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中南部小麦产量持续提升的技术途径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德奇 季书勤 陈远凯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8,共3页
豫中南部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其光热水资源丰富,是目前河南省小麦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为此,分析了豫中南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豫中南 小麦生产 存在问题 技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9—1990年豫中南平原区葡萄越冬冻害调查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守耀 张海洲 胡喜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3-24,33,共3页
低温伤害是我国葡萄栽培中带有普遍性的灾害。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曾周期性地出现过五次大的冻害。1989年12月至1990年2月,我省大部分地区的葡萄又受到一次较重的低温伤害。为了摸清这次伤害的特点和成因,我们于1990年春以许昌、漯... 低温伤害是我国葡萄栽培中带有普遍性的灾害。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曾周期性地出现过五次大的冻害。1989年12月至1990年2月,我省大部分地区的葡萄又受到一次较重的低温伤害。为了摸清这次伤害的特点和成因,我们于1990年春以许昌、漯河、平顶山为重点,对山东早红、先锋、巨锋、京超、黑奥林、天秀、红井川、菲红、红瑞宝9个品种进行了大面积调查,力求为今后葡萄的正常管理、安全越冬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冻害 成因 调查 豫中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南地区喜温性蔬菜露地安全定植期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姜俊 王勇 +1 位作者 赵红星 李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115,共4页
为了确定豫中南地区喜温性蔬菜露地安全定植期,根据豫中南地区驻马店市近30a来的晚霜期变化及其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以气候保证率为指标,结合多年来春季露地喜温蔬菜的习惯定植期,确定以地面最低温度≤0℃为喜温蔬菜定植期的霜冻指标,以... 为了确定豫中南地区喜温性蔬菜露地安全定植期,根据豫中南地区驻马店市近30a来的晚霜期变化及其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以气候保证率为指标,结合多年来春季露地喜温蔬菜的习惯定植期,确定以地面最低温度≤0℃为喜温蔬菜定植期的霜冻指标,以晚霜冻日的保证率在80%的日期为喜温蔬菜安全定植期指标,确立了豫中南地区喜温蔬菜春季露地安全定植期在4月上旬,并提出了安全定植后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中南地区 喜温蔬菜 晚霜冻日 保证率 安全定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南地区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袁刘正 柳家友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51,共3页
根据漯河市近10 a的温度、降雨量及日照时数的变化及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阐述了豫中南地区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立足豫中南气候,充分利用地方种质、外来资源及野生资源,通过物理、化学、分子生物技术、异地选择等多种方法,... 根据漯河市近10 a的温度、降雨量及日照时数的变化及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阐述了豫中南地区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立足豫中南气候,充分利用地方种质、外来资源及野生资源,通过物理、化学、分子生物技术、异地选择等多种方法,进行玉米种质的改良与创新;加强玉米抗逆性研究;加强管理,规范育种秩序;改进栽培措施,良种良法配套等一系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中南地区 玉米育种 存在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南地区春播花生种植关键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素奇 王涛 +2 位作者 孙威峰 乔东海 高宇溥 《种业导刊》 2022年第4期24-26,共3页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正阳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东南部,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较高,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是著名的“中国花生之都”。近年来,豫中南地区春播花生种植面积仍在逐年增加。为全面推...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正阳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东南部,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较高,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是著名的“中国花生之都”。近年来,豫中南地区春播花生种植面积仍在逐年增加。为全面推广花生丰产、稳产、增效综合生产技术,提高春播花生种植质量,根据豫中南地区花生春播的实际情况,从创造春播花生适宜环境、选择适宜的花生品种、科学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几个方面,概述了豫中南地区春播花生种植的关键技术,为该地区春播花生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中南地区 春播花生 种植 优质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南大豆优质高产轻简化种植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殷瑞芝 江琳 《种业导刊》 2023年第6期31-32,共2页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及主要的经济类作物之一,在全国各地均可种植。大豆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而且含有大量微量元素,是人民健康生活中获取优质植物蛋白质和植物油的主要渠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大豆加工产业的快速发...