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逻辑分析外衣下“负的方法”——冯友兰逻辑分析法探析
1
作者 苏培君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逻辑分析法本是维也纳学派用来拒斥形而上学的方法,但冯友兰在进入“新理学”视域后,却将其视作重建“真正形而上学”体系的工具。这种方向上的转变,使得冯友兰在维也纳学派的理论基础上,对逻辑分析法的对象和性质作出了一种全新的解读... 逻辑分析法本是维也纳学派用来拒斥形而上学的方法,但冯友兰在进入“新理学”视域后,却将其视作重建“真正形而上学”体系的工具。这种方向上的转变,使得冯友兰在维也纳学派的理论基础上,对逻辑分析法的对象和性质作出了一种全新的解读。遗憾的是,冯友兰在运用这种改造后的逻辑分析法建构“真正形而上学”的命题时,只关注他所构建的命题在形式上是否合乎“真正形而上学”所具有的“空灵”之标准,忽视了命题的推导过程,从而导致他最终无法仅依靠这种新的意义上的逻辑分析法实现其重建“真正形而上学”或“新理学”哲学体系的目标。事实上,冯友兰在建构“新理学”哲学体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给“负的方法”加上了一个逻辑分析的外衣,即他表面上运用的是改造后的逻辑分析法,但实际上运用的却是一种源自道家、禅宗的思想方法——“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逻辑分析法 “真正形而上学” 负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哲学“负的方法”平议 被引量:1
2
作者 阎韬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4,197,共13页
冯友兰先生对于所谓哲学的“负的方法”,即神秘主义的方法,曾下很大功夫来阐释。他认为关于宇宙本体,负的方法是“不说它”而“表显”它。他对禅宗的“表显”进行过多方面的考察,但因以“六经注我”的方式利用史料,许多解释都有背原意... 冯友兰先生对于所谓哲学的“负的方法”,即神秘主义的方法,曾下很大功夫来阐释。他认为关于宇宙本体,负的方法是“不说它”而“表显”它。他对禅宗的“表显”进行过多方面的考察,但因以“六经注我”的方式利用史料,许多解释都有背原意。他自己编制的“表显”公式——新“五位”说,也不成功。所谓“表显”,实质上不过是另类言说,花样翻新地重复着“说不可说”的自反式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维特根斯坦 负的方法 表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理性的理性——也论冯友兰新理学“负的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陈鹏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9-144,共6页
超越理性的理性——也论冯友兰新理学“负的方法”陈鹏冯友兰新理学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新理学的方法自觉与方法运用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尤具建设性的意义。于此,新理学不仅充分引入逻辑分析法(正的方法),而且... 超越理性的理性——也论冯友兰新理学“负的方法”陈鹏冯友兰新理学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新理学的方法自觉与方法运用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尤具建设性的意义。于此,新理学不仅充分引入逻辑分析法(正的方法),而且从中国传统形上学中总结出“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负的方法 冯友兰 形上学方法 方法 理性 可思议 中国传统哲学 直觉主义 对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与天道”的呈现与遮蔽——论冯友兰“负的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代玉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21-26,共6页
在冯友兰创立新理学以"接著"宋明之理学"讲"时,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性与天道亦被承续其中。为呈现此智慧,冯先生创立了负的方法,此法是一种以逻辑分析为基本形式、以呈现形而上学之神秘对象的形而上学方法。在... 在冯友兰创立新理学以"接著"宋明之理学"讲"时,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性与天道亦被承续其中。为呈现此智慧,冯先生创立了负的方法,此法是一种以逻辑分析为基本形式、以呈现形而上学之神秘对象的形而上学方法。在呈现性与天道的过程中,负的方法借鉴了道家与禅宗的方法,试图以否定性命题呈现性与天道的"边界",进而以此边界使人对性与天道有所知。实际上,逻辑性的负的方法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直觉、体验并不契合,因而不能完全呈现传统的性与天道智慧。不过,从现代哲学角度看,冯先生却通过负的方法将传统的性与天道智慧带入了现代形而上学领域,并使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负的方法 性与天道 道家 禅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的方法”与“不可言说”——冯友兰新理学与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方法比较申论
5
作者 郑飞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148-150,共3页
如果说维特根斯坦和冯先生在运用逻辑分析法言说“可以言说者”方面保持一致的话,面对“不可言说者”的人生问题,两者则终归体现出“沉默”与“言说”的分野,这种分野又从一个侧面透射出中西哲学文化之间的深层差异——精神性的内省境... 如果说维特根斯坦和冯先生在运用逻辑分析法言说“可以言说者”方面保持一致的话,面对“不可言说者”的人生问题,两者则终归体现出“沉默”与“言说”的分野,这种分野又从一个侧面透射出中西哲学文化之间的深层差异——精神性的内省境界与外在性的科学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体系 维特根斯坦 的方法 负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负的方法”新探 被引量:1
6
