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乍得盆地Doseo坳陷背形负花状构造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小蓉 陈石 +4 位作者 张新顺 丁宝通 宋兴国 潘楚琦 彭梓俊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6-1154,共9页
南乍得盆地Doseo坳陷是中非剪切带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北东东—南西西向走滑断裂带上发育一种特殊的由正断层组成的花状构造,背形负花状构造。断层在平面上呈现雁列式排布,在地震剖面上兼具正花状和负花状构造的特点,表现为下部“向形... 南乍得盆地Doseo坳陷是中非剪切带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北东东—南西西向走滑断裂带上发育一种特殊的由正断层组成的花状构造,背形负花状构造。断层在平面上呈现雁列式排布,在地震剖面上兼具正花状和负花状构造的特点,表现为下部“向形”、上部“背形”的花状构造。根据断裂的发育特征以及区域应力演化特征,结合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并通过平衡剖面恢复技术,将Doseo坳陷划分为5个演化期次。结合走滑位移量结果,对坳陷内背形负花状构造进行成因机制分析,认为其是坳陷中部北东东—南西西向的基底正断层在早白垩世张扭期负花状构造形成阶段和古近纪压扭反转期背形构造形成阶段叠加的结果,且早期张扭强度远大于后期压扭改造强度,二者走滑位移分量相差10~30倍,强度的差异使其主要呈现正断层组成的负花状构造样式,并叠加反转期形成的背形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seo坳陷 背形负花状构造 走滑断裂 构造反转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东凹陷复合型花状构造成因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詹润 杨贵丽 +1 位作者 张盛 朱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3-482,共10页
青东凹陷内大型北西-北西西基底断层上发育一种结构特殊的花状构造——复合型花状构造,在凹陷内表现为构造高带,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平面构造反射层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其中的断层在... 青东凹陷内大型北西-北西西基底断层上发育一种结构特殊的花状构造——复合型花状构造,在凹陷内表现为构造高带,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平面构造反射层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其中的断层在平面上以右阶雁列式或平行式组合排列,剖面上基底主断层向上撒开并与多条次级断层组合成似花状构造。组成这些似花状构造的断层均为正断层,但其中的地层却表现为上拱的背形。根据断裂发育特点及区域构造应力演化特征对其进行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是由于北西-北西西向基底断层在盆地南北向拉伸下的张扭性(斜向拉张)活动与古近纪末反转期压扭性活动叠加的结果。其形成过程经历了古近纪伸展期似负花状构造形成阶段和古近纪末反转期背形构造形成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东凹陷 复合型花状构造 负花状构造 背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晚志留世-石炭纪伸展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日俊 孙龙德 +6 位作者 杨海军 张光亚 曾昌民 冯晓军 文磊 张强 贾铁干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48,共19页
通过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中部的满西地区发现晚志留世一石炭纪伸展构造。伸展构造由一系列规模不大的正断层组成,平面上组成两条北东—南西向的左行雁列状正断层带;剖面上构成负花状构造和堑垒构造。根据生长系数计算结果,... 通过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中部的满西地区发现晚志留世一石炭纪伸展构造。伸展构造由一系列规模不大的正断层组成,平面上组成两条北东—南西向的左行雁列状正断层带;剖面上构成负花状构造和堑垒构造。根据生长系数计算结果,正断层形成于晚志留世,在泥盆纪和石炭纪持续活动,于石炭纪末停止活动。正断层活动的高峰期为晚志留世。该期伸展构造在塔中和塔北地区也有发育,反映当时塔里木盆地处于区域性伸展构造背景。塔里木盆地晚志留世—石炭纪的伸展构造,是昆仑早古生代晚期(晚奥陶世—中志留世)碰撞造山后构造应力松弛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地震解释 晚志留世-石炭纪正断层 左行张扭性断层带 负花状构造 堑垒构造 生长系数 昆仑加里东碰撞造山作用 造山后应力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及其动力学成因 被引量:8
4
作者 赵财胜 孙丰月 +1 位作者 李碧乐 姚凤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9-423,共5页
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为一典型的右旋走滑构造形式,是沿近东西向F断裂(PDZ)发育特征的负花状构造或郁金香构造,并构成走滑伸展双重构造。Luconia陆块与巽他克拉通的碰撞及卢帕断裂的走滑是Punda走滑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成因。同时,利用Riede... 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为一典型的右旋走滑构造形式,是沿近东西向F断裂(PDZ)发育特征的负花状构造或郁金香构造,并构成走滑伸展双重构造。Luconia陆块与巽他克拉通的碰撞及卢帕断裂的走滑是Punda走滑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成因。同时,利用Riedel单剪模式和走滑次级构造逐级配套模式可以合理地解释Punda走滑断裂的构造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nda走滑构造 负花状构造 走滑伸展双重构造 Riedel单剪模式 动力学成因 沙捞越 马来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的控矿构造样式及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孔志岗 张斌臣 +4 位作者 吴越 张长青 刘益 张锋 李杨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59,共17页
