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精子DNA完整性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欢 孙发 +5 位作者 邢俊平 丁上书 孙超 王新阳 邹铁军 唐开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M1、T1及P1(GSTM1、GSTT1及GSTP1)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DNA断裂指数(DF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特发性少弱精子性男性不育症患者24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M1、T1及P1(GSTM1、GSTT1及GSTP1)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DNA断裂指数(DF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特发性少弱精子性男性不育症患者24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别对GSTM1、GSTT1及GSTP1基因进行分型。采用吖啶橙染色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子DNA完整性,并计算DFI。结果 GSTT1基因缺失型组特发性少弱精子性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DFI显著高于野生型组(P<0.01);而GSTM1基因缺失型组与GSTP1基因突变型组患者精子DFI与野生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T1基因缺失型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精子DFI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s转移 基因多态性 DNA断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模式分析
2
作者 黄颖 遇文婧 +1 位作者 刘雪峰 刁桂萍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6,共9页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了3个PdbGST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PdbGST1、PdbGST2和PdbGST3,cDNA全长分别为678、660和690 bp,编码氨基酸分别为225、219和229个,形成的蛋白质均为稳定亲水酸性蛋白,且均定位于细胞质。同时,这3个蛋白质均具有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典型结构,且其启动子区域具有能够响应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以及植物激素的元件。此外,这3个基因的表达不同程度地受外源植物激素或非生物胁迫诱导。【结论】3个PdbGST基因均能够不同程度地响应非生物胁迫或外源植物激素的诱导,可能参与到杨树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模式 山新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基因多态性及氧化应激与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红艳 吴绪伟 +4 位作者 肖谊 陈梅 李志东 李艳丽 唐开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GSTM1、T1)基因多态性及氧化应激损伤对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方法本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1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组)和100名正常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GSTM1、T1基因型采用...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GSTM1、T1)基因多态性及氧化应激损伤对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方法本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1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组)和100名正常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GSTM1、T1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检测;外周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方法测定。结果 GSTM1、T1基因缺失型及GSTM1/T1缺失型在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OR1=2.071,P1=0.009;OR2=1.900,P2=0.024;OR3=3.258,P3=0.003)。MDA及NO水平在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T-AOC水平则在病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同时,病例组中GSTM1、T1基因缺失型及GSTM1/T1缺失型亚组MDA及NO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亚组,而T-AOC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亚组(P均<0.001)。结论氧化损伤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GSTM1、T1基因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更易受到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 多态性 氧化应激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水淼 王妨娥 +1 位作者 郭素君 凌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新疆维吾尔族150例COPD患者和150例健康体检者的GSTP1基因型进行检测;利用SPSS 17软件分析该多态性位点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并与其他种族的基因型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在COPD组和对照组中均以AA基因型为主,两组之间的AA、AG和GG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等位基因A和G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经调整年龄、性别和吸烟史后,分析结果表明G等位基因是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P=0.001,OR=2.525,95% CI=1.525~4.171).结论 在维吾尔族人群中GSTP1第5外显子105位G等位基因可能是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多态性 s转移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转移酶通过代谢重编程增强变异链球菌环境适应性的功能研究
5
