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元谋干热河谷象甲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李巧
陈又清
李从富
冯永刚
李庆元
赵志华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元谋县林业局
-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7,141,共6页
-
基金
云南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NG55)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退耕还林工程区干热河谷造林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510B03)
-
文摘
在元谋干热河谷采用震落法对10种植被类型的象甲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云南松-栎林个体数量最多、物种最丰富、狭栖种最多、优势度最低、多样性最高,而牛筋条-黄荆林和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物种较贫乏、无狭栖种、多样性较低;7种类型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石榴林象甲个体数量较多、物种较丰富、狭栖种较多、优势度较低、均匀度较高,是多样性最高的人工生态系统;木亡果林次之,云南松林物种丰富度低于石榴林及木亡果林,高于其他恢复时间较短的人工生态系统及处于退化的牛筋条-黄荆林和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同时具有较多的狭栖种;印楝-明油子林、木豆-余甘子林和印楝-久树林在恢复过程中尚未形成多样性较高的象甲群落;龙眼林木、亡果林和石榴林,农药使用频繁,其象甲群落主要建立在林下的草本及地被物层。象甲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植被恢复时间长短、恢复措施和经营措施存在一定关系。
-
关键词
象甲总科
物种多样性
相似性
干热河谷
-
Keywords
Curculinonoidea
species diversity
similarity
arid-hot valleys
-
分类号
S763.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萧氏松茎象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国宏
尚娜
魏建荣
-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河北大学图书馆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06-1314,共9页
-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RIFEEP201007)
-
文摘
象甲是鞘翅目中物种最丰富的类群,目前关于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长距PCR和引物步移法对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萧氏松茎象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6123bp(GenBank登录号为JX847496),共编码37个基因和1个非编码的控制区,基因次序与典型的六足动物线粒体基因排列一致,未发现基因重排现象。在基因组中两个值得注意的发现分别是:1)N链上存在1个额外的trnV-like序列,反密码子为GAC,长度为69bp,其中65bp与J链上的trnD重叠;2)trnSUCN和nad1之间存在1个长度为232bp的基因间隔区。全部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N,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终止密码子为TAA,其余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nad1和cox2的终止密码子为TAG,nad4和nad5则以不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作为终止信号。除trnSAGN外,其余的tRNAs均可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而trnSAGN的反密码子由TCT替代GCT,反密码子臂延长形成9bp(中间含1个碱基突起),TΨC臂由正常的5bp变为6bp,DHU臂缩短仅1bp,各个臂之间没有连接碱基。线粒体控制区中包括10处长度不少于5bp的poly-T(最长poly-T长度为14bp)和2处微卫星样重复序列(TA)6和(TA)9。本研究结果为探讨象甲总科在鞘翅目中的系统学地位及其与其他总科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数据。
-
关键词
鞘翅目
象甲总科
萧氏松茎象
线粒体基因组
长距PCR
引物步移法
-
Keywords
Coleoptera
Curculionoidea
Hylobitelus xiaoi
mitochondrial genome
long PCR (L-PCR)
primer walking
-
分类号
Q969
[生物学—昆虫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