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蒙古豳王家族与河西西域佛教
被引量:20
- 1
-
-
作者
张海娟
杨富学
-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4-97,共14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百年敦煌学史研究"(07JZD0038)
敦煌研究院科研项目"敦煌民族专题研究"
-
文摘
豳王为元代诸王之一,始祖为察合台系的出伯、合班兄弟,形成于14世纪初期,包括豳王、肃王、西宁王和威武西宁王,分别驻牧于酒泉、瓜州、敦煌和哈密。豳王家族虔信佛教,但史书了无记载,幸赖敦煌、酒泉等地发现的各种文献,依稀可以考见豳王家族事佛活动之一斑。从中可以看到,豳王家族不仅对西域至敦煌间的佛教活动进行保护,而且常以供养人的身份出资兴建佛寺、修缮洞窟、塑造佛像、抄写佛经,尤其是对酒泉文殊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之多处石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受其影响,西域至敦煌间的佛教在当时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使河西石窟的营建活动在元末渐趋高涨,莫高窟、榆林窟现存的14处元代洞窟大都为元朝晚期之遗存。
-
关键词
蒙古
豳王家族
河西
西域
佛教
石窟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蒙古豳王家族与裕固族的形成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杨富学
张海娟
-
机构
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43,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唐宋回鹘史研究"(编号:14AZD06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敦煌民族史研究"(编号14JJD770006)
-
文摘
13世纪后半叶,西域窝阔台汗海都、察合台汗八剌发动反对元中央王朝的叛乱,察合台曾孙出伯、合班兄弟率骑兵万人于1276年率众东归,投奔忽必烈,受到重用,出镇河西与新疆东部地区,被封为豳王,后又派生出肃王、西宁王和威武西宁王。蒙古豳王家族优渥境内诸族,与回鹘关系极为密切,奉行佛教以抵御来自西域的伊斯兰教的渗透,促进了回鹘佛教文化在河西西部地区的持续繁荣,为裕固族佛教文化的兴盛奠定了基础。蒙古豳王家族与回鹘关系密切,为二者的融合奠定了基础,并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共同体——裕固族。
-
关键词
裕固族的形成
蒙古
豳王家族
回鹘
-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蒙古豳王家族与元代亦集乃路之关系
被引量:6
- 3
-
-
作者
杨富学
张海娟
-
机构
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7-164,共8页
-
基金
敦煌研究院科研项目:"敦煌民族史研究专题"
甘肃省文物局2012年度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研项目:"甘肃河西地区出土蒙古豳王家族文献文物研究"(2012053)
-
文摘
蒙古豳王出伯一族系察合台后裔,1277至1282年间脱离察合台汗国而投归元廷忽必烈麾下,被委以重任,长期驻守河西走廊西端的肃、瓜、沙及西域东部的哈密地区,始终处于抵御窝阔台汗海都、察合台汗都哇等西北诸王叛乱的第一线。透过黑水城元代汉文文书,如《大德四年军粮文卷》、仁宗朝文献(编号F116:W561)、TK204文书、TK248文书等,可见作为元代之军事集结地与物资供给地的亦集乃路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元朝西北边防线上的重要军事堡垒,而活跃于西陲重地的豳王出伯家族一直与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互相引以为援,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西北边防。
-
关键词
蒙古豳王家族
亦集乃路
元代
敦煌
-
Keywords
Clan of Mongolian Lord Bin
Ejina prefecture
Yuan dynasty
Dunhuang
-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敦煌本《金藏》若干问题考辨
- 4
-
-
作者
薛文静
杨富学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
-
出处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6,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2VRC025)。
-
文摘
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B53:1-1/2、B57:1、B59:4、B464:77和B168:1五件残片,经前贤研究,为《金藏》之孑遗,此外,B127:7亦应为《金藏》残片。金朝与敦煌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金藏》最早刻成于金大定十三年(1173)前后,当时敦煌处于西夏的控制之下,人烟稀少,民生凋敝,故而金刻《金藏》经由夏境而传入敦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敦煌发现的《金藏》用纸高精,印刷质量上乘,字迹清晰,版本特殊,应为元室御赐之物,其传入敦煌的时间应在13世纪晚期至1368年以前,与蒙古豳王家族对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西部地区的统治息息相关。
-
关键词
《金藏》
莫高窟北区
印本
蒙古豳王家族
-
Keywords
Jurchen Tripitaka
northern area of the Mogao Grottoes
block-print
Mongolian Prince Bin's family
-
分类号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元代敦煌伊斯兰文化觅踪
被引量:20
- 5
-
-
作者
杨富学
-
机构
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共11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敦煌民族史研究"(14JJD770006)
-
文摘
学术界存在一种观点,认为敦煌文化尽管丰富多彩,但与伊斯兰教无关,马可波罗所言敦煌少量穆斯林的记载也被视为不实之辞。其实,这一观点未必正确。1276年,原本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豳王家族成员脱离中亚察合台汗国而投奔元朝,受命驻扎河西以对抗察合台汗国之侵扰。敦煌之《莫高窟六字真言碣》和《重修皇庆寺记》就是该家族于元朝晚期勒立的,功德主速来蛮、速丹沙等明显带有伊斯兰文化色彩,《肃镇华夷志》言其回回出身,二者相合;莫高窟北区出土回鹘文佛教诗歌中竟有称颂穆斯林和阿拉伯帝国的内容;瓜州锁阳城、玉门西域城、赤金城西北角都为圆形角台,具有明显伊斯兰建筑特点,意在表示对麦加克尔白天房的敬奉。这些足证元代晚期伊斯兰文化在敦煌一带是真实存在的。
-
关键词
蒙古豳王家族
伊斯兰文化
敦煌石窟
回鹘文文献
瓜州锁阳城
-
Keywords
Lord Bin Fanfily of Mongolia
Islamic culture
Dunhuang caves
Uighur documents
Suoyangcity at Guazhou
-
分类号
J196.4
[艺术—艺术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