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巴伊杜丽娜的创作审美观与象征思维
1
作者 张宇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8-160,共3页
古巴伊杜丽娜的音乐创作与其东正教信仰密切相关,她所持的对立统一观念是其时空观和受卡尔·荣格心理学的影响而成;其理性与感性平衡的审美观与神秘主义因素相关,也是其对待理智与直觉的关系的表现;"三棵树"理论是她寻找... 古巴伊杜丽娜的音乐创作与其东正教信仰密切相关,她所持的对立统一观念是其时空观和受卡尔·荣格心理学的影响而成;其理性与感性平衡的审美观与神秘主义因素相关,也是其对待理智与直觉的关系的表现;"三棵树"理论是她寻找创作方向的基础观念,这些审美观充满了象征思维的痕迹。可以说,象征思维是古巴伊杜丽娜创作审美的重要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伊杜丽娜 创作审美观 象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色彩观在视觉层面的象征性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曲倍佳 《色彩》 2023年第8期112-115,共4页
中国传统色彩观在视觉层面展现出深刻的象征性表达,其根源于古代“五行”观念,将色彩归纳为青、黄、赤、白、黑五种基本颜色。这种色彩系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至中国艺术当中,在中国传统戏剧、服装、建筑等当中皆有象征思维的表达。... 中国传统色彩观在视觉层面展现出深刻的象征性表达,其根源于古代“五行”观念,将色彩归纳为青、黄、赤、白、黑五种基本颜色。这种色彩系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至中国艺术当中,在中国传统戏剧、服装、建筑等当中皆有象征思维的表达。传统色彩观对当今艺术设计有着深远影响,在现代设计中,传统色彩观仍然闪耀着独特的价值与魅力,蕴含着深厚的中国艺术精神,有助于探寻中国设计未来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五色观 象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景宁畲族传统民居卷草凤凰纹装饰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蓝法勤 《设计艺术研究》 2013年第1期94-99,共6页
浙江景宁畲族传统民居以大量卷草凤凰纹为装饰。通过对卷草凤凰纹表现样式和寓意进行研究,剖析畲族的"崇凤"习俗;类比当地畲、汉民居装饰纹样的不同,表明卷草凤凰纹是畲族民众创造性地把图腾崇拜符号附着在建筑上,并与日常生... 浙江景宁畲族传统民居以大量卷草凤凰纹为装饰。通过对卷草凤凰纹表现样式和寓意进行研究,剖析畲族的"崇凤"习俗;类比当地畲、汉民居装饰纹样的不同,表明卷草凤凰纹是畲族民众创造性地把图腾崇拜符号附着在建筑上,并与日常生活中的族群识别、原始宗教信仰和传统建筑装饰融为一体,成为特殊的畬族民居装饰符号。卷草凤凰纹是畲族先民将精神、文化、民族形象与对自然、汉文化适应和融合的艺术经验的总结,体现了畲族符号艺术、民居建筑、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的紧密结合,是畲族民众对宗族血缘关系、信仰、神灵崇拜的艺术思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平安吉祥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民居 表现样式 卷草凤凰纹 图腾崇拜 象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象”观念与中国诗歌审美意象论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意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5,共11页
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具有重视象征性联想的特点,可称之为"尚象"思想或象征思维。这个特点,与《周易》"经""传"所创立的"观物取象""设卦观象"、老子的"大象无形"、庄子... 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具有重视象征性联想的特点,可称之为"尚象"思想或象征思维。这个特点,与《周易》"经""传"所创立的"观物取象""设卦观象"、老子的"大象无形"、庄子的"象罔"等观念有直接联系。通过对《易传》等先秦典籍中"象"观念的疏理、分析,将其与后世的诗论、文论中的相关理论作比较,揭示出先秦"象"观念对诗歌"直寻之象"的直接影响,并由此讨论"意象论"在诗学批评中的重要地位,对理解中国古代诗歌审美意象论有较大的启示意义。在此基础上,可以合理地阐释诗人孜孜追求"象外之象"的诗学审美之境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象”观念 象征思维 直寻之象 意象 象外之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象尽意”:商周青铜器的设计智慧
5
作者 杨先艺 王敏 +1 位作者 蔡偲 袁义华 《创意与设计》 2022年第1期20-27,共8页
“立象尽意”是中国传统设计美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商周青铜器设计中的重要思想,蕴含了古人的设计智慧。“立象尽意”之“象”源于卦象,却可以比类万物,寓意深远。本文在对中国古文献进行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对“立象尽意”的思想内涵进行... “立象尽意”是中国传统设计美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商周青铜器设计中的重要思想,蕴含了古人的设计智慧。“立象尽意”之“象”源于卦象,却可以比类万物,寓意深远。本文在对中国古文献进行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对“立象尽意”的思想内涵进行了解读和阐释;并从器物研究的角度,对商周青铜器设计的“象”与“意”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的造型之“象”和纹饰“象”的分析,可以窥见其背后的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以了解器物设计中蕴藏的礼制等级观念,以及先民意识中的吉祥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象尽意 商周 青铜器 设计智慧 象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语言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夏成峰 《山西建筑》 2009年第22期49-50,共2页
根据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特征,阐述了象征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介绍了建筑师通常运用的象征载体的设计手法,通过建筑师运用合适的手法,从而创造出物质性和精神性都完美的建筑。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建筑 象征思维 设计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诗”: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诗性批评文体 被引量:5
7
作者 邓新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8,共5页
“论诗诗”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诗性批评文体,这种批评文体由于借用诗的文体形式和比兴象征等艺术表现方法来品评诗人诗作,因而在点破诗学要妙、总结诗学规律的同时,具有浓郁的诗性意味。但是,从根本上决定“论诗诗”之诗性特质... “论诗诗”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诗性批评文体,这种批评文体由于借用诗的文体形式和比兴象征等艺术表现方法来品评诗人诗作,因而在点破诗学要妙、总结诗学规律的同时,具有浓郁的诗性意味。但是,从根本上决定“论诗诗”之诗性特质的则是诗论家有意择取的与逻辑推论、抽象言说相悖的直觉象征型思维方式。“论诗诗”的形成,从客观上看,是中国古代批评文体之“文学”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使然;从主观上看,则是中国古代诗评家一身二任的特殊身分所致。在理论界普遍不满中国文论“失语”的今天,“论诗诗”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诗性批评文体理应经过更新和重铸而整合到我们当今的文学批评体系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诗诗 诗性批评文体 直觉象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古典诗歌含蓄美之成因
8
作者 李立雄 《中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2期33-37,共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为何孜孜以求含蓄蕴藉?惜前贤今人之说话焉不详,本文试作探讨:认为含蓄的审美功效、儒家诗学观、佛道思想、传统思维特质是古诗歌含蓄美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审美功效 儒家诗教 佛道言意说 象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