作者 代玉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117,共5页
冯友兰先生对"负的方法"的模糊阐释,导致了学界争议:"负的方法"若是中国哲学的直觉法,则无法与新理学中"正的方法"相协调;"负的方法"若是一种逻辑分析法,则难以说明形而上学中的"不可说&q... 冯友兰先生对"负的方法"的模糊阐释,导致了学界争议:"负的方法"若是中国哲学的直觉法,则无法与新理学中"正的方法"相协调;"负的方法"若是一种逻辑分析法,则难以说明形而上学中的"不可说"。这一两难争议的消解有赖于三个问题的澄清:其一,"负的方法"是一种什么方法?其二,它与中国哲学的直觉法是何关系?其三,它是如何言说"不可说"的?经考察,"负的方法"是一种形而上学方法、逻辑分析方法和神秘主义方法。它的中国哲学来源并非是强调个人体认的直觉法,而是禅宗中注重语言分析的破执法。在言说"不可说"时,它以逻辑分析的否定命题呈现此"不可说"的"边界",以"边界"间接地表显形而上学中的"不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负的方法 逻辑分析 神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负的方法”之中国哲学底蕴 被引量:1
7
作者 代玉民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6期57-66,共10页
对于新理学"负的方法",目前学术界常认为其来源于中国哲学的直觉法。然而,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以逻辑分析贯彻始终的新理学,不能直接容纳以直觉为特质的"负的方法"。众所周知,"负的方法"是一种形而上学方... 对于新理学"负的方法",目前学术界常认为其来源于中国哲学的直觉法。然而,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以逻辑分析贯彻始终的新理学,不能直接容纳以直觉为特质的"负的方法"。众所周知,"负的方法"是一种形而上学方法和神秘主义方法,但它与新理学兼容的关键,却在于它的基本形式是逻辑分析。就逻辑化的"负的方法"而言,它的中国哲学来源是道家和禅宗在语言层面的破执法,即内涵为空的形式命题和应机语用法。实际上,新理学"负的方法"与中国哲学直觉法虽都是"负的方法",但前者是以逻辑分析间接地呈现形而上学中的神秘部分,而后者则直面神秘本身,亲身获得直觉感知,这是逻辑分析无法完成的任务。因而新理学"负的方法"与中国哲学直觉法之间存在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负的方法 道家 禅宗 直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正”入“负”──冯友兰哲学方法论的形成与运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建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4-57,共4页
由“正”入“负”──冯友兰哲学方法论的形成与运用林建华(中央党校)冯友兰的哲学方法论在中国现代哲学中是有其特色的,他的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本文试图就其“正”、“负”方法的形成与运用作一探索,认识这... 由“正”入“负”──冯友兰哲学方法论的形成与运用林建华(中央党校)冯友兰的哲学方法论在中国现代哲学中是有其特色的,他的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本文试图就其“正”、“负”方法的形成与运用作一探索,认识这两种方法在冯友兰哲学中的相互关系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的方法 的方法 哲学方法 形上学 《新理学》 冯友兰 中国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中西文化观 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淑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5,共6页
人们通常将冯友兰哲学视为一种具有新实在论特征的理性主义形态。然而,冯友兰哲学在追求严密清晰的逻辑分析的同时,“神秘主义”也是一条一以贯之的经线。冯友兰将神秘主义理解为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并主张“只有理性主义和... 人们通常将冯友兰哲学视为一种具有新实在论特征的理性主义形态。然而,冯友兰哲学在追求严密清晰的逻辑分析的同时,“神秘主义”也是一条一以贯之的经线。冯友兰将神秘主义理解为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并主张“只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统一才能造成与整个未来世界相称的哲学”。这种对神秘主义的独特诠解,斫出了一条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有机统一的新路径,从而为建构当代中国形上学的新范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神秘主义 的方法 负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境现代研究方法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衡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90,共10页
从方法论角度审视意境现代研究 ,并借助哲学家冯友兰等人的启示与用语 ,对意境现代研究方法论提出了新见解。这就是 :就意境现代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而言 ,应区分“照着讲”与“接着讲”及其关系 ;就阐释方法而言 ,则应是“正的方法”与“... 从方法论角度审视意境现代研究 ,并借助哲学家冯友兰等人的启示与用语 ,对意境现代研究方法论提出了新见解。这就是 :就意境现代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而言 ,应区分“照着讲”与“接着讲”及其关系 ;就阐释方法而言 ,则应是“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的方法 冯友兰 方法论原则 哲学家 统一 意境 阐释 审视 用语 见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涂又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1-65,共5页
