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刘红梅 李洁 +3 位作者 王丽丽 赵建宁 王慧 杨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35,共11页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N0(0kg N·hm-2)、N30(30kg N·hm-2)、N50(50kg N·hm-2)、N100(100kg N·hm-2)、N150(150kg N·hm-2)5个氮添加水平,研究不同氮添加水平对6种植物叶C、N、P计量特征和土壤C、N、...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N0(0kg N·hm-2)、N30(30kg N·hm-2)、N50(50kg N·hm-2)、N100(100kg N·hm-2)、N150(150kg N·hm-2)5个氮添加水平,研究不同氮添加水平对6种植物叶C、N、P计量特征和土壤C、N、P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植物计量特征与土壤计量特征的相关性,为深入理解N沉降增加对草原群落结构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6种植物叶C、N、P含量和计量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扁蓿豆叶C、N、P含量和叶N∶P最高,贝加尔针茅叶N、P含量最低,线叶菊叶C含量最低。氮添加提高了除扁蓿豆以外其他5种植物叶N含量,叶C∶P和叶N∶P,降低了叶P含量和叶C∶N,而叶C含量无一致变化趋势。氮添加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N∶P,对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C∶N无显著性影响。羊草、羽茅、线叶菊和草地麻花头叶N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土壤N∶P呈显著正相关,贝加尔针茅、羊草、羽茅和草地麻花头叶N∶P与土壤有机碳、土壤C∶P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土壤N∶P和土壤C∶P是影响6种植物叶C、N、P含量和计量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不同植物对氮添加的响应不同,意味着长期氮添加可能会改变贝加尔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草原 氮添加 碳氮磷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于雯超 宋晓龙 +3 位作者 修伟明 张贵龙 赵建宁 杨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60,共12页
对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开展氮素添加实验,设置6个氮素添加水平,氮素类型为硝酸铵(NH4 NO3):对照(N0),1.5 g N/m^2(N15)、3.0 g N/m^2(N30)、5.0 g N/m^2(N50)、10.0 g N/m^2(N100)和15.0 g N/m^2(N150... 对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开展氮素添加实验,设置6个氮素添加水平,氮素类型为硝酸铵(NH4 NO3):对照(N0),1.5 g N/m^2(N15)、3.0 g N/m^2(N30)、5.0 g N/m^2(N50)、10.0 g N/m^2(N100)和15.0 g N/m^2(N150)。利用凋落物网袋分解法,研究贝加尔针茅、羊草和冷蒿3种植物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对氮素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1)3种植物不同器官凋落物C残留率的季节变化与植物残留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呈释放模式。2)贝加尔针茅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为3.79~5.75年。羊草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为3.12~6.34年。冷蒿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为2.69~6.82年。3)不同植物、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速率对氮素添加响应不同,初始化学组成不是控制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影响因子。4)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土壤含水量无显著相关性,冷蒿凋落物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显著相关。5)本试验进行期间,氮素添加对各器官凋落物分解无一致影响,仅个别施氮水平对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在氮素添加背景下,凋落物分解受到时间、分解底物类型及氮素输入水平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草原 氮沉降 凋落物 分解速率 养分变化 根茎叶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氮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红梅 张海芳 +3 位作者 皇甫超河 李洁 周广帆 杨殿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9-717,共9页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不同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连续6年的氮添加野外控制试验,8个氮素添加处理分别为N0(0 kg N·hm^(-2))、N15(15 kg N·hm^(-2))、N30(30 kg N·hm^(-2))、N50(50 kg N·hm^(-2))、N100(100 kg N...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不同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连续6年的氮添加野外控制试验,8个氮素添加处理分别为N0(0 kg N·hm^(-2))、N15(15 kg N·hm^(-2))、N30(30 kg N·hm^(-2))、N50(50 kg N·hm^(-2))、N100(100 kg N·hm^(-2))、N150(150 kg N·hm^(-2))、N_200(200 kg N·hm^(-2))、N300(300 kg N·hm^(-2)),采用氯仿熏蒸提取法和Biolog生态板法,分析了不同氮添加量下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添加无机氮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高氮添加(N100、N150、N_200、N300)提高了微生物生物量氮,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熵。培养96 h时,生态板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在0~10 cm土层大小顺序依次为N50>N30>N100>N15>N0>N_200>N150>N300。