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种豆科灌木栽培种丛枝菌根真菌种类及分布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涛 姚红艳 +2 位作者 莫本田 龙忠富 罗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0-218,共9页
采集人工栽培决明(Cassia tora)、假木豆(Dendrolobium triangulare)、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白刺花(Sophora davidii)、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ntha)、木豆(Cajanus cajan)和银合欢(Leucaena le... 采集人工栽培决明(Cassia tora)、假木豆(Dendrolobium triangulare)、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白刺花(Sophora davidii)、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ntha)、木豆(Cajanus cajan)和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8种豆科灌木植物根际5-10、10-20和20-30 cm 3个土层的土样,研究其根际丛枝菌根(AM)真菌的侵染率、孢子密度、种类及多样性。结果表明,8种豆科灌木植物AM真菌侵染率普遍较高,最高的为猪屎豆,80.8%;土壤速效磷含量与侵染率呈显著负相关(r=-0.733,P=0.039);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主要分布于5-20 cm土层,5-10 cm土层猪屎豆孢子密度最大,为115.33个·10 g-1土壤;宿主植物种类与土壤层位对孢子密度交互效应影响显著(F=100.497,P<0.001);AM真菌优势种枫香球囊霉(Glomus liquidambaris)、脆无梗囊霉(Acaulospora delicate)在8种豆科灌木植物的土壤中均有分布。本研究表明,喀斯特地区适生豆科灌木植物具有丰富的AM真菌资源,今后可以在喀斯特地区开展豆科灌木植物接种优势AM真菌和根瘤菌等相关研究,这将对农牧业生产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灌木植物 丛枝菌根真菌 侵染率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锦鸡儿灌丛引起的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化学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 被引量:45
2
作者 李香真 张淑敏 邢雪荣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24-30,共7页
对退化草地恢复 8年后 ,由于小叶锦鸡儿 (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引起的周围植物生物量、植物组成、羊草中化学成分、土壤中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的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小叶锦鸡儿灌丛诱导了植... 对退化草地恢复 8年后 ,由于小叶锦鸡儿 (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引起的周围植物生物量、植物组成、羊草中化学成分、土壤中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的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小叶锦鸡儿灌丛诱导了植物组成、生物量和土壤化学元素含量在空间上的分异 ,这种生态效应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空间分异 植物组成 生物量 化学元素 豆科灌木植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