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养分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昊 姜娜 +6 位作者 樊林染 张思宇 王慧 刘红梅 朱晓昱 张海芳 杨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0-1139,共10页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探讨连续12年氮(N)、磷(P)、...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探讨连续12年氮(N)、磷(P)、钾(K)养分单一添加和复合添加条件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期养分添加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无显著变化,但磷(P、NP、PK、NPK)和钾(K、NK、PK、NPK)添加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P<0.05)。单一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P<0.05)。单一磷和钾添加均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总PLFA含量,而单一氮添加和复合养分添加(NP、NK、PK、NPK)均显著降低了以上指标的含量(P<0.05)。此外,各养分添加处理均未显著改变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比(G+/G-),但含氮的复合添加处理(NP、NK、NPK)均显著降低了真菌与细菌比(F/B)(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种微生物PLFA含量与速效磷和铵态氮显著负相关,与土壤pH值显著正相关。基于冗余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发现土壤pH值和土壤磷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综上,长期养分添加显著改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pH值,并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添加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土壤理化性质 贝加尔针茅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60
2
作者 李文娇 刘红梅 +4 位作者 赵建宁 修伟明 张贵龙 皇甫超河 杨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460-6469,共10页
为了解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对氮沉降增加和降水变化的响应,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分别设置对照(N0)、1.5 g/m2(N15)、3.0 g/m2(N30)、5.0 g/m2(N50)、10.0 g/m2(N100)、15.0 g/m2(N150)、20.0g... 为了解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对氮沉降增加和降水变化的响应,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分别设置对照(N0)、1.5 g/m2(N15)、3.0 g/m2(N30)、5.0 g/m2(N50)、10.0 g/m2(N100)、15.0 g/m2(N150)、20.0g/m2(N200)和30.0 g/m2(N300)(不包括大气沉降的氮量)8个氮素(NH4NO3)添加梯度和模拟夏季增加降水100mm的水分添加交互试验,研究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几种常见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素和水分的添加降低了草原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且氮素和水分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在水分添加的条件下,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减小;在无水分添加的条件下,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变化趋势。(2)不同植物对氮素和水分添加的响应不同,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羊草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贝加尔针茅、羽茅、糙隐子草、寸草苔和冷蒿先增加后减少,呈单峰曲线;星毛委陵菜、牧马豆、扁蓄豆和线叶菊地上生物量则逐渐减少。而且氮素和水分对贝加尔针茅、羽茅、扁蓄豆地上生物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添加 水分添加 植物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贝加尔针茅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添加对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于丽 赵建宁 +3 位作者 王慧 白龙 刘红梅 杨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165-8173,共9页
研究养分添加对草地群落植物组分、结构和多样性格局的影响,对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为对象,研究了N、P、K养分添加对草地群落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 研究养分添加对草地群落植物组分、结构和多样性格局的影响,对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为对象,研究了N、P、K养分添加对草地群落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养分添加显著提升草原初级生产力,其中氮素添加的效果最明显,NPK复合添加,草原初级生产力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31倍。2)养分添加使草地群落结构发生改变,N素添加显著提高了贝加尔针茅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主的禾本科植物功能群在草地群落中所占的比重,而豆科植物功能群在草地群落中所占的比重则显著降低。3)养分添加使草原植物多样性不同程度地减少,其中以N素添加的效应较为显著。4)在养分添加条件下,植物多样性与草原生产力之间呈负线性相关关系,植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与初级生产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2、-0.391和-0.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草原生产力 K N P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干扰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4
作者 文都日乐 张静妮 +3 位作者 李刚 易津 张永生 杨殿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7-522,共6页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目标,研究不同程度的放牧干扰对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旨在为贝加尔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目标,研究不同程度的放牧干扰对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旨在为贝加尔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显著降低(P〈0.05);各放牧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固氮菌〉放线菌〉真菌;垂直分布为0~10 cm〉10~20 cm;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磷酸酶均显著降低(P〈0.05);0~10 cm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均高于10~20 cm;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含水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亦显著降低(P〈0.05);土壤pH、土壤容重则逐渐增加,在不同放牧压力处理条件下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含量密切相关,放牧干扰条件下土壤中真菌数量与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固氮菌数量与脲酶活性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转化酶和磷酸酶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放牧干扰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6