作者 郑皓月 彭显 邹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735,共8页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对变异链球菌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变异链球菌GST基因敲除株ΔgsT。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变异链球菌UA159野生型与其GST基因敲除株ΔgsT的基因表达差异,酸胁迫实验、过氧化氢胁迫实验分析耐酸能力...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对变异链球菌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变异链球菌GST基因敲除株ΔgsT。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变异链球菌UA159野生型与其GST基因敲除株ΔgsT的基因表达差异,酸胁迫实验、过氧化氢胁迫实验分析耐酸能力、抗氧化应激能力,营养限制条件下进行生长动力学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实验分析在菌斑生物膜的种间竞争能力。结果 与变异链球菌野生型UA159相比,敲除株ΔgsT中198个基因显著差异表达,富集于代谢、应激响应及能量稳态相关通路。耐酸实验中,敲除株ΔgsT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过氧化氢处理15 min后,敲除株ΔgsT存活率为38.12%(野生型为71.75%)。营养限制下,敲除株ΔgsT最大比生长速率及稳定期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生物膜竞争实验中,变异链球菌敲除株ΔgsT在混合生物膜中所占的比例(8.50%)较野生型(16.89%)显著下降(P<0.05)。结论 GST可通过调控代谢和应激响应相关基因,显著增强变异链球菌的耐酸、抗氧化及营养胁迫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变异链球菌 耐酸性 氧化应激 种间竞争 基因表达调控 代谢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东苗 吴煜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13-1416,1429,共5页
目的:通过既往相关研究,综合评价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class Theta-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间的关联。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理和规范,检索PubMed数据库,纳入GSTT1基因与口腔癌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 目的:通过既往相关研究,综合评价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class Theta-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间的关联。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理和规范,检索PubMed数据库,纳入GSTT1基因与口腔癌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种族,采用分层Meta分析评估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的关联性,同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Meta分析显示,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总的效应为OR=1.17(95%CI:0.87~1.58)。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亚洲人种OR=0.99(95%CI:0.71~1.36);高加索人种OR=1.07(95%CI:0.69~1.64);混合人种OR=1.89(95%CI:0.76~4.67)。结论:尚不能认为GSTT1基因多态性能影响口腔癌的易感性,这一结论尚需要大规模、多种族的流行病学或功能学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s转移T1基因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关性
7
作者 唐开发 张洋 +4 位作者 赵伊立 王新阳 邹铁军 孙发 邢俊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39-1542,共4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M1、T1及P1(GSTM1、T1及P1)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包括246例特发性少弱精子性男性不育症患者。采用聚...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M1、T1及P1(GSTM1、T1及P1)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包括246例特发性少弱精子性男性不育症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别对GSTM1、T1和P1基因进行分型。采用5,5',6,6'-四氯-1,1',3,3'-四乙基苯并咪唑羰花青碘化物(JC-1)染色剂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子线粒体膜电位(MM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GSTM1及T1基因缺失型组特发性少弱精子性男性不育症患者正常MMP精子百分比显著低于野生型组(P<0.01);且二者间具有协同效应。GSTP1基因突变型组正常MMP精子百分比与GSTP1基因野生型组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85)。结论 GSTM1、T1基因缺失型是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精子MMP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s.转移 基因多态性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功能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黄颖 王晓东 遇文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8,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激素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山新杨的过/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通过观察比较接种细链格孢菌后各植株叶片的表型和病斑面积,验证该基因的抗病功能;同时测定接种病原菌前后,野生型和转基因山新杨植株内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1)山新杨PdbGSTU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53 bp,编码氨基酸250个,对应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9.01 kDa,为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dbGSTU蛋白与银中杨的蛋白KAJ6918316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PdbGSTU基因启动子序列含多种响应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2)RT-qPCR结果显示,PdbGSTU基因在山新杨顶芽表达量最高,在其根部表达量最低,且该基因受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1-氨基环丙基-1-羧酸3种植物激素诱导,均上调表达。(3)接种细链格孢菌后,野生型和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的叶片上,病斑面积分别为6.42和16.46 mm2,而过表达PdbGSTU基因的植株叶片上,少部分接种点出现明显病斑,其余接种部分仅出现褪色。【结论】PdbGSTU正向参与山新杨对细链格孢菌侵染的抵御过程,可通过清除活性氧提高杨树对病原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山新杨 s-转移 细链格孢菌 抗病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易患性关系的Meta分析
9
