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年7月内蒙古极端降水事件及成因 被引量:12
1
作者 宋桂英 李孝泽 +3 位作者 江靖 荀学义 陈磊 马素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2012年7月下旬内蒙古中部出现罕见的极端降水事件(简称"7·27"暴雨)。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和精细化监测等资料分析了"7·27"暴雨成因。结果表明:(1)贝加尔湖低涡异于常年。巴尔喀什湖到鄂霍茨克... 2012年7月下旬内蒙古中部出现罕见的极端降水事件(简称"7·27"暴雨)。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和精细化监测等资料分析了"7·27"暴雨成因。结果表明:(1)贝加尔湖低涡异于常年。巴尔喀什湖到鄂霍茨克海为阻塞高压,其底部横槽加深生成贝加尔湖低涡。低涡内有冷空气活动,在对流层低层及地面激发出低涡和气旋。(2)该过程的中尺度特征明显。地面中尺度切变线不断新生、稳定维持,形成多个中尺度雨带。高空β中尺度对流云团不断新生、合并加强,形成对流复合体M CS。河套西北部、河套南部、锡林郭勒盟中西部三个暴雨区均是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 CS发展的结果。(3)垂直方向上,暴雨发生前到暴雨期从地面至700 h Pa的大气比湿达10~22 g·kg-1,且850~700 h Pa水汽垂直输送达到最强;水平方向上,南风风力辐合,末端到达45°N以北,河套南部地区为"水汽汇"。(4)对流层高层大气涡旋运动是该过程的直接诱因。大气涡旋运动由200 h Pa向700 h Pa传播,正涡度平流在700 h Pa到200 h Pa随高度增加,高层水平辐散、低层补偿辐合,大气强迫上升产生暴雨。(5)对流层中层持续"干侵入",低层持续的暖湿输送,大气不稳定能量不断重建,这是极端暴雨过程的热力机制。(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亚洲夏季风加强,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东亚副热带地区输送加强,水汽输送进一步向北扩展到我国华北内陆地区,是"7·27"暴雨过程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事件 贝加尔湖低涡 切变线 中尺度系统 M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7月11日满洲里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永辉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第3期143-144,共2页
2018年7月11日,满洲里地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对该次暴雨的产生的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能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天气系统的调整为本次暴雨产生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为本次暴雨提供有利... 2018年7月11日,满洲里地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对该次暴雨的产生的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能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天气系统的调整为本次暴雨产生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为本次暴雨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同时低空急流带来渤海附近的水汽为本次暴雨的持续和短时强降水的产生提供可能,不稳定能量的贮存与释放加剧了暴雨的产生。最后本文得出此次暴雨产生的机理模型,对本次暴雨进行较为明了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湖低涡 副热带高压 水汽输送 空急流耦合 多对流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