5
作者 刘红梅 李洁 +3 位作者 王丽丽 赵建宁 王慧 杨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35,共11页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N0(0kg N·hm-2)、N30(30kg N·hm-2)、N50(50kg N·hm-2)、N100(100kg N·hm-2)、N150(150kg N·hm-2)5个氮添加水平,研究不同氮添加水平对6种植物叶C、N、P计量特征和土壤C、N、...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N0(0kg N·hm-2)、N30(30kg N·hm-2)、N50(50kg N·hm-2)、N100(100kg N·hm-2)、N150(150kg N·hm-2)5个氮添加水平,研究不同氮添加水平对6种植物叶C、N、P计量特征和土壤C、N、P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植物计量特征与土壤计量特征的相关性,为深入理解N沉降增加对草原群落结构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6种植物叶C、N、P含量和计量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扁蓿豆叶C、N、P含量和叶N∶P最高,贝加尔针茅叶N、P含量最低,线叶菊叶C含量最低。氮添加提高了除扁蓿豆以外其他5种植物叶N含量,叶C∶P和叶N∶P,降低了叶P含量和叶C∶N,而叶C含量无一致变化趋势。氮添加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N∶P,对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C∶N无显著性影响。羊草、羽茅、线叶菊和草地麻花头叶N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土壤N∶P呈显著正相关,贝加尔针茅、羊草、羽茅和草地麻花头叶N∶P与土壤有机碳、土壤C∶P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土壤N∶P和土壤C∶P是影响6种植物叶C、N、P含量和计量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不同植物对氮添加的响应不同,意味着长期氮添加可能会改变贝加尔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氮添加 碳氮磷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氮素和水分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海芳 刘红梅 +5 位作者 赵建宁 李刚 赖欣 李洁 王慧 杨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5-205,共11页
研究氮沉降和降雨变化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互作效应,对未来预测多个气候变化因子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施氮和灌溉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增加,采用裂区设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8个氮添加水平(0、15、30、50、100、... 研究氮沉降和降雨变化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互作效应,对未来预测多个气候变化因子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施氮和灌溉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增加,采用裂区设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8个氮添加水平(0、15、30、50、100、150、200、300 kg N hm^(-2)a^(-1))和2个水分添加水平(不灌溉、模拟夏季增雨100 mm灌溉)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和水分添加后,土壤真菌群落中占优势的门类分别为接合菌门Zygomycota(22.0%—48.9%)、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7.8%—18.5%)、子囊菌门Ascomycota(9.4%—20.1%)、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0.7%—3.1%)、壶菌门Chytridiomycota(0.1%—1.3%)。常规降雨条件下,随着氮添加水平升高,接合菌门相对丰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50处理最高;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在高氮添加时(N100—N300)呈升高趋势。而在氮素和水分同时添加条件下,随着氮添加水平升高,接合菌门相对丰度呈降低趋势,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变化则不明显。在相同的氮添加水平下,水分添加使接合菌门相对丰度增加,而担子菌门、子囊菌门、球囊菌门和壶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在不同氮素和水分添加条件下,有5个土壤真菌门类11个真菌纲相对丰度变化显著。接合菌门的Mortierella属,担子菌门的Entolomataceae科和Geastrum属相对丰度变化极显著,可作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指示种。PCo A分析结果也表明氮素和水分添加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组成及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是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无机氮及p H的变化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群落间接影响真菌群落,其对真菌群落的直接影响则较小。综上,氮素和水分添加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且两者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水分添加可改变氮添加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降雨变化 贝加尔针茅草原 土壤真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氮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红梅 张海芳 +3 位作者 皇甫超河 李洁 周广帆 杨殿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9-717,共9页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不同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连续6年的氮添加野外控制试验,8个氮素添加处理分别为N0(0 kg N·hm^(-2))、N15(15 kg N·hm^(-2))、N30(30 kg N·hm^(-2))、N50(50 kg N·hm^(-2))、N100(100 kg N...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不同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连续6年的氮添加野外控制试验,8个氮素添加处理分别为N0(0 kg N·hm^(-2))、N15(15 kg N·hm^(-2))、N30(30 kg N·hm^(-2))、N50(50 kg N·hm^(-2))、N100(100 kg N·hm^(-2))、N150(150 kg N·hm^(-2))、N_200(200 kg N·hm^(-2))、N300(300 kg N·hm^(-2)),采用氯仿熏蒸提取法和Biolog生态板法,分析了不同氮添加量下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添加无机氮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高氮添加(N100、N150、N_200、N300)提高了微生物生物量氮,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熵。