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象似性看政治演讲的文体效果 被引量:10
1
作者 蓝小燕 《山东外语教学》 2008年第3期35-40,共6页
本文在介绍象似性和象似性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象似性原则的恰当使用给政治演讲带来的正面文体效果。文中对语音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对称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等主要象似性原则在政治演讲中的... 本文在介绍象似性和象似性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象似性原则的恰当使用给政治演讲带来的正面文体效果。文中对语音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对称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等主要象似性原则在政治演讲中的文体效果都有论述,但同时又指出其中数量象似性、对称象似性以及隐喻象似性原则在政治演讲中的使用频率更高,也更重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三种象似性原则比较易于操作,另一方面是因其更适合政治演讲的特点,更易取得良好的文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似性原则 政治演讲 文体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e be”句型的认知语言学解读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7-120,共4页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原则、语法化、原型范畴理论等,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内,对"there be"句型的生成发展和意义拓展进行分析;而对"There be"句型进行认知解读,不仅可以拓宽其研究视野,亦可廓清其生成和演变的认知...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原则、语法化、原型范畴理论等,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内,对"there be"句型的生成发展和意义拓展进行分析;而对"There be"句型进行认知解读,不仅可以拓宽其研究视野,亦可廓清其生成和演变的认知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e be”句型 象似性原则 语法化 原型范畴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问”与“自问”——从普通话“嘛”和“呢”说起 被引量:9
3
作者 强星娜 《语言科学》 2007年第5期34-43,共10页
文章认为普通话用在疑问句末的"嘛"的话语功能在于表示催促,"嘛"、"呢"存在不严格的"他问"与"自问"范畴的对立。通过观察部分汉语方言材料,文章发现汉语方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 文章认为普通话用在疑问句末的"嘛"的话语功能在于表示催促,"嘛"、"呢"存在不严格的"他问"与"自问"范畴的对立。通过观察部分汉语方言材料,文章发现汉语方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他问-自问"对立现象,且"他问"、"自问"标记词在语音上呈现出前者的开口度和响度大于后者的倾向,这符合"响度越大,所指距离越远"的响度象似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问 自问 响度象似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