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的离子碰撞截面测量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凯林 徐诗音 +5 位作者 焦鲁杨 杜梦颖 燕昊 毛钢钢 李树奇 孔祥蕾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3-634,I0006,共13页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串联质谱分析能力。离子在分析池中做回旋运动时,镜像电流会因离子与中性分子发生碰撞而逐渐衰减。基于此,通过选择合适的理论模型,并结合相应的算法,可推算出离子的碰撞截面(...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串联质谱分析能力。离子在分析池中做回旋运动时,镜像电流会因离子与中性分子发生碰撞而逐渐衰减。基于此,通过选择合适的理论模型,并结合相应的算法,可推算出离子的碰撞截面(CCS)。该方法无需增加仪器硬件成本,可通过直接分析高分辨质谱数据获取离子结构信息。近年来,随着FT-ICR MS仪器的发展和推广,该方法得到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此类方法使用的碰撞模型、利用时域和频域信号进行数据分析的不同方法及特点,虽然提供的离子CCS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在离子的动态CCS测量以及离子异构化的研究中表现出独特优势。该方法可进一步与离子淌度技术相结合,借助FT-ICR MS较高的质量分辨能力和离子操控能力,提供多维度的离子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 离子碰撞截面(CCS) 离子-中性分子碰撞 时域 频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快速测定蔬菜中百草枯与敌草快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超 潘佳钏 +1 位作者 刘舒芹 郭鹏然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4-689,共6页
该文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MALDI-FTICR-MS)建立了冬瓜、黄瓜、小白菜、上海青、韭菜、芹菜和生菜共7种蔬菜中百草枯和敌草快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对比了低浓度2,5-二羟基苯甲酸(2,5-DHB)和α-氰基... 该文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MALDI-FTICR-MS)建立了冬瓜、黄瓜、小白菜、上海青、韭菜、芹菜和生菜共7种蔬菜中百草枯和敌草快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对比了低浓度2,5-二羟基苯甲酸(2,5-DHB)和α-氰基-4-羟基肉桂酸(CHCA)两种MALDI基质对百草枯和敌草快响应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不同浓度CHCA分别与纯标准溶液和样品基质标准溶液等比例混合点样后的分析结果,并优化了样品提取条件。最优的前处理方法为:蔬菜样品匀浆后采用含1%甲酸的乙腈溶液快速超声提取,提取液与2 g/L CHCA溶液混合后直接进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HCA作MALDI基质对不同样品基质中百草枯和敌草快的离子化效率影响较大,当CHCA为2 g/L时,纯标液和样品基质配制的标液响应相近,更适用于检测方法的建立。百草枯和敌草快在2~2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72~0.9996;在7种蔬菜基质中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0~1.5μg/kg和5.0~7.5μg/kg,定量下限分别为3.0~4.5μg/kg和15~23μg/kg;百草枯的回收率为73.0%~1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8.2%;敌草快的回收率为81.7%~117%,RSD为1.0%~7.0%;该方法可在30 min内获得分析结果,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结果稳定可靠、所需溶剂用量少、操作简单等特点,可用于蔬菜中百草枯和敌草快的高通量快速分析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敌草快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快速测定全血及尿液中的百草枯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超 罗辉泰 +3 位作者 张秋炎 杨运云 向章敏 刘舒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6-1130,共5页
该文建立了一种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MALDI-FTICR-MS)快速测定全血及尿液中百草枯的分析方法。采用含1%甲酸的乙腈溶液从生物样品中提取百草枯,并与2,5-二羟基苯甲酸溶液混合后直接进样分析。结果表明... 该文建立了一种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MALDI-FTICR-MS)快速测定全血及尿液中百草枯的分析方法。采用含1%甲酸的乙腈溶液从生物样品中提取百草枯,并与2,5-二羟基苯甲酸溶液混合后直接进样分析。结果表明,全血、尿液和水中的百草枯在10~5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55~0.9992;3种基质下的方法检出限(LOD,S/N=3)为0.6~3.0μg/L,定量下限(LOQ,S/N=10)为2.0~10μg/L;百草枯在全血和尿液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5.2%~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0%~7.3%。该方法具有所需样品和溶剂用量少,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且稳定可靠等特点,可满足临床及司法鉴定相关的中毒快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全血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中药甘遂根中二萜类化学成分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悦 刘志强 +2 位作者 李慧琳 宋凤瑞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27-1735,共9页