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及主要的经济类作物之一,在全国各地均可种植。大豆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而且含有大量微量元素,是人民健康生活中获取优质植物蛋白质和植物油的主要渠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大豆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大豆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大豆的总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近年来,虽然大豆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但大豆单产提升并不明显。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攀升,大豆的轻简化栽培也在逐渐替代传统的种植方式。基于大豆田间种植经验,总结了大豆优质高产轻简化栽培模式,为大豆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优质 轻简化 豫中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南地区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6
7
作者 付家锋 柳家友 +3 位作者 吴伟华 闫海霞 袁刘正 赵月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期143-143,145,共2页
近年来,南方锈病的发生与流行已成为影响豫中南地区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介绍了豫中南地区玉米南方锈病的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分析了发病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南方锈病 发病原因 防治措施 豫中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梨1号、2号在豫中南地区引种表现和无公害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清坡 周威 +3 位作者 赵国丽 曹秀敏 宋建堂 郭建设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期168-170,共3页
鄂梨1号和鄂梨2号在豫中南地区表现早丰性强、甜度高、风味佳,但病虫害较严重。在无公害栽培管理上,介绍了建园、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技术。
关键词 鄂梨1号 鄂梨2号 无公害 栽培技术 引种 豫中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夏菊在豫中南地区引种繁育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合成 韩海波 《河南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55-56,共2页
对北京夏菊在漯河地区引种繁育、苗木出圃、栽植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等技术进行总结,以便与大家进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 北京夏菊 豫中南地区 引种繁育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南夏玉米高产稳产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10
作者 袁刘正 柳家友 +5 位作者 张璐 吴伟华 付家锋 闫海霞 王会强 张运栋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46-48,共3页
对郑单958和漯玉336两个品种在6个不同密度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的群体自我调节能力、耐密性较漯玉336好,在666.7m^2种植密度3500~6000株范围内其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呈直线增加趋势,6000株时产量最高为612.5 kg... 对郑单958和漯玉336两个品种在6个不同密度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的群体自我调节能力、耐密性较漯玉336好,在666.7m^2种植密度3500~6000株范围内其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呈直线增加趋势,6000株时产量最高为612.5 kg;漯玉336的最佳密度为4500株。密度与品种对SPAD值的影响大,漯玉336的SPAD均值大于郑单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产量 耐密性 SPAD值 豫中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南适宜延期机械粒收夏玉米杂交组合的综合评价
11
作者 吴伟华 蔡智勇 +7 位作者 王秋岭 张运栋 闫海霞 袁刘正 付家锋 赵月强 于蕾 柳家友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6,共6页
以漯玉16等10个夏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其生育期、抗倒指标(茎腐病发生率、茎秆抗倒折强度和穗位比),研究成熟后延期10d收获的籽粒指标(含水量、完好籽粒率和理论产量)及完好籽粒产量,旨在为筛选适合豫中南延期机械粒收的夏玉米杂交... 以漯玉16等10个夏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其生育期、抗倒指标(茎腐病发生率、茎秆抗倒折强度和穗位比),研究成熟后延期10d收获的籽粒指标(含水量、完好籽粒率和理论产量)及完好籽粒产量,旨在为筛选适合豫中南延期机械粒收的夏玉米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漯玉184、漯玉16、漯玉197、漯玉19和漯玉18的生育期比对照(郑单958)短且生育期<107d;漯玉16、漯玉197和漯玉184的茎秆抗倒折强度分别比对照高10.51%、8.92%、3.97%;漯玉197、漯玉16、漯玉184、漯玉186的穗位比分别比对照显著低12.68%、12.36%、11.82%、9.94%;漯玉184、漯玉16、漯玉197、漯玉183、漯玉19和漯玉18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分别比对照低18.31%、14.44%、5.99%、5.63%、3.17%和1.76%,差异显著且含水量<28%;漯玉16、漯玉197、漯玉184和漯玉18的完好籽粒率分别比对照高4.28%、3.73%、2.74%和1.75%,差异显著且完好率≥92%;漯玉16、漯玉197、漯玉19、漯玉18、漯玉186和漯玉184的完好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显著高6.92%、5.78%、3.69%、3.52%、3.06%和1.72%;成熟后延期10d收获条件下,由生育期、抗倒指标和籽粒指标构成的隶属函数值表现为:漯玉16>漯玉197>漯玉184>漯玉19>漯玉18>漯玉186>郑单958>漯玉181>漯玉183>漯玉182。综上,在豫中南光热条件下,漯玉16和漯玉197的生育期、抗倒指标、延期10d收获的籽粒指标和完好籽粒产量均达到机械粒收标准,可以延期机械粒收;漯玉184的理论产量偏低,但其完好籽粒产量较高,也可以进行延期机械粒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中南 玉米杂交组合 延期机械粒收 完好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南地区玉米新品种筛选与鉴定
