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儿童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肖军 邱林 +3 位作者 傅跃先 田晓菲 刘燕 甘立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75-878,共4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儿童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0年3月,收治15例感染创面患儿,其中地震伤3例,交通事故伤10例,重物压砸伤2例。均为下肢损伤共15例共35处创面。创面皮肤...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儿童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0年3月,收治15例感染创面患儿,其中地震伤3例,交通事故伤10例,重物压砸伤2例。均为下肢损伤共15例共35处创面。创面皮肤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坏死,伴肌腱外露11例,骨外露7例,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骨折内固定10例。彻底清创后,采用VSD材料覆盖创面,维持压力于0.04 MPa,持续引流7~10 d。结果:除1例未完成VSD治疗外,其余患儿经治疗后创面均明显缩小,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采用皮片(13例)或皮瓣(1例)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皮片及皮瓣均一期愈合,皮片及皮瓣外形、质地、颜色等传统方法比较无差异。结论:VSD治疗儿童感染创面时创面肉芽培养在10~20 d左右,而传统方法等待创面坏死皮肤自溶脱落及更换敷料培养肉芽常需1~2月时间,故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及家属心理负担,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感染创面 创面修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创面负压引流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54
2
作者 彭建宇 孙秀玲 韩维红 《护理研究》 2002年第12期692-693,共2页
关键词 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 创面愈合 封闭式创面负压引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节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Ⅲ、Ⅳ期褥疮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晓东 李永忠 +2 位作者 李云飞 陈莉 罗典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039-4040,共2页
褥疮主要是由于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使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变性坏死.常见于机体衰弱、瘫痪以及长期卧床患者,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Ⅲ、Ⅳ期褥疮由于创面深在,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具有疗程长、费用高、疗效... 褥疮主要是由于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使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变性坏死.常见于机体衰弱、瘫痪以及长期卧床患者,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Ⅲ、Ⅳ期褥疮由于创面深在,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具有疗程长、费用高、疗效差等缺点,且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出现为治疗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治疗方法 褥疮 Ⅳ期 可调节 长期卧床患者 皮肤软组织缺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管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奇峰 贾华 杨国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706-3707,共2页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认识不断加深、更新,乳腺癌的治疗趋势由可耐受的最大治疗向有效的最小治疗发展,保乳手术成为Ⅰ、Ⅱ期乳腺癌的首选,但改良根治术这一基本术式,在不具备保乳条件的患者以及基层医院,仍然常规开展。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负压引流技术 应用 真空 保乳手术 Ⅱ期乳腺癌 现代医学 基层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四肢复杂创面25例 被引量:5
5
作者 赵丽 简玉洛 +3 位作者 张俊峰 李钢 毋磊 孙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2-803,共2页
四肢复杂创面的修复是整形外科的常见难题,创面通常面积较大、污染严重,常伴有骨质、肌腱及神经外露,一期无法封闭创面。传统的治疗是经过多次清创、换药,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二期利用皮瓣或植皮覆盖创面。在治疗的过程中,创面感染率... 四肢复杂创面的修复是整形外科的常见难题,创面通常面积较大、污染严重,常伴有骨质、肌腱及神经外露,一期无法封闭创面。传统的治疗是经过多次清创、换药,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二期利用皮瓣或植皮覆盖创面。在治疗的过程中,创面感染率高、换药痛苦及住院时间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组织中C-ski及Smad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曾勇 简华刚 +1 位作者 宗建春 秦开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04-707,共4页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慢性创面前后创缘组织中C-ski及Smad3表达的改变,从创面愈合启动方面探讨VAC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临床选取慢性创面病例14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7d取创缘全层皮...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慢性创面前后创缘组织中C-ski及Smad3表达的改变,从创面愈合启动方面探讨VAC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临床选取慢性创面病例14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7d取创缘全层皮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样本组织的C-ski及Smad3的表达变化,应用RT-PCR检测样本组织中C-ski mRNA和Smad3mRNA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创缘组织中C-ski的表达较少,治疗后逐渐增加,治疗后第4天起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相反,治疗前创缘组织中Smad3的表达较多,治疗1d后轻微减少,治疗4d和7d后显著减少(P<0.05),C-ski mRNA和Smad3mRNA的表达趋势同其蛋白一样。C-ski阳性表达与Smad3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73,P<0.01)。结论VAC治疗后,能够使创缘组织中的C-ski表达增加并且抑制了Smad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慢性创面 C-ski 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国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448-1448,共1页