应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传统中药甘遂根中的弱极性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根据串联质谱数据,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其中包括9个新化合物:分别为3-O-(2,3-二甲基丁酰基)-13,20-O-双十二烷酰基巨大戟萜醇(1)、3-O-(2,3-二甲基丁... 应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传统中药甘遂根中的弱极性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根据串联质谱数据,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其中包括9个新化合物:分别为3-O-(2,3-二甲基丁酰基)-13,20-O-双十二烷酰基巨大戟萜醇(1)、3-O-(2,3-二甲基丁酰基)-13-O-癸酰基-20-O-十六烷酰基巨大戟萜醇(2)、3-O-(2,3-二甲基丁酰基)-13-O-十二烷酰基-20-O-[(9Z,12Z)-十八烷-9,12-二烯酰基]巨大戟萜醇(3)、3-O-(2,3-二甲基丁酰基)-13-O-十二烷酰基-20-O-(十八烷-9Z-烯酰基)巨大戟萜醇(4)、甘遂素I(5)、甘遂素J(6)、甘遂素K(7)、甘遂素L(8)和甘遂素M(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二萜类化合物 电喷质谱 傅里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油砂沥青中极性化合物的电喷雾—高分辨质谱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鹏 黎茂稳 +3 位作者 孙永革 蒋启贵 陶国亮 曹婷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4,101,共7页
目前,生物降解作用对饱和烃生物标志物、芳香烃生物标志物参数以及小分子含氮化合物参数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大分子极性化合物组成影响的研究较少。采用负离子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分析不同降解级别的加... 目前,生物降解作用对饱和烃生物标志物、芳香烃生物标志物参数以及小分子含氮化合物参数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大分子极性化合物组成影响的研究较少。采用负离子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分析不同降解级别的加拿大油砂沥青中酸性及非碱性氮化合物分子组成,结果表明,加拿大油砂沥青中杂原子化合物组成非常复杂,共鉴定出10种不同杂原子类型(N1、N1O1、N1O2、N1S1、O1、O1S1、O2、O2S1、O3、O4)的化合物,其中以O2类化合物为主。随着生物降解程度的加深,N1、N1O1及O1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而O2及O2S1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显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高分辨质谱分析在石油大分子杂原子化合物研究方面所独有的优势,为石油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沥青 生物降解 极性化合物 环烷酸 电喷-傅立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生物质谱方法研究抗肿瘤双β-咔啉与DNA及核苷酸的非共价结合 被引量:3
6
作者 董肖椿 胥颖 +3 位作者 Carlos AFONSO 蒋为群 Jean-Claude TABET 闻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78-1582,共5页
利用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研究一系列双β-咔啉化合物与DNA的非共价结合。发现化合物1—5与5种不同序列的12-mer双链DNA均有明显的非共价结合,并且有两个β-咔啉环之间连接碳链的长度对此类化合物与双链DNA的非共价结合活... 利用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研究一系列双β-咔啉化合物与DNA的非共价结合。发现化合物1—5与5种不同序列的12-mer双链DNA均有明显的非共价结合,并且有两个β-咔啉环之间连接碳链的长度对此类化合物与双链DNA的非共价结合活性有明显影响.同时对此类化合物对于DNA非共价结合的序列选择性进行了讨论.另外还利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研究了双β-咔啉化合物2和4与4种单核苷酸的非共价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β-咔啉 DNA 核苷酸 非共价结合 电喷傅里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质谱解析委内瑞拉奥里常渣减黏反应杂原子化合物组成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娜 赵锁奇 +3 位作者 史权 许志明 孙学文 徐春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1,共5页