相同氮添加量下,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AWCD值总体表现为0~10 cm土层高于10~20 cm土层。0~10 cm土层,高氮添加(N100、N150、N_200、N300)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H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N0),均匀度指数E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间优势度指数D差异不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高氮处理、低氮处理及无氮添加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微生物量碳氮比、硝态氮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密切相关,100 kg N·hm^(-2)氮添加量是土壤微生物活性从促进到抑制的一个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草原 氮添加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加尔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生长季碳通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丽君 唐华俊 +3 位作者 杨桂霞 王旭 王波 辛晓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7-292,共6页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CO2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CO2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季变化,不同生育阶段CO2通量日、季变化呈"U"型,其中以7月最为明显,CO2通量固碳、释放碳最大...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CO2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CO2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季变化,不同生育阶段CO2通量日、季变化呈"U"型,其中以7月最为明显,CO2通量固碳、释放碳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分别为-0.56和0.83mg/(m2.s)。潜热通量、显热通量、有效光合辐射与CO2通量显著相关,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草原 涡度相关技术 CO2通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6种植物叶片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红梅 李洁 +2 位作者 于丽 皇甫超河 杨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91,共11页
养分添加是促进退化草地恢复常用的管理措施。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CK(对照,不施肥),N(单施氮肥,100kg/hm^2),P(单施磷肥,100kg/hm^2),K(单施钾肥,100kg/hm^2),NP(氮、磷肥混施,均为100kg/hm^2),NK(氮、钾肥混施,均为100kg/h... 养分添加是促进退化草地恢复常用的管理措施。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CK(对照,不施肥),N(单施氮肥,100kg/hm^2),P(单施磷肥,100kg/hm^2),K(单施钾肥,100kg/hm^2),NP(氮、磷肥混施,均为100kg/hm^2),NK(氮、钾肥混施,均为100kg/hm^2),PK(磷、钾肥混施,均为100kg/hm^2),NPK(氮、磷、钾肥混施,均为100kg/hm^2),研究贝加尔针茅草原包括建群种和优势种在内的6种植物的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养分含量等叶片性状对养分添加的响应,旨在探讨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叶片特性随养分供给条件发生的变异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绿素含量、叶片养分在不同养分添加下都发生了变化,但变化的范围和方向都不尽相同。综合6种植物进行分析,SLA与叶绿素含量、叶片含N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片含P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含N量、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片含N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含P量与土壤P、土壤速效P含量和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研究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叶片含N量较低,植物叶片性状受N素影响显著,但不同物种对N素添加的反应不同,土壤养分供给的差异是叶片结构特性和叶片养分组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草原 养分添加 叶片性状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加尔针茅光合特征与叶片功能特性对长期氮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红梅 李洁 +2 位作者 皇甫超河 陈新微 杨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6-85,共10页
以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建群种贝加尔针茅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连续6年氮添加野外控制试验,设置5个氮素处理:N_0(0kg N/hm^2)、N_(30)(30kg N/hm^2)、N_(50)(50kg N/hm^2)、N_(100)(100kg N/hm^2)、N_(150)(150kg N/hm^2),探讨氮沉降变化... 以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建群种贝加尔针茅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连续6年氮添加野外控制试验,设置5个氮素处理:N_0(0kg N/hm^2)、N_(30)(30kg N/hm^2)、N_(50)(50kg N/hm^2)、N_(100)(100kg N/hm^2)、N_(150)(150kg N/hm^2),探讨氮沉降变化对贝加尔针茅种群光合特性与叶片功能特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氮素添加变化显著影响贝加尔针茅的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特性,氮素添加处理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_s)、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_r)、光合氮利用效率(photosynthetic nitrogen use efficiency,PNUE)和光合能量利用效率(photosynthetic energy use efficiency,PEUE)均低于或显著低于无氮素添加处理。