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贝氏体转变对渗碳纳米贝氏体轴承钢表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伟 秦羽满 +5 位作者 王艳辉 康杰 杨志南 张福成 尤蕾蕾 李艳国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2,共8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高碳钢,用于模拟轴承用渗碳纳米贝氏体钢表层的高碳层,并研究了随等温时间延长,其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试验钢在200℃等温淬火时,贝氏体转变结束时间为48 h。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马氏体含量降低,贝氏... 本文设计了一种高碳钢,用于模拟轴承用渗碳纳米贝氏体钢表层的高碳层,并研究了随等温时间延长,其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试验钢在200℃等温淬火时,贝氏体转变结束时间为48 h。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马氏体含量降低,贝氏体铁素体含量升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并在8 h时达到最高值,约为34.5%。贝氏体板条平均厚度约为69 nm。随等温时间的延长,试验钢的硬度先降低后升高,冲击韧性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8 h等温时间条件下获得极值,硬度为最低值58.4HRC,冲击韧性为最高值101 J/cm^2。由于采用无缺口冲击试样,显著削弱了块状残余奥氏体对冲击韧性的消极影响,导致本文中冲击韧性与残余奥氏体含量呈现完全正相关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轴承钢 纳米贝氏体 显微组织 机械性能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5SiMn贝氏体轴承钢超声滚压表层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安容升 程志 +3 位作者 潘金芝 陈春焕 刘鹏涛 任瑞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30-438,共9页
目的 研究超声滚压加工对贝氏体轴承钢的影响,并分析超声滚压工艺参数对贝氏体轴承钢试样表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提升贝氏体轴承表面性能提供理论及试验依据。方法 通过超声滚压加工前后试样对比分析,确定超声滚压处理技术对贝氏... 目的 研究超声滚压加工对贝氏体轴承钢的影响,并分析超声滚压工艺参数对贝氏体轴承钢试样表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提升贝氏体轴承表面性能提供理论及试验依据。方法 通过超声滚压加工前后试样对比分析,确定超声滚压处理技术对贝氏体轴承钢组织性能的提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研究超声滚压工艺试样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表面与截面组织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贝氏体轴承钢组织的类别特征。结果 根据试样表面状态可将原始试样分为3类:细晶层存在表面微裂纹的截面组织、细晶层无裂纹的截面组织及无细晶层截面组织。超声滚压后,3类截面组织均产生塑性变形层,无细晶层截面组织形成的塑性变形层最厚。超声滚压处理后,存在于原始试样表面的机加工纹理变细,犁沟变浅;试样表面粗糙度降幅可达75%,试样表面硬度增幅为4%,且试样表面产生了约90μm硬化层。结论 相同静压力下,随电流增加,试样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塑性变形层显著增加,硬度、硬化层深度增加但增幅较小;相同电流下,随静压力增加,试样表面硬度、塑性变形层深度、硬化层深度及表面硬度增加,粗糙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SiMn贝氏体轴承钢 表面超声滚压处理 细晶层 表面性能 表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贝氏体轴承钢热变形行为及动态再结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治红 彭文飞 +1 位作者 李淑欣 王洪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8-167,共10页
利用单道次热压缩实验,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机上研究新型贝氏体轴承钢在变形温度900~1200℃,应变速率0.01~5 s^-1,压缩变形量为6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获得了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对压缩后的试验钢进行了微观组织分析,建立了其基于峰... 利用单道次热压缩实验,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机上研究新型贝氏体轴承钢在变形温度900~1200℃,应变速率0.01~5 s^-1,压缩变形量为6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获得了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对压缩后的试验钢进行了微观组织分析,建立了其基于峰值应力的本构方程及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影响下,材料发生了动态再结晶。从显微组织可以看出,变形温度1100℃,应变速率0.5 s^-1时微观晶粒尺寸较为均匀细化。本构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6,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热变形材料的特征参数,建立了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计算值曲线与散点实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根据真应变为0.6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分布图,获得材料最佳热加工参数为温度950~1150℃,应变速率0.2~0.5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轴承钢 热变形行为 本构方程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强轴承钢的热压缩变形行为与热加工图
4
作者 程海洲 罗志辉 许婄鑫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96,共6页
以自行开发的贝氏体轴承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900~1200℃、应变速率0.01~5 s^(-1)条件下进行单道次热压缩试验,研究了该钢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基于真应力、真应变数据,建立热变形本构方程,并绘制热加工图。结果表明:... 以自行开发的贝氏体轴承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900~1200℃、应变速率0.01~5 s^(-1)条件下进行单道次热压缩试验,研究了该钢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基于真应力、真应变数据,建立热变形本构方程,并绘制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不低于1000℃、应变速率低于0.1 s^(-1)时,试验钢在热压缩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较明显。在相同应变速率下,变形温度越高,峰值应力越小,到达峰值应力的真应变也越小;在相同变形温度下,应变速率越大,峰值应力越大,达到峰值应力的真应变也越大。试验钢的变形激活能为479.119 kJ·mol^(-1),明显大于传统GCr15马氏体轴承钢,说明在相同变形温度下试验钢更难以变形。试验钢适宜的热加工区间为变形温度900~1100℃、应变速率1.4~2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轴承钢 变形温度 应变速率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