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滚珠丝杆坯料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感应淬火工艺研究
1
作者 杨雷 赵凯鹏 +4 位作者 郝庆乐 李光煜 王生希 王陆军 袁世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85-589,共5页
目的:提升滚珠丝杠的耐磨性及冲击韧性,提高滚珠丝杠的精度保持性及服役寿命。方法:根据物理模拟仿真原理,使用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物理模拟仿真,得到4150H钢的相变点,再次使用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机探究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 目的:提升滚珠丝杠的耐磨性及冲击韧性,提高滚珠丝杠的精度保持性及服役寿命。方法:根据物理模拟仿真原理,使用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物理模拟仿真,得到4150H钢的相变点,再次使用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机探究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形成机理,根据试验分析制定出4150H钢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感应淬火工艺。结果:利用自研搭建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感应淬火装置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机模拟结果吻合。结论:本工作研究了4150H钢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形成机理,开发了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感应淬火工艺,该工艺可推广应用于高精度保持性滚珠丝杠坯料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轨丝杠坯料 贝氏体-马氏组织 淬火工艺 等温 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阎秉钧 马勤 +1 位作者 余历军 王国梁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93年第2期21-27,共7页
在60Si2MnA钢等温淬火工艺和性能研究的基础上,用MEF-3型金相显微镜和JEM-200CX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并用Rigku D/maxⅢB型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样品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贝... 在60Si2MnA钢等温淬火工艺和性能研究的基础上,用MEF-3型金相显微镜和JEM-200CX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并用Rigku D/maxⅢB型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样品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强韧性好的原因在于含有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和变态贝氏体组织,且贝氏作为无碳化物贝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 模具钢 奥氏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组织强韧化机理研究及实际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田保红 郑世安 《洛阳工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29-34,共6页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笔者的试验结果,综述了目前钢中 M/Br 复相组织的研究情况,内容包括强韧性配合及影响因素,微观机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指导生产实践,扩大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 组织 贝氏体 等温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5钢B_下-M复相组织中下贝氏体的显微组织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秀珍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8-20,共3页
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分析了GCr15钢B下 M复相组织中下贝氏体的转变过程及下贝氏体的特征。结果表明 :随等温时间的延长 ,下贝氏体量不断增加 ,剩余奥氏体的含碳量也不断提高 ,所析出的碳化物也逐渐长大变粗。
关键词 GCR15钢 组织 显微分析 贝氏体 轴承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高古辉 桂晓露 +1 位作者 谭谆礼 白秉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4-81,共8页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具有比同等强度马氏体钢更优异的韧性和塑性,被广泛应用到轨道交通、机械、建筑等领域。文章概述了低成本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近年来在合金化设计、工艺设计、微观组织、强韧化机理...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具有比同等强度马氏体钢更优异的韧性和塑性,被广泛应用到轨道交通、机械、建筑等领域。文章概述了低成本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近年来在合金化设计、工艺设计、微观组织、强韧化机理、强塑化机理、延迟断裂及疲劳性能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别介绍了近年来笔者在BQ&P工艺处理CFB/M复相钢方面的工作进展,经过BQ&P处理之后,CFB/M复相钢显示了更优异的强度、塑性、韧性和疲劳性能的匹配。最后简单介绍了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特别是其在重载高速铁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组织 强韧性 疲劳性能 BQ&P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8Mo轴承钢复相组织对强韧性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龙永强 李谦 文九巴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6,共3页