共相与殊相的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所共同讨论的问题,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虽然玄远,却就在日常经验之中。我们经验到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个体。一个个体,必是某个类的分子。在人的知识中,每个类都有它的“名”。每个名... 共相与殊相的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所共同讨论的问题,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虽然玄远,却就在日常经验之中。我们经验到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个体。一个个体,必是某个类的分子。在人的知识中,每个类都有它的“名”。每个名,都有它的内涵,就是它指的“理”;都有它的外延,就是它指的“实”。实,也就是此类的所有分子。理是共相,实是殊相。在历史上,有的哲学家着重从名理方面发挥,有的哲学家着重从名实方面发挥,不论着重从哪方面发挥,都贯串共相与殊相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冯氏 共相 负的方法 “理” 逻辑分析方法 真际 宋明道学 朱嘉 相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言不尽意”及其方法论意义
12
作者 吕有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36-40,共5页
言、意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大焦点,道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是深刻且富于创建性的。道家的“言不尽意”论经历了从老子经庄子到魏晋玄学的逐步展开、深化和明朗化的发展过程。“言不尽意”论在否定性的结论背后揭示了认识过程... 言、意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大焦点,道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是深刻且富于创建性的。道家的“言不尽意”论经历了从老子经庄子到魏晋玄学的逐步展开、深化和明朗化的发展过程。“言不尽意”论在否定性的结论背后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某些辩证特征,值得人们深入思考。“言不尽意”直接为道家的直觉方法和中国哲学的“负的方法”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不尽意 直觉方法 负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洪谦对冯友兰形而上学方法论的批评 被引量:3
13
作者 双修海 尹维坤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2期68-79,90,197,共14页
冯友兰用以建立其新理学的形而上学的方法是"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的结合。"正的方法"也称为"逻辑分析的方法"。冯友兰的形而上学理论受到洪谦(曾为维也纳学派成员)的批评。蒯因从西方分析哲... 冯友兰用以建立其新理学的形而上学的方法是"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的结合。"正的方法"也称为"逻辑分析的方法"。冯友兰的形而上学理论受到洪谦(曾为维也纳学派成员)的批评。蒯因从西方分析哲学内部突破维也纳学派"拒斥形而上学"的理论,促成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语言学转向;与之类似,冯友兰从西方分析哲学外部完成了这种突破,结合中国哲学重建分析性的形而上学。冯友兰的形而上学并非继承维也纳学派的观点,因此,洪谦以及其他一些学者站在维也纳学派的立场上对冯友兰的形而上学理论进行批评,那是不得要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形而上学 的方法 负的方法 洪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重建形上学之方法
14
作者 胡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8-24,共7页
关键词 形上学 冯友兰 分析命题 负的方法 的方法 综合命题 重言式 新理学 经验事实 维也纳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形式开显内容: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范式及其意义
15
作者 周海春 郑义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2,165,共12页
做中国哲学有两重疑难:把握中国哲学的特质的疑难,即内容的疑难;整理中国哲学的内容以成系统的疑难,即形式的疑难。而解决后者,成为现代中国学者首要的任务。冯友兰始终关注哲学的形式系统与实质系统的统一,尤其是对中国哲学的形式化作... 做中国哲学有两重疑难:把握中国哲学的特质的疑难,即内容的疑难;整理中国哲学的内容以成系统的疑难,即形式的疑难。而解决后者,成为现代中国学者首要的任务。冯友兰始终关注哲学的形式系统与实质系统的统一,尤其是对中国哲学的形式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形式化思考的主要内容是辨析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其中也涉及言说的前提性、文本的意识、汉字的形式、词汇的意义、思想的清晰性等。冯友兰力求以民族形式呈现新内容,从而建设现代中国哲学,注重中国哲学的“普遍性形式”,并力求以此开显中国哲学的内容。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范式可以概括为以“形式”开显“内容”。以形式开显内容也可以成为未来中国哲学的范式:参照西方哲学形式对中国哲学进行形式化处理依然有助于再现中国哲学的特质;站在中国古代哲学自身的角度来挖掘其在形式方面的贡献,并以此来展现中国哲学的特质;合理运用诠释学的方法,通过对文本形式的把握呈现文本的特定内容;分析“负的方法”所包含的逻辑或者形式问题,以让“负的方法”作为中国哲学的形式开显其特质。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不是退回到经学传统,而是要继续沿着哲学的道路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中国哲学范式 形式化 负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国良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16,共2页