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四川-云南-贵州(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大型矿床之一,其矿石储量4.5 Mt,Pb+Zn平均品位10%~12%,矿体主要以筒状、脉状赋存于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富有机质破碎带"黑色破碎带"中,赋矿围岩... 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四川-云南-贵州(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大型矿床之一,其矿石储量4.5 Mt,Pb+Zn平均品位10%~12%,矿体主要以筒状、脉状赋存于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富有机质破碎带"黑色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为震旦系灯影组的白云岩。矿区断裂十分发育,主要发育NWW向断裂、NW向断裂和NE向断裂。通过详细分析各组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厘清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断裂活动特征及构造动力学特征。成矿前,该矿区受近N-S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NWW向逆断层;成矿期,受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和碰撞造山作用,研究区构造应力场转变为NW-SE向挤压应力,形成矿区的NWW向张扭性断层、NW向扭张性断层和NE向逆断层;成矿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变为近EW向,形成NWW向、NW向和NE向的破矿断裂。NWW向断裂是矿区的主控断裂,是流体运移的通道;NW向断裂是NWW向断层的主要配套断裂,是流体混合和矿体就位的空间,NWW向断裂和NW向断裂组成的负花状构造是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最具特色的控矿构造样式。来自深部的富金属离子的流体与来自寒武系富有机质地层的还原型流体在NWW向断裂和NW向断裂控制的张裂空间的混合,是该床的主要成矿机制。矿区南部和西部类似的构造样式区是下一步找矿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梁子富锗铅锌矿 控矿构造样式 成矿机制 负花状构造 黑色破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会东县大梁子铅锌矿控矿构造模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孔志岗 张长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01-702,共2页
1矿区控矿构造样式四川省会东县大梁子铅锌矿区域隶属于扬子克拉通西南缘,甘洛-小江深大断裂带西侧约16 km,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断裂及褶皱发育。区域地层由褶皱基底和沉积盖层两部分组成,前者出露中元古界会理群浅变质岩系,其构造主要... 1矿区控矿构造样式四川省会东县大梁子铅锌矿区域隶属于扬子克拉通西南缘,甘洛-小江深大断裂带西侧约16 km,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断裂及褶皱发育。区域地层由褶皱基底和沉积盖层两部分组成,前者出露中元古界会理群浅变质岩系,其构造主要由近东西向的紧闭复式褶皱和与之平行的压性断裂以及挤压破碎带等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花状构造 晋宁运动 构造演化 西向 地壳运动 加里东旋回 加里东运动 断块 控矿构造 断层活化 走滑构造 大梁子铅锌矿 会东县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走滑构造特征及成因演化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文萍 胡望水 +4 位作者 李涛 王淑君 葛勋 姜天阳 李拉毛才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7-504,共8页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最大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为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所围绕,形成“三山一盆”的构造格局,具有复杂的盆山关系。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首次发现跃进二号东构造下部干柴沟组构造为正花...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最大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为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所围绕,形成“三山一盆”的构造格局,具有复杂的盆山关系。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首次发现跃进二号东构造下部干柴沟组构造为正花状构造,而其上部干柴沟组、油砂山组、狮子沟组、七个泉组构造为负花状构造。构造演化剖面分析表明,走滑构造发育经历了七个泉组沉积末期强烈的压扭构造作用,发育了正花状构造样式,而至柴达木组沉积的前期构造由经历了强烈的张扭构造作用,发育了负花状构造,且叠加在早期正花状构造之上,使得浅层层序主要发育正断层,两期走滑断裂作用叠加产生了现今复杂的负反转走滑断裂带。而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也有相同的构造特征,由此可推断柴达木盆地是受阿尔金走滑断裂影响的斜向压扭构造,非走滑断裂主干位移带内的拉分盆地。因此,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地区构造发育演化对于深入认识复杂的盆山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负花状构造 反转 走滑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断陷盆地及邻区深部结构及成因——来自深地震反射与大地电磁测深的证据 被引量:5
