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的酶法甲酯化新工艺 被引量:13
1
作者 唐年初 裘爱泳 胥传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4,共3页
采用酶法研究大豆油馏出物甲酯化的工艺。对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时间和酶用量,反应温度和底物比影响其次。最佳甲酯化工艺条件为:料溶摩尔比1:1.5,酶... 采用酶法研究大豆油馏出物甲酯化的工艺。对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时间和酶用量,反应温度和底物比影响其次。最佳甲酯化工艺条件为:料溶摩尔比1:1.5,酶用量60plu/g,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h,该条件下转化率达94.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脱臭馏出物 酶法甲酯化 脂肪酶 生育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包合法富集豆油脱臭馏出物中生育酚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勇 马海乐 骆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2-94,共3页
研究了采用尿素包合法从豆油脱臭馏出物中浓缩α 生育酚的工艺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包合效果的 4个因素的不同水平进行了优选 ,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尿素包合法 富集工艺 豆油脱臭馏出物 生育酚 预浓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包合和超临界CO_2萃取相结合分离豆油脱臭馏出物中α-V_E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辛志宏 马海乐 +2 位作者 吴守一 李国文 樊明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6-79,共4页
以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 ,利用尿素包合法进行预浓缩 ,然后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其α-VE,探讨了尿素包合工艺参数和超临界CO2 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CO2 流量对α -VE 浓度和回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尿素包合可以使得α -VE ... 以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 ,利用尿素包合法进行预浓缩 ,然后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其α-VE,探讨了尿素包合工艺参数和超临界CO2 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CO2 流量对α -VE 浓度和回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尿素包合可以使得α -VE 的浓度从原料中 0 .74 %提高到 1.6 2 %;同时兼顾α -VE 的浓度和回收率 ,适宜的超临界CO2 萃取压力为 13MPa、萃取温度为 35℃~ 4 0℃、CO2 为流量 4~ 6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脱臭馏出物 尿素包合法 超临界CO2萃取 分离 α-VE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处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樊明涛 吴守一 马海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2-45,共4页
以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_2提取维生素E,原料的甲酯化处理是重要的步骤之一,甲酯化结果表明,影响甲酯化的主要因素是甲醇与豆油脱臭馏出物的重量比例、酯化温度、酯化时间,而催化剂硫酸浓度的影响较小,最佳酯化因素组合是甲... 以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_2提取维生素E,原料的甲酯化处理是重要的步骤之一,甲酯化结果表明,影响甲酯化的主要因素是甲醇与豆油脱臭馏出物的重量比例、酯化温度、酯化时间,而催化剂硫酸浓度的影响较小,最佳酯化因素组合是甲醇与豆油脱臭馏出物的重量比为0.6、硫酸浓度1%、酯化温度80℃、酯化时间60min,酯化率可达75.59%。而影响维生素E保存率的主要因素是酯化时间、酯化温度,甲醇与豆油脱臭馏出物的重量比例,硫酸浓度影响较小,在酯化过程中,维生素E的保存率最好可以达到9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脱臭馏出物 甲酯化处理 试验研究 酯化率 维生素E保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磊 杨天奎 +3 位作者 夏萍 申万岭 闫晓松 谷克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6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和浸渍法制备了SO2-4/TiO2-SiO2固体酸催化剂,利用其对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进行甲酯化。研究了TiO2-SiO2载体焙烧温度、浸渍用硫酸浓度、浸渍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用量、醇油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 采用溶胶-凝胶和浸渍法制备了SO2-4/TiO2-SiO2固体酸催化剂,利用其对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进行甲酯化。研究了TiO2-SiO2载体焙烧温度、浸渍用硫酸浓度、浸渍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用量、醇油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为载体焙烧温度550℃,浸渍用硫酸浓度2.5 mol/L,浸渍时间12 h,催化剂用量5%(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质量计),醇油比1.5∶1(甲醇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体积质量比),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4 h。在最佳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4^2-/TiO2-SiO2固体酸催化剂 豆油脱臭馏出物 甲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同时提取角鲨烯、生育酚和植物甾醇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代志凯 李祥清 +3 位作者 马金萍 陈月英 陈子杰 许新徳 《粮油食品科技》 2018年第2期21-24,共4页