培养96 h时,生态板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在0~10 cm土层大小顺序依次为N50>N30>N100>N15>N0>N_200>N150>N300。相同氮添加量下,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AWCD值总体表现为0~10 cm土层高于10~20 cm土层。0~10 cm土层,高氮添加(N100、N150、N_200、N300)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H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N0),均匀度指数E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间优势度指数D差异不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高氮处理、低氮处理及无氮添加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微生物量碳氮比、硝态氮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密切相关,100 kg N·hm^(-2)氮添加量是土壤微生物活性从促进到抑制的一个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氮添加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于雯超 宋晓龙 +3 位作者 修伟明 张贵龙 赵建宁 杨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60,共12页
对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开展氮素添加实验,设置6个氮素添加水平,氮素类型为硝酸铵(NH4 NO3):对照(N0),1.5 g N/m^2(N15)、3.0 g N/m^2(N30)、5.0 g N/m^2(N50)、10.0 g N/m^2(N100)和15.0 g N/m^2(N150... 对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开展氮素添加实验,设置6个氮素添加水平,氮素类型为硝酸铵(NH4 NO3):对照(N0),1.5 g N/m^2(N15)、3.0 g N/m^2(N30)、5.0 g N/m^2(N50)、10.0 g N/m^2(N100)和15.0 g N/m^2(N150)。利用凋落物网袋分解法,研究贝加尔针茅、羊草和冷蒿3种植物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对氮素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1)3种植物不同器官凋落物C残留率的季节变化与植物残留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呈释放模式。2)贝加尔针茅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为3.79~5.75年。羊草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为3.12~6.34年。冷蒿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为2.69~6.82年。3)不同植物、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速率对氮素添加响应不同,初始化学组成不是控制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影响因子。4)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土壤含水量无显著相关性,冷蒿凋落物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显著相关。5)本试验进行期间,氮素添加对各器官凋落物分解无一致影响,仅个别施氮水平对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在氮素添加背景下,凋落物分解受到时间、分解底物类型及氮素输入水平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氮沉降 凋落物 分解速率 养分变化 根茎叶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功能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文娇 王慧 +2 位作者 赵建宁 皇甫超河 杨殿林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3,共7页
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分别设置对照、1.5g/m2、3.0g/m2、5.0g/m2、10.0g/m2、15.0g/m2、20.0g/m2和30.0g/m2(不包括大气沉降的氮量)8个氮素(NH4NO3)添加梯度和模拟夏季增加降水100mm的水分添加交互试验,研究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群... 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分别设置对照、1.5g/m2、3.0g/m2、5.0g/m2、10.0g/m2、15.0g/m2、20.0g/m2和30.0g/m2(不包括大气沉降的氮量)8个氮素(NH4NO3)添加梯度和模拟夏季增加降水100mm的水分添加交互试验,研究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群落植物功能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生活型功能群中,氮素和水分的添加显著增加了禾草类植物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减少了豆科类植物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在植物生态类型功能群中,氮素和水分的添加显著增加了中旱生植物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减少了旱生植物和旱中生植物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植物功能群地上生物量除受水分、养分添加水平的影响外,还受功能群自身特性、组成以及植物群落功能群间的相互作用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添加 水分添加 贝加尔针茅草原 植物功能群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红梅 周广帆 +3 位作者 李洁 王丽丽 王慧 杨殿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87-1394,共8页
草原土壤酶作为土壤中最活跃的组分,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其活性能快速反映氮沉降对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开始实施模拟氮沉降试验,设置对照(N0,0 kg·hm^(-2)·a^(-1))、低氮(N30,... 草原土壤酶作为土壤中最活跃的组分,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其活性能快速反映氮沉降对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开始实施模拟氮沉降试验,设置对照(N0,0 kg·hm^(-2)·a^(-1))、低氮(N30,30 kg·hm^(-2)·a^(-1);N50,50 kg·hm^(-2)·a^(-1))、高氮(N100,100 kg·hm^(-2)·a^(-1);N150,150 kg·hm^(-2)·a^(-1);N200,200 kg·hm^(-2)·a^(-1))6种氮处理,研究不同氮沉降水平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6种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0~1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氮沉降处理均降低了土壤脲酶(1.32%~24.54%)、过氧化氢酶(10.34%~46.41%)、过氧化物酶(40.54%~271.43%)和蔗糖酶(2.88%~7.31%)活性。同一氮处理水平,不同深度土层的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表现为0~10 cm>10~20 cm。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p H、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与酶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以上结果表明,氮沉降通过改变草原土壤的环境因子,影响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贝加尔针茅草原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变化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海芳 刘红梅 +5 位作者 赵建宁 李刚 赖欣 李洁 王慧 杨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4-253,共10页
