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与强震地点预测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1 位作者 王双绪 王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利用川滇地区1991~1999年和1999~2001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块体弹性变形及其边界负位错部分锁定的复合作用模型反演,获取地壳水平运动反映的块体变形差异、边界断裂的高应变能积累部位和锁定能量强度,以及区域构造... 利用川滇地区1991~1999年和1999~2001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块体弹性变形及其边界负位错部分锁定的复合作用模型反演,获取地壳水平运动反映的块体变形差异、边界断裂的高应变能积累部位和锁定能量强度,以及区域构造应变场的时空演化图像。在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和块体变形的前提下,研究与该区6级以上强震孕育及地点判定有关的背景性前兆的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块体边界 负位错模型 地壳水平运动 震例研究 川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地壳垂直运动的负位错模型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希 张四新 王双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利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震区外围格尔木—五道梁 30 0km长水准测线在 1 979,1 991和 2 0 0 2年 3期垂直形变资料 ,借助研究改进的负位错模型获取发震构造及其相关断裂的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对与此次大震有关的... 利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震区外围格尔木—五道梁 30 0km长水准测线在 1 979,1 991和 2 0 0 2年 3期垂直形变资料 ,借助研究改进的负位错模型获取发震构造及其相关断裂的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对与此次大震有关的区域构造形变背景及可能的震后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991~ 2 0 0 2年相对 1 979~ 1 991年垂直差异运动及应变积累加速增强的特征与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孕育有关 ;且这样的一个地壳垂直运动加速过程可能还未因地震发生而结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垂直运动 负位错模型 梯度场 蕴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反演与强震地点预测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3 位作者 王琪 王双绪 崔笃信 张晓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0-629,共10页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3—1999年、1999—2001年和2001—2003年3个时段的GPS 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反演,给出该区构造块体及 其边界断裂运动与变形差异、构造应变场时空分布、高应变能积累部位以及...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3—1999年、1999—2001年和2001—2003年3个时段的GPS 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反演,给出该区构造块体及 其边界断裂运动与变形差异、构造应变场时空分布、高应变能积累部位以及强度的定性分析 和定量描述.在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及块体应变的前提下,研究与该区6级左右及6级以上地 震地点预测相关的背景性前兆的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块体边界 负位错模型 地壳水平运动 反演 震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负位错反演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1 位作者 张晓亮 王双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40-45,共6页
利用一种经初步改进了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和华北地区 1991~ 2 0 0 0年的GPS观测资料 ,反演华北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 ,以获取构造块体和边界断裂活动状况以及应力应变的积累部位及强度。其结果显示 :(1)华北地区整体性向东偏南运动 ,冀鲁... 利用一种经初步改进了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和华北地区 1991~ 2 0 0 0年的GPS观测资料 ,反演华北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 ,以获取构造块体和边界断裂活动状况以及应力应变的积累部位及强度。其结果显示 :(1)华北地区整体性向东偏南运动 ,冀鲁北部各块体正东向速率相对较大 (11.4~ 12mm/a) ;(2 )阴山 燕山与河套断陷 鄂尔多斯 晋冀鲁间近EW NWW向边界两侧左旋相对运动明显 ,导致 1.0~ 2 .8mm/a的边界锁定 ,且东段大于西段 ,以压性为主 ;(3)太行断块东西两界的北东向断裂带呈 0~ 1.9mm/a的拉张锁定 ,左旋为主 ,其中晋获断裂锁定量最高 ;(4)唐山 沧东断裂北段、益都北西段及郯庐断裂中南段呈 0 .9~ 3.1mm/a右旋拉张锁定 ,其中益都北西段锁定量最高 ;(5 ) 14条断裂中有 12条不同程度地阻碍块体相对运动 ,近 10年来有相当于Ms4 .8~ 6 .1的能量积累 ,其中燕山与冀鲁交界西段最高 ,阴山与鄂尔多斯东部交界次之 ,均表现为压性 ;晋获、郯庐断裂较弱 (张性 ) ;(6 )从块体及断层活动方向来看 ,燕山、冀鲁交界西段与唐山 沧东断裂交汇区 ,阴山、鄂尔多斯东部交界与汾渭断裂交汇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震负位错模型 反演 GPS 水平运动 华北地区 全球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区域水准观测的负位错反演与应变积累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1 位作者 张四新 王双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6-222,共7页
利用1981~2006年滇西地区5个时段的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借助负位错模型反演,参考典型大震应力触发计算及跨断层等形变观测结果,研究了活动块体边界断裂应变积累的状况、分段差异性、时空演变及其与强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该... 利用1981~2006年滇西地区5个时段的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借助负位错模型反演,参考典型大震应力触发计算及跨断层等形变观测结果,研究了活动块体边界断裂应变积累的状况、分段差异性、时空演变及其与强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6级以上地震多发生在断裂强锁定段或锁定程度显著加强段及其附近;目前宾川—南华以南、南涧以北,洱源、丽江一带可能反映相对较高的应变能积累背景,南定河断裂附近反映一定程度的应变积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准 负位错模型 应力触发模型 应变积累 滇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垂直形变场负位错反演与应变积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希 刘立炜 +1 位作者 郝明 白卓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1-556,共6页
