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高产伊枯草菌素的发酵优化
1
作者 张荣胜 黄如宇 +9 位作者 乔俊卿 于俊杰 齐中强 杜艳 俞咪娜 宋天巧 曹慧娟 潘夏艳 刘邮洲 刘永锋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0,共11页
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对水稻稻曲病和稻瘟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前期研究显示其产生的伊枯草菌素(iturin)是抑制稻曲病菌和稻瘟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主要活性物质。为了进一步提高抗真菌物质iturin含量,本文在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发酵初期,... 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对水稻稻曲病和稻瘟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前期研究显示其产生的伊枯草菌素(iturin)是抑制稻曲病菌和稻瘟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主要活性物质。为了进一步提高抗真菌物质iturin含量,本文在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发酵初期,通过外源添加合成iturin所需不同种类的前体氨基酸,利用Plackett-Burman单因素试验设计筛选获得3个影响iturin产量的主效前体氨基酸,分别为谷氨酸(glutamicacid,Glu)、丝氨酸(serine,Ser)和谷氨酰胺(glutamine,Gln)。进一步对主效前体氨基酸进行响应曲面优化,结果显示最优主效前体氨基酸添加浓度分别为Glu 0.08 g/L、Gln 0.17 g/L、Ser 0.19 g/L;其他氨基酸浓度为天冬酰胺(asparagine,Asn)0.06 g/L、脯氨酸(proline,Pro)0.06 g/L、酪氨酸(tyrosine,Tyr)0.006g/L。在此条件下,优化后发酵液的菌体含量为3.83×10^(9) cfu/mL,iturin产量为0.242g/L,iturin产量较优化前提高了26.04%;平板抑菌试验显示无菌滤液对稻曲病菌抑制带宽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2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杆菌 伊枯草菌素 发酵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贝莱斯芽胞杆菌HMB28023筛选及其抑菌物质
2
作者 张晓云 王雪美 +5 位作者 丛蓉 陈秀叶 鹿秀云 李社增 郭庆港 马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葡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害,但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微生物杀菌剂。本研究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了对源于番茄的灰葡萄孢菌表现较高拮抗活性的27株细菌的拮抗活性,发现同一细菌菌株对源于两种作物的灰葡萄孢菌的抑菌... 葡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害,但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微生物杀菌剂。本研究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了对源于番茄的灰葡萄孢菌表现较高拮抗活性的27株细菌的拮抗活性,发现同一细菌菌株对源于两种作物的灰葡萄孢菌的抑菌带和抑菌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进一步通过离体叶片试验、盆栽防病试验及田间防病试验筛选获得高效防治葡萄灰霉病的生防细菌HMB28023,田间防效达到74.3%。通过形态学、16S rDNA结合gyr A、gyr B、rpo B和rpo C多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离体叶片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无菌体上清液和菌体悬浮液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效均较好,分别为81.9%、75.1%和64.8%。通过色谱分离结合质谱分析,证明菌株HMB28023可以产生伊枯草菌素A(C_(14)—C_(15))、丰产素(丰产素A(C_(14)—C_(17))和丰产素B(C16—C_(17)))及表面活性素(C12—C16)。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伊枯草菌素A和丰产素能够显著抑制葡萄灰霉菌的生长,并造成菌丝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杆菌 灰葡萄孢菌 脂肽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的贝莱斯芽胞杆菌KZ筛选鉴定及脂肽类活性成分分析
3
作者 孙磊 闫雪莎 +3 位作者 王庄 张晨露 王志凯 吕志堂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5,共9页
小麦茎基腐病(Fusarium crown rot,FCR)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真菌病害,严重危害我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但缺少有效防治方法。为了探索小麦FCR生物防治方法,为小麦FCR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菌株资源,以小麦-玉米轮作区FCR高发的小麦根际... 小麦茎基腐病(Fusarium crown rot,FCR)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真菌病害,严重危害我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但缺少有效防治方法。