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杨荔 张淑群 +4 位作者 王力 郭爱宁 苏佩佩 陈影 詹萌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64-867,共4页
目的探究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疗效、乳房毁损率及换药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PCM女性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 目的探究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疗效、乳房毁损率及换药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PCM女性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切口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乳房完整性、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6.36%)低于试验组(97.33%)(P<0.05);乳房完整性比较,试验组优秀的占52.00%,差的占1.33%;对照组优秀的占31.82%,差的占11.36%,试验组乳房完整性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2.67%)低于对照组(14.77%)(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能提高PCM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乳房毁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切除术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房毁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洗剂滴灌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翠敏 李雪岩 +3 位作者 刘维伟 刘平安 李浩杰 武欣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6期61-66,共6页
目的探究解毒洗剂滴灌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2组均行基础治疗,对照组34例(1... 目的探究解毒洗剂滴灌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2组均行基础治疗,对照组34例(1例脱落、1例无法判断疗效)予以生理盐水滴灌联合VSD治疗,观察组33例(1例退出研究,2例脱落)予以解毒洗剂滴灌联合VSD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1、2周和1个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30/33)高于对照组6765%(23/34,P<0.05)。观察组创面渗液干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时,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时,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和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观察组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1/33),对照组为5.88%(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洗剂滴灌联合VSD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加速清除病原菌、促进创面恢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感染 解毒洗剂 负压封闭引流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细菌培养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荟萃分析
3
作者 张艺 王思雨 +1 位作者 杨晴 刘春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389-397,共9页
目的评估联合运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PRP/APG)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应用PRP/APG联合VSD治疗... 目的评估联合运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PRP/APG)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应用PRP/APG联合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设为建库至2022年4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评估偏倚风险,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并进行总结。结果纳入17篇随机对照研究,涵盖133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PRP/APG联合VSD)66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或VSD)67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值比(OR)=7.35,95%可信区间(CI)5.04~10.70,P<0.00001];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均数差(MD)=-9.32,95%CI-10.63~-8.01,P<0.00001];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MD=-13.51,95%CI-14.09~-12.92,P<0.00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16,95%CI 0.07~0.38,P<0.00001);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低于观察组(MD=4.57,95%CI 3.84~5.31,P<0.00001);观察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浓度高于对照组(OR=2.86,95%CI 2.36~3.36,P<0.00001)。结论PRP/APG联合VSD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率,减少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并可提高VEGF、bFGF浓度促进溃疡愈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 Meta分析 糖尿病足 负压封闭引流 糖尿病足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仲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3期125-127,共3页
目的 证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 8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依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引流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和观察组(负压... 目的 证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 8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依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引流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和观察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每组44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应用抗生素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血清学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应用抗生素时间(18.01±2.52)d、愈合时间(29.84±3.76)d、住院时间(31.22±4.11)d均短于对照组的(28.96±3.91)、(42.22±5.37)、(40.84±4.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42±1.03)、(1.74±0.8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14±1.25)、(2.25±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VA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分别为(29.46±4.21)mg/L、(11.71±1.98)ng/L、(5.93±1.20)ng/L,低于对照组的(35.61±6.89)mg/L、(16.48±2.14)ng/L、(7.84±1.3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在抗生素使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以及炎症指标方面均优于常规引流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该治疗方案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 慢性骨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湿润烧伤膏序贯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文龙 郭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6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压疮疾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湿润烧伤膏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压疮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组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湿润烧伤膏序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 目的研究压疮疾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湿润烧伤膏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压疮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组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湿润烧伤膏序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水平及创面进入红期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评分明显提升,且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评分(25.26±2.32)分、躯体疼痛评分(9.19±0.89)分、精力评分(20.22±1.81)分、社会功能评分(8.05±0.7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74±1.83)、(8.04±0.78)、(16.74±1.48)、(6.62±0.64)分(P<0.05);治疗后两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1.53±0.04)分、入睡时间评分(0.51±0.04)分、睡眠时间评分(0.56±0.05)分、睡眠效率评分(0.62±0.05)分、睡眠障碍评分(0.66±0.06)分、催眠药物评分(0.54±0.04)分、日间功能障碍评分(0.46±0.0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11)、(1.18±0.10)、(1.31±0.12)、(1.26±0.11)、(1.29±0.12)、(1.19±0.10)、(1.10±0.09)分(P<0.05);观察组的创面进入红期时间(5.15±0.47)d、创面愈合时间(40.74±3.86)d均短于对照组的(11.09±0.98)、(59.57±5.65)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24±0.21)分低于对照组的(4.92±0.47)分(P<0.05)。