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测响应空间的负荷动特性分类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欣然 林舜江 +2 位作者 刘杨华 陈辉华 唐外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9-44,共6页
负荷特性的分类与综合是解决负荷建模中时变性难题的有效途径。于是基于随机过程相关性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响应空间的负荷动特性分类方法。该方法以负荷动特性的实测响应空间为特征向量空间,对各个样本的实测响应进行时间坐标的标... 负荷特性的分类与综合是解决负荷建模中时变性难题的有效途径。于是基于随机过程相关性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响应空间的负荷动特性分类方法。该方法以负荷动特性的实测响应空间为特征向量空间,对各个样本的实测响应进行时间坐标的标准化,以计算实测响应空间各样本间的相关系数,并采用系统聚类法按相关系数值进行特性分类。实测响应空间具有能够直接、准确地反映负荷构成的本质特征的优点,一工程应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正确有效,实现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负荷建模 负荷动特性分类 实测响应 随机过程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综合的电力负荷动特性建模 被引量:64
2
作者 张伶俐 周文 +1 位作者 章健 贺仁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36-40,45,共6页
针对目前负荷动特性建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负荷建模必须面向综合的观点,给出了综合的方法,并结合1996年沧州地区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负荷组成时变系统中综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建模实践表明:负荷动特性综合对于解决目前负荷动... 针对目前负荷动特性建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负荷建模必须面向综合的观点,给出了综合的方法,并结合1996年沧州地区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负荷组成时变系统中综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建模实践表明:负荷动特性综合对于解决目前负荷动特性建模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适用于仿真计算的负荷模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负荷动特性 建模 负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负荷动特性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林舜江 李欣然 +5 位作者 刘杨华 罗安 金群 刘艳阳 陈辉华 唐外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33-38,共6页
负荷特性的分类与综合是负荷模型实用化的关键,是解决负荷建模中负荷特性随机时变性问题和区域分散性问题的有效途径。文中深入分析了负荷动特性分类方法,系统阐述了负荷动特性分类特征向量的种类和基本要求。明确指出:以实测响应空间... 负荷特性的分类与综合是负荷模型实用化的关键,是解决负荷建模中负荷特性随机时变性问题和区域分散性问题的有效途径。文中深入分析了负荷动特性分类方法,系统阐述了负荷动特性分类特征向量的种类和基本要求。明确指出:以实测响应空间作为特征向量空间必须对实测响应进行时间坐标的标准化;以模型参数空间作为特征向量空间必须选择参数稳定性好的辨识算法;以标准电压激励下的模型响应空间作为特征向量空间必须选择具有好的内插外推能力的模型结构。最后,通过一个含有20个现场实测样本的分类实例比较和分析了3种特征向量空间的分类结果,并推荐使用实测响应空间作为负荷动特性分类的特征向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负荷建模 基于量测 负荷动特性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响应空间的负荷动特性直接综合方法 被引量:16
4
作者 林舜江 李欣然 +5 位作者 李培强 刘杨华 陈辉华 唐外文 罗安 刘光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36-42,共7页
明确指出了负荷动特性的分类与综合在面向实用化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3个层次问题。以基于实测响应空间的负荷动特性分类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负荷动特性直接综合方法:采用重心法原理确定各类负荷特性的聚类中心作为其等效实测响应样本;... 明确指出了负荷动特性的分类与综合在面向实用化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3个层次问题。以基于实测响应空间的负荷动特性分类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负荷动特性直接综合方法:采用重心法原理确定各类负荷特性的聚类中心作为其等效实测响应样本;通过对各个聚类中心等效样本进行参数辨识以得到相应类的综合模型参数;运用判别分析法确定新实测样本的所属负荷特性类别并形成修正后的新的聚类中心等效样本;对加入新样本后的聚类中心等效样本进行参数辨识以得到相应类的修正综合模型参数。以某一变电站采集的负荷特性数据为例,验证了提出的方法简便、准确、有效。总结了考虑负荷时变性的总体测辨法建立某一综合负荷点的模型的大体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建模 负荷动特性综合 重心法 判别分析法 实测响应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OHONEN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负荷动特性聚类与综合 被引量:75
5
作者 张红斌 贺仁睦 刘应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43,共6页
提出了应用Kohonen神经网络解决电力负荷动态特性的聚类问题:首先对每组负荷扰动数据建模,进而将各负荷模型对相同电压激励的响应与相应的负荷有功运行水平合并形成特征向量,最后引入Kohonen神经网络进行聚类。通过对河北沧州地区1996年... 提出了应用Kohonen神经网络解决电力负荷动态特性的聚类问题:首先对每组负荷扰动数据建模,进而将各负荷模型对相同电压激励的响应与相应的负荷有功运行水平合并形成特征向量,最后引入Kohonen神经网络进行聚类。通过对河北沧州地区1996年、1997年和1998年电力负荷特性数据的聚类与综合处理发现:Kohonen神经网络是一种学习速度快、分类精度高、抗噪声能力强、并且适用于电力负荷动态特性聚类的神经网络模型。同时还发现电力负荷特性具有可重复性,这也证明了总体测辨法的可行性。若将这些典型负荷模型实用化,将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仿真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负荷动特性 聚类 KOHONEN神经网络 负荷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负荷动特性实测建模的外推和内插 被引量:46
