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氏体钢轨磨损与接触疲劳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齐顺顺 王文健 +1 位作者 汪渊 丁昊昊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5-265,共11页
钢轨的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是轮轨接触过程中的主要损伤形式,对铁路轨道安全与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列车轴重的增加,贝氏体钢轨疲劳损伤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本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贝氏体钢轨磨损与疲劳损伤在近年来的... 钢轨的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是轮轨接触过程中的主要损伤形式,对铁路轨道安全与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列车轴重的增加,贝氏体钢轨疲劳损伤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本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贝氏体钢轨磨损与疲劳损伤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贝氏体钢轨的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性能及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并与珠光体钢轨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总结了不同因素(显微组织、服役条件、环境介质)对贝氏体钢轨磨损及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建议:基于化学成分调控与热处理工艺参数优化的稳定残余奥氏体组织制备,贝氏体钢轨在不同服役条件下的适用性研究,贝氏体钢轨在腐蚀、高低温等复杂恶劣环境下的使用性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磨损 滚动接触疲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合金高强度贝氏体钢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朝阳 周清跃 +2 位作者 张银花 刘丰收 陈昕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79,共5页
根据我国铁路技术装备发展的需要,开展低合金高强度贝氏体钢轨的实验室研究及工业性试制、显微组织及性能试验研究、焊接性能及铺设使用研究。结果表明:贝氏体钢轨具有优良的强韧性配合,室温抗拉强度达到1 240MPa,断后伸长率15.3%,平均... 根据我国铁路技术装备发展的需要,开展低合金高强度贝氏体钢轨的实验室研究及工业性试制、显微组织及性能试验研究、焊接性能及铺设使用研究。结果表明:贝氏体钢轨具有优良的强韧性配合,室温抗拉强度达到1 240MPa,断后伸长率15.3%,平均冲击功达到142J,-20℃断裂韧性KIC为48MPa.m1/2;钢轨全断面显微组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焊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贝氏体钢轨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其接触焊、气压焊和铝热焊接头的各项性能均达到我国铁路钢轨的铺设使用要求。试铺结果表明:贝氏体钢轨的耐磨性能与高强度热处理钢轨相当,抗接触疲劳伤损性能突出,综合使用性能优于珠光体型热处理钢轨及热轧钢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贝氏体钢轨 贝氏体 滚动接触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钢轨闪光焊接过热区缺陷的形成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韦 李力 +2 位作者 赵国 宋宏图 张宪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09-212,共4页
贝氏体钢轨闪光焊过热区奥氏体晶界微区出现:1 Mn和Cr偏析,金属显微组织出现马氏体组织,从而使得奥氏体晶界脆化;2Mn和S偏析,形成Mn S夹杂物,进一步脆化奥氏体晶界;3偏析进一步严重可导致晶界开裂。控制焊接热输入可以有效控制缺陷形成... 贝氏体钢轨闪光焊过热区奥氏体晶界微区出现:1 Mn和Cr偏析,金属显微组织出现马氏体组织,从而使得奥氏体晶界脆化;2Mn和S偏析,形成Mn S夹杂物,进一步脆化奥氏体晶界;3偏析进一步严重可导致晶界开裂。控制焊接热输入可以有效控制缺陷形成的数量。焊接热输入试验结果显示:预热次数控制在10次以下,热输入控制在5600 k J以下,可以消除裂纹,最大程度减少马氏体微区和夹杂物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闪光焊 过热区缺陷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60 kg·m^(-1)贝氏体钢轨试验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金纪勇 王冬 +2 位作者 陈昕 刘祥 张瑜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40,共7页