目的探索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手足部外科进行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皮肤移植术,观察组... 目的探索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手足部外科进行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皮肤移植术,观察组进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治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部外科手术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手足部外科手术 应用效果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林瑞敏 张军 +3 位作者 刘军 陈占 欧云崧 张在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真空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3月糖尿病足56例临床资料,28例采用真空负压引流技术(观察组),28例传统换药(对照组)。比较2组创面愈合结果、截肢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56例创面均愈... 目的探讨使用真空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3月糖尿病足56例临床资料,28例采用真空负压引流技术(观察组),28例传统换药(对照组)。比较2组创面愈合结果、截肢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56例创面均愈合(包括截肢创面)。观察组瘢痕愈合、植皮愈合、截肢分别为9例、18例、1例,对照组为7例、10例、11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Z=-2.179,P=0.029)。观察组住院时间(28.1±2.0)d,截肢率3.6%(1例);对照组住院时间(51.3±6.3)d,截肢率39.3%(11例)。观察组住院时间、截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18.453,P=0.000;χ~2=10.606,P=0.001)。结论相较于传统换药方法,真空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缩短病程,并降低截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负压引流技术 糖尿病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氧疗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合并负压引流技术应用在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疗效 被引量:21
9
作者 白子烨 王怀谷 +4 位作者 张莉 朱坤 崔雷 韩娜 王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561-2567,共7页
目的分析局部氧疗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合并负压引流技术(VSD)在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的4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局部氧疗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合并负压引流技术(VSD)在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的4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清创扩创后予以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联合生理盐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创面局部氧疗并联合rb⁃bFGF溶液灌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临床疗效、NRS疼痛评分,取术前、术后7 d创面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创面炎性细胞变化),取术前、术后7、14 d创面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及HIF⁃1α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少较明显,疼痛减轻也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创面组织HE染色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创面组织VEGF及HIF⁃1α免疫组化染色提示,VEGF表达量明显增高,HIF⁃1α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局部氧疗联合rb⁃bFGF合并VSD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VSD联合生理盐水冲洗治疗;(2)局部氧疗联合rb⁃bFGF合并VSD治疗,可明显改善创面状态,降低HIF⁃1α表达量,提高VEGF表达量,改善创面微循环,加速创面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氧疗 负压引流技术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慢性难愈性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斯第负压引流技术在乳腺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春 蒋小娟 罗东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81-1882,共2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1]。术后为了排出切口内渗血、渗液。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护理 负压引流技术 应用 恶性肿瘤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0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外科创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取VS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换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外科创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取VS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换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皮肤坏死和骨髓炎发生率、敷料平均维持时间、更换敷料次数和治疗费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显著(χ2=3.92,P<0.05);治疗组患者皮肤坏死和骨髓炎发生率均为0%,对照组分别为8.89%和1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4.1860,P<0.05;χ2=6.4286,P<0.05);治疗组患者的敷料平均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14.7536,P<0.01);治疗组患者更换敷料次数和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8.2170,P<0.01;t=8.2020,P<0.01)。结论VSD治疗骨外科创伤临床疗效显著,无术后并发症,治疗时间短且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骨外科创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2
作者 周素维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54-555,共2页
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切口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伤口内有浅黄色的渗出物,按压切口周围可见渗出液增多,伴有脂肪滴,但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切口周围的脂肪大量液化会形成空洞,使皮下游离,严重影响切口愈... 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切口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伤口内有浅黄色的渗出物,按压切口周围可见渗出液增多,伴有脂肪滴,但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切口周围的脂肪大量液化会形成空洞,使皮下游离,严重影响切口愈合,增加切口感染风险,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本院应用封闭负压引流(vacHHITIsealingdrainage,VSD)治疗脂肪液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临床观察 治疗 腹部手术切口 切口周围 常见并发症 自觉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和常规VSD治疗普外科难愈性伤口对比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75-1976,共2页
目的:探讨复合VSD和常规VSD治疗普外科难愈性伤口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12月普外科收治的58例难愈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复合性VSD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性VSD进行治疗,观... 目的:探讨复合VSD和常规VSD治疗普外科难愈性伤口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12月普外科收治的58例难愈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复合性VSD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性VSD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伤口愈合时间、伤口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疼痛程度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性VSD相比,复合性VSD对伤口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普外科 难愈性伤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电击伤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新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10期2586-2586,共1页
