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书言象意之辩”中的感觉逻辑 |
贡华南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2
|
关于“厶”字的象意特点及几个证明 |
范德茂
吴蕊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3
|
|
|
3
|
古汉字中象意造字法构形特点新探 |
马海江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
4
|
《关于‘厶’字的象意特点及几个证明》商略 |
刘畅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
5
|
从“言-象-意”理论看《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之道 |
邵将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象、意、形、神范畴在中国美术批评中的运用 |
陈池瑜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
7
|
论王维诗"有画意象"与苏轼"比喻意象"的嬗变 |
木斋
|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6
|
|
|
8
|
论李煜词的象外之意 |
王小溪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9
|
全球化变奏中的“和合”之道——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言-象-意-道”分析 |
汪蓓
万晓红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7
|
|
|
10
|
论汉字表征的象和意 |
李健
王文斌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0 |
3
|
|
|
11
|
从符号学角度看玄学美学之“言”“书”“意”“象” |
苏保华
王椰林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
12
|
“意-象-言”的解构与中医研究 |
张瑾
|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13
|
简论诗的意象运动 |
张孝评
王小侠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0 |
|
|
14
|
论《周易》的“意、象、言” |
叶海平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
|
|
15
|
诸子“立言”与“言-象-意”话语方式的形成 |
杨隽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16
|
以意立象——《赤壁》服饰解读 |
倪要武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
17
|
试论中国古典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诗歌理论之异同 |
康尔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9 |
0 |
|
|
18
|
会意与会意字研究述论 |
韩伟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19
|
《周易·小象》语篇分析 |
傅惠生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
20
|
唐五代诗格中的物象理论 |
李江峰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