12
作者 袁刘正 柳家友 +5 位作者 付家锋 吴伟华 闫海霞 王会强 张运栋 张璐 《中国种业》 2014年第9期49-51,共3页
豫中南地区是河南省玉米主产区,该区玉米生长季节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发生严重,为了筛选适宜该区生态条件的优良玉米新品种,于2012-2013年选择近年来国家和河南省审定的22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产量和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登海605、伟科70... 豫中南地区是河南省玉米主产区,该区玉米生长季节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发生严重,为了筛选适宜该区生态条件的优良玉米新品种,于2012-2013年选择近年来国家和河南省审定的22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产量和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登海605、伟科702、郑单958、中单909、阳光98、金赛211等6个品种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较好,适合在豫中南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中南 玉米 新品种 丰产性 稳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南地区玉米种质创新方向
13
作者 王会强 袁刘正 +1 位作者 柳家友 付家锋 《中国种业》 2018年第8期24-25,共2页
近年来,豫中南地区的高温干旱、阴雨寡照、暴雨大风等不良气候条件,对夏玉米生产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玉米的种质创新是培育新品种的基础,论述了豫中南地区玉米种质创新的明确方向,对培育适合豫中南地区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豫中南 玉米 种质创新 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南几个主栽夏玉米品种的播期研究
14
作者 王秋岭 吴伟华 +9 位作者 蔡智勇 闫海霞 付家锋 袁刘正 赵月强 李腾 王蕊 刘康 王会强 柳家友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4期86-88,共3页
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漯玉16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分别在6月1日、6月8日、6月15日和6月22日播种,考查品种在不同播期下播种至出苗、播种至拔节、播种至抽雄、播种至吐丝及播种至成熟的天数和产量指标,研究豫中南夏玉米品种在不同播期... 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漯玉16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分别在6月1日、6月8日、6月15日和6月22日播种,考查品种在不同播期下播种至出苗、播种至拔节、播种至抽雄、播种至吐丝及播种至成熟的天数和产量指标,研究豫中南夏玉米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生育进程及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3个品种播种至出苗及播种至拔节的天数基本没有变化;播种至抽雄和播种至吐丝的间隔天数随着播期的推迟逐渐变短且趋势一致,播种至成熟的间隔天数也逐渐缩短;3个品种均呈现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播种越晚产量越低的趋势,且同一品种在不同播期间产量差异均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品种 播期 豫中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南中低产田玉米产量提高限制因素分析
15
作者 袁刘正 柳家友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106-106,108,共2页
从气候因素、土壤状况、缺苗断垄、收获时间等方面对豫中南低产田玉米产量提高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以为提高豫中南地区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产量 限制因素 中低产田 豫中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硬度对烤烟生产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戴华鑫 牟文君 +7 位作者 陈丽燕 杨军杰 何声宝 梁太波 薛超群 张仕祥 张艳玲 陈彦春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64,共10页
土壤紧实是影响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的关键限制因子之一,为揭示土壤硬度对烟叶生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了豫中南烟区襄县、郏县和泌阳等三地烟叶经济性状、土壤硬度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豫中南烟区土壤表... 土壤紧实是影响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的关键限制因子之一,为揭示土壤硬度对烟叶生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了豫中南烟区襄县、郏县和泌阳等三地烟叶经济性状、土壤硬度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豫中南烟区土壤表层硬度为19.78 kg?cm^(-2),次表层硬度为40.72 kg?cm^(-2)。土壤表层硬度和次表层硬度在10~30 kg cm~(^(-2))和30~50 kg?cm^(-2)区间的样品比例分别占86.7%和69.3%。三县之间土壤表层硬度及烟叶产量产值差异不大,郏县土壤次表层硬度高于泌阳。土壤表层硬度高于30 kg?cm^(-2)时,显著影响烟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土壤表层硬度与次表层硬度、黏粒含量、容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粉砂粒含量、总孔隙度、碱解氮、土壤蛋白、活性有机碳和磷酸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硬度 经济性状 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指标 相关性 豫中南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