运用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ESI-FT-ICRMS),研究委内瑞拉奥里常渣减黏裂化反应前后杂原子组成及分布。常渣中O2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最大,减黏裂化反应使O2、O1、N1O2、S1、O1S1、O2S1类化合物减少,甚至消失,而N1、N2、N... 运用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ESI-FT-ICRMS),研究委内瑞拉奥里常渣减黏裂化反应前后杂原子组成及分布。常渣中O2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最大,减黏裂化反应使O2、O1、N1O2、S1、O1S1、O2S1类化合物减少,甚至消失,而N1、N2、N2O1、N2S1、N3、N3O1、N1S2类化合物增多,减黏产物中N1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最大。减黏前原料中等价双键加环数(DBE)为3和4的O2类化合物相对丰度较高,表明2、3元环环烷酸是委内瑞拉奥里常渣酸性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但反应使得O2类化合物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且碳数减小,主要是DBE为1~4的化合物。奥里常渣中N1类化合物相对丰度分布的质量重心在DBE为12处,减黏产物中N1存在两个质量重心DBE为12和DBE为15处,但是碳数分布范围及丰度较强的碳数均降低,表明N1类化合物主要发生侧链的裂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内瑞拉奥里常渣 减黏裂化 杂原子化合物 负离子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板蓝根颗粒化学成分的质谱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舒 闫峻 +4 位作者 李惠琳 宋凤瑞 刘忠英 刘志强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7-1142,共6页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n)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对复方板蓝根颗粒经溶剂萃取后的95%(体积分数)醇提和水提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鉴定出多种氨基酸成分、糖及其衍生物、有机酸、氨基酸和单糖的...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n)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对复方板蓝根颗粒经溶剂萃取后的95%(体积分数)醇提和水提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鉴定出多种氨基酸成分、糖及其衍生物、有机酸、氨基酸和单糖的梅拉德反应初级产物以及含硫化合物表告依春.该方法灵敏快速,适宜于中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板蓝根 化学成分 电喷多级串联质谱 傅里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炭中不同溶剂提取的有机质分子组成特征
9
作者 蒋郑峰 何晨 +4 位作者 史权 高飞 周志茂 于海濛 王若欣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6-385,共10页
将稻壳与烷基化废硫酸经原位磺化可制得磺化炭材料,该材料可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对磺化炭衍生溶解性有机质(SBC-DOM)组成的深入分析有助于评估其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影响。为全面研究SBC-DOM的分子组成,利用4种不同极性溶剂(二氯甲烷、丙... 将稻壳与烷基化废硫酸经原位磺化可制得磺化炭材料,该材料可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对磺化炭衍生溶解性有机质(SBC-DOM)组成的深入分析有助于评估其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影响。为全面研究SBC-DOM的分子组成,利用4种不同极性溶剂(二氯甲烷、丙酮、甲醇和水)对SBC-DOM进行提取,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结合正/负离子模式电喷雾电离源(ESI±)对其分子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ESI不同电离模式测得SBC-DOM的分子组成具有高度互补性,不同溶剂提取的SBC-DOM组成差异较大。含硫化合物(26.75%~71.05%)和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22.75%~45.00%)是SBC-DOM的主要组成部分。甲醇提取SBC-DOM中可检测分子式高达7765个,其化学多样性最高,且化合物分子量更大;水提取SBC-DOM中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的相对含量(35.95%~45.00%)最高,具有更高的生物可利用性;而丙酮和二氯甲烷提取SBC-DOM的不饱和度(DBE_(wa))与芳香度(AI_(wa))更高,芳香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更高。研究显示,SBC-DOM中酸性化合物与强极性含硫化合物占绝对优势,应优先采用ESI(-)电离模式检测分析,在环境修复应用中选择水对SBC-DOM进行提取更为合适。