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CB钢相变产物粒状与板条状贝氏体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建泽 康永林 +1 位作者 杨善武 周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52-254,258,共4页
对ULCB钢的主要相变组织粒状贝氏体与板条贝氏体进行了力学性能比较,结果显示粒状贝氏体与板条贝氏体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较高温度相变产物粒状贝氏体组织较为粗大,对强度和韧性有不利影响,而较低温度相变产物板条贝氏体组织对强度和... 对ULCB钢的主要相变组织粒状贝氏体与板条贝氏体进行了力学性能比较,结果显示粒状贝氏体与板条贝氏体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较高温度相变产物粒状贝氏体组织较为粗大,对强度和韧性有不利影响,而较低温度相变产物板条贝氏体组织对强度和韧性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条贝氏体 粒状贝氏体 超低碳贝氏体 组织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后冷速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建泽 康永林 +1 位作者 杨善武 王耀山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6-119,共4页
模拟两阶段控轧控冷工艺,进行了低碳贝氏体钢轧制实验,分析了轧后快速水冷和空冷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钢轧后,在两种冷速下得到的组织形貌差别较大,快速水冷得到强度较高的板条贝氏体组织,缓冷得到强度较低的粒状... 模拟两阶段控轧控冷工艺,进行了低碳贝氏体钢轧制实验,分析了轧后快速水冷和空冷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钢轧后,在两种冷速下得到的组织形貌差别较大,快速水冷得到强度较高的板条贝氏体组织,缓冷得到强度较低的粒状贝氏体组织,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温度较高,没有明显板条特征;板条贝氏体屈服强度比粒状贝氏体高出278MPa,抗拉强度高出307MPa;而粒状贝氏体的塑性和韧性指标明显优于板条贝氏体,延伸率和-20℃低温冲击功指标是板条贝氏体的近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速 板条贝氏体 粒状贝氏体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贝氏体钢的加工工艺与组织性能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建泽 康永林 +1 位作者 杨善武 周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6-18,66,共4页
进行了超低碳贝氏体钢的两阶段控轧控冷实验,对轧后钢板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及组织分析。结果显示,超低碳贝氏体钢强度较高,屈服强度平均达670MPa,伸长率和冲击功偏低;显微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组成,两种贝氏体组织只有在两个... 进行了超低碳贝氏体钢的两阶段控轧控冷实验,对轧后钢板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及组织分析。结果显示,超低碳贝氏体钢强度较高,屈服强度平均达670MPa,伸长率和冲击功偏低;显微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组成,两种贝氏体组织只有在两个极端的温度下才有明显的差异,从工程检验的实际出发,不必区分两类贝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贝氏体 粒状贝氏体 板条贝氏体 屈服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组织管线钢的氢致开裂行为 被引量:5
4
作者 程吉浩 刘静 +2 位作者 黄峰 孙宜强 邓照军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33-836,共4页
依据NACE TM2048-2005标准测试了热轧态X120管线钢的氢致开裂敏感性,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裂纹和组织形貌,结合氢压理论讨论了贝氏体组织管线钢的氢致开裂行为。结果表明,X120管线钢的氢致裂纹多从较大尺寸的夹杂物... 依据NACE TM2048-2005标准测试了热轧态X120管线钢的氢致开裂敏感性,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裂纹和组织形貌,结合氢压理论讨论了贝氏体组织管线钢的氢致开裂行为。结果表明,X120管线钢的氢致裂纹多从较大尺寸的夹杂物处萌生;氢致裂纹沿原奥氏体晶界扩展,部分裂纹穿过板条贝氏体组织,块状贝氏体铁素体组织有较好的抗氢致开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致开裂(HIC) 沿晶扩展 板条贝氏体 块状贝氏体铁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u的Mn-Nb-B系超低碳贝氏体钢的强韧化机理 被引量:3
5
作者 程久珊 刘静 +2 位作者 镇凡 徐进桥 郭斌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42,72,共5页
对一种含铜超低碳Mn-Nb-B系微合金钢进行TMCP工艺,得到屈服强度达850 MPa的超低碳贝氏体钢。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验钢不同板厚处的组织进行观察与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试验钢板条贝氏体间析出物,结果表明,屈服强... 对一种含铜超低碳Mn-Nb-B系微合金钢进行TMCP工艺,得到屈服强度达850 MPa的超低碳贝氏体钢。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验钢不同板厚处的组织进行观察与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试验钢板条贝氏体间析出物,结果表明,屈服强度850 MPa超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主要为细小的板条贝氏体,沿板厚方向上贝氏体板条宽度变化不大,板条长度从表层到心部逐渐增大。贝氏体板条的细化和微细析出物的形态、大小及分布对试验钢的强韧性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超低碳贝氏体 板条贝氏体 细晶强化 析出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组织类型对78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赵燕青 孙力 +4 位作者 刘宏强 田志强 姚纪坛 潘进 王九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48-150,共3页