对GCr18Mo轴承钢中下贝氏体-马氏体(简称B下/M)复相组织的强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下贝氏体量的增加,其冲击韧度、断裂韧性逐渐升高,抗弯强度先增加而后下降;与单一马氏体组织相比,B下/M复相组织具有更好的强韧性;B下/M复相组织的... 对GCr18Mo轴承钢中下贝氏体-马氏体(简称B下/M)复相组织的强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下贝氏体量的增加,其冲击韧度、断裂韧性逐渐升高,抗弯强度先增加而后下降;与单一马氏体组织相比,B下/M复相组织具有更好的强韧性;B下/M复相组织的冲击韧度与下贝氏体量呈线性关系;下贝氏体体积分数为37.5%的B下/M复相组织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8Mo轴承钢 贝氏体-马氏组织 强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态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金山 刘仙芝 赵沛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7-20,73,共5页
探讨了在砂型连续冷却条件下获得的铸态奥氏体-贝氏体球铁的组织特点,断口特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这种球铁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是一种很好的新型抗磨材料。
关键词 抗磨材料 贝氏体球铁 组织 球墨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5钢复相淬火组织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董笑鹏 《轴承》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3-38,共6页
研究了GCr15轴承钢在不同温度奥氏体化后,以不同等温淬火温度和等温时间获得的不同比例的马氏体+下贝氏体(M+Bl)复相组织,探讨了碳化物对其强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提高,残余碳化物逐渐细小、均匀、弥散,随着等... 研究了GCr15轴承钢在不同温度奥氏体化后,以不同等温淬火温度和等温时间获得的不同比例的马氏体+下贝氏体(M+Bl)复相组织,探讨了碳化物对其强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提高,残余碳化物逐渐细小、均匀、弥散,随着等温时间延长,下贝氏体针由孤立单针状向草丛、并排或堆状发展;当下贝氏体量为50%~60%时,其抗弯强度和挠度均比常规淬火高,挠度提高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钢 组织 马氏 贝氏体 抗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用贝氏体钢轨显微组织定量表征 被引量:8
9
作者 桂晓露 王琨 +2 位作者 苏浩 高古辉 白秉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2136-22141,共6页
近年来,贝氏体钢轨由于具有优良的强韧性、焊接性及耐磨损性能、抗疲劳性能,得到广泛关注。贝氏体钢轨中通常包含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复相组织。而贝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都是体心立方结构,如何区分并定量表征贝氏体铁素体... 近年来,贝氏体钢轨由于具有优良的强韧性、焊接性及耐磨损性能、抗疲劳性能,得到广泛关注。贝氏体钢轨中通常包含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复相组织。而贝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都是体心立方结构,如何区分并定量表征贝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的含量是目前复相钢面临的一个难题。本实验采用彩色金相法、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法、纳米压痕法及膨胀仪法(并结合XRD分析)对重载铁路用贝氏体钢轨显微组织进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四种方法测定的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比例基本一致。其中,贝氏体铁素体的比例(以下均为体积分数)为47.3%~53.5%,马氏体的比例为40.3%~46.5%,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为6.2%(经XRD测定)。彩色金相法最为方便经济;而EBSD法和纳米压痕法可以区分更为精细的组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 马氏 钢轨 组织 定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钢的强韧化途径 被引量:78
10
作者 方鸿生 刘东雨 +2 位作者 徐平光 白秉哲 杨志刚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41,共6页
发现在粒状贝氏体组织中 ,控制其小岛尺寸、数量和分布 ,可获良好强韧性 ,研制出粒状贝氏体钢。首次用断续的仿晶界型铁素体作韧性相与粒贝结合 ,可获优良强韧性 ,并研制出此类复相钢。通过合金设计 ,在空冷条件下获得具有超精细结构的... 发现在粒状贝氏体组织中 ,控制其小岛尺寸、数量和分布 ,可获良好强韧性 ,研制出粒状贝氏体钢。首次用断续的仿晶界型铁素体作韧性相与粒贝结合 ,可获优良强韧性 ,并研制出此类复相钢。通过合金设计 ,在空冷条件下获得具有超精细结构的无碳化物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组织 ,贝氏体各层次单元由奥氏体膜包围 ,使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组织具有优良的强韧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韧性 粒状贝氏体 仿晶界型铁素 贝氏体/巴氏体复相组织 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马复相钢超高周疲劳行为及非夹杂起裂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古辉 陈倩如 +2 位作者 郭浩冉 程骋 白秉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48-52,共5页
