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极性冲击电压下油-屏障绝缘的放电行为
1
作者 倪鹤立 魏本刚 +4 位作者 傅晨钊 司文荣 贺林 张乔根 白蕾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5-794,共10页
考虑到运行过程中油浸式电力设备会承受双指数型与双极性振荡型冲击电压的作用,该文旨在通过研究两类冲击电压下油-屏障绝缘的放电行为,为油-屏障绝缘结构的优化与油纸放电机理的探究提供参考。利用搭建的油纸绝缘光电联合诊断平台,该... 考虑到运行过程中油浸式电力设备会承受双指数型与双极性振荡型冲击电压的作用,该文旨在通过研究两类冲击电压下油-屏障绝缘的放电行为,为油-屏障绝缘结构的优化与油纸放电机理的探究提供参考。利用搭建的油纸绝缘光电联合诊断平台,该文基于阴影成像法拍摄了负极性双指数冲击电压与双极性振荡冲击电压下油-屏障绝缘中流注的典型发展过程,并实验获得了不同波形参数冲击电压下油-屏障绝缘的放电特性。结果表明,油纸屏障使得双指数冲击电压下流注呈现“间断”发展模式,且屏障间流注的“再起始”行为受波形参数、空间电荷的影响,而波前时间的缩短会导致油-屏障绝缘击穿电压的增加;双极性振荡冲击电压下,油-屏障绝缘中的流注发展兼具“嫁接”与“间断”特征,但极性反转后首先“再起始”的流注始终为正流注,油-屏障绝缘的负极性击穿电压则随阻尼因子和振荡频率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性冲击电压 油-屏障绝缘 “间断式”流注 空间电荷 波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空气间隙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研究(Ⅰ)—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羽 李志军 +4 位作者 戴敏 文习山 蓝磊 安韵竹 叶奇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34-3540,共7页
长空气间隙在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具有非线性放电特性。为了研究典型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放电特性,利用7 500 kV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20/2 500μs和80/2 500μs两种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开展了间隙距离为1~10 m的棒–棒间隙、棒–板间... 长空气间隙在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具有非线性放电特性。为了研究典型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放电特性,利用7 500 kV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20/2 500μs和80/2 500μs两种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开展了间隙距离为1~10 m的棒–棒间隙、棒–板间隙和棒–线间隙的负极性放电特性试验研究,并与其他学者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间隙长度的增加,棒–棒间隙、棒–板间隙、棒–线间隙的50%放电电压都趋于饱和,但棒–板间隙的饱和趋势最为明显;当间隙长度为4 m时,棒–板间隙与棒–棒间隙的50%放电电压大小关系发生翻转;间隙的平均击穿场强随着间隙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该研究揭示了1~10 m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加深了对长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操作冲击电压 长空气间隙 棒-棒间隙 棒-板间隙 棒-线间隙 50%放电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线布置方式对棒–线长空气间隙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安韵竹 文习山 +5 位作者 胡元潮 戴敏 李志军 刘建军 蓝磊 王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4557-4565,共9页
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受电极布置方式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导线布置方式对棒–线间隙负极性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采用80/2500μs、20/2500μs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放电1000多次,试验研究了导线半径、高度和接地方式对棒–线... 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受电极布置方式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导线布置方式对棒–线间隙负极性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采用80/2500μs、20/2500μs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放电1000多次,试验研究了导线半径、高度和接地方式对棒–线间隙50%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影响以及导线接地方式对棒–输电线路组合间隙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棒–线间隙50%放电电压随着导线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棒–不接地线间隙比棒–接地线间隙的50%放电电压高;悬浮导线的感应电压随着间隙距离d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线接地方式不影响0.8m棒–线间隙流注放电过程,但影响棒–输电线路组合间隙放电路径的概率分布,对组合间隙放电电压和放电时间无影响。该研究工作可为电力系统外绝缘及线路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线间隙 棒-输电线路组合间隙 导线布置方式 极性操作冲击电压 放电电压 放电时间 放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空气间隙负极性操作冲击火花放电路径的初始方向统计特性
4
作者 安韵竹 文习山 +5 位作者 胡元潮 王羽 李勋 咸日常 李海涛 陈佳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34-2740,共7页
空气间隙火花放电路径具有曲折、分支的半随机发展特点。空间光电离过程光子数量和位置的随机性是导致空气间隙操作冲击火花放电路径具有随机性的主要原因,空间电荷和电场对放电路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约束。该文采用250/2500μs负极性操... 空气间隙火花放电路径具有曲折、分支的半随机发展特点。空间光电离过程光子数量和位置的随机性是导致空气间隙操作冲击火花放电路径具有随机性的主要原因,空间电荷和电场对放电路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约束。该文采用250/2500μs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分别开展了间隙距离为0.4~1.2m的三种不同空气间隙的放电试验,对比分析了间隙距离、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幅值对火花放电路径初始方向角概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棒–棒间隙、棒–双棒间隙火花放电路径初始方向角具有统计特性,且服从正态分布,该分布特性受间隙距离、棒电极形状及外施负极性冲击电压幅值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以加深对空气间隙火花放电过程的理论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空气间隙 火花放电路径 极性操作冲击电压 空间光电离 放电路径初始方向角 数理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