SBC-DOM的详细分子组成可为评估烷基化废酸制得磺化炭在不同实际应用中的环境影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化废硫酸 磺化炭 溶解性有机质 正/负离子模式电喷电离源 傅里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UV-FTICRMS/MS^n法分离鉴定葛根素原料药中4种有关物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鹏远 吴彩胜 +1 位作者 吴松 张金兰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43-151,共9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HPLC-UV-FTICRMS/MSn)技术获得了葛根素及其有关物质的MSn和HRMS数据,分析其可能的裂解机制,推断有关物质的结构,并依据HRMS数据确证了有关物质及其部分碎片的分子组成,最终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HPLC-UV-FTICRMS/MSn)技术获得了葛根素及其有关物质的MSn和HRMS数据,分析其可能的裂解机制,推断有关物质的结构,并依据HRMS数据确证了有关物质及其部分碎片的分子组成,最终鉴定葛根素原料药中4种有关物质,其准分子离子峰[M+H]+分别为m/z433.112 95、433.112 92、417.118 01和417.118 01,通过质谱裂解机制研究以及与文献数据的对比,推测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羟基葛根素、染料木素-8-C-葡萄糖苷、新葛根素B和新葛根素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电喷电离(ESI) 傅里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降粘剂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关润伶 朱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28-1431,共4页
采取一系列分离方法对一种高效乳化降粘剂进行分离与纯化。用红外光谱对各组分的官能团结构进行了鉴定,用核磁共振氢谱及电喷雾离子质谱对相应组分进行了分析。推断其组分有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N-月桂酰肌氨酸钠,在降粘剂固体... 采取一系列分离方法对一种高效乳化降粘剂进行分离与纯化。用红外光谱对各组分的官能团结构进行了鉴定,用核磁共振氢谱及电喷雾离子质谱对相应组分进行了分析。推断其组分有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N-月桂酰肌氨酸钠,在降粘剂固体含量部分中分别占26.6%和19.3%。高分子组分为聚丙烯酸丁酯,含量为9.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小分子助剂进行了分析,有2-乙基己醇,十二醇,十四醇。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该样品有高达27.2%的氢氧化钠及很少量的氯化钠,其余为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降粘剂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 电喷离子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芳烃组分中未知化合物——三叔丁基苯基磷酸酯的高分辨质谱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亚和 廖晶 +4 位作者 卢鸿 任丽敏 郭绍辉 徐春明 史权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26-1030,共5页
将大气压光电离(APPI)、电喷雾(ESI)、实时直接分析(DART)多种电离源和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联用对石油芳烃样品中的未知化合物进行研究。通过高分辨质谱的精确质量,结合碰撞诱导解离(CAD)技术,经分析并与文献标准物... 将大气压光电离(APPI)、电喷雾(ESI)、实时直接分析(DART)多种电离源和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联用对石油芳烃样品中的未知化合物进行研究。通过高分辨质谱的精确质量,结合碰撞诱导解离(CAD)技术,经分析并与文献标准物质谱图比对,推断未知物为三(2,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TDTBPP),并研究了其在不同大气压电离源中的电离特性。APPI谱图中主要为[M+H]^+峰,同时存在M.^+峰。ESI谱图中主要为[M+Na]^+(不加甲酸)或[M+NH4]^+峰(加甲酸)。DART谱图中主要为[M+NH4]^+峰,而EI谱图中基峰为m/z 57(叔丁基),次强峰为[M-CH3]^+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2 4--叔丁基苯基)磷酸酯 大气压光电离(APPI) 电喷(ESI) 实时直接分析(DART) 傅立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内瑞拉奥里常渣减黏前后高分辨质谱解析
13
作者 张娜 赵锁奇 +3 位作者 孙学文 许志明 史权 徐春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92,96,共5页
负离子电喷雾-傅里叶变化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Neg ESI FT-ICR MS)具有超高的分辨率,可用于分析重油中杂原子化合物的组成及分布。运用Neg ESI FT-ICR MS,研究委内瑞拉奥里常渣减黏裂化反应前后杂原子化合物,建立了分子组成的解析方法。... 负离子电喷雾-傅里叶变化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Neg ESI FT-ICR MS)具有超高的分辨率,可用于分析重油中杂原子化合物的组成及分布。运用Neg ESI FT-ICR MS,研究委内瑞拉奥里常渣减黏裂化反应前后杂原子化合物,建立了分子组成的解析方法。结果表明,常渣中O2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最大,减黏产物中N1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最大。不同缩合度,质荷比小的O2类化合物减黏裂化反应后显著增加。委内瑞拉常渣及其减黏产物中相对丰度最强的O2类化合物均是双环环烷酸。减黏裂化反应使得O2类化合物发生了裂化反应,生成碳数更少、分子质量更小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内瑞拉常渣 减黏裂化 杂原子化合物 负离子电喷傅里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己烷氧化副产物全组分的质谱分析