利用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1970~2014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研究该区域长期应变积累。结果表明,地块东北缘山西断陷带中北段年均能量积累增量、剪应力强度都较高,西南缘六盘山断裂与渭河断裂西段次之;山西断陷带中南段... 利用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1970~2014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研究该区域长期应变积累。结果表明,地块东北缘山西断陷带中北段年均能量积累增量、剪应力强度都较高,西南缘六盘山断裂与渭河断裂西段次之;山西断陷带中南段至晋陕交界处年均剪应力强度较高且显示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西秦岭构造区尤其西秦岭北缘断裂西段、晋冀蒙交界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 垂直形变场 负位错模型 反演 应变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AR数据约束的沂沭断裂带闭锁程度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7
作者 颜丙囤 殷海涛 +3 位作者 杨玉永 连凯旋 温丽媛 郭宗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133,共5页
本文首先利用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覆盖沂沭断裂带区域60景的Sentinel-1A数据,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大范围地表LOS向形变结果,并对InSAR形变场进行降采样;然后基于负位错模型,采用TDEFNODE软件计算沂沭断裂带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 本文首先利用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覆盖沂沭断裂带区域60景的Sentinel-1A数据,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大范围地表LOS向形变结果,并对InSAR形变场进行降采样;然后基于负位错模型,采用TDEFNODE软件计算沂沭断裂带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并结合地震的时空分布,精细刻画断层面的运动特征,定量判定断裂的分段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安丘—莒县断裂北段安丘以北区域的断层闭锁程度较高,闭锁深度较深,最大闭锁深度约为24 km,安丘至郯城段断层闭锁较弱,基本处于蠕滑状态;沂沭断裂带安丘以北区域右旋滑动亏损速率为0.5~1.5 mm/a,是1668年郯城地震的未破裂段,具有地震活动空区的特点,易于应力积累,该段的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与以往研究结果对比发现,沂沭断裂带郯城以北的段落闭锁程度有所减弱,分析主要与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Mw9.0地震的影响有关,日本大地震的发生对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挤压起一定的缓解作用,导致郯庐断裂带区域应力应变场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SBAS-InSAR 负位错模型 断层闭锁 滑动亏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隅断层活动及地壳变形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炜祥 苏小宁 +1 位作者 虞思晗 朱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96-2611,共16页
精准分析青藏高原东北隅断层活动和地壳变形模式对于理解区域大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GPS速度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由21个GPS连续观测站组成的3条跨断层剖面的加密观测,获得研究区较高空间分辨率的GP... 精准分析青藏高原东北隅断层活动和地壳变形模式对于理解区域大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GPS速度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由21个GPS连续观测站组成的3条跨断层剖面的加密观测,获得研究区较高空间分辨率的GPS速度场.利用K-中心点和欧拉矢量结合的方法分析GPS速度场的空间聚类特征,发现在陇西块体内部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变形,进而结合区域已有块体-断层划分模型,给出与最新GPS速度场更为吻合的块体-断层模型.改进模型的最大特点是在陇西块体内部存在一条北北东向的右旋剪切带.利用最新GPS速度场和改进的块体-断层模型,基于负位错理论反演主要块体的运动特征和主要断层的滑动速率,结果显示在改进块体-断层模型中新增的右旋剪切带在分配该地区应变积累特征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而计算的六盘山断裂的挤压速率远小于已有的结果,其地震危险性也可能相应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隅 GPS速度场 欧拉矢量聚类分析 负位错模型 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特征与强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2 位作者 王琪 王双绪 张晓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3期35-41,共7页
通过对 1991~ 1999、1999~ 2 0 0 1年川滇地区GPS水平运动资料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和形变应变场时空演化分析 ,结合地质构造 ,研究了块体及边界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强震蕴育的关系。结果表明 :①总体上本区呈现近SE向滑移叠加绕... 通过对 1991~ 1999、1999~ 2 0 0 1年川滇地区GPS水平运动资料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和形变应变场时空演化分析 ,结合地质构造 ,研究了块体及边界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强震蕴育的关系。结果表明 :①总体上本区呈现近SE向滑移叠加绕垂直轴顺时针转动的复合运动 ,1999~ 2 0 0 1较 1991~ 1999年运动速率及应变率减弱 ;②强震多发生在形变差异显著的块体边界附近和块体边界断层带的高应变积累闭锁段及其附近 ,以及区域应变率高值区及其边缘 ;③目前差异运动显著的块体边界带、断层闭锁段及区域应变率高值区有丽江 小金河断裂及其与剑川断裂交汇区、金沙江断裂与理塘 德巫断裂交汇区、安定河 则木河断裂、红河断裂中东段及其与小江断裂交汇区、怒江及澜沧 勐遮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地壳水平运动 非震负位错模型 构造变形特征 强震活动 水平形变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近期地壳运动的应变积累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希 张四新 +3 位作者 王双绪 张晓亮 陆明勇 王文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5,共8页