为开发适应重载铁路发展和应用的高强高韧高耐磨钢轨,在对60 kg·m^(-1)贝氏体钢轨进行试制的基础上,利用蔡司倒置式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及静态液压万能试验机,对钢轨母材和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进行检验,并对钢轨和道岔辙叉翼轨、... 为开发适应重载铁路发展和应用的高强高韧高耐磨钢轨,在对60 kg·m^(-1)贝氏体钢轨进行试制的基础上,利用蔡司倒置式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及静态液压万能试验机,对钢轨母材和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进行检验,并对钢轨和道岔辙叉翼轨、尖轨进行试铺,系统分析强韧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60 kg·m^(-1)贝氏体钢轨的母材组织均匀,基体为无碳化物贝氏体,存在少量稳定残余奥氏体和M/A组织,硬度较高,耐磨性良好,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焊接接头组织均匀,性能良好;铺设在重载线路曲线段的贝氏体钢轨服役时间达48个月、通过总重近6亿吨时,其使用寿命比珠光体钢轨提高1倍以上,道岔辙叉翼轨和尖轨的使用寿命比U75V钢轨提高3~4倍,且均未出现重伤问题,贝氏体钢轨还具有较强的抗剥离掉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60 kg·m^(-1) 贝氏体钢轨 残余奥氏体 母材 焊接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钢轨铝热焊接头缺陷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国 李力 丁韦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对一种新型的贝氏体钢轨铝热焊接头进行疲劳试验后,在轨头部位熔合区出现大面积的沿晶裂纹。针对裂纹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分析,分析发现该区域原奥氏体晶粒粗大且会发生奥氏体向高碳马氏体转变,导致不均匀应变,最终在... 对一种新型的贝氏体钢轨铝热焊接头进行疲劳试验后,在轨头部位熔合区出现大面积的沿晶裂纹。针对裂纹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分析,分析发现该区域原奥氏体晶粒粗大且会发生奥氏体向高碳马氏体转变,导致不均匀应变,最终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沿晶断裂。虽然在熔合区出现了脆性相,但接头的宏观力学性能仍能满足现行铁路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在出现了大面积裂纹后,贝氏体钢轨仍能通过疲劳实验,而不出现裂纹扩展断裂。这说明对贝氏体钢轨接头套用珠光体钢轨接头标准不可取,需作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铝热焊接 缺陷分析 碳迁移 沿晶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工艺对热轧高强贝氏体钢轨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熊志强 徐光 +1 位作者 袁清 胡海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0-415,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回火工艺条件下热轧态U25CrNi高强贝氏体钢轨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热轧态和回火组织均由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构成。当回火条件为300℃×200min时,试验钢中部分残余奥氏体发生贝氏体相变,钢... 本文研究了不同回火工艺条件下热轧态U25CrNi高强贝氏体钢轨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热轧态和回火组织均由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构成。当回火条件为300℃×200min时,试验钢中部分残余奥氏体发生贝氏体相变,钢的各项力学性能变化不大;当回火温度升至400℃时,试验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较大,碳化物析出量较少,内应力进一步释放,试验钢的延伸率和冲击吸收功达到最大值,同温度下延长回火时间至360min,钢中碳化物颗粒析出增多,延伸率和冲击性能明显降低;当回火温度为500℃时,试验钢中贝氏体铁素体明显粗化,并伴随大量碳化物颗粒析出,残余奥氏体大量分解,出现了回火脆性。综合考虑,U25CrNi热轧高强贝氏体钢轨的最佳回火工艺为400℃×20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回火工艺 残余奥氏体 冲击性能 TRIP效应 组织和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析带对贝氏体钢轨钢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韩青阳 程丹 +3 位作者 任映奇 郑春雷 吕博 张福成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8-306,共9页
以实际使用的含有偏析带的贝氏体钢轨钢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贝氏体钢在不同偏析角度下腐蚀磨损性能和微观组织变化规律。控制磨损方向与成分偏析带夹角呈0°、45°以及90°,用以模拟列车直线段打滑以... 以实际使用的含有偏析带的贝氏体钢轨钢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贝氏体钢在不同偏析角度下腐蚀磨损性能和微观组织变化规律。控制磨损方向与成分偏析带夹角呈0°、45°以及90°,用以模拟列车直线段打滑以及曲线段晃车过程。结果表明:在45°时,腐蚀电位偏负,腐蚀电流较大,易发生腐蚀。在45°磨损时,磨损划过偏析界面,阻力较大,磨损较严重。当磨损载荷为90 N时,腐蚀磨损表面出现与偏析带走势方向一致的锈层。偏析带处较多的Cr能够促进α-FeOOH的形成,并提高锈层的致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偏析 腐蚀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生产工艺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佳朋 杜涵秋 +3 位作者 李英奇 任屹 金纪勇 刘丰收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7,共9页