采用酯化—高真空蒸馏工艺路线,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同时提取角鲨烯、生育酚及植物甾醇。考察酯化条件(甲醇、催化剂浓硫酸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酯化率、角鲨烯和生育酚含量的影响。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为:催化剂浓硫酸添加量0.5%,醇油摩尔... 采用酯化—高真空蒸馏工艺路线,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同时提取角鲨烯、生育酚及植物甾醇。考察酯化条件(甲醇、催化剂浓硫酸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酯化率、角鲨烯和生育酚含量的影响。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为:催化剂浓硫酸添加量0.5%,醇油摩尔比10∶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20 min,大豆油脱臭馏出物酯化率达到98.2%,生育酚和角鲨烯保留率分别为97.7%和97.5%。酯化后的物料通过冷析结晶,抽滤得到植物甾醇粗品,滤液高真空蒸馏,初步分离得到脂肪酸甲酯、角鲨烯、生育酚等组分。各组分中角鲨烯富集到12.2%,生育酚富集到28.6%,植物甾醇富集到60%左右,初步实现了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角鲨烯、生育酚、植物甾醇的同时提取,为角鲨烯、生育酚及植物甾醇的进一步富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脱臭馏出物 酯化 角鲨烯 生育酚 植物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的脂肪酶固定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钱俊青 李新晨 +1 位作者 鄢洪德 周文武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5,共7页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酶法酯化提取天然VE技术绿色经济,具有理想应用前景。为此,开展了针对催化脱臭馏出物脂肪酸酯化的国产树脂吸附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选用弱极性大孔树脂AB-8作为载体,固定的脂肪酶具有较强的酯化活性与较低的水解活性...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酶法酯化提取天然VE技术绿色经济,具有理想应用前景。为此,开展了针对催化脱臭馏出物脂肪酸酯化的国产树脂吸附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选用弱极性大孔树脂AB-8作为载体,固定的脂肪酶具有较强的酯化活性与较低的水解活性。在固定化条件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缓冲液pH值、固定化温度和时间为显著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法优化,AB-8树脂固定化脂肪酶的适宜工艺为:缓冲液pH 7.3、固定化温度25℃、时间4 h、酶量50 mg/g树脂、吸附振荡速率150 r/min,得到的固定化酶水解活力为112.4 U/g。应用于催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脂肪酸甲酯化实验,固定化酶催化效果优于游离酶,游离脂肪酸酸值降低88.3%,重复利用3次,酸值降低仍达85%以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脱臭馏出物 甲酯化 脂肪酶 固定化 大孔树脂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维生素E研究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胡小泓 刘文涛 +2 位作者 刘昌伟 狄强 庹斌 《粮食与油脂》 2002年第2期2-3,共2页
研究大豆油脱臭馏出物提取天然维生素E四种方法:皂化法;尿素包合法;酯化一蒸馏法 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实验证明:这四种方法都可有效提取维生素E。本文同时对工艺 条件进行研究,以提高维生素E含量。
关键词 豆油脱臭馏出物 维生素A 皂化法 提取方法 尿素包合法 酯化-蒸馏法 超临界CO2萃取法 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角鲨烯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洋洋 袁传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560,576,共6页
文章采用银离子络合萃取结合柱层析的方法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分离纯化角鲨烯。先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银离子络合萃取角鲨烯的最佳工艺条件。然后以硅胶为固定相,正己烷为流动相,考察洗脱速度和上样量等因素对层析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柱... 文章采用银离子络合萃取结合柱层析的方法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分离纯化角鲨烯。先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银离子络合萃取角鲨烯的最佳工艺条件。然后以硅胶为固定相,正己烷为流动相,考察洗脱速度和上样量等因素对层析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柱层析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显示:银离子络合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60%、萃取温度0℃、萃取时间8 h、AgNO_3的浓度1.5 mol/L、投料比4∶1、反萃取时间60 min、反萃取温度65℃,在此条件下,角鲨烯纯度为46.52%,得率为77.27%;经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在流速为15 mL/min,上样量与干硅胶的质量比为1∶20的条件下收集流出液,经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收集的流出液中角鲨烯回收率达到96.13%,纯度为94.16%;银离子络合萃取结合柱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角鲨烯的得率和纯度比现有方法均有明显提高,且选择性强、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鲨烯 豆油脱臭馏出物 银离子络合萃取 柱层析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角鲨烯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璐 曹栋 +1 位作者 丁敏 王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7-70,共4页
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采用碱性乙醇对其进行皂化处理并分离不皂化物。以不皂化物中角鲨烯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碱浓度、料液比对角鲨烯含量的影响,最后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角... 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采用碱性乙醇对其进行皂化处理并分离不皂化物。以不皂化物中角鲨烯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碱浓度、料液比对角鲨烯含量的影响,最后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角鲨烯的皂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0 min,碱浓度1.6 mol/L,料液比1∶2。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正己烷提取3次,角鲨烯含量和收率分别为10.34%和77.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脱臭馏出物 角鲨烯 皂化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大豆油脱臭馏出物酶法合成植物甾醇酯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惠颖 辛嘉英 +2 位作者 么婷婷 韩雪 陈书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2-66,共5页
