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抑瘤作用及其对荷瘤小鼠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鸣琦 张黎 +2 位作者 周宏超 黄增荣 路宏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0期55-58,共4页
 建立种植性肝癌(H22)实体瘤动物模型,并给荷瘤小鼠灌服含有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且剂量分别为2.7和16.2mg/(kg·d)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稀释液,分别于灌药前(0d)及灌药后4d和8d时测定其肿瘤抑制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  建立种植性肝癌(H22)实体瘤动物模型,并给荷瘤小鼠灌服含有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且剂量分别为2.7和16.2mg/(kg·d)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稀释液,分别于灌药前(0d)及灌药后4d和8d时测定其肿瘤抑制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结果表明,8d时 组(高剂量灌药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达到(33.99±1.56)%,显著高于 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的(27.95±4.03)%; (低剂量灌药组)、 2组肿瘤抑制率分别在4d时达到26.44%和33.91%,8d时达到46.98%和47.22%。说明该次级代谢产物能够使荷瘤动物巨噬细胞吞噬力增强,并能抑制种植性实体瘤(H22)的生长。表明该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核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瘤作用 荷瘤小鼠 巨噬细胞 细胞活性 影响因素 饲料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抗肿瘤作用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杨鸣琦 张黎 +2 位作者 周宏超 路宏朝 黄增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7,共3页
通过建立种植性肝癌(H22)实体瘤动物模型,并给荷瘤小鼠灌胃含有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且剂量分别为2.7mg·kg-1·d-1和16.2mg·kg-1·d-1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稀释液,分别于灌药后8d、16d剖检荷瘤动物并取肿瘤... 通过建立种植性肝癌(H22)实体瘤动物模型,并给荷瘤小鼠灌胃含有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且剂量分别为2.7mg·kg-1·d-1和16.2mg·kg-1·d-1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稀释液,分别于灌药后8d、16d剖检荷瘤动物并取肿瘤组织与肝组织制做石蜡切片,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该次级代谢产物能抑制种植性实体瘤(H22)的生长和转移。因此,该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核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肿瘤作用 病理学 苦马豆素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行为致畸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鸣琦 邹林 +2 位作者 杨萍 熊和丽 高朋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8,共4页
研究了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后代的行为致畸作用。将5组孕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低剂量(SW含量3.54 mg/kg)、中剂量(SW含量14.15 mg/kg)... 研究了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后代的行为致畸作用。将5组孕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低剂量(SW含量3.54 mg/kg)、中剂量(SW含量14.15 mg/kg)、高剂量(SW含量56.62 mg/kg)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及10 mg/kg环磷酰铵(CP),待其自然分娩后,观察其后代生长发育及行为状态。结果表明,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3个剂量组在反射能力、协调运动能力、学习记忆能力及自主活动能力各方面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本实验的剂量和条件下,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后代不具有行为致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核菌 次级代谢产物 苦马豆素 行为致畸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的一般生殖毒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伟 杨鸣琦 +3 位作者 郭卫华 于路芹 李锡杰 戴卉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73,共4页
研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的一般生殖毒性。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设一个空白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给药剂量分别为56.62、14.15和3.54 mg/kg。交配前雄鼠连续给药28 d,雌鼠连续给药14 d,雌雄按1∶1合笼... 研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的一般生殖毒性。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设一个空白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给药剂量分别为56.62、14.15和3.54 mg/kg。交配前雄鼠连续给药28 d,雌鼠连续给药14 d,雌雄按1∶1合笼交配,发现阴道栓之日定为受孕始日,交配后雌鼠继续给药13 d。结果表明,56.62 mg/kg对雄鼠、雌鼠、仔鼠均有影响,表现为雄鼠附睾质量(P<0.01)、附睾系数(P<0.05)、精子总数(P<0.01)的异常;雌鼠体质量的下降(P<0.05)以及仔鼠第4天成活率的降低(P<0.05)。14.15 mg/kg使雄鼠附睾质量(P<0.01)和附睾系数(P<0.05)降低并造成精子总数增多(P<0.05)。3.54 mg/kg对所有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鼠一般生殖毒性无作用剂量为3.54 mg/kg,相当于肿瘤有效治疗量的1.3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核菌 次级代谢产物 苦马豆素 一般生殖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围产期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伟 金玉荣 李友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127-16129,共3页