研究氮沉降和降雨变化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对未来预测多个气候变化因子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施氮和灌溉分别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增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8个氮添加水平(0、15、30、50、100、150、200、... 研究氮沉降和降雨变化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对未来预测多个气候变化因子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施氮和灌溉分别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增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8个氮添加水平(0、15、30、50、100、150、200、300kg N hm-2a-1)和2个水分添加水平(不灌溉、模拟夏季增雨100 mm灌溉)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和水分输入增加后,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丰度均显著变化(P<0.05)。在群落中占主导的细菌门类有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30.61%—48.5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1.37%—29.97%)、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9.54%—20.67%)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96%—9.74%)。在常规降雨和水分添加两种条件下,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加,占主导的细菌门类(相对丰度>1%)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在常规降雨N100—N300条件下显著降低,但在氮素和水分同时添加条件下随氮添加水平升高而逐渐升高,在N200—N300时显著升高。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在常规降雨高氮添加条件下呈升高趋势,但在水分添加时却无明显变化。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在常规降雨高氮添加条件下升高,但在水分添加后呈明显下降趋势。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在常规降雨N100—N300条件下显著升高,但在水分添加后高氮添加时显著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在常规降雨条件下无显著变化,但在水分和高氮添加条件下降低。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相对丰度在两种不同的水分添加条件下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氮素和水分添加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P<0.0001)。在不同氮素和水分输入条件下共有19个土壤细菌门类相对丰度有显著差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来自于疣微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变化,两者可作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指示种。综上,氮素和水分添加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氮素和水分对土壤细菌不同门类相对丰度变化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 灌溉 贝加尔针茅草原 土壤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增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红梅 张爱林 +3 位作者 皇甫超河 李洁 王慧 杨殿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0-1106,共7页
土壤微生物是草原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氮沉降增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开展连续6年(2010—2015年)模拟氮沉降试验,以N计算,设置:N0(0 kg·hm^(-2))、N50(50kg·hm^... 土壤微生物是草原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氮沉降增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开展连续6年(2010—2015年)模拟氮沉降试验,以N计算,设置:N0(0 kg·hm^(-2))、N50(50kg·hm^(-2))、N100(100 kg·hm^(-2))、N150(150 kg·hm^(-2))和N300(300 kg·hm^(-2))5个处理,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测定0~10 cm土壤特征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数量并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氮添加量增大,土壤微生物总PLFAs、细菌PLFAs、革兰氏阳性细菌PLFAs、革兰氏阴性细菌PLFAs和放线菌PLFAs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以N100(100 kg·hm^(-2))处理最高。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标记的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氮添加下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PLFA含量、G^+/G^-与土壤p H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微生物总PLFAs、土壤细菌PLFAs、革兰氏阳性菌PLFAs、革兰氏阴性菌PLFAs、放线菌PLFAs和饱和脂肪酸PLFAs含量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研究表明,连续6年氮添加改变了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p H值和土壤速效磷含量是驱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氮沉降 磷脂脂肪酸(PLFA)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加尔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生长季碳通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丽君 唐华俊 +3 位作者 杨桂霞 王旭 王波 辛晓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7-292,共6页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CO2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CO2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季变化,不同生育阶段CO2通量日、季变化呈"U"型,其中以7月最为明显,CO2通量固碳、释放碳最大...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CO2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CO2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季变化,不同生育阶段CO2通量日、季变化呈"U"型,其中以7月最为明显,CO2通量固碳、释放碳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分别为-0.56和0.83mg/(m2.s)。潜热通量、显热通量、有效光合辐射与CO2通量显著相关,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涡度相关技术 CO2通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光合特征对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红梅 李洁 +2 位作者 陈新微 杨殿林 皇甫超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3-980,共8页