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分别分离得到植物甾醇和脂肪酸,对植物甾醇的分离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甲醇-丙酮混合溶剂的比例为1∶2(V/V),溶剂原料比为3∶1(V/W),洗涤粗甾醇的溶剂为正己烷,分离出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 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分别分离得到植物甾醇和脂肪酸,对植物甾醇的分离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甲醇-丙酮混合溶剂的比例为1∶2(V/V),溶剂原料比为3∶1(V/W),洗涤粗甾醇的溶剂为正己烷,分离出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通过物理吸附法固定CRL脂肪酶,考察不同载体固定脂肪酶的担载率和酶活力,确定大孔树脂HP20为最佳固定载体,酶活力最高且担载率最大。分离得到的植物甾醇和脂肪酸在固定化酶的催化作用下酯化合成植物甾醇酯,酯化率为45.11%,为日后各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脱臭馏出物 植物甾醇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同时快速测定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的生育酚、植物甾醇和角鲨烯含量 被引量:15
12
作者 甘欢华 张斌 +2 位作者 刘钟栋 李华 魏国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2,70,共5页
建立了可以同时定量分析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生育酚(α-生育酚、(β+γ)-生育酚、δ-生育酚)、植物甾醇(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和角鲨烯含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以十六酸十六醇酯为内标物质,样品直接溶解在内标溶液中... 建立了可以同时定量分析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生育酚(α-生育酚、(β+γ)-生育酚、δ-生育酚)、植物甾醇(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和角鲨烯含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以十六酸十六醇酯为内标物质,样品直接溶解在内标溶液中,采用HP-1色谱柱分离,以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各组分之间分离度良好,生育酚、植物甾醇和角鲨烯分别在0.4~6.4 mg/mL、0.5~8.0 mg/mL、0.4~4.0 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等于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38%~102.78%、96.40%~101.24%、96.14%~104.4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检出限分别为0.08、0.15、0.05 mg/L。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应用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生育酚、植物甾醇、角鲨烯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脱臭馏出物 气相色谱法 同时测定 生育酚 植物甾醇 角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分离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饱和脂肪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野 潘见 +3 位作者 孙艳辉 徐金凤 赵斌 谢慧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882-885,共4页
[目的]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高效分离出饱和脂肪酸。[方法]试验采用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以棕榈酸乙酯的残留率和质量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冷藏温度、冷藏时间和超高压处理压力3个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法... [目的]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高效分离出饱和脂肪酸。[方法]试验采用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以棕榈酸乙酯的残留率和质量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冷藏温度、冷藏时间和超高压处理压力3个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法对该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试验表明,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分离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冷藏温度4℃,冷藏时间90 min,压力300 MPa。在此条件下,棕榈酸乙酯的残留率为21.87%,质量从137.31 g减少到30.03 g。[结论]经过低温冷藏处理后,采用超高压脲包法可有效分离出大豆油馏出物中的饱和脂肪酸,为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脲包 低温协同 豆油脱臭馏出物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酶法甲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甘欢华 刘钟栋 +2 位作者 吴凯 李华 魏国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81,92,共5页
Eversa Transform 2.0脂肪酶价格低、催化活性好,具有微量高效的优点。以Eversa Transform2.0脂肪酶为催化剂,对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进行酶法甲酯化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醇酸摩尔比、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 Eversa Transform 2.0脂肪酶价格低、催化活性好,具有微量高效的优点。以Eversa Transform2.0脂肪酶为催化剂,对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进行酶法甲酯化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醇酸摩尔比、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并进行正交试验,对酶法甲酯化工艺进行优化。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通过放大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甘油三酯的转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versa Transform 2.0脂肪酶催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甲醇与游离脂肪酸摩尔比)2∶1、酶用量0.3%(相对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的质量)、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5%以上,且甘油三酯基本反应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脱臭馏出物 脂肪酶 甲酯化 酸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连续酯化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玉平 汪宝和 陈学兵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1-63,共3页