14
作者 王乃鑫 汪燮卿 刘泽龙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51,共9页
本研究建立了利用多种质谱技术分析表征环己烷氧化副产物的方法。将环己烷氧化副产物在减压条件下切割为馏程小于300℃的轻组分与馏程大于300℃的重组分。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TOF MS)对轻组分中的54种含氧... 本研究建立了利用多种质谱技术分析表征环己烷氧化副产物的方法。将环己烷氧化副产物在减压条件下切割为馏程小于300℃的轻组分与馏程大于300℃的重组分。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TOF MS)对轻组分中的54种含氧有机物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发现轻组分主要是由酮类、醚类与醇类组成。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FT-ICR MS)对重组分的分子组成进行表征,发现重组分中基本是O2O5类的含氧有机物。重组分中化合物的碳数随O原子个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双键相等数(DBE)的分布却基本不变,从而推测重组分中可能同时含有环烷环、C=C、C≡O以及醇、醚类C—O键等多种官能团。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验证了质谱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本工作可为含氧有机物混合复杂体系的分析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 傅里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 环己烷氧化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学报》2008年(第29卷)总目次
15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79-383,共5页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气相色谱-质谱 傅立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质谱裂解 电喷 飞行时间质谱 串联质谱 刘淑莹 质谱学报 MS GC 挥发油 挥发性成分 质谱研究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馏分中酸性物质的组成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丽霞 吕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4-1080,共7页
针对某炼厂酮苯脱蜡装置原料油(减三线)中酸性物质组成特殊(对装置产生严重的腐蚀)的情况,采用碱醇法提取其中的酸性物质,借助负离子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negative-ion ESI FT-ICR MS)研究其酸性组分的组成及分布,并与工... 针对某炼厂酮苯脱蜡装置原料油(减三线)中酸性物质组成特殊(对装置产生严重的腐蚀)的情况,采用碱醇法提取其中的酸性物质,借助负离子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negative-ion ESI FT-ICR MS)研究其酸性组分的组成及分布,并与工业级脱脂环酸进行比较,从分子层面上揭示了其特殊之处。Negative-ion ESI FT-ICR MS结果表明,减三线酸性化合物主要的特点为O2类化合物中脂肪酸(Z=0)占明显优势,缩合度较大的Z=-8和Z=-10的O2类化合物中有些碳数的物质相对丰度也比较大,碳数分布有两个中心;O1类杂原子化合物的相对丰度仅次于O2类化合物,且大大高出其他类杂原子化合物,O1类化合物中,烷基酚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减三线酸性化合物的特殊组成将对进一步探究腐蚀机理和寻求解决设备腐蚀的途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馏分 腐蚀 酸性物质 负离子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不同部位成分的谱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智 李赛君 +2 位作者 田洪波 徐怡庄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9-583,共5页
采用不同溶剂提取了三七的不同部位,即提取三七皮和芯的化学成分,通过研究提取液的紫外 可见光谱(UV- Vis)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FS)、电喷雾离子质谱(ESI -MS)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 ,寻找谱学特征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采用不同溶剂提取了三七的不同部位,即提取三七皮和芯的化学成分,通过研究提取液的紫外 可见光谱(UV- Vis)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FS)、电喷雾离子质谱(ESI -MS)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 ,寻找谱学特征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从化学成分的角度解释了三七皮与芯的药理效应差异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部位 三七 性质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化学成分 溶剂提取 荧光光谱 离子质谱 谱学特征 药理效应 提取液 电喷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樊页1井页岩油与临近页岩中含氮化合物组成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鹏 陶国亮 +4 位作者 黎茂稳 李志明 蒋启贵 鲍云杰 徐二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2-557,共6页
