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00 kV八分裂输电线路负刚度阻尼器防舞的风洞试验研究
1
作者 楼文娟 吴蕙蕙 +1 位作者 黄赐荣 王强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7,81,共8页
利用磁体相互作用力设计了一种负刚度装置,并与电涡流阻尼器并联制得负刚度阻尼器(negative stiffness damper,NSD)。在导线大比例缩尺模型近端部安装阻尼器进行自振试验,发现阻尼器可以提升系统一阶等效阻尼比,其中NSD的减振性能更佳... 利用磁体相互作用力设计了一种负刚度装置,并与电涡流阻尼器并联制得负刚度阻尼器(negative stiffness damper,NSD)。在导线大比例缩尺模型近端部安装阻尼器进行自振试验,发现阻尼器可以提升系统一阶等效阻尼比,其中NSD的减振性能更佳。以某1000 kV八分裂输电线路为工程原型,基于模态分解法与动力相似关系,设计了导线-阻尼器系统的舞动风洞试验装置,在典型易舞风攻角下,进行了安装不同阻尼器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结果表明:端部阻尼器对导线的竖向舞动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导线起舞风速、降低导线竖向舞动幅值,且NSD的抑舞性能优于黏滞阻尼器;但在以扭转向舞动为主的工况下,安装在分裂导线近中心的单阻尼器防舞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给出了双阻尼器并联连接导线的方案,试验验证了这种方案可以有效抑制扭转向舞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负刚度阻尼器(NSD) 风洞试验 防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谐负刚度阻尼器的H2优化及减震性能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郜辉 邢晨曦 +1 位作者 王浩 梁瑞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71-1578,共8页
为进一步阐明调谐负刚度阻尼器(tuned negative stiffness damper,TNSD)对结构减震控制的优势,本文开展了TNSD对单自由度结构减震控制的H2优化设计,并研究了TNSD的减震增效作用与减震机理。首先,基于单自由度结构-TNSD耦合系统的H2性能... 为进一步阐明调谐负刚度阻尼器(tuned negative stiffness damper,TNSD)对结构减震控制的优势,本文开展了TNSD对单自由度结构减震控制的H2优化设计,并研究了TNSD的减震增效作用与减震机理。首先,基于单自由度结构-TNSD耦合系统的H2性能指标,推导了TNSD最优负刚度系数和最优阻尼系数的设计公式;然后,研究了TNSD的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TNSD对结构的阻尼增效作用、TNSD-结构耦合系统的耗能特点,阐明了TNSD的减震增效机理;最后,开展了TNSD对结构减震控制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TNSD可进一步提升负刚度阻尼器对结构的减震效果,其调谐弹簧可以放大TNSD内部阻尼元件的位移和TNSD等效阻尼系数,提升了TNSD的耗能效率和结构的等效阻尼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度 调谐负刚度阻尼器 H2优化 单自由度结构 减振机理 阻尼增效 耗能特征 减震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刚度放大阻尼器的基础隔震储液罐减震性能提升
3
作者 唐子桉 孟硕 +2 位作者 罗浩 翁顺 朱宏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5-233,共9页
为提升强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储液罐结构的减震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负刚度放大阻尼器的组合隔震方法,并基于拓展定点理论推导了负刚度放大阻尼器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建立考虑前三阶晃动模态的储液罐简化质点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增... 为提升强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储液罐结构的减震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负刚度放大阻尼器的组合隔震方法,并基于拓展定点理论推导了负刚度放大阻尼器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建立考虑前三阶晃动模态的储液罐简化质点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增设不同阻尼器的隔震储液罐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了该方法与传统方法在常规短周期和极端长周期地震动下的减震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可在短周期地震动下更有效地综合控制储液罐的晃动波高、底部剪力和倾覆弯矩,效果分别提升45%、16%、43%。在长周期地震动下,该方法亦能有效提升对基底位移、晃动波高、底部剪力和倾覆弯矩的控制,效果分别提升10%、37%、3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系统 储液罐 阻尼优化设计 负刚度阻尼器 长周期地震动 拓展定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负刚度磁流变阻尼器的单层球面网壳三维隔震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庄鹏 杨佳宁 张国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72-182,220,共12页
网壳结构三维隔震是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的研究聚焦于被动型三维隔震装置,其在竖向的性能参数无法实时调控。为解决这一问题,将负刚度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negative stiffness dampers,MRNSDs)与预压弹簧装置(prep... 网壳结构三维隔震是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的研究聚焦于被动型三维隔震装置,其在竖向的性能参数无法实时调控。为解决这一问题,将负刚度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negative stiffness dampers,MRNSDs)与预压弹簧装置(prepressed spring devices,PSDs)并联,形成一种可调节阻尼力的竖向隔震装置(MRDNSD-PSD)。面向延长受控结构竖向自振周期的目标,建立了MRNSD的控制策略及其实施方法,利用其模拟了该控制装置的滞回响应。以某周边支承单层球面网壳作为研究对象,将含有MRNSD-PSD的半主动三维隔震系统、两种不同的被动三维隔震系统分别用于提升该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数模模拟,对上述受控和无控结构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数值结果表明,三种隔震系统均可有效降低结构地震响应,但半主动隔震系统较被动型隔震系统能够提供更优的竖向加速度和竖向位移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壳结构 三维隔震 刚度磁流变阻尼(MRNSD) 半主动控制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