以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氮沉降量分别为0 kg·hm^(-2)(CK)、30 kg·hm^(-2)(N30)、50 kg·hm^(-2)(N50)、100 kg·hm^(-2)(N100)、150 kg·hm^(-2)(N150)的5个处理... 以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氮沉降量分别为0 kg·hm^(-2)(CK)、30 kg·hm^(-2)(N30)、50 kg·hm^(-2)(N50)、100 kg·hm^(-2)(N100)、150 kg·hm^(-2)(N150)的5个处理进行连续6 a(2010—2015年)模拟氮沉降的野外控制试验,测定羊草光合特性和叶片功能特性对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N30、N50、N100、N150处理羊草的光饱和点(LSP)分别比CK处理低40.32%、19.73%、38.18%、37.75%,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N30、N50、N100、N150处理羊草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分别比CK处理低22.51%、48.56%、27.43、50.7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N30、N50、N100、N150处理羊草叶片N含量(N_(mass))、叶片P含量(P_(mass))和建成成本(CC_(mass))均显著高于CK。N30、N50、N100和N150光和能量利用效率(PEUE)和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均显著低于CK。5种氮素处理羊草P_(nmax)与PNUE、PEUE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N_(mass)与比叶面积(SLA)、P_(mass)、CC_(mass)呈极显著正相关,CC_(mass)与SLA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研究表明,氮沉降持续增加会降低羊草的PEUE和PNUE,提高叶片CC_(mass)和叶片N/P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贝加尔针茅草原 羊草 光合特性 叶片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6种植物叶片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红梅 李洁 +2 位作者 于丽 皇甫超河 杨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91,共11页
养分添加是促进退化草地恢复常用的管理措施。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CK(对照,不施肥),N(单施氮肥,100kg/hm^2),P(单施磷肥,100kg/hm^2),K(单施钾肥,100kg/hm^2),NP(氮、磷肥混施,均为100kg/hm^2),NK(氮、钾肥混施,均为100kg/h... 养分添加是促进退化草地恢复常用的管理措施。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CK(对照,不施肥),N(单施氮肥,100kg/hm^2),P(单施磷肥,100kg/hm^2),K(单施钾肥,100kg/hm^2),NP(氮、磷肥混施,均为100kg/hm^2),NK(氮、钾肥混施,均为100kg/hm^2),PK(磷、钾肥混施,均为100kg/hm^2),NPK(氮、磷、钾肥混施,均为100kg/hm^2),研究贝加尔针茅草原包括建群种和优势种在内的6种植物的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养分含量等叶片性状对养分添加的响应,旨在探讨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叶片特性随养分供给条件发生的变异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绿素含量、叶片养分在不同养分添加下都发生了变化,但变化的范围和方向都不尽相同。综合6种植物进行分析,SLA与叶绿素含量、叶片含N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片含P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含N量、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片含N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含P量与土壤P、土壤速效P含量和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研究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叶片含N量较低,植物叶片性状受N素影响显著,但不同物种对N素添加的反应不同,土壤养分供给的差异是叶片结构特性和叶片养分组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养分添加 叶片性状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线虫与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爱林 赵建宁 +1 位作者 洪杰 杨殿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4,共8页
分析了在施氮环境下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及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施氮水平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和数量,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总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对土壤线虫食细菌类群(Bacterivores)... 分析了在施氮环境下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及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施氮水平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和数量,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总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对土壤线虫食细菌类群(Bacterivores)、食真菌类群(Fungivores)和植物寄生性类群(Plant parasites)数量影响显著,同时影响土壤线虫的物种丰富度(SR)和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土壤中的植物寄生性类群线虫与土壤中细菌群落、真菌群落和真菌/细菌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群落与土壤线虫群落的丰富度(SR)、均匀度(J)和结构指数(WI)也有明显的相关性。施氮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大于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土壤中的真菌群落与土壤中植物寄生性类群线虫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增加了植物受线虫感染的几率,同时施氮也改变了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施氮 微生物群落 土壤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无机氮含量对氮素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金玲 于丽 +2 位作者 赵建宁 李刚 杨殿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8-965,共8页