6
作者 贺仁睦 魏孝铭 韩民晓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本文在处理实测数据的基础上介绍了综合负荷动特性建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问题;比较了差分方程模型和人工神经元模型在非线性外推和内插上的优劣。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负荷动特性 实测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动特性综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舜江 李欣然 +2 位作者 刘杨华 陈辉华 唐外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9-43,共5页
针对如何建立同类负荷动特性的综合模型问题,提出了基于实测响应空间的负荷动特性直接综合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重心法确定同一类负荷特性的聚类中心,再通过对聚类中心等效样本进行参数辨识,以得到的模型参数作为该类负荷特性的综合模型... 针对如何建立同类负荷动特性的综合模型问题,提出了基于实测响应空间的负荷动特性直接综合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重心法确定同一类负荷特性的聚类中心,再通过对聚类中心等效样本进行参数辨识,以得到的模型参数作为该类负荷特性的综合模型参数.通过对某一变电站现场采集的负荷特性数据进行综合建模,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而且其实现比综合辨识建模以及参数加权平均综合建模更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量测 负荷建模 负荷动特性综合 综合方法 参数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梯度聚类算法在负荷动特性聚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政 李欣然 +1 位作者 陈辉华 宋军英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7,共7页
文中提出将基于数据挖掘原理的密度梯度聚类算法应用于电力系统负荷动特性的聚类。通过计算实测响应空间各样本间的密度分布,得到原始聚类中心,再利用类与类之间边界点的分布情况进行合并,从而达到负荷动特性分类。聚类中心在分类过程... 文中提出将基于数据挖掘原理的密度梯度聚类算法应用于电力系统负荷动特性的聚类。通过计算实测响应空间各样本间的密度分布,得到原始聚类中心,再利用类与类之间边界点的分布情况进行合并,从而达到负荷动特性分类。聚类中心在分类过程中产生,以此聚类中心作为该类的等效样本,对其进行参数辨识即可得到同类负荷特性的通用负荷模型。分类和综合在同一过程中完成,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对某一变电站现场采集的负荷特性数据进行聚类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聚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建模 数据挖掘 实测响应空间 负荷动特性聚类 密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电网动态负荷实测建模及模型有效性的研究 被引量:97
9
作者 贺仁睦 王卫国 +1 位作者 蒋德斌 秦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8-82,共5页
该文给出了基于测量的负荷动特性建模的数据来源 :在变电站安装装置 ,等待扰动发生时记录电压电流和频率 ;建模原则 :建立负荷特性这个随机过程的外特性模型 ,用尽量简单的模型描述出多个数据样本的共性 ,即具有统计规律的负荷动特性 ;... 该文给出了基于测量的负荷动特性建模的数据来源 :在变电站安装装置 ,等待扰动发生时记录电压电流和频率 ;建模原则 :建立负荷特性这个随机过程的外特性模型 ,用尽量简单的模型描述出多个数据样本的共性 ,即具有统计规律的负荷动特性 ;模型的数学表达为解耦二阶差分方程 ;并结合实测得到的数据 ,建立了某地区负荷动特性模型。将此模型用于某送出系统发电机摇摆和其他地区故障电流和功角摇摆仿真中 ,将仿真结果与现场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 ,比较结果表明实测建立的动态模型在短路电流计算中得到的结果比BPA静特性模型更接近实际 ,在功角摇摆仿真中两种模型得到的结果相当接近 ,实测动态模型比BPA静态模型计算出的截面功率极限提高了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负荷动特性 建模 模型有效性 电力系统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态负荷模型在电网暂态稳定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红斌 李黎 贺仁睦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53,共5页
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负荷动特性综合方法。结合广东电网的实测数据,建立了相应的动态负荷模型,并将这些模型和BPA静特性负荷模型分别应用于茂湛系统送出截面功率极限计算和广州水贝变电站事故仿真两个实际算例,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实测... 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负荷动特性综合方法。结合广东电网的实测数据,建立了相应的动态负荷模型,并将这些模型和BPA静特性负荷模型分别应用于茂湛系统送出截面功率极限计算和广州水贝变电站事故仿真两个实际算例,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实测的动特性负荷模型计算所得的短路电流值比采用静态负荷模型更接近实际录波电流值;在计算截面稳定极限时,动态和静态模型得到的机电暂态结果比较吻合,且基于实测的动特性负荷模型计算出的功率极限稍大,极限切除时间略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负荷模型 负荷模型 负荷动特性综合 态仿真 暂态稳定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负荷建模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42
11
作者 周文 贺仁睦 +1 位作者 章健 李欣然 《现代电力》 1999年第2期83-89,共7页
分析了电力负荷模型对潮流计算、暂态稳定计算、小扰动稳定、电压稳定分析的影响,指出了负荷模型研究的重要性;回顾了负荷模型研究的统计综合法和总体测辨法的发展历程;最后总结了负荷模型研究在模型的结构选择、模型的参数辨识、结... 分析了电力负荷模型对潮流计算、暂态稳定计算、小扰动稳定、电压稳定分析的影响,指出了负荷模型研究的重要性;回顾了负荷模型研究的统计综合法和总体测辨法的发展历程;最后总结了负荷模型研究在模型的结构选择、模型的参数辨识、结合电压稳定分析的负荷建模、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的灵敏度等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负荷建模 负荷动特性 负荷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