结论压疮患者接受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湿润烧伤膏序贯治疗,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创面可以快速愈合,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湿润烧伤膏 序贯疗法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雪 宋正坤 +1 位作者 张凤菊 李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481-3486,共6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4例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引流术,62例)和...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4例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引流术,62例)和观察组(VSD,62例)。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换药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瘢痕长度、张口度、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转归、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PCT、瘢痕长度、张口度、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疗效以及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及死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引流术相比,VSD技术对于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疗效更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少患者疼痛,减少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切开引流 颌面部间隙感染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术对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俞凌 汪悦 +1 位作者 邢川明 杨登元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对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4年7月于南京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6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VSD装置治疗)和试验组(采用改良式VSD装置治... 目的探讨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对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4年7月于南京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6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VSD装置治疗)和试验组(采用改良式VSD装置治疗),每组28例。比较两组住院天数、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等指标,分析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住院时间缩短(P<0.05);治疗后第3天,试验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比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改良式VSD对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切口愈合不良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整形科难治创面中的应用与护理分析
8
作者 张海敏 周艳红 张凤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整形科难治创面中的实施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0例难治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加施VSD干预的39... 目的探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整形科难治创面中的实施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0例难治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加施VSD干预的3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瘢痕情况、炎症因子和致痛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14 d后,2组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4个方面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干预7 d、14 d后,2组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水平,以及5-羟色胺、脑内神经肽Y、前列腺素E2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结论在整形科难治创面中加施VSD,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降低炎症因子和致痛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临床效果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联合创面负压封闭引流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崔云龙 胡淑琴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5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联合创面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淄博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接受中医外治法联合创面VSD治疗,40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联合创面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淄博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接受中医外治法联合创面VSD治疗,40例)和对照组(仅接受创面VSD治疗,40例)。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明显肉芽时间为(8.31±3.14)d、创面愈合时间为(30.13±4.32)d,短于对照组的(11.52±3.17)、(42.56±6.87)d,且观察组创面缩小面积为(46.18±6.29)%,多于对照组的(37.2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以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联合创面VSD治疗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创面愈合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创面负压封闭引流 糖尿病足溃疡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黄柏液坐浴辅助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效果
10
作者 唐淑芳 张湘杰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85-87,共3页
目的:分析复方黄柏液坐浴辅助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1月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医院收治的10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内口封闭联... 目的:分析复方黄柏液坐浴辅助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1月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医院收治的10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复方黄柏液坐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观察组创面疼痛以及创面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5-HT、NE、S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坐浴辅助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创面恢复,减轻炎性反应,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周脓肿 内口封闭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复方黄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面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1
作者 张光珍 郭健飞 +1 位作者 苏旭东 杜洪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0,共2页
1技术要点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增加创面局部血流量、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降... 1技术要点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增加创面局部血流量、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降低细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敷料 下肢血管病变 成纤维细胞 吸引 局部血流量 细菌数量 血供 细菌入侵 负压封闭引流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难愈性创面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2
作者 孙亚楠 孙树 +1 位作者 张挺 刘晓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1例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患者,扩创冲洗,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应用VSD治疗创面,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后,予...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1例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患者,扩创冲洗,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应用VSD治疗创面,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后,予皮瓣、肌皮瓣转移及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31例患者应用VSD后创面感染均得到控制,10例行皮瓣/肌皮瓣移植、19例行自体游离皮片移植、2例单纯拉拢缝合创面,创面完全愈合,所有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治疗中应用VSD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stiloⅢ型骨折 创面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皮瓣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3
