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反象征主义的创生:兰波在何种意义上不是一个象征主义者 |
李长生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2
|
谬误与生成:“象征主义者”波德莱尔和中国新文学 |
韩亮
张博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3
|
论象征主义契合论在中国的跨文化旅行 |
文学武
黄子琪
|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神经官能症与法国象征主义、颓废主义的分裂 |
李国辉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族群象征主义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与身份认同构建 |
郭宇菲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6
|
象征主义在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传播 |
吴晓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1
|
|
7
|
中国现代智性诗的特质——论卞之琳对象征主义的接受与变异 |
陈希
何海巍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8
|
从异化与象征主义论《呼啸山庄》的现代主义特质 |
张同乐
余凝冰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9
|
象征手法、象征主义和象征主义手法 |
陈慧
|
《河北学刊》
|
1982 |
10
|
|
10
|
论中国新诗对象征主义“纯诗”论的接受 |
陈希
李俏梅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1
|
《青铜骑士》的象征和象征主义意蕴 |
金亚娜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9 |
5
|
|
12
|
论《少年中国》的象征主义译介与早期新诗的期待视野 |
陈旭光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4
|
|
13
|
艾青诗歌创世象征历程——论象征主义对艾青诗歌的影响 |
范兰德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4
|
象征主义健康观 |
程卫波
张志勇
|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5
|
论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艺术 |
王泽龙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6
|
探索“象征主义”的现代资源 |
尹丽
刘波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7
|
印象主义音乐与象征主义文学之关联 |
范丽甍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8
|
《末代皇帝》的象征主义解析 |
秦建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19
|
“音乐”与“纯诗”:存在主义诗学上的建构与升华——兼论中国早期象征诗派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潮的通约性 |
杨经建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20
|
西方象征主义:象征的诗学勃兴 |
何林军
邓云晖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