纳税筹划主要是通过对各项税收优惠以及税收政策差异的研究,合理安排和筹划各种涉税事宜,科学组织企业各种经济活动,寻找降低税负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税负.这种筹划方法很直接,降低税负的效果也较明显.然而,纳税筹划作为一项理... 纳税筹划主要是通过对各项税收优惠以及税收政策差异的研究,合理安排和筹划各种涉税事宜,科学组织企业各种经济活动,寻找降低税负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税负.这种筹划方法很直接,降低税负的效果也较明显.然而,纳税筹划作为一项理财活动由于没有明确一些重大问题,如纳税筹划的财务本质、纳税筹划对财务管理的影响、纳税筹划的理财模式等,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往往只关注单个经营环节的纳税筹划,没有从战略上整合它们对企业财务的总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纳税筹划 税收优惠 政策差异 合理安排 经济活动 科学组织 负的方法 企业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对中西哲学差异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单正齐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注重以理性的态度解释世界,以信神的态度看待人生。中国哲学缺乏认识论的兴趣和有神论的宗教信仰,侧重于张扬人类理性体认宇宙与人生本质。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哲...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注重以理性的态度解释世界,以信神的态度看待人生。中国哲学缺乏认识论的兴趣和有神论的宗教信仰,侧重于张扬人类理性体认宇宙与人生本质。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哲学意识与宗教情怀——超越精神的不同;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宇宙态度的不同;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哲学思辨智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哲学意识 宗教情怀 主观对立 天人合一 的方法 负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冯友兰的新统─—兼论冯友兰哲学的归属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晓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3-68,共6页
评冯友兰的新统─—兼论冯友兰哲学的归属问题陈晓平(武汉大学哲学系)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中把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称为“新统”。在笔者看来,这一名称也适合于冯先生的整个哲学体系。本文就是在这后一种意义上使用“新统”一词的... 评冯友兰的新统─—兼论冯友兰哲学的归属问题陈晓平(武汉大学哲学系)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中把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称为“新统”。在笔者看来,这一名称也适合于冯先生的整个哲学体系。本文就是在这后一种意义上使用“新统”一词的。本文力求阐明冯友兰的新统的内在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冯友兰哲学 负的方法 中国哲学 道家 道中庸 极高明 方法 儒家 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跃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70-74,共5页
冯友兰十分重视逻辑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自觉引进和运用了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在创建“新理学”过程中冯友兰发现了“大全”悖论并意识到逻辑分析方法在把握形而上智慧方面的局限性 ,因而力主用“正的方法”(逻辑分析方... 冯友兰十分重视逻辑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自觉引进和运用了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在创建“新理学”过程中冯友兰发现了“大全”悖论并意识到逻辑分析方法在把握形而上智慧方面的局限性 ,因而力主用“正的方法”(逻辑分析方法 )和“负的方法”(直觉方法 )相结合来消解这种悖论。“大全”悖论的消解对冯先生的哲学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悖论 大全悖论 的方法 负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语言哲学思想探析
20
作者 林合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9-76,共8页
维也纳学派对形上学的批判和拒斥是冯友兰进行语言哲学问题探索的直接动因。为了回应维也纳学派的批判,冯友兰在语言哲学层面做了两大工作:其一,证立“真正的形上学”的命题,由此为重建形上学奠定了基础;其二,发明“负的方法”,由此回... 维也纳学派对形上学的批判和拒斥是冯友兰进行语言哲学问题探索的直接动因。为了回应维也纳学派的批判,冯友兰在语言哲学层面做了两大工作:其一,证立“真正的形上学”的命题,由此为重建形上学奠定了基础;其二,发明“负的方法”,由此回应了如何说不可说者的问题。冯氏的语言哲学思想有助于破除逻辑实证主义的狭隘语言观、知识观;其关于以“负的方法”言说和确证“不可说者”的思想,体现出其在语用学的层面洞察到语言与实践、存在的内在关系。其思想局限在于:将真正的形上学的命题归结为分析命题的做法存在诸多争议;其语言观有一定的工具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维也纳学派 分析命题 负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