研究了不同贝氏体组织类型对78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粒状贝氏体组织中的M/A岛无序地分布在贝氏体铁素体边界及基体上,板条贝氏体中,细小薄膜状M/A岛平行于板条束,板条特征明显;不同贝氏体组织类型对试验钢的力... 研究了不同贝氏体组织类型对78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粒状贝氏体组织中的M/A岛无序地分布在贝氏体铁素体边界及基体上,板条贝氏体中,细小薄膜状M/A岛平行于板条束,板条特征明显;不同贝氏体组织类型对试验钢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板条贝氏体类型低碳贝氏体钢的强度及冲击韧性均优于粒状贝氏体组织类型低碳贝氏体钢。实际工业生产中,应控制试验钢得到板条贝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状贝氏体 板条贝氏体 低碳贝氏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淬火等温温度对低碳硅锰钢组织转变及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田亚强 张明山 +5 位作者 高天佐 宋进英 魏英立 陈连生 郑小平 李然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6-140,共5页
通过I&Q&PB热处理工艺对实验钢进行不同淬火温度等温,采用场发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组织进行观察,并分析实验钢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淬火温度下得到不同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淬火温度为380℃时,组织为板条贝氏体... 通过I&Q&PB热处理工艺对实验钢进行不同淬火温度等温,采用场发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组织进行观察,并分析实验钢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淬火温度下得到不同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淬火温度为380℃时,组织为板条贝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逐渐向粒状贝氏体转变,且粒状贝氏体存在两种形态,即铁素体基体上存在链状M/A岛和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球状M/A组织;板条状贝氏体抗拉强度高达1 200MPa,但断后伸长率仅为18%,粒状贝氏体强度稍低,抗拉强度为940MPa^800MPa,但塑性较好,伸长率范围27%~30%,其强塑积≥24 000MPa·%,高于板条贝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PB热处理工艺 板条贝氏体 粒状贝氏体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组织类型对低碳硅锰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田亚强 李然 +3 位作者 宋进英 郑小平 魏英立 陈连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6-98,共3页
通过绘制试验钢种的CCT曲线,确定了贝氏体转变区间,研究了贝氏体组织对低碳硅锰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C盐浴等温淬火得到板条贝氏体组织,板条宽度均匀,晶界清晰,抗拉强度1140MPa,伸长率21%;450℃C时试验钢为50%板条贝氏体+50... 通过绘制试验钢种的CCT曲线,确定了贝氏体转变区间,研究了贝氏体组织对低碳硅锰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C盐浴等温淬火得到板条贝氏体组织,板条宽度均匀,晶界清晰,抗拉强度1140MPa,伸长率21%;450℃C时试验钢为50%板条贝氏体+50%粒状贝氏体的组织,且板条间距较400℃C时大,粒状组织晶界明显比板条状组织晶界模糊;500℃C高温下组织完全转变成粒状,为少量块状马氏体+岛状残余奥氏体,该组织状态下抗拉强度大大下降,只有800MPa,但塑性较好,为30%。综合考虑,板条及粒状贝氏体混合组织力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条贝氏体 粒状贝氏体 低碳硅锰钢 盐浴等温淬火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超低碳X12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1
9
作者 鲁修宇 刘静 +4 位作者 王贞 贾涓 邓照军 彭先华 定治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2-46,104,共6页
实验室制备了一种新型超低碳X120管线钢,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技术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管线钢的显微组织以板条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为主,单个贝氏体小板条长2~5μm,宽0.2~0.5μm;... 实验室制备了一种新型超低碳X120管线钢,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技术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管线钢的显微组织以板条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为主,单个贝氏体小板条长2~5μm,宽0.2~0.5μm;若干小板条紧密结合在一起组成一组板条束,宽度为2~5μm;在板条束内部可以观察到不规则的(Nb,Ti)(C,N)和Cu,S(x=1,2)颗粒,且存在高密度位错;同一板条束的晶体学取向基本一致,各板条束之间取向无规律,板条束的各细小板条之间存在大量的大、小角度晶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120管线钢 显微组织 析出物 贝氏体板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对Q890高强钢焊缝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全斌 马成勇 +2 位作者 彭云 张元杰 王华昆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3-148,共6页