作者 张玉富 孙旭 +2 位作者 黄雷 张伯松 王满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4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VSD治疗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15例,包括骨盆1例、股骨3例、髌骨3例、跟腱1例、胫骨4例、肱骨1例、踝关节2例。均先行彻底清创再用VSD。7-12 d后,若引流量...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VSD治疗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15例,包括骨盆1例、股骨3例、髌骨3例、跟腱1例、胫骨4例、肱骨1例、踝关节2例。均先行彻底清创再用VSD。7-12 d后,若引流量仍较多或引流管堵塞,则更换引流装置,VSD应用次数为1-3次。若引流量较少且伤口局部红肿消退,体温正常,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ESR降至正常水平,则再次手术清创并封闭创面。结果本组13例创面经清创后应用VSD 7-12 d后,发现创面水肿减轻,出现新鲜肉芽组织,10例直接缝合修复创面,3例行组织瓣移植。随访12-20个月感染无复发,局部无窦道、无疼痛,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例胫骨感染患者严重难以控制最终行截肢术。结论彻底清创后应用VSD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局部细菌增殖、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直接闭合或组织瓣移植消灭创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彻底清创、高效引流、恰当的固定及敏感抗炎药物的综合应用是治疗骨感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清创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结合rhEGF治疗四肢火器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俊 杨淮河 +2 位作者 何树清 刘驰星 俞新胜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期93-95,共3页
由于我国对枪支弹药的严格管理,临床上非战时火器伤主要以霰弹枪、鸟铳等近距离冲击炸伤较多见,而其局部皮肤软组织毁损严重及术中难以准确判断其坏死范围,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因无法准确判断坏死组织范围,导致多次行清创术。作者自200... 由于我国对枪支弹药的严格管理,临床上非战时火器伤主要以霰弹枪、鸟铳等近距离冲击炸伤较多见,而其局部皮肤软组织毁损严重及术中难以准确判断其坏死范围,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因无法准确判断坏死组织范围,导致多次行清创术。作者自2005年10月至2013年2月,对四肢火器伤患者给予急诊清创,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VSD)结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处理,避免了再次甚至多次清创手术,降低创面感染率,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火器伤 RHEGF 临床观察 临床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非战时火器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5
作者 白彦东 李永梅 +2 位作者 田学忠 白志津 贾世孔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患者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保留内固定装置并给予VSD治疗,对照组取出内固定装置、改用外...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患者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保留内固定装置并给予VSD治疗,对照组取出内固定装置、改用外固定架固定并给予换药治疗,两组术后均给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疗程均为6周。记录两组皮肤切口及骨性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1、2、3周WBC、CRP、血沉(ESR)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术后3周引流不畅及感染加重需再次清创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皮肤愈合时间分别为(22.5±1.9)、(48.3±3.0)d,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8.6±1.4)、(9.4±1.8)个月,两组比较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2、3周WBC、CRP、ESR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术后3周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引流不畅1例(7.69%),无再次清创者;对照组引流不畅3例,行再次清创者3例。结论 VSD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胫骨骨折 感染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在四肢软组织缺损及后期植皮中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5
16
作者 卞娜 王汝娜 +8 位作者 孙彦敏 刘丹 王雪 杨永红 程媛媛 张静 宋信艳 尚乐 韩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7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并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四肢软组织缺损及游离植皮中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应用VSD技术对60例四肢软组织缺损并后期进行游离植皮的患者进行治疗,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 目的观察并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四肢软组织缺损及游离植皮中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应用VSD技术对60例四肢软组织缺损并后期进行游离植皮的患者进行治疗,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60例患者均至少随访至缺损愈合后3个月,所有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无复发,无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VSD技术对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愈合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效促进了肉芽的生长及游离皮片的成活,降低感染率和住院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医护人员工作量,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及后期游离植皮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软组织缺损 游离植皮 疗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灌洗技术在骨科开放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徐卫国 王晓卫 +4 位作者 万春友 刘磊 全先辉 杨光 朱旭伟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灌洗技术在骨科开放性创面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治疗的49例56处四肢开放性创面患者,24例25处创面采用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对照组)...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灌洗技术在骨科开放性创面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治疗的49例56处四肢开放性创面患者,24例25处创面采用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对照组),男18例,女6例;年龄24-56岁,平均(41.3±9.0)岁;GustiloⅡ型13处,ⅢA型8处,ⅢB型4处。25例31处创面采用VSD结合单管闭式灌洗引流技术治疗(治疗组),男21例,女4例;年龄23-55岁,平均(42.2±9.1)岁;GustiloⅡ型15处,ⅢA型10处,ⅢB型6处。两组患者术前均存在严重的皮肤软组织开放性损伤,以单次VSD和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总住院天数作为临床观察指标。以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Ⅱ期创面愈合情况进行临床评价。结果:49例患者获随访,时间8-23个月,平均14个月。治疗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坏死组织清除率优于对照组,抗生素应用率降低,治疗组单次VSD使用时间延长,堵管及更换次数减少,促进了创面的愈合,缩短了Ⅱ期关闭创面、植皮或游离皮瓣转移治疗的时间,减少了总住院天数。结论:VSD结合单管闭式灌洗引流技术,可以减少术后抗生素的使用,延长单次VSD的使用时间,进一步清除创腔及创面的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和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灌洗 负压封闭引流 开放性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8
作者 曾翔辉 武彪 +1 位作者 刘羽 苏晋捷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6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传统组各40例,传统组行切开肛瘘挂线旷置术,联合组行LIFT与VSD联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术后创口愈... 目的观察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传统组各40例,传统组行切开肛瘘挂线旷置术,联合组行LIFT与VSD联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结果联合组与传统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传统组,治愈率高于传统组,住院费用低于传统组,P均<0.05;联合术出现术后并发症传统组2例患者出现肛门漏气但无溢液。结论 LIFT联合VSD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较好,术后创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复杂性肛瘘 负压封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游离植皮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谢爱国 李磊 +2 位作者 蔡薇 宋辉 聂兰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44-446,共3页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游离植皮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小腿中部大段骨合并软组织缺损效果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志明 舒衡生 +3 位作者 刘玉民 张宁 尚红涛 刘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小腿中部大段骨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小腿中部大段骨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均采用Ilizarov技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带外固定架时间、骨与软组织愈合时间以及并...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小腿中部大段骨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小腿中部大段骨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均采用Ilizarov技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带外固定架时间、骨与软组织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拆除外固定架6个月时参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0.1个月。术后带外固定架时间7-18个月、平均10.2个月;骨缺损处及截骨处均愈合,愈合时间7-13个月、平均6.9个月;软组织缺损处均愈合,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2个月;患肢均恢复正常长度。1例发生搬移骨段轴向偏移,经调整后恢复正常力线;1例发生轻度羟基磷灰石半针针道感染,经清创换药及口服抗生素治疗后治愈;1例术中未安装足环,术后出现轻度马蹄足,加装足环后得到矫正。拆除外固定架6个月,患肢功能评价为优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 Ilizarov技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小腿中部大段骨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ILIZAROV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