[目的]为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在临床上的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受孕0 d的母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56.62、14.15、3.54 mg/kg 4个组,研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的围产期毒性。[结果]中剂量组母... [目的]为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在临床上的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受孕0 d的母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56.62、14.15、3.54 mg/kg 4个组,研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的围产期毒性。[结果]中剂量组母鼠21 d体重显著下降(P<0.05)。各试验组F1代小鼠出生胎数、0 d成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生长指数、内脏指数、游泳生存时间、生理发育指标、反射发育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有围产期毒性,在临床上作为抗肿瘤药物使用时孕妇应禁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核菌 次级代谢产物 苦马豆素 围产期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苦马豆素的测定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黎 杨鸣琦 +2 位作者 周宏超 蒲鹏 曹光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4-126,共3页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6株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的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含有大量SW,其中02-6B与02-3A2株菌代谢产物中苦马豆素含量分别达到1093.17与119...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6株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的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含有大量SW,其中02-6B与02-3A2株菌代谢产物中苦马豆素含量分别达到1093.17与1199.64mg/L,说明这2株菌可用于SW生物合成的研究,并有利于降低SW生物合成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核菌 苦马豆素 发酵 代谢产物 测定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状真菌转录因子调控非核糖体肽合成酶介导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白晓轩 张极峰 +2 位作者 李婧 李奥 刘士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45-453,共9页
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SM)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生物防治及食品等领域。大多数SM的生物合成与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的催化密切相关,故NRPS的表达调... 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SM)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生物防治及食品等领域。大多数SM的生物合成与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的催化密切相关,故NRPS的表达调控对SM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为了深入了解丝状真菌NRPS基因簇的表达调控模式,本文就通路特异性和全局性两种转录因子调控丝状真菌NRPS介导SM生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深化对丝状真菌中转录因子调控NRPS介导的SM生成机制的认识,为丝状真菌天然产物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状真菌 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咸洪泉 李雅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6-570,共5页
为了明确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法发酵木霉菌株Td31,过滤除菌制备代谢产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显微观察法和盆栽试验法,研究了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 为了明确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法发酵木霉菌株Td31,过滤除菌制备代谢产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显微观察法和盆栽试验法,研究了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d31的代谢产物可抑制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及菌核形成和萌发,其中以代谢产物稀释1倍处理的抑菌作用最强,菌丝生长抑菌率高达87.7%,并可完全抑制菌核的形成,菌核萌发抑制率为56.7%。随着木霉菌代谢产物浓度的降低其抑菌效果也随之下降,差异极显著。经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处理的菌丝原生质浓缩、细胞质外溢、空胞化、细胞壁消解、菌丝解体。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浸种可以有效地防治茄子立枯病,用发酵液原液浸种,防病效果可达69.8%,代谢产物浓度越高,防病效果越好。代谢产物经121℃处理20min后,对抑菌活性和防病效果无明显影响,代谢产物中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可能是耐高温的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代谢产物 抗生素 立枯核菌 立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中立枯丝核菌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慧秀 龙海涛 +3 位作者 孙艳 牛红艳 蒲陆梅 邱慧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21-125,共5页
研究了马铃薯中立枯丝核菌的代谢产物。首先利用不同的有机溶剂萃取立枯丝核菌培养滤液并测定各组分生物活性,其次结合薄层色谱(TLC)与硅胶柱层析两种色谱分析方法对有毒性组分进行了分离纯化,最后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气... 研究了马铃薯中立枯丝核菌的代谢产物。首先利用不同的有机溶剂萃取立枯丝核菌培养滤液并测定各组分生物活性,其次结合薄层色谱(TLC)与硅胶柱层析两种色谱分析方法对有毒性组分进行了分离纯化,最后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方法对立枯丝核菌毒素做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毒性高于氯仿提取物。硅胶柱层析中分离得到5个立枯丝核菌分离物(I_1、I_2、I_3、I_4、I_5)。紫外吸收数据表明,I_1在198.5 nm处有最大吸光度;红外光谱表明,I_1中有-CH_2(2927.41、2856.06 cm^(-1))、C=O(1735.62 cm^(-1))、C=C(1635.34 cm^(-1))、-CH_3(1417.42 cm^(-1))、-C-O(1263.1、1128.2 cm^(-1))等基团存在;GC-MS分析结果表明,I_1中的主要物质有磷酸三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甲氧基甲基)三苯基氯化磷几种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立枯核菌 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曲丝状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潜力 被引量:6
10
作者 方程 杜海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共8页
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了大曲中丝状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并结合荧光定量PCR对丝状真菌进行了定量分析;此外,还通过纯培养对高温曲中的丝状真菌进行筛选,并使用简并引物对分离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酶基因进行扩增。结果表明,Thermomyces属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了大曲中丝状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并结合荧光定量PCR对丝状真菌进行了定量分析;此外,还通过纯培养对高温曲中的丝状真菌进行筛选,并使用简并引物对分离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酶基因进行扩增。结果表明,Thermomyces属的丰度随大曲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而Aspergillus属的丰度随大曲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丝状真菌在大曲中的生物量同样随大曲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利用纯培养的方法从高温大曲中分离得到50株丝状真菌,隶属于10个属(Aspergillus、Monascus、Byssochlamys、Lichtheimia、Rhizomucor、Mucor、Arthrinium、Alternaria、Thermomyces和Rasamsonia),并且这些丝状真菌含有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酶表达基因;大曲来源的丝状真菌具有强大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潜力,大曲是优良的微生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基因库,可能成为挖掘新天然产物的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状真菌 高通量测序 纯培养 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基因组编辑技术在丝状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继聪 邹根 +1 位作者 刘宏民 魏勇军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4期738-755,共18页
