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验里的经验──论《故事新编》的象征意蕴 被引量:2
1
作者 夏明钊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关键词 《故事新编》 鲁迅研究 象征主义 《奔月》 象征世界 象征 历史小说 黑色人 现实人生 超验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小说创作中的象征主义手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海涛 《当代文坛》 1987年第6期12-16,共5页
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迅速变化,哲学、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作家和读者审美趣味的日益更新,当代小说创作出现了一种趋向哲理化和诗化的新潮流。苏联八十年代的小说界就展现了一种明显的“形象与智性相结... 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迅速变化,哲学、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作家和读者审美趣味的日益更新,当代小说创作出现了一种趋向哲理化和诗化的新潮流。苏联八十年代的小说界就展现了一种明显的“形象与智性相结合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主义手法 人物象征 现代象征 象征手法 传统象征 小说创作 象征意义 作家 象征世界 艺术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力量的象征花朵——浅论《野草》的美学力量
3
作者 杨万里 《中国文学研究》 198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在鲁迅先生丰硕的文学创作中,最令人费解、难以把握的可能就是散文集《野草》了。它那扑朔迷离、模糊朦胧的艺术境界,给它的读者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也使《野草》的研究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于是,关于《野草》的不同看法自然而生,而... 在鲁迅先生丰硕的文学创作中,最令人费解、难以把握的可能就是散文集《野草》了。它那扑朔迷离、模糊朦胧的艺术境界,给它的读者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也使《野草》的研究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于是,关于《野草》的不同看法自然而生,而且分歧颇大,迄今依然没有消失的迹象。然而历史纵弯曲,也总会有迹可寻。时间的推移,往往使一些过去捉摸不定的东西逐渐明朗。几十年来《野草》研究的历史亦此。在关于它的众多分歧中,有一点是越来越明晰了,越来越为不同的研究者们所一致肯定,那就是《野草》写得很美很美。由此我们想到,如果揭开《野草》诗意朦胧的面纱、深入其中去挖掘其迷人的美学力量,也许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把握这部奇特的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美学力量 象征世界 鲁迅先生 人格力量 花朵 个人悲剧 人的美学 内心世界 悲剧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意象诗的价值取向
4
作者 吴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5-100,共6页
关键词 意象诗 中国古代 价值取向 个体主体性 比兴寄托 象征主义 象征世界 本体价值 “诗言志” 传统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野草》的现代意识——《野草》札记一则
5
作者 彭斌柏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0年第6期15-21,共7页
20年代中期,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再一次陷入了内心孤独、痛苦、枯寂的阶段:“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争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间... 20年代中期,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再一次陷入了内心孤独、痛苦、枯寂的阶段:“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争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间走来走去。”“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情形使得他走进了人生体验的象征世界——冷凄无边的“野草”中。然而这片野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现代意识 现代文学史 人生体验 象征世界 鲁迅 沙漠 作家 战争 《新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夺取“斯韦思林”杯——回顾中国获26届世乒赛男团桂冠经过
6
作者 阎乃华 《体育文化导刊》 1988年第3期32-34,共3页
1961年4月9日晚上10时25分,从北京工人体育馆里传出了振奋人心的喜讯:在举世嘱自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年轻的中国选手,力挫群英,摘取了男子团体比赛的桂冠。当他们从世界乒乓球联合会主席蒙塔古手中接过闪闪发光的“斯韦思林”杯... 1961年4月9日晚上10时25分,从北京工人体育馆里传出了振奋人心的喜讯:在举世嘱自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年轻的中国选手,力挫群英,摘取了男子团体比赛的桂冠。当他们从世界乒乓球联合会主席蒙塔古手中接过闪闪发光的“斯韦思林”杯时,全场观众欣喜若狂,欢呼声、鼓掌声如雷贯耳,尽情地欢呼中国第一次夺得象征世界乒乓球最高水平的奖杯!是的,这只奖杯是多么来之不易啊,这一晚,不知有多少人的手掌拍得红肿,不知有多少人欢呼到连嗓子也嘶哑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馆 乒乓球运动 最高水平 世乒赛 象征世界 男子 比赛 观众 徐寅 中国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林匹克环
7
作者 肖雁 《体育文化导刊》 1988年第2期78-78,共1页
奥林匹克环即指奥委会会旗上的五个环,1914年在巴黎召开的庆祝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20周年的奥林匹克大会上,顾拜旦解释了他设计会旗的思想:“五环——蓝、黄、绿、红和黑环,象征世界上承认奥林匹克运动,并准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五大洲,... 奥林匹克环即指奥委会会旗上的五个环,1914年在巴黎召开的庆祝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20周年的奥林匹克大会上,顾拜旦解释了他设计会旗的思想:“五环——蓝、黄、绿、红和黑环,象征世界上承认奥林匹克运动,并准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五大洲,第六种颜色白色——旗帜的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匹克 奥林匹克运动会 象征世界 国际奥委会 顾拜旦 五大洲 巴黎 奥林匹克竞赛 思想 奥林匹克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戴·赫·劳伦斯的美学思想
8
作者 叶胜年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2期30-34,共5页
戴·赫·劳伦斯是二十世纪世界最有影响的英国文学家之一。在他不到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量之大,所涉及的体裁之多,更重要的是观念之新颖和独到,语音的优美和手法的创新都鲜有人比。他的文学创作几乎涉及文学的每个领域,并... 戴·赫·劳伦斯是二十世纪世界最有影响的英国文学家之一。在他不到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量之大,所涉及的体裁之多,更重要的是观念之新颖和独到,语音的优美和手法的创新都鲜有人比。他的文学创作几乎涉及文学的每个领域,并且在每个领域几乎都取得了成功。他作为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的地位即使在他逝世六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当我们在赞叹他的才华时,不能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东西使得劳伦斯的作品具有不衰的吸引力,他在作品中表现的强烈独特个性和审美情愫究竟来自何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止一个,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作品 戴·赫·劳伦斯 美学思想 大自然 厄秀拉 人和自然 玫瑰园 《恋爱中的女人》 象征世界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