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贝叶斯评价模型的抽水蓄能电站容量规划 被引量:8
1
作者 蔺梦雪 顾圣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6-159,共4页
将贝叶斯理论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容量规划中,从技术、经济和环境角度出发,综合选取等效火电替代系数、调峰容量比、电力不足概率、节煤量和SO2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秩比法和信息熵形成的组合权重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以各方案中... 将贝叶斯理论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容量规划中,从技术、经济和环境角度出发,综合选取等效火电替代系数、调峰容量比、电力不足概率、节煤量和SO2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秩比法和信息熵形成的组合权重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以各方案中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及两者平均值作为该指标的评级等级标准,应用贝叶斯公式构建贝叶斯评价模型推求出各方案的等级和综合评价值,并将其进行排序获得最优方案。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评价结果准确合理,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容量规划 贝叶斯评价模型 组合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煤与瓦斯高效共采技术体系研究——以山西吕梁沙曲矿区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程志恒 陈亮 +7 位作者 邹全乐 王宏冰 浦仕江 齐庆新 梁椿豪 樊少武 苏士龙 闫大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37,共16页
为掌握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的应力-裂隙-瓦斯渗流规律,构建近距离煤层群煤与瓦斯高效共采技术体系及动态评价模型,以山西吕梁沙曲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相似模拟、超声波试验及SF6示踪气体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沙曲矿区... 为掌握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的应力-裂隙-瓦斯渗流规律,构建近距离煤层群煤与瓦斯高效共采技术体系及动态评价模型,以山西吕梁沙曲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相似模拟、超声波试验及SF6示踪气体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沙曲矿区近距离煤层群煤层气资源的赋存特点,探究了沙曲矿区近距离煤层群多次扰动下煤岩损伤变量随应力的变化规律,建立了Boltzmann煤岩损伤方程,得出了沙曲矿区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条件下采动应力演化-裂隙发育-瓦斯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沙曲矿区煤层的孔裂隙结构特征不利于瓦斯运移,在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条件下二次采动对于覆岩应力场和裂隙场的影响并非简单的效果叠加,而是“1+1>2”的影响效果,下伏煤层在叠加开采下产生了贯穿型裂隙,并在其周围衍生了大量的次生裂隙,为煤层瓦斯运移提供了优势通道;根据沙曲矿区煤-气共采不同阶段的时空条件和消突要求,分区分级优选并集成了近距离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即在规划区采用多种地面井规模化多煤层长时间预抽煤层气,在准备区采用多分支水平井井孔定向对接共采和保护层开采+底抽巷定向钻孔群抽采,在生产区采用大采高沿空留巷共采及大直径定向钻孔群共采技术;通过分析煤与瓦斯共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近距离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贝叶斯煤与瓦斯共采评价模型,实现了对沙曲矿区煤与瓦斯共采效果及矿井部署合理性的评价,得出沙曲一矿煤与瓦斯共采动态合理性概率为0.65、共采合理性等级为“较为合理”;最后阐述了近距离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存在的关键问题,展望了近距离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叠加开采 煤与瓦斯共采 三区联动 时空衔接关系 贝叶斯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