为了探索小麦FCR生物防治方法,为小麦FCR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菌株资源,以小麦-玉米轮作区FCR高发的小麦根际土壤为材料分离芽胞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小麦FCR主要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拟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拮抗菌株,采用多相分类方法进行菌种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质联用(HPLC-MS/MS)技术初步鉴定拮抗菌发酵液抑菌成分组成。结果表明,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芽胞杆菌KZ及其脂肽提取物对假禾谷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拟轮枝镰刀菌均具有较强抑制活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16S rRNA基因、gyr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KZ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KZ发酵液上清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伊枯草菌素(Iturin)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两个家族的脂肽类物质。贝莱斯芽胞杆菌KZ主要通过分泌脂肽类化合物拮抗小麦FCR病原菌,本研究为小麦FCR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潜在的生防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植物根际 贝莱斯杆菌 菌种鉴定 生物防治 脂肽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EEAM 10B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久凤 陈梦晓 +4 位作者 王勃 裴亚欣 张继冉 陈红歌 杨森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7-361,共15页
为了挖掘生物防治新的菌种资源,本文从黑水虻虫卵表面分离鉴定出一株贝莱斯芽胞杆菌,命名为Bacillus velezensis EEAM 10B(以下简称EEAM 10B),以花生白绢病为靶标菌株,探究其对花生白绢病原菌Sclerotium rolfsii的拮抗作用及防治机理。... 为了挖掘生物防治新的菌种资源,本文从黑水虻虫卵表面分离鉴定出一株贝莱斯芽胞杆菌,命名为Bacillus velezensis EEAM 10B(以下简称EEAM 10B),以花生白绢病为靶标菌株,探究其对花生白绢病原菌Sclerotium rolfsii的拮抗作用及防治机理。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侵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花生土传病害。通过拮抗试验发现菌株EEAM 10B发酵菌液、上清液和挥发性物质均能抑制花生白绢病原菌的生长,且发酵菌液抑制效果优于上清液和挥发性物质。通过盆栽试验探究EEAM 10B菌株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及植株促生作用,结果显示,菌液处理过的花生幼苗病情指数明显降低,并且对幼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在接种病原菌前2 d以喷洒EEAM 10B菌株发酵液的处理方式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可达65.80%。对EEAM 10B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EEAM 10B基因组大小为3929786 bp,测序深度为1089.2,GC含量为46.5%。通过功能基因注释、代谢系统和致病系统分析发掘EEAM 10B存在一些与真菌细胞壁降解相关的酶,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中存在抑制病原菌活性的物质、以及促进植物生长和拮抗植物病原菌的相关基因,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在EEAM 10B抑制花生白绢病过程中存在至关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EEAM 10B菌株具备作为生防菌的潜能,为新型抗菌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 贝莱斯杆菌 抑菌 生物防治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NZ-4挥发性有机物的促生作用及其活性成分分析
5
作者 石艳华 李朔 +4 位作者 高玉珠 郑保坤 朱杰华 张岱 杨志辉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0-310,共11页
【目的】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能够分泌具有抑菌作用挥发性物质的5株芽胞杆菌菌株,进一步明确生防芽胞杆菌挥发性物质的促生功能,并鉴定其挥发性活性组分,以期获得具有抑菌和促生双重功能的优良菌株,研发具有促生作用的挥发性天然产物。... 【目的】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能够分泌具有抑菌作用挥发性物质的5株芽胞杆菌菌株,进一步明确生防芽胞杆菌挥发性物质的促生功能,并鉴定其挥发性活性组分,以期获得具有抑菌和促生双重功能的优良菌株,研发具有促生作用的挥发性天然产物。【方法】采用盆栽熏蒸法、选择培养基测定和熵值计算法综合评定出最佳促生菌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其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对马铃薯中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挥发性物质对马铃薯内源激素相关合成基因(StCKX1、StLAX1和StGA2ox1)表达量的影响。通过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GC-MS)对菌株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利用NIST/EPA/NIH数据库鉴定成分。根据峰面积比例,购买相对含量最高的3种纯品,体外检测其对植株的促生作用。【结果】贝莱斯芽胞杆菌NZ-4分泌的挥发性物质熏蒸后马铃薯促生作用最为显著,植株株高和根长分别增加了40.01%和15.15%;NZ-4具有溶磷、固氮和产生铁载体的能力;熵值法综合评价结果中NZ-4菌株得分最高,为0.9476。因此,确定NZ-4为最优促生菌株。