游离脂肪酸酯化是以油脂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制备天然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的关键步骤,而传统酯化方法存在间歇操作、设备易腐蚀等缺点。以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对大豆油脱臭馏出物(DD油)的连续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 游离脂肪酸酯化是以油脂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制备天然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的关键步骤,而传统酯化方法存在间歇操作、设备易腐蚀等缺点。以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对大豆油脱臭馏出物(DD油)的连续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进料流速、原料含水量以及醇油体积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原料DD油中的含水量可促进酯化反应的进行,在反应温度70℃、醇油体积比1∶1、流速1 BV/h、DD油含水量0.05%的条件,通过二次酯化DD油酯化率可达到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脱臭馏出物 脂肪酸 连续酯化 离子交换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脱臭馏出物中V_E及V_E回添于大豆油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宝生 任悦 +3 位作者 刘欣 王文华 刘滨城 于殿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87,共5页
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先对其进行酶法甲酯化,再将甲酯化产物进行超临界CO_2萃取得到维生素E(V_E)。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萃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CO_2流量2.0 m L/min、萃取温度36℃、萃取压力14 MPa、萃取时间4 h,... 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先对其进行酶法甲酯化,再将甲酯化产物进行超临界CO_2萃取得到维生素E(V_E)。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萃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CO_2流量2.0 m L/min、萃取温度36℃、萃取压力14 MPa、萃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萃取率为96.2%,所得V_E的纯度高达91.3%。通过抗氧化试验确定V_E回添到一级大豆油中的最佳添加量为0.02%,相对于未添加V_E的大豆油,其抗氧化效果明显提高,此时大豆油中V_E含量为112.43 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豆油脱臭馏出物 VE 回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硫酸催化脱臭馏出物脂肪酸甲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鲁志成 谷克仁 +1 位作者 冶保献 李俊峰 《粮食与油脂》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通过改变甲醇用量、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各种条件对脂肪酸甲酯化过程进行控制。研究 表明:脱臭馏出物脂肪酸甲酯化适宜条件为:溶剂:原料(V/w)=1.1:1;甲酯化时间:2小时;甲酯化 温度:60℃;催化剂:原料(V/W)=0.01:1,在该条件下,脂... 通过改变甲醇用量、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各种条件对脂肪酸甲酯化过程进行控制。研究 表明:脱臭馏出物脂肪酸甲酯化适宜条件为:溶剂:原料(V/w)=1.1:1;甲酯化时间:2小时;甲酯化 温度:60℃;催化剂:原料(V/W)=0.01:1,在该条件下,脂肪酸甲酯化率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脱臭馏出物 脂肪酸 甲酯化 浓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臭馏出物乙酯化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小红 马溢 +1 位作者 彭辉 徐培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共5页
发散式超声强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与乙醇反应制备脂肪酸乙酯具有反应过程温和,原料成本低廉,反应速率快等优点。文中对其过程影响因素及反应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150 W,反应温度80℃,醇油体积比90∶100,催化剂用量(... 发散式超声强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与乙醇反应制备脂肪酸乙酯具有反应过程温和,原料成本低廉,反应速率快等优点。文中对其过程影响因素及反应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150 W,反应温度80℃,醇油体积比90∶100,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 1. 6%,反应时间2 h的实验条件下,脂肪酸乙酯得率可以达到90. 6%。酯化过程为二级反应,在超声功率为90 W和150 W时,活化能分别为37. 10 kJ/mol和47. 43 kJ/mol;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 097 07和0. 245 22。通过提高超声功率,可以有效强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酯交换过程,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乙酯 超声波 豆油脱臭馏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蒸馏分离天然维生素E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姜守霞 孙威 +1 位作者 龙玲君 钟振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5-126,共2页
The refinement and separation of the vitamin E by molecular distillation was reported with vitamin E purity reaching 60%.
关键词 分子蒸馏 甲酯化 豆油脱臭馏出物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包接法预浓缩α-维生素E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樊明涛 吴守一 马海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豆油脱臭馏出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和大量的游离脂肪酸 ,是浓缩天然维生素 E的优质原料 ,但由于游离脂肪酸和维生素 E在超临界 CO2 中具有相似的溶解度 ,用超临界 CO2 萃取难以提高维生素 E的浓度。尿素包接可除去脱臭馏出物中的大部分... 豆油脱臭馏出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和大量的游离脂肪酸 ,是浓缩天然维生素 E的优质原料 ,但由于游离脂肪酸和维生素 E在超临界 CO2 中具有相似的溶解度 ,用超临界 CO2 萃取难以提高维生素 E的浓度。尿素包接可除去脱臭馏出物中的大部分饱和游离脂肪酸 ,为超临界 CO2 萃取提供良好原料。试验结果表明 ,尿素包接法预浓缩维生素 E的效能主要和脱臭馏出物与尿素的摩尔比、溶解尿素的甲醇或乙醇的浓度有关 ,两种试剂溶解尿素表现了相似的包接效果 ,回流时间和温度对包接效果基本无影响。包接的最佳条件为 ,豆油脱臭馏出物与尿素的摩尔比为 1∶ 15 ,溶剂为 95 %的乙醇 ,6 0℃回流 10 min,1~ 2℃静置 6~ 8h,过滤除去包接物。尿素包接可使剩余物中α-维生素 E的浓度从原料的 0 .5 7%上升到 1.6 2 % ,包接物中含有较多与维生素 E有相似溶解度的游离脂肪酸 ,而α-维生素 E的浓度仅为 0 .1%~ 0 .2 %。以剩余物为原料 ,利用超临界 CO2 萃取可将 α-维生素 E的浓度提高到5 .6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脱臭馏出物 α-维生素E 尿素包接法 预浓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