作者 李泽华 胡志奇 +2 位作者 胡艺觉 王瑾 张桃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5期2988-2991,共4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易患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平台从建库到2013年3月的文献,收集符合本Meta分析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Review Manage...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易患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平台从建库到2013年3月的文献,收集符合本Meta分析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Review Manager 5.0.0软件(Cochrane网提供)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累计样本量为2 781例,其中病例组1 218例,对照组1 563例。Meta分析显示,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易患性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GSTM1空白对GSTM1非空白:OR=1.50,95%CI(1.12,2.02),P=0.007;基因型GSTT1空白对GSTT1非空白:OR=1.30,95%CI(1.12,1.52),P=0.0008;基因型GSTM1空白/GSTT1空白对GSTM1/GSTT1非空白/非空白:OR=1.62,95%CI(1.25,2.11),P=0.0003〕。结论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相关,GSTM1空白基因型和GSTT1空白基因型可能增加白癜风的发病,且两者对增加白癜风发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白癜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系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
10
作者 徐飚 王云飞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系 (GSTs)基因多态性对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检测 5 7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上GSTs基因多态性。以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获得不同GSTs基因多态性对象肺癌治疗的生存结果 ,并用Kapla...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系 (GSTs)基因多态性对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检测 5 7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上GSTs基因多态性。以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获得不同GSTs基因多态性对象肺癌治疗的生存结果 ,并用Kaplan 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探讨GSTs基因多态性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GSTT1空白型基因与死亡的RR为 1.73,GSTT1和GSTM1均呈空白型基因的肺癌患者死亡的RR为 1.77,其中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的RR为 2 .4 7。结论 GSTT1、GSTT1合并GS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多态性 相对危险度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Ile105Val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体艳 吴拥军 +1 位作者 王子玲 吴逸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8-451,共4页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Ile105Val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 RFLP)技术,检测121例正常对照和121例肺癌患者GSTP1基因Ile105Val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并比较...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Ile105Val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 RFLP)技术,检测121例正常对照和121例肺癌患者GSTP1基因Ile105Val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并比较各基因型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中,携带GSTP1突变等位基因的基因型Ile/Val+Val/Val的频率为51.2%,高于对照组的33.1%(P=0.004);至少携带一个Val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肺癌风险是Ile/Ile基因型个体的2.13倍(95%CI1.27~3.58),且病理分型分析显示风险增加主要在鳞癌组。经吸烟分层后,仅增加吸烟者的风险。结论:GSTP1基因Ile105Val多态可能与中国人肺癌易感性有关,可用于对肺癌易感个体的预警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P1基因 肺肿瘤 基因多态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吉凯 胡毅玲 +1 位作者 胡巢凤 王声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和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和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癌病例组 16 1人和健康对照组 16 5人的GSTM1(glutathioneS -transferaseM1)和GSTT1(glutathioneS -transferase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 ,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GSTM1和GSTT... 目的和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和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癌病例组 16 1人和健康对照组 16 5人的GSTM1(glutathioneS -transferaseM1)和GSTT1(glutathioneS -transferase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 ,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GSTM1和GSTT1基因型之间以及基因型与吸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和T1的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病的关系。结果 :GSTM1基因缺陷型和GST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的差异。在不吸烟 (SI=0 )的人群中 ,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此外 ,该基因型还可显著增加年龄≥ 6 0岁者患肺腺癌的危险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GSTM1基因缺陷型是肺癌的危险因素 ,吸烟与GSTM1和GSTT1基因型不存在交互作用。分层分析表明GSTT1基因功能型与GSTM1基因缺陷型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在年龄≥ 6 0岁的人群及不吸烟的人群中 ,GSTT1基因功能型可以使得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者患肺腺癌的危险度分别降低 48 5 %和 45 3%。结论 :GSTM1基因缺陷型是非吸烟者和年龄≥ 6 0岁者患肺癌 ,尤其是患肺腺癌的危险因素 ,GSTT1基因功能型可以降低不吸烟或年龄≥ 6 0岁的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者患肺腺癌的危险度。