经贝莱斯芽胞杆菌NZ-4挥发性物质熏蒸后,马铃薯叶片中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09倍、0.87倍和1.89倍,StGA20ox1和StLAX1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提升了3.61倍和4.71倍。GC×GC-MS结果表明,2-庚酮、3-乙基甲苯和2-壬酮相对含量最高;浓度为1μg/μL的2-庚酮和100 ng/μL的3-乙基甲苯能够显著促进植株的生长,2-壬酮对植株的生长没有明显作用。【结论】贝莱斯芽胞杆菌NZ-4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马铃薯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明确了2-庚酮和3-乙基甲苯为挥发性活性成分,NZ-4菌株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具有开发新型天然产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 贝莱斯杆菌菌株NZ-4 2-庚酮 3-乙基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贝莱斯芽胞杆菌FX1菌株相容性杀菌剂的筛选及复配对梨火疫病的防效
6
作者 李星晨 王倩 +2 位作者 盛强 王一帆 罗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95,共12页
为提高对梨火疫病的防治效果,降低化学杀菌剂用量,筛选出协同增效作用显著的生防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FX1菌株与化学杀菌剂的组合及复配比。本研究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比浊法测定了菌株FX1发酵液与7种供试杀菌剂的生物... 为提高对梨火疫病的防治效果,降低化学杀菌剂用量,筛选出协同增效作用显著的生防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FX1菌株与化学杀菌剂的组合及复配比。本研究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比浊法测定了菌株FX1发酵液与7种供试杀菌剂的生物相容性,Horsfall法确定复配组合的增效作用,通过香梨离体花序和盆栽杜梨苗试验评价复配剂对梨火疫病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菌株FX1与5%中生菌素WP、20%噻菌铜SC、20%噻唑锌SC、3%噻霉酮WDG、46%氢氧化铜WDG的相容性差;与40%春雷·噻唑锌SC有一定的相容性;与2%春雷霉素AS的相容性最好,在低浓度与田间使用浓度下对菌体生长的抑制率小于14%,对芽胞萌发无明显影响,混配30 d后萌发率仍保持在83%以上。当菌株FX1发酵液与2%春雷霉素AS以6:4、5:5、4:6体积比复配时,对梨火病菌的抑菌率均在70%以上,增效比率(IR)大于1.7,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喷施菌株FX1发酵液(1×10^(6)cfu/mL)与2%春雷霉素AS(2000μg/mL)体积比为6:4的复配组合剂,对香梨花序第3 d保护性防效可达85%以上,对杜梨苗第7 d的保护性和治疗性防效均达到80%以上,第10、14 d保持在71%以上,明显高于单剂和其他复配组合处理。贝莱斯芽胞杆菌FX1菌株发酵液和2%春雷霉素AS组合以6:4体积比复配协同防治梨火疫病,不仅能提高防效,还显著减少了化学杀菌剂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火疫病 贝莱斯杆菌 春雷霉素 复配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定殖动态与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7
作者 吴梓菲 林胜楠 +7 位作者 史芳芳 王兴雯 王志慧 王宁 史应武 罗明 郭文超 包慧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5-346,共12页
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对梨火疫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等作物病害均具有较好预防效果。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的定殖特性和主要功能基因,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研究其在杜梨、葡萄茎叶及根围土壤中的定殖动态,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其... 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对梨火疫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等作物病害均具有较好预防效果。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的定殖特性和主要功能基因,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研究其在杜梨、葡萄茎叶及根围土壤中的定殖动态,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其进行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在杜梨盆栽试验中,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喷施后,先呈下降趋势,3 d后呈上升趋势,7~45 d呈下降趋势,至喷施后45 d,菌株在茎叶上定殖密度为6.00×10^(5)CFU/g;灌根后,在土壤中定殖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7~15 d时略有回升,随后下降,至灌根45 d,菌株定殖密度为3.10×10^(5)CFU/g。在葡萄盆栽试验中,喷施和灌根后,菌株定殖量均呈下降趋势,施用45 d后,茎叶与根际土中菌株的定殖密度分别为3×10^(2)CFU/g和1.32×10^(4)CFU/g。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全基因组长为4014208 bp,共编码3885个ORF,含有86个tRNA基因、27个rRNA、82个sRNA、76个串联重复序列;COG注释到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编码多药转运蛋白等可能与抑菌能力有关的基因,GO数据库注释到跨膜转运蛋白活性基因有96个,KEGG数据库注释到有45个萜类和聚酮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综上,菌株JS6-1在室内盆栽杜梨和葡萄茎叶及根围土壤中均具有稳定的定殖能力,含有多种抗性基因,具有进一步研究和研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杆菌 定殖动态 全基因组 基因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XY40-1对百合球茎生长、品质及镉含量的调控作用