针对国内某钢厂最新研制的Q890高强钢,采用三种不同的热输入对其进行气体保护焊接,研究了不同热输入对焊缝金属组织、硬度及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热输入下,焊缝组织主要以板条贝氏体为主,并含有粒状贝氏体、少量的板条马氏体和... 针对国内某钢厂最新研制的Q890高强钢,采用三种不同的热输入对其进行气体保护焊接,研究了不同热输入对焊缝金属组织、硬度及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热输入下,焊缝组织主要以板条贝氏体为主,并含有粒状贝氏体、少量的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随着热输入的增大,焊缝组织中贝氏体铁素体板条粗化,板条马氏体逐渐减少,而粒状贝氏体逐渐增多,部分残余奥氏体由薄膜状向块状转变;焊缝金属硬度随着热输入的增大而下降;焊缝金属的冲击韧性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890高强钢 热输入 焊缝金属 板条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回火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兰亮云 邱春林 +2 位作者 赵德文 高秀华 杜林秀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46,共5页
为优化高强度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的力学性能,对其热轧态钢板进行了不同温度的回火实验.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回火显微组织的演变特征,并结合相应的力学性能检测手段分析了不同回火温度下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为优化高强度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的力学性能,对其热轧态钢板进行了不同温度的回火实验.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回火显微组织的演变特征,并结合相应的力学性能检测手段分析了不同回火温度下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550℃回火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较热轧态强度分别提高了115和30 MPa,平均冲击功提高了30 J.此回火温度下的组织维持了热轧态的晶界强化和位错强化效果,同时,弥散细小析出相分布在位错线上产生的析出强化效果成为提高回火强度的重要原因.650℃回火后组织中出现新相马氏体沿原始奥氏体晶界和退化板条贝氏体晶界断续分布,导致冲击韧性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 回火组织 板条贝氏体 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Pa级高强韧耐海洋大气腐蚀钢的相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建泽 康永林 +1 位作者 杨善武 周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5-67,71,共4页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新开发的屈服强度600MPa级高强韧耐海洋大气腐蚀钢的相变规律,分析了不同冷却速率对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开发钢相变开始温度550~650℃,终了相变温度440~530℃;连续冷却转变的显微组织...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新开发的屈服强度600MPa级高强韧耐海洋大气腐蚀钢的相变规律,分析了不同冷却速率对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开发钢相变开始温度550~650℃,终了相变温度440~530℃;连续冷却转变的显微组织随冷速的增加形态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超低碳 粒状贝氏体 板条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反应器用2.25Cr-1Mo-0.25V钢埋弧焊焊缝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立平 孙荣禄 +1 位作者 谷文 李秀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9,共5页
采用窄间隙埋弧焊工艺在相同焊接参数下对2.25Cr-1Mo-0.25V钢进行焊接,选择冲击功相差较大的两个焊缝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宏观断口及显微组织观察,并分析了焊缝冲击功不稳定的原因。结果表明:焊缝冲击功出现波动是由化学... 采用窄间隙埋弧焊工艺在相同焊接参数下对2.25Cr-1Mo-0.25V钢进行焊接,选择冲击功相差较大的两个焊缝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宏观断口及显微组织观察,并分析了焊缝冲击功不稳定的原因。结果表明:焊缝冲击功出现波动是由化学成分和组织不同造成的;焊缝中的锰、硅元素含量较多时,冲击功低,韧性差;组织粗大,板条贝氏体较多时,韧性和塑性低;组织细小,粒状贝氏体较多时,韧性和塑性较高;当冲击试样缺口开在板条贝氏体较多的区域时,M/A岛趋于直线排列,容易形成裂纹,冲击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5CR-1MO-0.25V钢 焊缝 显微组织 粒状贝氏体 板条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同锋 甘立建 王启迪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26-128,共3页