在肺癌的发生过程中GSTM1和GSTT1基因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易感性 遗传学 转移M1 T1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ALL HD-MTX不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艳飞 袁秀丽 +5 位作者 岳丽杰 邹泽巧 谢偲 丁慧 宋萍 刘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GSTP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GSTP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Nest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el gradient electrophoresis,DGGE)和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51例儿童ALL GSTP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CTCAE)对HD-MTX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查出3个GSTP1 SNPs位点即rs1695(A313G)、rs1138272(G439T)和rs4891(T555C)。rs1695/rs4891多态性位点包括32例(62.7%)野生型、16例(31.4%)杂合型和3例(5.9%)纯合型,rs1138272多态性位点仅包括1例(2.0%)杂合型和1例(2.0%)纯合型。3个SNPs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1.6%、2.9%和21.6%。GSTP1 rs1695/rs4891多态性位点中AG+GG/TC+CC基因型与外周血血红蛋白减少有关(OR=0.25,95%CI=0.06~1.00,P=0.049),GSTP1 rs1695/rs4891多态性位点中AG+GG/TC+CC基因型与高危组患儿胃肠毒性发生有关(OR=0.125,95%CI=0.02~0.78,P=0.026)。结论:GSTP1 rs1695/rs4891多态性与ALL儿童HD-MTX化疗后外周血血红蛋白降低以及中高危组ALL儿童发生胃肠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基因多态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甲氨蝶呤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齐倩 胡晓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213-4215,共3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患有BPD的早产儿60例为BPD组...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患有BPD的早产儿60例为BPD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及同期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无肺部疾病的早产儿9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3例,女36例)。釆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GSTP1基因多态性。结果两组GSTP1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y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两组GSTP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GSTP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P1基因多态性与BPD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P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在微囊藻毒素致人群肝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砚 陈济安 +4 位作者 赵清 邱志群 许川 曾慧 舒为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2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M1(GSTM1)和T1(GSTT1)基因多态性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致人群肝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重庆涪陵区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饮用水和水产品中MCs浓度,并随机在MCs暴露人群...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M1(GSTM1)和T1(GSTT1)基因多态性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致人群肝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重庆涪陵区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饮用水和水产品中MCs浓度,并随机在MCs暴露人群中选择肝功异常人群81名,肝功正常人群92名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多重PCR方法检测GSTM1和GSTTl基因多态性,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基因型的差异。结果饮用水中MCs的浓度连续4年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水产品中MCs阳性率为100%;GSTM1缺失频率在肝损伤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3.2%和47.8%,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1.00);GSTT1缺失频率在肝损伤组为60.5%,高于对照组39.1%,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6);GSTM1和GSTT1共同缺失频率在肝损伤组为29.6%,同样高于对照组中16.3%,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45)。结论 GSTT1缺失可能是在MCs暴露人群肝损伤的易感因素;GSTM1和GSTT1共同缺失将会增加MCs暴露人群发生肝损伤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肝损伤 基因多态性 转移M1 转移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S肽转移酶P1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志明 张珍祥 +1 位作者 韩泽民 徐永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741-743,共3页
目的 :探讨谷胱甘S肽转移酶P1(GSTP1)基因外显子 10 5位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 ,对 10 4例COPD患者和 44例非COPD人群GSTP1基因外显子 10 5位多态位... 目的 :探讨谷胱甘S肽转移酶P1(GSTP1)基因外显子 10 5位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 ,对 10 4例COPD患者和 44例非COPD人群GSTP1基因外显子 10 5位多态位点进行检测 ,并根据性别、年龄及吸烟史对其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 1)COPD组与对照组GSTP1基因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62 5、0 5 2 2 ,二者未发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A/G基因型频率、G/G基因型频率也未发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OPD组与对照组GSTP1基因 10 5位A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78、0 73 ,未发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 2 )根据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吸烟史分析 ,COPD组与对照组之间GSTP1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值均 >0 0 5 )。结论 :GSTP1基因外显子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P1 多态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GsTP1 易感性 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水砷暴露人群谷胱甘肽转移酶M1基因多态性和肿瘤及癌前病变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亮 罗教华 +1 位作者 邱志群 舒为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754-3756,共3页