8
作者 张津浩 邓辉 +3 位作者 张清壮 陶禹 周池 李鑫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1-291,共11页
【目的】通过施用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Y40-1菌剂,探究其对百合球茎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解析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重金属转运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百合高效种植与土壤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滴灌... 【目的】通过施用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Y40-1菌剂,探究其对百合球茎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解析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重金属转运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百合高效种植与土壤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滴灌系统分阶段在百合生长过程中施用菌剂。测定百合单果鲜重、干重及球茎中蛋白质、多糖、总皂苷含量与镉积累量;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并基于宏基因组学解析氮代谢与镉转运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施用XY40-1菌剂后土壤pH值提高至5.41,速效钾含量增加31.15%。百合单果鲜重与干重分别增加18.89%和19.49%,亩产提升16.47%;百合球茎中蛋白质含量增加15.1%,多糖含量增加11.5%,总皂苷含量增加21.4%,而镉积累量降低11.45%。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处理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丰度下降;宏基因组数据显示,固氮基因(nifD、nifH)、硝酸盐还原基因(narG、napA)及镉抗性基因(czcA、czcD)表达显著上调。【结论】B.velezensis XY40-1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激活关键代谢功能基因,显著提升百合产量与品质,同时降低球茎镉富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百合 贝莱斯杆菌 微生物群落 宏基因组 氮代谢 镉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协同水虻转化鸡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动态变化及细菌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苏明星 陈梅春 +3 位作者 陈燕萍 王阶平 张海峰 陈德局 《福建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60-69,共10页
为昆虫资源化利用有机废弃物、降低病原微生物传播风险,研究贝莱斯芽胞杆菌协同水虻资源化转化鸡粪过程中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指示菌,通过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转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探讨鸡粪中病原菌的变化趋... 为昆虫资源化利用有机废弃物、降低病原微生物传播风险,研究贝莱斯芽胞杆菌协同水虻资源化转化鸡粪过程中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指示菌,通过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转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探讨鸡粪中病原菌的变化趋势;进一步采用微生物组技术分析鸡粪中微生物变化,预测分析病原微生物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水虻单独转化鸡粪处理组(CK组)细菌数量先略有增加而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贝莱斯芽胞杆菌协同水虻转化鸡粪处理组(T组)细菌数量呈快速下降,到第192 h,T组鸡粪中细菌数量为0.2×10^(8) CFU·g^(−1),显著低于CK组(1.0×10^(8) CFU·g^(−1));T组和CK组鸡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均呈快速降低趋势,第192 h时分别降至7.9×10^(3) CFU·g^(−1)和8.7×10^(2) CFU·g^(−1),T组显著低于CK组,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协助黑水虻转化可以显著降低鸡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添加贝莱斯芽胞杆菌提高了水虻转化鸡粪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对转化前期鸡粪中微生物组成产生了显著影响,抑制了假纤细芽胞杆菌属和幼虫依格纳季氏菌属的繁殖,而对后期微生物组成影响不明显。细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72 h时T组潜在病原微生物显著低于CK组,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对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为水虻与功能微生物应用于有机废弃物生产高值化替代蛋白的生物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虻 贝莱斯杆菌 鸡粪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GZ8-6对马铃薯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促生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雨薇 王喜刚 +2 位作者 郭成瑾 沈瑞清 刘东川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84,共9页
