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性腺激素作用下豫医无毛小鼠超排卵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杜春燕 李洪涛 +2 位作者 史崇敏 王纯耀 杜献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8-769,共2页
目的 :探讨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超排卵的最佳条件 ,提高超排卵效果。方法 :30只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用 5IU、8IU、10IU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间隔 4 8h注射 ,比较排出卵母细胞的数... 目的 :探讨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超排卵的最佳条件 ,提高超排卵效果。方法 :30只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用 5IU、8IU、10IU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间隔 4 8h注射 ,比较排出卵母细胞的数量。结果与结论 :腹腔间隔 4 8h各注射 8IU的PMSG和HCG超排卵效果最好 ;各剂量组右侧卵巢比左侧卵巢超排卵效果好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 豫医无毛小鼠 超排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毛色基因遗传学测试 被引量:4
2
作者 章金涛 康巧珍 +4 位作者 杜献堂 王纯耀 杜春燕 李洪涛 祝庆蕃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97-698,共2页
目的 :考核豫医无毛小鼠 (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 :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 2、6 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 :杂交所生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 ,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 ,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 目的 :考核豫医无毛小鼠 (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 :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 2、6 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 :杂交所生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 ,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 ,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已达到近交系的国际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医无毛小鼠 近交系 毛色基因 遗传学 YYHL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部分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敏 卢新亚 +1 位作者 赵国强 杜献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的无毛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DNA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外公布的小鼠、大鼠及人无毛基因的cDNA序列做同源性比较和分析,确定该鼠无毛基因的特异性。结果:克... 目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的无毛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DNA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外公布的小鼠、大鼠及人无毛基因的cDNA序列做同源性比较和分析,确定该鼠无毛基因的特异性。结果:克隆测序结果为一923bp的片段,相当于Genbank上公布的小鼠无毛基因cDNA序列的3150~3565bp位置,包含4个外显子(外显子13~16)及3个内含子(内含子13~15);与本室以前所测昆明小鼠无毛基因部分DNA序列100%同源,其外显子部分共416bp,可编码138个氨基酸,与国外公布的小鼠、大鼠、人的无毛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100%、95%、8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100%、97.8%、84%。结论:①克隆定序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DNA序列;②排除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突变发生于本段序列的可能;③无毛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同源性很高,应属保守基因,其蛋白质产物可能在一些基本的调节途径中起重要作用,推测豫医无毛小鼠的无毛基因可能也位于14号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医无毛小鼠 昆明小 无毛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煤焦油对豫医无毛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纯耀 章金涛 +1 位作者 邢金山 祝庆蕃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07-708,共2页
目的 :探讨豫医无毛小鼠 (YYHL)及昆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及化学诱变剂对其微核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成 6组 ,分别为YYHL组 ,昆明小鼠组 ,YYHL和昆明小鼠注射环磷酰胺组 ,及YYHL和昆明小鼠涂煤焦油组。采用骨髓嗜多... 目的 :探讨豫医无毛小鼠 (YYHL)及昆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及化学诱变剂对其微核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成 6组 ,分别为YYHL组 ,昆明小鼠组 ,YYHL和昆明小鼠注射环磷酰胺组 ,及YYHL和昆明小鼠涂煤焦油组。采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技术观察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 :①YYHL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与正常昆明小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及煤焦油涂颈背部皮肤后 ,YYHL和昆明小鼠骨髓微核率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但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YYHL对煤焦油及环磷酰胺致突变作用的反应与昆明小鼠一致 ,是一种评价化学物遗传毒性的有效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煤焦油 豫医无毛小鼠 骨髓 嗜多染红细胞 微核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纯耀 宋国英 +4 位作者 章金涛 连建华 康巧珍 祝庆蕃 齐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9年第2期78-81,共4页