氮素添加处理叶片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片N含量(leaf N content,N_(mass))、建成成本(leaf construction cost,CCmass)、叶片N∶P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无氮素添加处理。相关分析表明,5个氮素处理的Pn与G_s、T_r、PNUE、PEUE、叶片P含量(leaf P content,P_(mass))、土壤N∶P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比叶面积(SLA)、N_(mass)、CCmass、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N_(mass)与SLA、CCmass、土壤N∶P呈显著正相关,与PNUE、PEUE、P_(mass)、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综合以上研究表明,长期氮添加会降低贝加尔针茅净光合速率、养分利用效率,提高叶片建成成本和叶片N∶P,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值是引起这种改变发生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贝加尔 光合特性 叶片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贝加尔针茅的繁殖特性及其生态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勃 陈海军 +7 位作者 侯向阳 方强恩 姜杰 裴晨玲 许冬梅 纪磊 运向军 韩文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植物的繁殖阶段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其生活史繁殖特性随地理和气候因子改变将发生适应性生态响应.研究调查了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纬度带贝加尔针茅的生长和繁殖特性.结果表明:随纬度增大,种群的株丛密度显著降低(P<0.001),丛围变... 植物的繁殖阶段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其生活史繁殖特性随地理和气候因子改变将发生适应性生态响应.研究调查了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纬度带贝加尔针茅的生长和繁殖特性.结果表明:随纬度增大,种群的株丛密度显著降低(P<0.001),丛围变大,单株生殖枝数显著增多(P=0.008);随海拔升高,种群的株丛密度显著增大(P=0.015),丛围变小,单株生殖枝数显著降低(P=0.013),种子的芒针长随之缩短(P<0.001);随年平均降雨量增大,株丛密度、丛围大小和单株生殖枝数3个性状表现出与纬度相反的响应模式;种子长和生殖枝茎高两性状对各生态因子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响应.总体表明,随地理和气候环境变化,贝加尔针茅种群表现出不同的繁殖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 草原 繁殖 纬度带 海拔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文亚 邱璇 +1 位作者 白龙 杨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3-53,共11页
凋落物分解是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养分是温性草原生产力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养分添加对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为草原生态系统养分管理和天然草地的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 凋落物分解是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养分是温性草原生产力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养分添加对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为草原生态系统养分管理和天然草地的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使用网袋分解法,实验材料为贝加尔针茅(Sb)、羊草(Lc)以及冷蒿(Af)3种植物的根、茎、叶组织,设置4个处理:CK、N、P和NP(CK:不施任何肥料;N:硝酸铵;P:重过磷酸钙;NP:硝酸铵和重过磷酸钙)。结果表明,1)N、P、NP添加下,3种植物的残留率显著低于无养分添加,氮磷添加对凋落物分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分解过程中,叶和根凋落物N元素前期释放,后期有轻微的富集现象,而茎凋落物呈现富集-释放-富集的模式。P元素和C元素基本呈现持续释放的模式。3)磷元素的残留率在N、P以及NP处理条件下均呈下降的趋势,与植物器官残留率的变化趋势相同。4)羊草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用的时间为2.95~3.96年,贝加尔针茅为3.32~3.77年,冷蒿为2.64~4.89年。5)不同植物以及植物的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速率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草原 凋落物 氮、磷添加 分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金玲 李洁 +3 位作者 赵建宁 刘红梅 王宇 杨殿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40-1648,共9页
为了研究氮沉降对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主要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通量的影响,试验通过施加NH4NO3以模拟氮沉降增加,设置对照(0 kg N·hm^(-2),CK)、低氮(30 kg N·hm^(-2),N30)、中氮(50 kg N·hm^(-2),N50)和高氮(100 ... 为了研究氮沉降对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主要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通量的影响,试验通过施加NH4NO3以模拟氮沉降增加,设置对照(0 kg N·hm^(-2),CK)、低氮(30 kg N·hm^(-2),N30)、中氮(50 kg N·hm^(-2),N50)和高氮(100 kg N·hm^(-2),N100)4个氮素添加水平,于牧草生长季(6—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CO_2、CH_4和N_2O的通量。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是CO_2和N_2O的源、CH_4的汇,与对照相比,氮素添加处理(N30、N50和N100)在显著增加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同时,增加了CO_2和N_2O的累计排放量,并降低了CH_4的累计吸收量,处理间全球增温潜势表现为N100>N30>N50>CK,所以N50处理既能显著增加草原植物地上生物量,又能够减缓全球增温潜势的增加。相关分析表明:3种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有机碳和NO_3^--N含量均显著相关(P<0.05),CO_2和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含水率显著正相关(P<0.05),CH_4和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NH_4^+-N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草原 氮素添加 温室气体 全球增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养分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晓琛 刘红梅 +4 位作者 皇甫超河 王慧 白龙 王彩灵 杨殿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33-1939,共7页