为探究生防菌对马铃薯根系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分别以马铃薯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 X-1菌液、LB液体培养基以及生防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GZ8-6发酵液对马铃薯苗进行灌根处理,测定和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土... 为探究生防菌对马铃薯根系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分别以马铃薯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 X-1菌液、LB液体培养基以及生防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GZ8-6发酵液对马铃薯苗进行灌根处理,测定和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土壤酶活性和马铃薯生长相关指标。结果表明:X-1和贝莱斯芽胞杆菌GZ8-6处理后,马铃薯根际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明显高于病原菌处理和LB液体培养基处理。X-1和GZ8-6处理后第30、60天,土壤蔗糖酶活性达到高峰,分别比病原菌处理高1.70倍和2.71倍,土壤脲酶活性在施用后第10、20天较病原菌处理分别提升了52.53%和59.48%;土壤纤维素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马铃薯生育期内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经X-1和GZ8-6处理后马铃薯的侧根数、茎粗、地下部鲜重等各项生长指标都优于病原菌处理和培养基处理,处理后60 d株高和地下部鲜重分别较病原菌处理提高了34.65%和124.79%,茎粗较LB液体培养基处理平均增加0.53 cm。因此,生防菌处理不仅对马铃薯有促生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土壤关键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贝莱斯杆菌 土壤酶活性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S297对生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梦 刘彬 +2 位作者 田椿燕 张阳 徐文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9-410,共12页
生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一种植物病害,主要危害生菜的茎基部。本研究以前期分离获得的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S297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生菜菌核病的生防作用。结果显示,贝莱斯芽胞杆菌S297能... 生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一种植物病害,主要危害生菜的茎基部。本研究以前期分离获得的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S297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生菜菌核病的生防作用。结果显示,贝莱斯芽胞杆菌S297能抑制核盘菌菌丝的生长、菌核的生成和萌发。以5×10^(7)cfu/mL浓度S297发酵液处理核盘菌侵染离体生菜叶片36h后的防效达84.65%;贝莱斯芽胞杆菌S297与木霉菌协同使用,防效提高至97.52%,与50%啶酰菌胺1mg/mL处理的防效无显著差异。田间试验中,贝莱斯芽胞杆菌S297发酵液(5×10^(7)cfu/mL)防效为81.08%,与木霉菌协同使用防效为85.14%,与50%啶酰菌胺1 mg/mL处理无显著差异。贝莱斯芽胞杆菌S297对核盘菌的作用结果表明,菌株S297可使核盘菌菌丝变形,抑制核盘菌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L)的酶活性,亦抑制核盘菌在侵染生菜过程中草酸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杆菌 生菜菌核病 生物防治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C1B1生防活性及促生作用研究
12
作者 王芳 宁丽平 +4 位作者 邓稳桥 秦菁菁 许秀美 孙正祥 程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8-957,共10页
菌株C1B1是实验室前期获得的一株工业大麻内生细菌。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gyrA基因序列分析明确菌株分类地位,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盆栽试验评估其拮抗、促生性能。结果表明,菌株C1B1属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 菌株C1B1是实验室前期获得的一株工业大麻内生细菌。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gyrA基因序列分析明确菌株分类地位,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盆栽试验评估其拮抗、促生性能。结果表明,菌株C1B1属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对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的平板抑制率高达87.22%,盆栽防效为44.4%;且该菌对蜜柚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丝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等7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经菌株C1B1发酵液及其无菌上清液处理后,辣椒种子发芽率分别提高了20.1%和22.3%;辣椒植株的株高和茎粗分别提高了22.6%和29.1%、15.7%和18.1%。综上,菌株C1B1对辣椒白绢病菌等病原菌拮抗效果良好,并对辣椒作物具有促生效果,具有良好的生防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杆菌 辣椒白绢病 生物防治 盆栽试验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转录组分析揭示贝莱斯芽胞杆菌激活JA和SA途径增强花魔芋对软腐病抗性