采用负离子电喷雾(ESI)—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樊页1井页岩油和临近页岩油产层的两种不同岩相的岩心抽提物组成,重点研究其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差异。页岩油和岩心抽提物杂原子化... 采用负离子电喷雾(ESI)—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樊页1井页岩油和临近页岩油产层的两种不同岩相的岩心抽提物组成,重点研究其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差异。页岩油和岩心抽提物杂原子化合物以N1类为主。对比高分辨质谱图全貌和指纹细节、3个样品中N1类化合物的等效双键数及碳数分布以及N1类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均揭示页岩油中吡咯类氮化物组成与相邻层位的纹层状页岩抽提物组成类似,而与块状页岩抽提物中该类化合物组成差异较大。电喷雾—高分辨质谱具有超高的分辨率,能有效分析不同类型样品中杂原子化合物的精细分子组成差异,可为陆相页岩油近源示踪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傅里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示踪 含氮化合物 页岩油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特常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宽馏分中含硫化合物的分子表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美 赵海玲 +1 位作者 孙琦 赵德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83,共7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SFEF)装置,将沙特中质原油常压渣油(SZAR)按照分子大小和极性强弱进行多级萃取分馏,得到四个宽馏分和一个萃余残渣。考察了四个宽馏分沸程分布、密度、残炭值、黏度、相对分子质量、硫和氮含量以及结构族组成等...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SFEF)装置,将沙特中质原油常压渣油(SZAR)按照分子大小和极性强弱进行多级萃取分馏,得到四个宽馏分和一个萃余残渣。考察了四个宽馏分沸程分布、密度、残炭值、黏度、相对分子质量、硫和氮含量以及结构族组成等基本性质均随萃取压力的变化趋势。采用甲基衍生化作用使含硫化合物转化为含有极性的甲基硫盐,结合正离子模式下的电喷雾(ESI)电离源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分析各馏分中所包含的含硫化合物的分子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分馏技术可以将馏分按照分子大小进行分离,且对于非烃类化合物具有富集作用。各个馏分中含量最高的均为包含一个硫原子的S1类化合物,且二苯并噻吩(DBE=6)类含量最高。馏分越重,S1、S2类化合物含量越高、种类越繁多、且缩合程度更高,包含的更多的大分子含硫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 甲基衍生化 电喷电离 傅里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含硫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稠油界面活性组分的多级分离与分子组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华朝 张健 +1 位作者 马彦琪 靖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4-190,共7页
串联不同含水率φ硅胶柱将渤海原油分离成φ1-Ⅱ、φ2-Ⅱ、φ2-Ⅰ三个组分,界面活性顺序为φ1-Ⅱ>φ2-Ⅱ>φ2-Ⅰ,其中改性硅胶含水率越高,分离得到的活性组分界面活性越强,采用负离子电喷雾技术(ESI)结合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 串联不同含水率φ硅胶柱将渤海原油分离成φ1-Ⅱ、φ2-Ⅱ、φ2-Ⅰ三个组分,界面活性顺序为φ1-Ⅱ>φ2-Ⅱ>φ2-Ⅰ,其中改性硅胶含水率越高,分离得到的活性组分界面活性越强,采用负离子电喷雾技术(ESI)结合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研究原油组分的分子组成。结果表明:原油组分中含有多种不同杂原子类型化合物,包括N_(1)、N_(1)O_(1)、N_(1)O_(2)、N_(1)O_(3)、N_(1)O_(4)、N_(2)、O_(1)、O_(1)S_(1)、O_(2)、O_(2)S_(1)、O_(3)、O_(3)S_(1)、O_(4)、O_(4)S_(1)、O_(4)、O_(5)S_(1)等,其中含杂原子S的氧化物(O_(1)~5 S_(1))、含杂原子N的氧化程度高的化合物(N_(1)O_(3~4))及O_(5)类化合物界面活性最强,主要存在于φ1-Ⅱ中,其次是O_(2~4)类化合物及杂原子N氧化程度低的(N_(1)O_(1~2))氧化物,界面活性最弱的是N_(1~2)、O_(1)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φ2-Ⅰ中;O_(2~4)、N_(1)O_(1~2)类化合物存在于3个组分中,其分子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活性最强的组分φ1-Ⅱ中O_(2~4)、N_(1)O_(1)类化合物的平均碳数最小且等效双键数(DBE)较小;而活性组分φ2-Ⅱ中O_(2~4)、N_(1)O_(1)类化合物芳香化程度较高,结构类似沥青质组分;对于原油组分中N_(1)O_(2)类化合物,其平均碳数和DBE随着组分界面活性增强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多级色谱分离 界面活性组分 电喷-傅里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分子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