贝/马复相钢具有较低的夹杂物敏感性,组织因素对其超高周疲劳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组织因素引起的"非夹杂起裂"成为贝/马复相钢重要的裂纹萌生方式,贝/马复相组织的类型、形态、均匀性、细化程度等都对钢的超高周疲劳性能具有... 贝/马复相钢具有较低的夹杂物敏感性,组织因素对其超高周疲劳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组织因素引起的"非夹杂起裂"成为贝/马复相钢重要的裂纹萌生方式,贝/马复相组织的类型、形态、均匀性、细化程度等都对钢的超高周疲劳性能具有显著影响。讨论了组织纯净化、组织细化和残余奥氏体对贝/马复相钢超高周疲劳性能及其裂纹萌生机制的影响,在合理控制夹杂物水平的基础上,调控复相组织,可以在1 600MPa级别的贝/马复相钢中,获得超高周(循环周次大于108)疲劳强度达到900MPa的优异性能。同时对非夹杂起裂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 超高周疲劳 非夹杂起裂 组织 高强度合金钢 组织纯净化 组织细化 残留奥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贝氏体耐磨铸钢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惠惠 唐建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60-63,共4页
综述了我国贝氏体抗磨钢的发展、研究现状,以及某些贝氏体铸钢在耐磨领域的一些应用成果;并就我国金属耐磨材料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展望。
关键词 贝氏体抗磨钢 组织 应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控制显微组织提高钢的强韧性(续)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树松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1986年第11期26-32,共7页
三、对钢强韧化结构因素的分析 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取决于塑性形变早期阶段位错运动的难度,而同一材料的韧性则取决于屈服和断裂时位错运动的容易程度。因此,从本质上讲,强度和韧性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概念。基于这些事实,材料强韧化常以... 三、对钢强韧化结构因素的分析 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取决于塑性形变早期阶段位错运动的难度,而同一材料的韧性则取决于屈服和断裂时位错运动的容易程度。因此,从本质上讲,强度和韧性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概念。基于这些事实,材料强韧化常以韧化高强度材料和强化高韧性材料为目标。然而通过对强韧化机理及其内在因素认识的不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 析出 孪晶 双晶 马氏 组成 显微组织 组织 强韧性 强韧化机理 奥氏晶界 力学强度 断裂韧性 破断韧性 亚结构 不完整性 合金元素 贝氏体 贝茵 组织 晶粒规格 晶粒尺寸 晶粒度 韧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对Fe-0.5C-2.0Si-2.5Mn钢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焦岩 李祖来 +4 位作者 山泉 周荣 蒋业华 潘伟 毕金凤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8,共7页
采用MLD10动载磨粒磨损试验机对成分为Fe-0.5C-2.0Si-2.5Mn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进行冲击磨损试验,通过观察磨损率,表层组织演变以及表面磨损形貌的变化过程,重点研究了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对Fe-0.5C-2.0Si-2.5Mn钢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采用MLD10动载磨粒磨损试验机对成分为Fe-0.5C-2.0Si-2.5Mn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进行冲击磨损试验,通过观察磨损率,表层组织演变以及表面磨损形貌的变化过程,重点研究了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对Fe-0.5C-2.0Si-2.5Mn钢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热处理后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耐磨性较铸态有明显提高(1.4~2.3倍),随着下贝氏体含量的增加,耐磨性先降低再趋于平稳.当冲击功由1 J增至4 J时,材料磨损性能下降,表面磨损形貌表征塑形破坏加剧;当冲击功为5 J时,组织中出现大量形变马氏体,加工硬化明显,表面磨损形貌较低能冲击下的表面更为平整均匀,磨损性能增强,但出现强烈的脆性断裂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贝氏体/马氏组织 等温淬火 冲击功 冲击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大直径磨球热处理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焦岩 李祖来 +4 位作者 山泉 周荣 蒋业华 毕金凤 韦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9-222,共4页
为了解决等温淬火过程中生产周期长、能耗大、淬火介质污染环境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热处理工艺,以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运用ANSYS软件对实际工件在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并结合C曲线优选出理想的工艺参数。利用热电偶... 为了解决等温淬火过程中生产周期长、能耗大、淬火介质污染环境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热处理工艺,以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运用ANSYS软件对实际工件在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并结合C曲线优选出理想的工艺参数。利用热电偶深孔安装法验证了模拟温度场的准确性。通过优化后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对ф150 mm大直径磨球进行了反复水冷空冷,得到由心部到表面的硬度和组织含量,结果说明模拟是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模拟 贝氏体-马氏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