丝状真菌能够合成抗生素、色素、酶制剂、激素等多种天然产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农业和基础生物学研究等领域。丝状真菌遗传背景复杂,阻碍了对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基因组编辑是基于核酸酶对基因组位点特异性序列进行靶向切割,产... 丝状真菌能够合成抗生素、色素、酶制剂、激素等多种天然产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农业和基础生物学研究等领域。丝状真菌遗传背景复杂,阻碍了对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基因组编辑是基于核酸酶对基因组位点特异性序列进行靶向切割,产生双链断裂,从而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或同源重组进行修复的技术。其中,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系统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已在丝状真菌遗传育种、基因改造和多种天然产物合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应用。本文总结了丝状真菌CRISPR/Cas的技术原理、元件表达、递送方式及该系统在次级代谢产物等研究中的应用。对于脱靶效应以及转化率低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基于CRISPR/Cas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真菌基因功能表征、天然产物合成代谢途径解析与重构、高效丝状真菌底盘细胞构建、天然产物合成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真菌 CRISPR/Cas系统 次级代谢产物 基因敲除 异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真菌Geomyces sp.3-1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云海 王晓丽 +2 位作者 卢小玲 于豪冰 刘小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0-594,共5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HPLC等色谱技术,对极地真菌Geomyces sp.3-1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并比较相关文献,确定化合物为:paulownin(1)、demethylincis...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HPLC等色谱技术,对极地真菌Geomyces sp.3-1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并比较相关文献,确定化合物为:paulownin(1)、demethylincisterol A3(2)、ergosta-7,22-dienen-3,6-dione(3)、citreoanthrasteroid B(4)、19-norergosta-5,7,9,22-tetraene-3β-ol(5)、(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6)、(3β,5α,6β,22E)-6-methoxyergosta-7,22-diene-3,5-diol(7)和ergosta-7,22-dien-3β-ol(8)。其中,化合物2~7均是首次从Geomyces属真菌中获得,化合物2有较好的抗菌和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真菌 霉属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真菌Geomyces pannorum SA3-2-YM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晓怡 马钢华 +3 位作者 陈嘉颖 李医明 刘小宇 张刘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期48-56,共9页
采用聚酰胺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HPLC等色谱技术,对极地真菌Geomyces pannorum SA3-2-YM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NMR和MS等波谱数据确定结构为:cyclo-(L-Trp-L-Pro)(1)、... 采用聚酰胺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HPLC等色谱技术,对极地真菌Geomyces pannorum SA3-2-YM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NMR和MS等波谱数据确定结构为:cyclo-(L-Trp-L-Pro)(1)、cyclo-(L-Trp-L-Tyr)(2)、cyclo-(Gly-L-Trp)(3)、cyclo-(L-Trp-L-Phe)(4)、cyclo-(L-Trp-L-Ser)(5)、cyclo-(L-Tyr-L-Pro)(6)、cyclo-(L-Trp-L-Ile)(7)、cyclo-(D-Ala-D-Trp)(8)、ergosterol(9)、(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10)、anicequol(11)、indazole(12)、p-hydroxybenzaldehyde(13)。其中,化合物1~9、11~13均为首次从地丝霉属的真菌中分离得到。抑菌试验表明化合物9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最小抑制浓度(MIC)均为90μg/mL。采用CCK-8法测试了13个化合物对四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13对四株实验肿瘤细胞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环二肽化合物8对HeLa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可达62.28%,含有过氧基团的化合物10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率达到了68.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真菌 霉属 次级代谢产物 环二肽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业学报》总目录
14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07-312,共6页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 春小麦 春麦 内生真菌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明玉 果实品质 影响因素研究 程智慧 杨建 相关性分析 史清华 序列分析 安哥拉山羊 黄瓜幼苗 林森 农业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粘帚霉诱变生物型(GVD)对三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15
作者 刘富平 朱天辉 《四川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9-13,共5页
本文通过对峙、对扣培养试验 ,扫描电镜观察 ,胶霉毒素粗提液的拮抗活性和热稳定性试验系统研究了绿粘帚霉诱变生物型 (GVD)对三种苗木猝倒病菌的抗生机制。结果表明 :绿粘帚霉GVD对三株病原真菌均有竞争作用 ;绿粘帚霉GVD对丝核菌、镰... 本文通过对峙、对扣培养试验 ,扫描电镜观察 ,胶霉毒素粗提液的拮抗活性和热稳定性试验系统研究了绿粘帚霉诱变生物型 (GVD)对三种苗木猝倒病菌的抗生机制。结果表明 :绿粘帚霉GVD对三株病原真菌均有竞争作用 ;绿粘帚霉GVD对丝核菌、镰刀菌和腐霉有重寄生现象 ,可缠绕、侵入寄主菌丝 ,使菌丝溶解或断裂 ,变形。绿粘帚霉GVD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 10 0 % ,挥发性代谢产物对丝核菌、镰刀菌和腐霉的抑制率分别为 2 6 .7%、5 1.5 %和 4 3.5 % ,胶霉毒素粗提液在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粘帚霉 生物型 GVD 拮抗作用 立枯核菌 镰刀菌 腐霉 代谢产物 抗生机制 病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