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又称负压创面疗法,是近年来提出并广泛开展的伤口治疗新方法。VSD的主要原理:在对创面进行引流管时,把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作为负压引流管和创面间的中介,这样有效阻止创面块状引出物进入... 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又称负压创面疗法,是近年来提出并广泛开展的伤口治疗新方法。VSD的主要原理:在对创面进行引流管时,把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作为负压引流管和创面间的中介,这样有效阻止创面块状引出物进入引流管,更换引流管时,泡沫材料也能一起离开机体,从而使创面保持清洁并抑制细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引流 应用 伤病 电击 抑制细菌生长 泡沫材料 医用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曲延生 崔哲铭 曲瑶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6-936,F0003,共2页
坏死性筋膜炎是由细菌侵入皮下软组织及筋膜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的特点。1992年,由德国Fleischmann博士等㈩首创的创面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急、慢性伤口。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封闭引流技术 生活质量评价 患者 治疗 负压引流技术 感染性疾病 皮下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游离植皮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谢爱国 李磊 +2 位作者 蔡薇 宋辉 聂兰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44-446,共3页
关键词 封闭引流技术 游离植皮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重度烧伤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苏卫国 王平丽 +4 位作者 魏莹 周一平 牛希华 娄季鹤 李永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重度烧伤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疗效。方法将36名重度烧伤伴SIRS患者,分为治疗组(n=18)和对照组(n=18),治疗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面,每5一,7d更换一次;对照组清创后应用磺胺嘧啶...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重度烧伤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疗效。方法将36名重度烧伤伴SIRS患者,分为治疗组(n=18)和对照组(n=18),治疗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面,每5一,7d更换一次;对照组清创后应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外涂于创面,每日更换敷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d内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每1%全身体表面积(TBSA)烧伤创面的住院费用以及渗出量、人血白蛋白用量和悬浮红细胞用量;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24、72、120h,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质量浓度。结果术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治疗组的1%TBSA住院费用、悬浮红细胞用量、人血白蛋白用量和术后7d内渗出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24h起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CRP和PCT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治疗重度烧伤伴SIRS的有效创面处理方法,能降低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封闭引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初步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挺 张旖骁 +4 位作者 孙树 邵亮 刘晓虹 姜英令 薛宝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57-958,962,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接受VSD治疗患者26例(A组),接受传统换药治疗患者28例(B组)。随访时间1~8个月。结果相似的创面条件下,A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接受VSD治疗患者26例(A组),接受传统换药治疗患者28例(B组)。随访时间1~8个月。结果相似的创面条件下,A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创缘上皮生长速度及窦道创腔愈合情况A组明显好于B组(P<0.05);患者对A组治疗比较满意,与B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A组总疗程医生处置的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VSD适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引流技术 传统换药治疗 皮肤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格清创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手部高压注射伤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衍峰 王冠天 +4 位作者 卢立春 李巍 朴红鹰 钟书强 于景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69,共1页
2010年9月—2012年8月本科采用严格清创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手部高压注射伤患者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29岁。高压注射物... 2010年9月—2012年8月本科采用严格清创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手部高压注射伤患者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29岁。高压注射物分类:油漆伤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高注射伤 封闭引流技术 临床观察 治疗 清创 平均年龄 临床资料 伤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Ⅱ度烧伤患者创面的应用及手术室护理体会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小群 林才 +1 位作者 刘政军 金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将烧伤科35位住院患者共70个Ⅱ度创面,创面范围2.0cm×1.5cm~40.0cm×20.0cm,其中浅Ⅱ度创面32个、深Ⅱ度创面38个,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浅Ⅱ...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将烧伤科35位住院患者共70个Ⅱ度创面,创面范围2.0cm×1.5cm~40.0cm×20.0cm,其中浅Ⅱ度创面32个、深Ⅱ度创面38个,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浅Ⅱ度创面10个,深Ⅱ度创面13个按照常规方法治疗,创面予碘伏清洗,SD-Ag霜,贝复剂等包扎、换药。实验组浅Ⅱ度创面22个,深Ⅱ度创面25个,入组后分别给予武汉维斯弟成套专用敷料实施VSD治疗,并根据创面深浅,于治疗第8天更换敷料(已愈合创面不更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并总结VSD手术配合护理体会。结果:两组创面处理后均达到植皮要求,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SD缩短了患者创面愈合所需时间,创面愈合率增加,并能减少患者频繁换药的痛苦,减少为了预防或控制感染而使用抗生素,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经济费用,增加患者对治疗的可接受程度,使临床医生操作大幅度减少,是一种处理不同程度烧伤创面很好的方法。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VSD的原理及操作步骤,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封闭引流技术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