13
作者 张萌 陈森 +5 位作者 唐登国 黄艳 龙治坚 王博雅 胡尚连 曹颖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5-1385,共11页
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施用能够显著地提高花魔芋软腐病抗性,但具体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探讨了贝莱斯芽胞杆菌BCP6对花魔芋应对软腐病菌P.aroidearum MY11侵染的响应和防御机制。差异表达分析、基因集... 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施用能够显著地提高花魔芋软腐病抗性,但具体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探讨了贝莱斯芽胞杆菌BCP6对花魔芋应对软腐病菌P.aroidearum MY11侵染的响应和防御机制。差异表达分析、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及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显示贝莱斯芽胞杆菌BCP6上调了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活性氧以及细胞壁合成等相关通路,启动了魔芋基础防御体系;这种免疫激活使其在面对软腐病侵染时快速启动防御反应,增强了JA介导的诱导性系统抗性(ISR)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依赖的系统获得性抗性(SAR)信号通路,提高了细胞壁形成相关和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有效提高了软腐病抗性。外源JA处理直接激活了细胞壁合成相关基因CESA2和CSI1的表达,而防御基因TLP和E13C显著被SA诱导。本研究结果为花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和抗病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杆菌 软腐病抗性 转录组 诱导性系统抗性 系统获得性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LQ-3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及根际定殖能力
14
作者 李蓉 洪赫 +8 位作者 姜文筱 王艳斌 张红娟 赵芳 刘杰辉 张泽 梁艳 王春静 谢咸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7-954,共8页
小麦纹枯病(wheat sharp eyespot)主要是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安全。目前,利用生防细菌防治小麦纹枯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研究最多的一类生防细菌为芽胞杆菌。为明确贝莱... 小麦纹枯病(wheat sharp eyespot)主要是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安全。目前,利用生防细菌防治小麦纹枯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研究最多的一类生防细菌为芽胞杆菌。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LQ-3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及其在小麦根部定殖能力,本研究利用LQ-3发酵液灌根处理小麦苗,调查统计LQ-3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同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LQ-3(pGFP78)灌根处理小麦根部,并结合抗生素平板回收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方法,探明LQ-3在小麦根部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LQ-3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为57.49%,与化学药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的防效(59.95%)相当。LQ-3(pGFP78)的生长趋势与野生型LQ-3相比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且仍具有游动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LQ-3(pGFP78)发酵液初始浓度为2.3×10^(8) cfu·mL^(-1),灌根处理5 d后,其在小麦根部的定殖量已达到9.63×10^(6)cfu·g^(-1),25 d后,定殖量仍有1.33×10^(6)cfu·g^(-1),表明LQ-3在小麦根部具有较好的定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杆菌LQ-3 小麦纹枯病 定殖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HY19对采后柑橘烂果病菌的抑制作用
15
作者 李微 张瑞轩 +2 位作者 隋宗明 韩冷 黄建国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3-1119,共7页