为揭示养分添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Eco技术,研究了在无养分添加对照(CK)和7种不同氮磷钾养分添加方式(单养分添加:N、P、K,不同组合添加:PK、NK、NP、NPK)下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 为揭示养分添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Eco技术,研究了在无养分添加对照(CK)和7种不同氮磷钾养分添加方式(单养分添加:N、P、K,不同组合添加:PK、NK、NP、NPK)下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养分添加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单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值从高到低依次为NP>P>NPK>NK>N>CK>K>PK。(2)含磷添加处理(PK除外,NP、P、NPK)和含氮添加处理(N、NK)的丰富度指数H均显著高于CK、K、PK,而均匀度指数E和优势度指数D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K、K、PK、NK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方式相似,而NP、P和N、NPK分别具有不同的碳源利用方式。据此可知,NP、P、NPK、N养分添加方式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草原 养分添加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团聚体碳、氮和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明 秦洁 +4 位作者 红雨 杨殿林 周广帆 王宇 王丽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40,共12页
大气氮沉降增加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现象,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掌握氮沉降对草原土壤团聚体碳(C)、氮(N)和磷(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可为全面分析和评估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自... 大气氮沉降增加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现象,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掌握氮沉降对草原土壤团聚体碳(C)、氮(N)和磷(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可为全面分析和评估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自2010年起,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典型地段设置N 0(0 kg N·hm^-2·yr^-1)、N 15(15 kg N·hm^-2·yr^-1)、N 30(30 kg N·hm^-2·yr^-1)、N 50(50 kg N·hm^-2·yr^-1)、N 100(100 kg N·hm^-2·yr^-1)、N 150(150 kg N·hm^-2·yr^-1)6个氮素添加处理模拟氮沉降野外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氮素添加极显著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2 mm团聚体比例(P<0.01);各氮素添加处理中0.25~2 mm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粒径(P<0.05),全磷含量在各粒径团聚体中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氮素添加显著提高了>0.25 mm土壤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P<0.05),对全磷无显著影响;氮素添加导致>0.25 mm土壤大团聚体C/N降低,0.25~2 mm土壤团聚体C/P、N/P升高(P<0.05)。综合分析,氮添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的固碳潜力,提高了土壤团聚体有机质的矿化速率,随着氮素添加水平的提高,土壤团聚体中P元素成为限制草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氮沉降 贝加尔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氮素和水分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38
12
作者 王杰 李刚 +3 位作者 修伟明 赵建宁 王慧 杨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350,共8页
应用Biolog技术研究了连续2年氮素与水分添加处理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添加能够减少氮肥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增强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水分添加与N15水平氮处理的交互作用... 应用Biolog技术研究了连续2年氮素与水分添加处理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添加能够减少氮肥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增强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水分添加与N15水平氮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和功能多样性。与对照相比,高氮处理(N100、N150、N200和N300)下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而优势度指数升高。氮素与水分添加处理不仅改变了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也使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模式发生转变。