基于矫直、回火和在线热处理3种典型钢轨生产工艺,采用不同工艺组合工业试制5种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衍射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的微观组织;采用布氏硬度、单轴拉伸、... 基于矫直、回火和在线热处理3种典型钢轨生产工艺,采用不同工艺组合工业试制5种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衍射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的微观组织;采用布氏硬度、单轴拉伸、锯切应变片法、冲击韧性、断裂韧性和疲劳裂纹扩展速度测试等试验,研究典型生产工艺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矫直使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中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自12.44%降至10.6%,有利于促进亚稳态残余奥氏体的转变;回火稳定残余奥氏体,提升冲击韧性20%以上;在线热处理降低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提高屈服强度19%以上,尤其能提高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对轨底残余应力的影响不大。据此,为了综合提升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的耐磨性和抗接触疲劳性能,在提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同时增大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以提升加工硬化能力和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 矫直 回火 在线热处理 残余奥氏体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钢轨闪光焊水平裂纹形成原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丁韦 高振坤 +3 位作者 李力 杨维宇 张琪 周烨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55-159,共5页
贝氏体钢轨闪光焊接头经过约0.5亿吨的运量,在轨头踏面下2~6 mm处,少量焊缝处萌生水平裂纹。热模拟试验表明,在正火加热然后空冷至室温,贝氏体钢轨闪光焊热影响区变形较大,冷却膨胀量是珠光体钢轨的4倍,因此,残余应力更高。对闪光焊接... 贝氏体钢轨闪光焊接头经过约0.5亿吨的运量,在轨头踏面下2~6 mm处,少量焊缝处萌生水平裂纹。热模拟试验表明,在正火加热然后空冷至室温,贝氏体钢轨闪光焊热影响区变形较大,冷却膨胀量是珠光体钢轨的4倍,因此,残余应力更高。对闪光焊接头正火加热及空冷至常温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存在竖直方向的拉伸残余应力。对轮轨接触进行有限元分析(轴重25吨),钢轨承受的最大压应力为247 MPa,位于轨头踏面下约5 mm处。焊缝水平裂纹产生的原因是,焊缝竖向残余应力叠加脉动的轮轨接触应力,经过循环加载,最终导致开裂。采用回火热处理方法,焊缝残余应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可有效减小焊缝水平裂纹的产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闪光焊 残余应力 焊缝水平裂纹 回火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差对贝氏体钢轨材料磨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英奇 刘佳朋 +3 位作者 张银花 胡月 丁昊昊 王文健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114,118,共4页
通过对磨试验研究接触应力相同时贝氏体钢轨的磨损率、表面粗糙度、硬度,并结合扫描电镜观测到的磨损表面和剖面的形貌特征,分析不同滑差条件下贝氏体钢轨的磨损行为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触应力为500 MPa条件下,贝氏体钢轨磨损率... 通过对磨试验研究接触应力相同时贝氏体钢轨的磨损率、表面粗糙度、硬度,并结合扫描电镜观测到的磨损表面和剖面的形貌特征,分析不同滑差条件下贝氏体钢轨的磨损行为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触应力为500 MPa条件下,贝氏体钢轨磨损率随滑差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滑差由2%增大到10%时磨损率增大了8倍;小滑差条件下的贝氏体钢轨表面较光滑,有少量疲劳裂纹,以滚动接触疲劳磨损为主;大滑差条件下表面粗糙,有疲劳裂纹、剥落坑和表面划擦痕迹,更接近滑动磨损;增大滑差可导致磨损表面加工硬化率偏大;增大滑差对贝氏体钢轨表面的滚动接触疲劳裂纹在深度方向的扩展几乎无影响,且对塑性变形层厚度影响不明显;大滑差可引发亚表面次表层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贝氏体钢轨 试验研究 滑差 接触应力 裂纹 磨损率 表面粗糙度 加工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应力对贝氏体钢轨使用缺陷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韦 高振坤 +3 位作者 宋宏图 张凤明 林云蕾 曹兴旺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20,共5页