土壤无机氮是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氮素形态,也是表征土壤肥力的重要参数。基于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长期氮素添加(NH4NO3)试验平台,本研究选取4个氮素添加水平,分别是0(CK)、30(N30)、50(N50)和100 kg N·hm-2·a-1(N100)... 土壤无机氮是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氮素形态,也是表征土壤肥力的重要参数。基于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长期氮素添加(NH4NO3)试验平台,本研究选取4个氮素添加水平,分别是0(CK)、30(N30)、50(N50)和100 kg N·hm-2·a-1(N100),探究氮素添加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于2015年生长季(6—10月)每月中旬分别采集0~10、10~20、20~30、30~40 cm四个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0~40 cm土壤中,CK、N30和N50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较土壤硝态氮含量高,N100处理中,二者几乎各占一半,生长季内无机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硝态氮一致;各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在土层间的关系均表现为:0~10>10~20>20~30>30~40 cm,且都随氮素添加水平增加而增加。经方差分析表明,氮素添加、取样时间、土层深度及三者交互作用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本试验中,在自然水热条件下,N100处理有明显的硝态氮累积,达"氮饱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添加 贝加尔针茅草原 无机氮 铵态氮 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细菌多样性的PCR-DGGE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永生 赖欣 +3 位作者 张静妮 李刚 赵帅 杨殿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3,共6页
用Bourrain法、LaMontagne法、Zhou法、BBI.公司的试剂盒4种方法,比较研究了不同方法对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以及对后续分析的影响。用PCR-DGGE技术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条带进行... 用Bourrain法、LaMontagne法、Zhou法、BBI.公司的试剂盒4种方法,比较研究了不同方法对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以及对后续分析的影响。用PCR-DGGE技术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条带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试剂盒法提取的DNA效果最好;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细菌主要由6个分支组成: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α、δ、γ三个类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土壤微生物 DNA提取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文亚 邱璇 +1 位作者 白龙 杨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3-53,共11页
凋落物分解是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养分是温性草原生产力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养分添加对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为草原生态系统养分管理和天然草地的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 凋落物分解是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养分是温性草原生产力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养分添加对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为草原生态系统养分管理和天然草地的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使用网袋分解法,实验材料为贝加尔针茅(Sb)、羊草(Lc)以及冷蒿(Af)3种植物的根、茎、叶组织,设置4个处理:CK、N、P和NP(CK:不施任何肥料;N:硝酸铵;P:重过磷酸钙;NP:硝酸铵和重过磷酸钙)。结果表明,1)N、P、NP添加下,3种植物的残留率显著低于无养分添加,氮磷添加对凋落物分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分解过程中,叶和根凋落物N元素前期释放,后期有轻微的富集现象,而茎凋落物呈现富集-释放-富集的模式。P元素和C元素基本呈现持续释放的模式。3)磷元素的残留率在N、P以及NP处理条件下均呈下降的趋势,与植物器官残留率的变化趋势相同。4)羊草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用的时间为2.95~3.96年,贝加尔针茅为3.32~3.77年,冷蒿为2.64~4.89年。5)不同植物以及植物的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速率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凋落物 氮、磷添加 分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金玲 李洁 +3 位作者 赵建宁 刘红梅 王宇 杨殿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40-1648,共9页
为了研究氮沉降对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主要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通量的影响,试验通过施加NH4NO3以模拟氮沉降增加,设置对照(0 kg N·hm^(-2),CK)、低氮(30 kg N·hm^(-2),N30)、中氮(50 kg N·hm^(-2),N50)和高氮(100 ... 为了研究氮沉降对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主要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通量的影响,试验通过施加NH4NO3以模拟氮沉降增加,设置对照(0 kg N·hm^(-2),CK)、低氮(30 kg N·hm^(-2),N30)、中氮(50 kg N·hm^(-2),N50)和高氮(100 kg N·hm^(-2),N100)4个氮素添加水平,于牧草生长季(6—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CO_2、CH_4和N_2O的通量。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是CO_2和N_2O的源、CH_4的汇,与对照相比,氮素添加处理(N30、N50和N100)在显著增加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同时,增加了CO_2和N_2O的累计排放量,并降低了CH_4的累计吸收量,处理间全球增温潜势表现为N100>N30>N50>CK,所以N50处理既能显著增加草原植物地上生物量,又能够减缓全球增温潜势的增加。相关分析表明:3种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有机碳和NO_3^--N含量均显著相关(P<0.05),CO_2和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含水率显著正相关(P<0.05),CH_4和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NH_4^+-N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氮素添加 温室气体 全球增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