主成分分析表明,低氮肥与高氮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氮肥是主要影响因子。糖类、氨基酸类和代谢中间产物及次生代谢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土壤总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草原 氮素与水分添加 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Biolog-E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红梅 张海芳 +4 位作者 赵建宁 王慧 秦洁 杨殿林 张乃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26,共9页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施氮模拟氮沉降增加,设置N0,N50,N100,N200,N300(0,50,100,200,300 kg N·hm^-2·年^-1)5个氮添加水平,研究不同氮添加水平变化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N0相比,N50、...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施氮模拟氮沉降增加,设置N0,N50,N100,N200,N300(0,50,100,200,300 kg N·hm^-2·年^-1)5个氮添加水平,研究不同氮添加水平变化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N0相比,N50、N100、N200和N300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N100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组分比例,显著提高了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N200和N300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组分比例,显著降低了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可溶性有机碳分配比例、微生物量碳分配比例、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在未来氮沉降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碳库质量可能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草原 氮添加 土壤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红梅 杨殿林 +3 位作者 张海芳 赵建宁 王慧 张乃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3-32,共10页
为揭示不同氮添加量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依托长期定位试验,采集8个氮添加水平(0、15、30、50、100、150、200、300 kg N·hm^-2·yr^-1)下0~10 cm土层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氮添加水平下土壤细... 为揭示不同氮添加量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依托长期定位试验,采集8个氮添加水平(0、15、30、50、100、150、200、300 kg N·hm^-2·yr^-1)下0~10 cm土层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氮添加水平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氮添加水平增加,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7个氮添加处理的Alpha多样性指数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在群落中占主导的细菌门类有酸杆菌门(19.01%~38.31%)、变形菌门(6.64%~17.11%)、放线菌门(5.07%~16.06%)、疣微菌门(3.57%~7.40%)、绿弯菌门(3.38%~8.42%)和芽单胞菌门(0.87%~1.81%)。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加,占主导的细菌门类相对丰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氮添加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且高氮添加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高于低氮添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硝态氮、铵态氮和全磷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pH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贝加尔草原 细菌群落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原位矿化过程中碳氮转化耦合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红梅 张海芳 +3 位作者 秦洁 赵建宁 王慧 杨殿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依托在贝加尔针茅草原建立的长期模拟氮沉降试验平台(始于2010年),运用PVC顶盖埋管法进行原位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氮添加下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碳氮组分、净硝化速率、净氨化速率、有机碳转化速率的变化特征及碳氮耦合关系。试验处理包括:... 依托在贝加尔针茅草原建立的长期模拟氮沉降试验平台(始于2010年),运用PVC顶盖埋管法进行原位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氮添加下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碳氮组分、净硝化速率、净氨化速率、有机碳转化速率的变化特征及碳氮耦合关系。试验处理包括:对照N0,低氮添加(15、30、50 kg·hm^-2·a^-1)记为N15、N30和N50,高氮添加(100、150、200、300 kg·hm^-2·a^-1)记为N100、N150、N200和N300。结果表明:培养期间,N15、N30、N50和N100处理的净硝化速率显著高于对照N0(P<0.05),分别增加了40.80%、110.31%、206.83%和202.04%;N30、N50和N100净氨化速率显著低于对照N0(P<0.05),分别降低了16.88%、169.60%和150.67%;N15和N30处理的净矿化速率高于对照N0,分别增加了150%和50%;N50、N100、N150和N200处理的净矿化速率低于对照N0,分别降低了254.52%、161.50%、33.90%和79.85%。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碳转化速率显著影响微生物生物量氮转化速率,且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连续高氮沉降会降低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和有机碳转化速率,对土壤碳氮循环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原位培养 碳氮转化 碳氮耦合 贝加尔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荆佳强 萨仁其力莫格 +3 位作者 秦洁 张海芳 李明 杨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6,共10页
