水质限制要求,提出了基于急性和慢性水质标准时采用LDC对水质进行评判的方法。结果表明,弥苴河河道2004-2006年间水质能满足功能要求,降雨径流造成的流域面源污染是威胁水... 针对负荷历时曲线(LDC)在水质分析中存在评判依据无法适应水质限制要求,提出了基于急性和慢性水质标准时采用LDC对水质进行评判的方法。结果表明,弥苴河河道2004-2006年间水质能满足功能要求,降雨径流造成的流域面源污染是威胁水体功能的主要原因,输出年均TN、TP负荷通量均已超过允许负荷通量。流域降雨径流和山地土壤侵蚀导致面源污染是威胁弥苴河水体功能和输出营养盐负荷过量的主要原因,丰水条件是水质管理的关键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负荷历时曲线 水文流量模式 面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匀市剑江河水环境修复调控方法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雨 王敬静 +2 位作者 王佳 李红军 张新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6,共4页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对水环境承载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都匀市作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市,修复与调控剑江河的水环境成为都匀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采用负荷历时曲线(LDC)法并结合SWAT模型分析了流域各控制单...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对水环境承载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都匀市作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市,修复与调控剑江河的水环境成为都匀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采用负荷历时曲线(LDC)法并结合SWAT模型分析了流域各控制单元的污染因子总氮和总磷的承载情况;针对剑江河流域总磷、总氮负荷超标情况,提出了以削减施肥量和优化耕作方式两类生态措施为核心的水环境修复定量调控方案,并分析不同代表年采取这两类生态措施对流域水环境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采用削减30%化肥施用量方案时,最高能减少24%的面源污染,且对总磷的削减效果比对总氮的削减效果更为明显;优化耕作措施的调控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等高条植>植草水道>等高种植>植被过滤带;同一种调控措施在枯水年的调控效果优于丰水年的调控效果。研究成果对水环境修复调控方案的制定以及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修复 水环境承载力 生态措施 负荷历时曲线 控制单元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