分析了豫医无毛小鼠的22个骨髓细胞G显带核型,并以正常昆明小鼠做对照,两小鼠G显带标本均能观察到显示大带和小带的两种带型细胞,根据其带型能区分各号染色体,两种小鼠大带带型基本相同。
关键词 豫医无毛小鼠 G显带 染色体 正常 骨髓细胞 对照 核型分析 带型 昆明小 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
6
作者 杨卫红 王纯耀 +3 位作者 宋国英 李效阳 刘海 郭利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研究微卫星DNA多态性在豫医无毛小鼠等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18个微卫星位点(D3Mit17、D3Mit18、D3Mit15、D3Mit21、D3Mit22、D6Mit192、D6Mit81、D6Mit36、D6Mit149、D16Mit4、D7Nds1、D2Nds3... 目的:研究微卫星DNA多态性在豫医无毛小鼠等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18个微卫星位点(D3Mit17、D3Mit18、D3Mit15、D3Mit21、D3Mit22、D6Mit192、D6Mit81、D6Mit36、D6Mit149、D16Mit4、D7Nds1、D2Nds3、D3Mit16、D3Mit85、D3Mit41、D4Mit2、D5Mit66、D7Mit164),应用PCR技术对7个近交系小鼠(豫医无毛小鼠、BALB/C、C57、CBA、DBA/2、C3H/HeJ、FVB/NJ)进行了微卫星多态性分析。结果:18个微卫星DNA具有稳定扩增效果。不同品系个体之间11个位点(D3Mit17、D3Mit18、D3Mit15、D3Mit21、D3Mit22、D6Mit192、D6Mit81、D6Mit36、D6Mit149、D16Mit4、D7Nds1)具有多态性,其中5个位点(D6Mit36、D6Mit81、D16Mit4、D6Mit149、D7Nds1)具有显著多态性;同一品系不同个体之间表现为单态性。结论:所检测的小鼠符合近交要求,运用筛选出的11个位点(D3Mit17、D3Mit18、D3Mit15、D3Mit21、D3Mit22、D6Mit192、D6Mit81、D6Mit36、D6Mit149、D16Mit4、D7Nds1)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能够快速、经济地对近交系小鼠进行品系鉴别和遗传背景监测。同时也反映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与其他品系小鼠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 豫医无毛小鼠 遗传监测 近交系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突变部位的定位和分析
7
作者 臧文巧 杨璇 +3 位作者 王涛 轩小燕 李敏 杜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YYHL)突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序,并与Musmuscnlus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测出YYHL DNA序列1824bp和昆明小鼠DNA序列1816bp,其不同之处有27处...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YYHL)突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序,并与Musmuscnlus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测出YYHL DNA序列1824bp和昆明小鼠DNA序列1816bp,其不同之处有27处,变异方式包括插入、缺失和点突变。其中在12外显子中有一无义突变(G→A),导致该部位由编码色氨酸的UGG转变为终止密码子UGA。结论:YYHL无毛性状的产生可能与基因组的变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医无毛小鼠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组织学观察
8
作者 王纯耀 李晓雯 +3 位作者 阎爱华 宋国英 杜春燕 史聪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观察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组织学的结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视物能力差的原因。方法:取豫医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各5只,于室温(20-28℃)饲养,饲养期间观察2组小鼠眼睑、眼球外观,12周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眼球组织进行HE... 目的:观察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组织学的结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视物能力差的原因。方法:取豫医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各5只,于室温(20-28℃)饲养,饲养期间观察2组小鼠眼睑、眼球外观,12周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眼球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豫医无毛小鼠仔鼠时期眼睑外观正常,12周龄时眼睑及皮肤有许多油脂黏附,头侧、眼睑及体侧出现皱纹和褶痕,眼睑松垂,眼球变混浊,视物能力、敏感性及行动性均降低。昆明小鼠饲养期间眼睑及眼球无明显变化。豫医无毛小鼠角膜、视网膜、睫状体组织学结构与昆明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的组织学结构与昆明小鼠相同,其视物能力差可能是由眼睑松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医无毛小鼠 眼球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血液学性状分析
9
作者 康巧珍 章金涛 +2 位作者 王纯耀 李洪涛 杜春燕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1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豫医无毛小鼠 血液学 近交系 结果报告 兄妹 分离 皮肤肿瘤 性状分析 新品系 杂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