以低中高三种含Nb的低碳微合金钢作为试验钢,研究了Nb低碳微合金钢钢组织、碳氮化物析出相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热处理组织为低碳板条贝氏体+多边形铁素体。随着铌含量增加,试验钢组织中板条贝氏体含量和碳氮化物析出相... 以低中高三种含Nb的低碳微合金钢作为试验钢,研究了Nb低碳微合金钢钢组织、碳氮化物析出相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热处理组织为低碳板条贝氏体+多边形铁素体。随着铌含量增加,试验钢组织中板条贝氏体含量和碳氮化物析出相数量明显增加,组织明显细化,试验钢强度显著提高。当Nb含量超过0.05%后,试验钢的强度增加不明显。因此,在低碳微合金钢中Nb的合理添加量在0.0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微合金钢 板条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H690级超高强船板显微组织特征及其对低温韧性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丰 武会宾 +1 位作者 唐荻 程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7-69,72,共4页
通过OM、SEM、TEM等手段研究了FH690级超高强船板钢的组织特征以及其对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获得板条贝氏体和少量粒状贝氏体的复合组织,该组织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完全满足FH690级船用钢的标准。获得的细... 通过OM、SEM、TEM等手段研究了FH690级超高强船板钢的组织特征以及其对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获得板条贝氏体和少量粒状贝氏体的复合组织,该组织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完全满足FH690级船用钢的标准。获得的细化板条状贝氏体组织及其内部高密度位错的亚结构是提高实验钢强度和低温韧性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板钢 板条贝氏体 低温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Pa级低碳微合金高强钢的相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显鹏 王道远 +1 位作者 党军 郭怀兵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0-42,共3页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新开发的屈服强度600 MPa级高强钢的相变规律,分析了不同冷却速率对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开始温度为488~610℃,终止温度为330~472℃;随冷速的提高,相变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和准多边形铁...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新开发的屈服强度600 MPa级高强钢的相变规律,分析了不同冷却速率对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开始温度为488~610℃,终止温度为330~472℃;随冷速的提高,相变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和准多边形铁素体的量逐渐减少,而粒状贝氏体的量逐渐增多,直到以粒状贝氏体为主的组织;当冷速达到10℃/s后,粒状贝氏体向板条贝氏体过渡,直到全部生成板条贝氏体,且在10~20℃/s,组织基本全为板条贝氏体。冷速高于20℃/s后则产生较多的马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低碳 粒状贝氏体 板条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速冷却工艺对780 MPa级低碳高强度结构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路路 董宝奇 李萍萍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4-106,共3页
采用不同的超快速冷却工艺试制了780 MPa级低碳高强度结构钢,结合金相显微镜、SEM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的冷却工艺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近的冷却速度下,随着终冷温度的降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中块状铁素体和粒... 采用不同的超快速冷却工艺试制了780 MPa级低碳高强度结构钢,结合金相显微镜、SEM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的冷却工艺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近的冷却速度下,随着终冷温度的降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中块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的数量逐渐减少,板条贝氏体的数量增加,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升高,伸长率降低。过大的冷却速度和过低的终冷温度使轧制过程中的位错与位错、位错与晶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保留下来,有效地提高了试验钢的强度。过大的冷却速度使试验钢在低温冲击试验中表现为断口韧窝被严重拉长,小部分区域呈准解理状态,对裂纹扩展阻碍能力变差,韧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速冷却工艺 高强度结构钢 组织 力学性能 板条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07MnNiVDR大热输入焊接组织及性能研究
18
作者 曹燕 洪洋 +1 位作者 张朋彦 朱玉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2,共4页
研究国产药芯焊丝YJL-60G以及进口焊丝DWS-60G与低合金调质高强钢07MnNiVDR的焊接匹配效果。通过拉伸、冲击试验以及接头显微组织观察,对两种焊丝形成的焊接接头进行力学性能研究以及焊缝、热影响区组织分析。结果表明:YJL-60G接头焊缝... 研究国产药芯焊丝YJL-60G以及进口焊丝DWS-60G与低合金调质高强钢07MnNiVDR的焊接匹配效果。通过拉伸、冲击试验以及接头显微组织观察,对两种焊丝形成的焊接接头进行力学性能研究以及焊缝、热影响区组织分析。结果表明:YJL-60G接头焊缝中针状铁素体所占比例多于DWS-60G焊缝,表现出较高的低温冲击韧性,且焊缝硬度高于DWS-60G接头。YJL-60G接头粗晶热影响区奥氏体组织发生粗化现象,部分晶内组织以板条贝氏体束为主,降低了HAZ的低温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调质高强钢 针状铁素体 冲击韧性 板条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