为了研究降低贝氏体钢轨轨头核伤的方法,从贝氏体钢轨材质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出发,结合贝氏体钢轨残余应力和在重载线路的实际受力情况,分析贝氏体钢轨轨头核伤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贝氏体钢轨在使用过程中,轨顶残余拉应力和轮轨接触... 为了研究降低贝氏体钢轨轨头核伤的方法,从贝氏体钢轨材质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出发,结合贝氏体钢轨残余应力和在重载线路的实际受力情况,分析贝氏体钢轨轨头核伤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贝氏体钢轨在使用过程中,轨顶残余拉应力和轮轨接触压应力相叠加是裂纹源形成及扩展的主要原因;低温环境下,残余应力叠加温度应力,构成轨头较高的拉伸应力;车轮通过轨顶时,叠加接触和弯矩压应力构成较高的脉冲疲劳应力,造成核伤缺陷;降低钢轨残余应力的主要方法是回火热处理,回火温度超过450℃可有效降低残余应力。建议将高强热处理钢轨轨顶残余应力指标纳入钢轨标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贝氏体钢轨 数值模拟 残余应力 显微组织 轨头核伤 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kg/m贝氏体钢轨接触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英男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101,共3页
贝氏体钢轨是一种新研发的高强度钢轨,其各种机械性能优于目前使用的980 MPa级钢轨。根据贝氏体钢轨母材物理性能和接触焊机特点,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贝氏体钢轨接触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贝氏体钢轨焊接性能良好,可以满足线路使用... 贝氏体钢轨是一种新研发的高强度钢轨,其各种机械性能优于目前使用的980 MPa级钢轨。根据贝氏体钢轨母材物理性能和接触焊机特点,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贝氏体钢轨接触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贝氏体钢轨焊接性能良好,可以满足线路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GAas80/700型钢轨接触焊机 接触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钢轨母材轨头核伤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吕晶 杨其全 +1 位作者 邹定强 胡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通过断口宏观与微观形貌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金相显微组织分析等方式对3根贝氏体钢轨母材轨头核伤的原因予以分析,发现伤损均为氢致裂纹引起的轨头内部横裂型核伤。断口中心区域存在粗大的非金属夹杂物是导致钢轨中的氢在此处富... 通过断口宏观与微观形貌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金相显微组织分析等方式对3根贝氏体钢轨母材轨头核伤的原因予以分析,发现伤损均为氢致裂纹引起的轨头内部横裂型核伤。断口中心区域存在粗大的非金属夹杂物是导致钢轨中的氢在此处富集并形成裂纹的主要原因。贝氏体钢轨氢致裂纹型核伤的主要特征有:伤损位于轨头内部踏面下方4~10 mm处,断口中部存在粗大夹杂物;断口附近的低倍样中观察不到微细裂纹。通过采取改进生产工艺、降低钢中的氢含量(将钢水氢含量控制在1.7×10^-6以下)、减少钢中的粗大夹杂物等措施,再上线的贝氏体钢轨未出现该类伤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氢致裂纹 试验研究 贝氏体钢轨 轨头核伤 钢水氢含量 非金属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钢轨闪光焊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韦 李力 +2 位作者 高振坤 张琪 周烨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146,共5页
贝氏体钢轨闪光焊的焊接性与材质中Mn和Si含量成反比,降低Mn和Si含量有利于改善钢轨的焊接性,提高焊缝韧性和接头落锤强度。贝氏体钢轨焊缝及热影响区出现的主要缺陷为过热区带状成分偏析、过热区奥氏体晶界成分偏析和焊缝夹杂物(灰斑)... 贝氏体钢轨闪光焊的焊接性与材质中Mn和Si含量成反比,降低Mn和Si含量有利于改善钢轨的焊接性,提高焊缝韧性和接头落锤强度。贝氏体钢轨焊缝及热影响区出现的主要缺陷为过热区带状成分偏析、过热区奥氏体晶界成分偏析和焊缝夹杂物(灰斑)缺陷,并与Mn含量密切相关,这些缺陷对接头韧性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贝氏体钢轨总体力学性能与珠光体钢轨相当,其中接头拉伸强度、硬度和疲劳强度高于珠光体钢轨。贝氏体钢轨焊接热影响区空冷处理后出现马氏体组织是造成焊缝和过热区存在较高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该残余应力降低了接头的滚动接触疲劳强度,使得部分接头容易出现焊缝水平裂纹。对接头进行500℃,3~5 min的回火热处理可以降低残余应力。现场应用表明,完善回火工艺可大幅度降低焊缝水平裂纹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闪光焊 焊接性 成分偏析 残余应力 回火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热处理贝氏体钢轨三维残余应力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佳朋 刘钰 +3 位作者 李闯 刘丰收 杜吉康 苏孺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38,共5页