指状青霉Penicilliumdigitatum、意大利青霉P.italicum、酸腐菌Geotrichumcitri-aurantii和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造成采后柑橘烂果的主要病菌。为研发高效、安全、经济的防治采后柑橘烂果的生物农药,本文以自主分离... 指状青霉Penicilliumdigitatum、意大利青霉P.italicum、酸腐菌Geotrichumcitri-aurantii和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造成采后柑橘烂果的主要病菌。为研发高效、安全、经济的防治采后柑橘烂果的生物农药,本文以自主分离的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HY19为对象,采用微生物培养和果实伤口感染试验,研究了该菌株对上述4种病菌的拮抗作用,以及对炭疽菌感染采后柑橘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HY19能分泌铁载体、几丁质酶、可溶性和挥发性抗菌物质,使病菌菌丝内的O2-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显著抑制指状青霉、意大利青霉、酸腐菌和炭疽菌生长。此外,贝莱斯芽胞杆菌HY19提高柑橘果皮中的抗氧化酶活性,有益于消除活性氧,减轻伤害。就防治炭疽菌感染柑橘果实的效果而言,贝莱斯芽胞杆菌HY19发酵液+1/2咪鲜胺和咪鲜胺处理防效优于贝莱斯芽胞杆菌HY19发酵液和1/2咪鲜胺处理,分别为79%、76%、65%和59%。因此,贝莱斯芽胞杆菌HY19防治采后柑橘感染炭疽菌的机制可视为与病菌竞争铁素营养,水解细胞壁,产生抗菌物质,破坏细胞结构,抑制蛋白质合成,诱导果实产生系统抗病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果实 生物防治 贝莱斯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B9601-Y2对金银花叶斑病的防控效果
16
作者 崔文艳 罗喜燕 +4 位作者 张佳佳 车静静 邹源 陈坤秀 何朋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7-1354,共8页
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B9601-Y2(Y2)对金银花叶斑病的防控效果,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牛津杯抑菌试验检测菌株Y2对金银花叶斑病菌的拮抗效果,采用共培养试验评估其对叶斑病菌菌丝、孢子形态的影响,采用孢子萌发试验测定其对叶斑病菌孢子萌... 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B9601-Y2(Y2)对金银花叶斑病的防控效果,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牛津杯抑菌试验检测菌株Y2对金银花叶斑病菌的拮抗效果,采用共培养试验评估其对叶斑病菌菌丝、孢子形态的影响,采用孢子萌发试验测定其对叶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通过盆栽试验评估其对叶斑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菌株Y2及其脂肽类粗提物对叶斑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7.36%和44.93%;其上清液和脂肽类粗提物致叶斑病菌的菌丝和孢子明显膨大,同时能显著抑制叶斑病菌孢子的萌发。喷施菌株Y2菌悬液后第10和21 d对金银花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75.65%和76.06%,与化学药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相当。菌株Y2能有效防控金银花叶斑病,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叶斑病 贝莱斯杆菌 生物防治 拮抗效果 脂肽类粗提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ZF2对多主棒孢病菌防治效果 被引量:23
17
作者 赵昱榕 李磊 +4 位作者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孙广玉 李宝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7-225,共9页
黄瓜棒孢叶斑病是近年来危害严重的黄瓜病害之一,严重时可导致黄瓜大面积减产。菌株ZF2是本实验室从黄瓜植株体内分离筛选得到的一株对多主棒孢菌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细菌。经生理生化测定、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 黄瓜棒孢叶斑病是近年来危害严重的黄瓜病害之一,严重时可导致黄瓜大面积减产。菌株ZF2是本实验室从黄瓜植株体内分离筛选得到的一株对多主棒孢菌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细菌。经生理生化测定、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2为贝莱斯芽胞杆菌。酶学试验和光学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菌株ZF2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使多主棒孢菌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并形成连续的椭圆型膨胀,抑制率达60.10%。利用平板对峙法和双层培养法证明菌株ZF2具有广谱拮抗作用,对6种病原真菌和7种病原细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效测定结果显示,接种菌株ZF2的黄瓜发病明显减轻,防效为90.81%。综上,菌株ZF2生防性状优良,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有一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杆菌 多主棒孢 酶活性 抑菌谱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果腐病拮抗菌贝莱斯芽胞杆菌Hsg1949鉴定与防效 被引量:19
18
作者 曹伟平 陆晴 +2 位作者 鹿秀云 臧卫平 宋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2-771,共10页