8
作者 何发岐 於文辉 +3 位作者 马超 张世晖 黎小伟 刘德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8-1100,共13页
近年来,围绕三门峡断陷盆地中的油气、地热资源做了大量的工作,成因机制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并利用高精度深反射地震剖面、大地电磁(MT)、重磁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三... 近年来,围绕三门峡断陷盆地中的油气、地热资源做了大量的工作,成因机制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并利用高精度深反射地震剖面、大地电磁(MT)、重磁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三门峡盆地进行综合研究。发现三门峡盆地主要由东、西2个负花状构造构成,西花状构造体大于东花状构造体;盆地东部边缘以观音堂隆起与洛阳凹陷相邻,观音堂隆起发育有壳内透镜状低速体,其东、西两侧均发育有规模较大的隐伏逆断层。研究区内莫霍面为大约5 km厚度滑脱层,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蚯蚓状反射特征,指示滑脱层为西向运动。莫霍面滑脱层上部与下部新发现多条弧形断层。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表明,莫霍面滑脱层的解耦作用是三门峡断陷盆地花状构造形成的主因;在不同时空构造力系作用下,形成研究区新生代全地壳旋转花状构造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断陷盆地 高精度深反射地震剖面 大地电磁 负花状构造 莫霍面滑脱层 弧形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凹陷南坡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的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冠德 夏斌 +2 位作者 于俊峰 陈根文 范立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通过对惠民南坡前中生代断裂的平面分布和三维地震剖面特征的分析,识别出了一组在平面上相互平行,在剖面上具有负花状构造的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通过对负花状构造的形态及其卷入地层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组断裂带经历过两期不同性质的走... 通过对惠民南坡前中生代断裂的平面分布和三维地震剖面特征的分析,识别出了一组在平面上相互平行,在剖面上具有负花状构造的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通过对负花状构造的形态及其卷入地层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组断裂带经历过两期不同性质的走滑运动,在中生代经历了较强的左行张性走滑,在新生代经历了较弱的右行压性走滑。其演化过程与鲁西地块上北北西向走滑断层的演化过程一致,均属于郯庐断裂区域性走滑作用所形成的帚状构造体系的一部分,郯庐断裂在中生代的左行走滑和新生代的右行走滑是控制其发展演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负花状构造 帚状构造体系 反转作用 惠民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部垦东-孤东潜山带走滑断层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余朝华 黄超 +1 位作者 祁成祥 余鹏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1-306,共6页
济阳坳陷东部垦东-孤东潜山带是胜利油田重要的油气产区,对该区带内走滑断层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分析走滑活动对油气聚集成藏的影响。为此,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和相干切片分析,综合研究了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断层在剖面上与平面上... 济阳坳陷东部垦东-孤东潜山带是胜利油田重要的油气产区,对该区带内走滑断层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分析走滑活动对油气聚集成藏的影响。为此,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和相干切片分析,综合研究了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断层在剖面上与平面上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剖面上发育明显的负花状构造,而在平面上则伴生一系列雁行断层,这些断层与走滑断层呈45°斜交,形成"入"字型形态。通过区域构造背景以及走滑成因分析,明确了该区走滑断层的形成机制:在始新世中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西斜向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加上印度洋板块北东向的推挤,中国东部处于北东-南西向的挤压之下,受南部青坨子和陈家庄凸起的限制,垦东-孤东潜山带发生逆时针旋转,由于各潜山距离旋转中心的距离不同,相邻块体之间扭动程度存在差异,潜山带的分界断层分段扭动而发生相对滑移,最终演化成走滑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负花状构造 构造特征 动力机制 郯庐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走滑断裂带消逝端断裂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玉秀 官大勇 +1 位作者 张宏国 麻旭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58,153,共3页