采用锯切应变片法与X射线衍射法,对75 m定尺在线热处理贝氏体钢轨全断面三维残余应力进行表征,研究两种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通过两种方法测得的钢轨头部、中部、尾部纵向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呈C形分布,即轨... 采用锯切应变片法与X射线衍射法,对75 m定尺在线热处理贝氏体钢轨全断面三维残余应力进行表征,研究两种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通过两种方法测得的钢轨头部、中部、尾部纵向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呈C形分布,即轨头和轨底为残余拉应力,轨腰为残余压应力;轨头轨面下30 mm深度范围内为纵向残余拉应力;内部残余应力一般低于外表面残余应力;钢轨全断面垂向、横向残余应力相对较小。建议在钢轨母材残余应力检验与评价等工程领域采用较为简便与高效的锯切应变片法,在钢轨应用技术与伤损分析等研究领域采用更具局部微小区域针对性的X射线衍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三维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法 锯切应变片法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珠光体钢轨闪光焊接头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丁韦 李力 +4 位作者 邹定强 胡玉堂 赵国 宋宏图 高振坤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0-73,共4页
分别对U20Mn2SiCrNiMo贝氏体钢轨和U75V珠光体钢轨的闪光焊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及对比。结果表明:贝氏体钢接头强度略高于母材,但塑性下降较为明显。贝氏体钢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为1404 MPa,断后伸长率为5.9%;珠光体钢接头的平均抗拉... 分别对U20Mn2SiCrNiMo贝氏体钢轨和U75V珠光体钢轨的闪光焊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及对比。结果表明:贝氏体钢接头强度略高于母材,但塑性下降较为明显。贝氏体钢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为1404 MPa,断后伸长率为5.9%;珠光体钢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为925 MPa,断后伸长率为9%。贝氏体钢焊缝的平均冲击功为30.4 J,是珠光体钢焊缝(12.7J)的2倍以上。贝氏体钢母材的冲击功为110 J,是其焊缝的3.6倍。珠光体钢焊缝的冲击功与母材在相同水平。贝氏体钢轨闪光焊接头拉伸断口和冲击断口的缺陷是以沿晶裂纹为主,其次是焊缝夹杂物。珠光体钢轨闪光焊微观缺陷是以焊缝夹杂物为主,极少数情况下出现沿晶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珠光体钢轨 闪光焊 力学性能 沿晶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耐磨贝氏体道岔尖轨的研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丰收 陈朝阳 +2 位作者 张银花 周清跃 田继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在贝氏体钢轨及贝氏体辙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成分选择、精炼、精轧及稳定化处理,制成60AT贝氏体钢轨,再加工成贝氏体道岔尖轨。通过对60 AT贝氏体钢轨以及异型钢轨性能的检验可知:60 AT贝氏体钢轨以及异型钢轨全断面抗拉强度、屈服强度... 在贝氏体钢轨及贝氏体辙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成分选择、精炼、精轧及稳定化处理,制成60AT贝氏体钢轨,再加工成贝氏体道岔尖轨。通过对60 AT贝氏体钢轨以及异型钢轨性能的检验可知:60 AT贝氏体钢轨以及异型钢轨全断面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等均达到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并且强韧性配合非常好;贝氏体道岔尖轨强韧性指标明显地优于珠光体道岔尖轨,同时不需要进行淬火处理,就可以保证全断面具有高且均匀的硬度。通过大秦线的铺设试验可知:贝氏体道岔尖轨无严重的剥离掉块等疲劳伤损;耐磨性能相比珠光体尖轨具有明显优势,使用寿命约为珠光体道岔尖轨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60AT钢轨 道岔尖轨 异型钢轨 力学性能 重载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钢轨磨损与损伤行为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英奇 张银花 +2 位作者 刘佳朋 周韶博 王文健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160,共9页
选用4种珠光体和1种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材料分别与CL60车轮材料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在实验室模拟重载铁路接触应力状态,研究不同材料轮轨对磨时的耐磨性能差异,分析轮轨表面伤损形貌、抗接触疲劳性能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5种不同强度钢轨... 选用4种珠光体和1种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材料分别与CL60车轮材料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在实验室模拟重载铁路接触应力状态,研究不同材料轮轨对磨时的耐磨性能差异,分析轮轨表面伤损形貌、抗接触疲劳性能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5种不同强度钢轨中,U78CrV热处理钢轨耐磨性能最好,贝氏体热轧钢轨耐磨性能相对较差,但同等条件下与之对磨的车轮磨损量相对最小;随着转数的增加,珠光体和贝氏体钢轨试样的表面损伤从点蚀向连贯起皮剥落发展,主要磨损机制为表面接触疲劳磨损;贝氏体钢轨具有优异的抗疲劳裂纹萌生能力,裂纹深度和长度在磨损前期比珠光体钢轨小,表现出更好的抗接触疲劳性能;贝氏体钢轨的加工硬化程度及磨损试验后钢轨表面硬度低于珠光体钢轨,是其耐磨性能不如珠光体钢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珠光体钢轨 贝氏体钢轨 车轮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