土壤活性有机碳能够准确反映土壤有效性,表征土壤质量变化,是探索可持续草地管理措施的关键指标之一。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围封、放牧和刈割野外控制试验,探讨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SOC)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发现... 土壤活性有机碳能够准确反映土壤有效性,表征土壤质量变化,是探索可持续草地管理措施的关键指标之一。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围封、放牧和刈割野外控制试验,探讨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SOC)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发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SOC含量表现为围封>刈割>放牧,其中围封区和刈割区土壤SOC含量显著大于放牧区,围封区与刈割区土壤SOC含量差异不显著,在土壤活性有机碳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表现为放牧>围封>刈割。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均表现为围封>刈割>放牧,围封区与刈割区土壤MBC和土壤ROC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大于放牧区。土壤MBC、ROC和SOC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土壤ROC和土壤MBC与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围封与刈割有利于土壤SOC、MBC、ROC的提升,放牧对土壤DOC有一定累积作用。围封和刈割增强了土壤SOC的稳定性,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碳 围封 放牧 刈割 贝加尔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对长期养分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俊艳 红梅 +4 位作者 赵巴音那木拉 赵乌英嘎 王文东 马尚飞 杨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31,共10页
贝加尔针茅草原因常年放牧导致不同程度退化,主要体现为植物多样性下降和土壤养分流失等问题,而将流失养分归还后能否提高贝加尔针茅草原植被群落多样性及生产力尚不明确。故于2010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贝加尔针茅草原设置长期N... 贝加尔针茅草原因常年放牧导致不同程度退化,主要体现为植物多样性下降和土壤养分流失等问题,而将流失养分归还后能否提高贝加尔针茅草原植被群落多样性及生产力尚不明确。故于2010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贝加尔针茅草原设置长期N、P、K添加(100 kg·hm^(-2)∙a^(-1))及其交互处理试验。连续3年(2017-2019年)试验结果表明:1)长期N、NK、NP和NPK添加显著提高草原禾本科相对重要值(P<0.05),降低杂类草相对重要值,使群落优势种由杂类草转变为禾本科;2)N、NK、NP和NPK添加显著增加群落和禾本科地上生物量(P<0.05),显著降低杂类草地上生物量(P<0.05),P添加显著增加豆科地上生物量(P<0.05),在降水量充足年份植物生物量对养分添加的响应更为敏感;3)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均在NK、NP和NPK添加下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N是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和功能群地上生物量以及物种多样性的主要限制因子,P的限制作用仅次于N,K的作用最弱。N与P、K的组合添加在降水量充足年份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植被群落的影响大于干旱年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功能群 养分添加 贝加尔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芒羽茅草刺入羊体导致大批羊只损失的报告
18
作者 秦和平 袁制军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3年第3期7-7,共1页
1992年秋,我场的羊群发生了罕见的长芒羽茅草颖果及芒刺刺入羊体病例,导致1200余只当年细毛羔羊。400余只细毛母羊和羯羊发病,波及面达10个羊群,死亡羊92只.其余羊只全部淘汰处理,给本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1 长芒羽茅草的特性长芒... 1992年秋,我场的羊群发生了罕见的长芒羽茅草颖果及芒刺刺入羊体病例,导致1200余只当年细毛羔羊。400余只细毛母羊和羯羊发病,波及面达10个羊群,死亡羊92只.其余羊只全部淘汰处理,给本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1 长芒羽茅草的特性长芒习爿茅草(Stipa sp),当地称“针茅草”或“箭箭草”,属多年生密丛禾草,叶片卷如针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pa 优良牧草 伊吾军 圆筒状 基盘 新疆巴里坤 肌肉内 食欲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在我国八个草原类别中的分布状况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志宇 任继周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28-31,共4页
本研究根据中国草原类型划分原则,分别在内蒙古、西藏、甘肃、湖北、湖南、贵州、宁夏等地的八个第一级类及25个第二级亚类的代表地点设置样区。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草原类型,其土壤和牧草中钼含量差异明显。而在一定的草原亚类中,其土... 本研究根据中国草原类型划分原则,分别在内蒙古、西藏、甘肃、湖北、湖南、贵州、宁夏等地的八个第一级类及25个第二级亚类的代表地点设置样区。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草原类型,其土壤和牧草中钼含量差异明显。而在一定的草原亚类中,其土壤钼的含量较稳定。微温微干类、暖热潮湿类略高于钼的缺乏线,其余各类均缺钼。不同的亚类土壤含钼量水平不同,主要取决于土壤的侵蚀过程,土壤侵蚀严重,钼含量就下降。牧草中钼含量,未表现出与土壤和生境条件明显的相关,可能主要取决于各种牧草对钼的聚集能力。在本试验中只有暖热潮湿类中丘陵亚类和微温潮湿类中的山梁、山坡、丘陵亚类略高于钼的正常含量值外,其它各亚类均属正常含钼牧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侵蚀过程 微温 聚集能力 山坡地 含量值 生境条件 stipa 短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