郯庐断裂带发育郯庐走滑断裂,把渤南低凸起错断,并在渤中凹陷内消逝。走滑断裂分为上下2套断裂系统。走滑断裂平面上为雁列式排列的2支断裂,剖面上形成不同的构造样式。走滑断裂带控制了渤南低凸起北侧构造格局及油气成藏。断裂早期活... 郯庐断裂带发育郯庐走滑断裂,把渤南低凸起错断,并在渤中凹陷内消逝。走滑断裂分为上下2套断裂系统。走滑断裂平面上为雁列式排列的2支断裂,剖面上形成不同的构造样式。走滑断裂带控制了渤南低凸起北侧构造格局及油气成藏。断裂早期活动使该区形成2个古构造脊。古近系及其下部圈闭在古构造脊上继承发育,以断背斜类型为主;新近系圈闭分2类,郯庐断裂的晚期强烈活动促使了油气垂向运移及再分配,对晚期油气成藏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负花状构造 走滑断裂 断层分维 渤南低凸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平行之共轭式断层成因模拟及其在南堡凹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穆立华 高斌 +3 位作者 于福生 吴鑫 张敬艺 陈少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8-1000,共13页
两组倾向相反、走向平行或非平行的正断层在剖面上相互交叉组成共轭式断层。理论模型证明走向平行的共轭式断层在平面上不发育交叉点,在剖面上发育的倾向交叉点的连线构成一条水平直线,其距离基底地垒顶面的高度(H)随着基底地垒顶面的宽... 两组倾向相反、走向平行或非平行的正断层在剖面上相互交叉组成共轭式断层。理论模型证明走向平行的共轭式断层在平面上不发育交叉点,在剖面上发育的倾向交叉点的连线构成一条水平直线,其距离基底地垒顶面的高度(H)随着基底地垒顶面的宽度(Wh)和基底地垒边界断层的倾角(α)增加而增大。构造物理模拟结果表明,基底地垒顶面之上直接覆盖砂层时将产生标准的"X"型共轭式断层,其倾向交叉点之下砂层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基底地垒顶面之上直接覆盖滑脱层时产生的共轭式断层结构复杂,盖层地堑内部次级断层发育,地层产状发生明显旋转;当盖层内部夹有滑脱层时,地堑与地垒分层叠加,地堑内部次级断层发育,地层产状相背倾斜,构成低幅度的"背形负花状构造"。地震剖面解释与物理模拟结果对比表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内发育走向平行的共轭式断层组合样式,经历了沙河街期(Es)地垒发育、东营期(Ed)地堑发育、馆陶期(Ng)背形构造发育、明化镇期(Nm)"背形负花状构造"形成四个阶段。盖层内部发育的东营组底部泥岩滑脱层是形成"背形负花状构造"的主控物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式断层 背形负花状构造 物理模拟 渤海湾盆地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拐凸起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武小宁 钟厚财 +5 位作者 林煜 邓勇 朱哲 赵津 岳纹 刘振宇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6-293,共8页
中拐凸起侏罗系勘探程度低,具有良好的前景。利用新采集的“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对中拐地区燕山期断裂进行了精细刻画,首次明确了走滑断裂的发育特征,并多方位分析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中拐凸起主要发育3排近东西向... 中拐凸起侏罗系勘探程度低,具有良好的前景。利用新采集的“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对中拐地区燕山期断裂进行了精细刻画,首次明确了走滑断裂的发育特征,并多方位分析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中拐凸起主要发育3排近东西向走滑断裂体系。其中,北部断裂体系规模最大,主要发育线性、拉分地堑、雁列、马尾状4种构造样式。2)走滑断裂对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离走滑断裂越近,储层物性越好,尤其是渗透率呈指数级增加。3)花瓣侧向封堵条件好,成藏概率高。4)单井测试产量与钻井距走滑断裂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主要是走滑断裂附近裂缝规模发育,可有效提高产量。综合分析得出:中拐凸起走滑断裂规模发育,并对储层物性、油气分布及测试产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下步勘探应以走滑断裂控制下的花瓣部位为主,且井点位置要靠近走滑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负花状构造 储层物性 测试产量 中拐凸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断裂特征及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军勇 唐建超 +1 位作者 马辉 陈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134-138,163+173,共5页
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拗陷北部,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断裂发育,新近纪晚期在东西向弱挤压背景下构造发生正反转,形成特殊的"正向"负花状构造样式。本文在区域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时间和相干体切片、曲率体并结合钻井... 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拗陷北部,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断裂发育,新近纪晚期在东西向弱挤压背景下构造发生正反转,形成特殊的"正向"负花状构造样式。本文在区域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时间和相干体切片、曲率体并结合钻井、测井及开发动态资料识别技术对南堡凹陷的断裂进行了识别,总结了断裂剖面组合样式及平面展布特征,同时明确了断裂活动特征及其对油源、储层、圈闭等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断裂体系 花状构造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