花生果腐病是由复合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直接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花生果腐病的生防微生物,以花生果腐病主要病原菌镰孢菌为靶标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在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镰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 花生果腐病是由复合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直接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花生果腐病的生防微生物,以花生果腐病主要病原菌镰孢菌为靶标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在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镰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Hsg1949。经形态学观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16S rDNA和gyr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等综合分析,鉴定菌株Hsg1949为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Hsg1949对3株镰孢菌分离株具有稳定的的拮抗活性,继代培养40代时,对3株镰孢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7.0%、69.7%和61.9%,与初始菌株F0代的抑菌活性无显著差异。其无菌上清液活性物质耐高温,耐强酸但不耐强碱,在pH 11的环境下拮抗活性显著降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Hsg1949菌悬液2×10^(8)和5×10^(8) cfu/mL可显著降低花生果腐病发病率,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54%和71.27%,与化学药剂多菌灵防效(75.11%)相当。菌株Hsg1949对花生白绢病菌、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也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在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果腐病 镰孢菌 贝莱斯杆菌 拮抗活性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根腐病菌拮抗菌株贝莱斯芽胞杆菌Bv1-4的筛选及盆栽防效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飞 杨瑾 +7 位作者 李绍建 李雪梦 文艺 赵莹 秦艳红 高素霞 刘玉霞 鲁传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8-1407,共10页
为筛选防治丹参根腐病的高效生防菌,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从健康丹参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丹参根腐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Bv1-4。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序列分析,将菌株Bv1-4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 为筛选防治丹参根腐病的高效生防菌,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从健康丹参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丹参根腐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Bv1-4。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序列分析,将菌株Bv1-4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菌层出、腐皮和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5.54%、68.28%和66.87%;进一步的抑菌谱测试表明Bv1-4对菜豆壳球孢、齐整小核菌、细极链格孢等多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Bv1-4后,丹参茎叶和根系鲜重较无菌水对照组均有显著提升,提升率分别为70.97%和70.37%;Bv1-4分别与丹参根腐病三种病原菌先后混合接种后,调查发病等级计算防效均可达80.00%以上。综上,Bv1-4生防性状优良,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有较好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杆菌 丹参 根腐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BP−1筛选、鉴定及其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臧超群 赵颖 +4 位作者 谢瑾卉 林英 裴雪 刘晓舟 梁春浩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9-265,共7页
为获得用于防治花生网斑病的有效生防资源,从阜新、沈阳、锦州等辽宁花生主产区采集到健康叶片60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获得微生物563株,其中细菌435株,真菌98株,放线菌30株。其中对花生网斑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菌株共34株,抑制... 为获得用于防治花生网斑病的有效生防资源,从阜新、沈阳、锦州等辽宁花生主产区采集到健康叶片60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获得微生物563株,其中细菌435株,真菌98株,放线菌30株。其中对花生网斑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菌株共34株,抑制作用最强的为菌株BP−1,其对花生网斑病菌的抑菌带宽度达27.0 mm。抑菌谱试验表明,该菌株对供试的11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不同强度的抑制作用,抑菌带宽度为5.6~22.8 mm。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同源性分析,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BP−1菌液对花生网斑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其发酵原液稀释200倍后,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60.65%,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网斑病菌 生物防治 抑制作用 贝莱斯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