利用1994~2006年川滇地区GPS和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借助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结合近年来跨断层形变总体特征,研究了川滇地区构造块体及其边界断裂的应变积累状况与强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川滇地区总体呈现能量积累为主的构造应力态势... 利用1994~2006年川滇地区GPS和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借助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结合近年来跨断层形变总体特征,研究了川滇地区构造块体及其边界断裂的应变积累状况与强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川滇地区总体呈现能量积累为主的构造应力态势;安宁河断裂及其与则木河断裂、鲜水河断裂交汇区,盐源-丽江地块及其边缘附近反映出相对高的应变能积累背景及可能的中-短期地震前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位错模型 GPS和区域水准资料 跨断层形变 应变积累 川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乐-山丹地震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希 王双绪 +3 位作者 崔笃信 张晓亮 薛富平 陈兵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8-246,共9页
利用青藏块体北缘地区 2 0 0 1~ 2 0 0 3年GPS水平运动资料和 1988~ 2 0 0 3年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 ,借助改进的负位错模型及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 -时变曲线 ,研究了与 2 0 0 3年 10月 2 5日民乐 -山丹MS6 1,MS5 8地震孕育有关... 利用青藏块体北缘地区 2 0 0 1~ 2 0 0 3年GPS水平运动资料和 1988~ 2 0 0 3年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 ,借助改进的负位错模型及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 -时变曲线 ,研究了与 2 0 0 3年 10月 2 5日民乐 -山丹MS6 1,MS5 8地震孕育有关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 ,在昆仑山MS8 1大震引起的大区域形变调整 -短期松弛 -开始恢复的背景下 ,民乐-山丹地震震源位于可能反映应变能积累加速的块体边界压性锁定段之间的剪应力强度增强段北侧 ;距震中最近的石灰窑口跨断层短水准流动场地在震前 3个月呈现显著应变强度比异常 ,而震前 10余天至数月内整个监测区异常个数、震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乐-山丹地震 地形变 负位错模型 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 孕震背景 前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闭锁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宋剑 杨少敏 +2 位作者 王伟 黄勇 林牧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0-494,共5页
分别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4年多期GPS观测获取的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负位错反演模型,研究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和闭锁程度空间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历史强震记录,分析这几条断裂的地震危险性。结果显示:1)安宁河断裂... 分别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4年多期GPS观测获取的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负位错反演模型,研究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和闭锁程度空间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历史强震记录,分析这几条断裂的地震危险性。结果显示:1)安宁河断裂和则木河断裂滑动速率受汶川地震影响有所减弱,小江断裂滑动速率在汶川地震后基本保持不变;2)则木河断裂中段和小江断裂的断层闭锁程度受汶川地震影响而显著加强,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的西昌和巧家以北区域的闭锁程度基本不受汶川地震的影响;3)汶川地震发生前后,安宁河断裂的石棉-冕宁段、则木河断裂的西昌与巧家以北区域和小江断裂的通海-建水段闭锁深度均在20km以上。结合历史强震记录和其他方法的研究结果,三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生强震的危险性要高于其他断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负位错模型 反演 汶川地震 断层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与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希 刘文义 +4 位作者 王双绪 王文萍 张晓亮 崔笃信 薛富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55,共13页
利用截止2004年的西北地区GPS和跨祁连-龙首山构造带的红外测距观测资料,借助最小二乘配置、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及单一力源反演,研究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后西北地区水平形变应变场的动态演化特征;尤其是大震3年后,即当前的构造形... 利用截止2004年的西北地区GPS和跨祁连-龙首山构造带的红外测距观测资料,借助最小二乘配置、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及单一力源反演,研究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后西北地区水平形变应变场的动态演化特征;尤其是大震3年后,即当前的构造形变与应力场态势;获取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上可能反映中强以上孕震背景的高应变能积累区、段,以及可能的潜在震源。结果表明:青藏块体北缘地区经8.1级大震后的短期松弛和调整,目前正在恢复印度板块北东向碰撞推挤背景场的主控作用。而北天山构造带中段及其与西段的交汇区、南天山构造带中西段及其与西昆仑构造带的交汇区、阿尔金断裂中段、祁连山构造带中东段及其与海原断裂的交汇区、西秦岭北缘断裂与庄浪河断裂东南延伸线的交汇区域等具有相对高应变能积累背景;临泽与海原这两个地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应变能积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水平形变 负位错模型 孕震背景 潜在震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及地震活动的沂沭断裂带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存鹏 殷海涛 +2 位作者 于胜文 杨乐 贾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1,共4页
选取2011~2019年山东地区GNSS基准站及地震滑动矢量等数据,应用块体负位错反演模型,反演沂沭断裂带地区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诸城以南区域断层闭锁程度较低,无滑动亏损累积;安丘-莒县断裂诸城以北区域断... 选取2011~2019年山东地区GNSS基准站及地震滑动矢量等数据,应用块体负位错反演模型,反演沂沭断裂带地区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诸城以南区域断层闭锁程度较低,无滑动亏损累积;安丘-莒县断裂诸城以北区域断层闭锁程度较高,闭锁深度较深,约为26 km,断层滑动亏损速率约为0.6~0.8 mm/a,为右旋挤压亏损,且该地区小震不活跃,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负位错模型 断层闭锁 滑动亏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