目的探讨饮水砷暴露人群谷胱甘肽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和肿瘤及癌前病变危险因素的关系,以期为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有关饮水砷暴露人群GSTM1基因多态性和肿瘤及癌前病变相关研究文献,严格按照纳... 目的探讨饮水砷暴露人群谷胱甘肽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和肿瘤及癌前病变危险因素的关系,以期为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有关饮水砷暴露人群GSTM1基因多态性和肿瘤及癌前病变相关研究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符合标准的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最后选择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学处理,根据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绘制漏斗图并评价发表偏倚对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经过数据汇总分析,饮水砷暴露人群GSTM1基因空白缺失型和GSTM1野生基因携带型的比较,异质性检验P>0.05,实验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平均优势比为1.05,其95%CI(0.91,1.20),合并后的Z值为0.5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中,恶性肿瘤组OR值为1.18〔95%CI(0.97,1.42)〕,皮肤癌前病变组合并OR值为0.91〔95%CI(0.74,1.12)〕,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水砷暴露人群GSTM1基因空白缺失型和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 砷暴露 肿瘤 转移M1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血肌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涛 蔡卫民 +3 位作者 陈冰 胡伟新 周岩 任红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T1和M1基因多态性在终末期肾病 (ESRD)进程中与血肌酐 (SCr)以及甲状旁腺激素 (PTH)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ESRD患者血标本 118份 ,健康对照组血标本 133份 ,即时记录患者的血肌酐 (SCr)、尿素氮、...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T1和M1基因多态性在终末期肾病 (ESRD)进程中与血肌酐 (SCr)以及甲状旁腺激素 (PTH)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ESRD患者血标本 118份 ,健康对照组血标本 133份 ,即时记录患者的血肌酐 (SCr)、尿素氮、血钙及血磷值 ;用PCR测定GST基因型 ,血浆PTH的测定采用双位点放射免疫法(IRMA)。 结果 :GSTT1和M1基因同时缺陷 (A组 )、T1缺陷和M1非缺陷 (B组 )、T1非缺陷和M1缺陷 (C组 )以及T1和M1都不缺陷 (D组 )的分布频率 ,在ESRD组分别为 16 .9%、11.0 %、4 4 .9%和 2 7.1% ,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14 .4 %、10 .8%、4 6 .7%和 2 8.1% ,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94 5 )。以上述四种基因型为分组依据 ,发现ESRD组A组SCr平均值高于B组 (P =0 .0 4 7)和C组 (P =0 .0 0 7)。 结论 :GST基因型频率在ESRD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布差异 ;ESRD组GSTA组SCr值高于B组和C组 ,提示GST在ESRD有毒物的代谢、保护细胞免受毒性化学物质攻击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基因多态性 终末期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抗病功能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马立功 孟庆林 +2 位作者 张匀华 刘志华 王志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5-643,共9页
为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在向日葵抗病机制中的作用,在核盘菌诱导向日葵转录组文库的基础上从向日葵耐病品种龙食葵2号中克隆了1个GST的c DNA序列,并进行了表达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75bp,编码224个氨基酸... 为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在向日葵抗病机制中的作用,在核盘菌诱导向日葵转录组文库的基础上从向日葵耐病品种龙食葵2号中克隆了1个GST的c DNA序列,并进行了表达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75bp,编码224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5.45k D,等电点为5.16,命名为Ha GSTU1(Gen Bank登录号为KR071872);Ha GSTU1蛋白属于GST的Tau家族,推测是一种无信号肽的细胞质蛋白,其N端结构域包含结合GSH的G位点,C端结构域包含特异结合底物的H位点;Ha GSTU1与一个橡胶树GST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72%。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花、根、种子和茎,在盘中的表达量最低;干旱、盐、草酸、核盘菌及其代谢物均能诱导向日葵Ha GSTU1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显著变化。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该基因导入烟草,提高了转基因烟草叶片对核盘菌的抗性。对抗性株系烟草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测定发现,转基因烟草叶片中GST和GPX酶活性较野生型提高约2倍,并随着接菌时间的延长,两种酶活性显著升高。初步推断Ha GSTU1具有抗核盘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s-转移基因 基因克隆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侵染对青蛤(Cyclinasinensis)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罗凯娅 刘欣欣 +1 位作者 葛端阳 潘宝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5-740,共6页
在鳗弧菌胁迫下测定了青蛤血清及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力,利用SMART cDNA文库和高通量测序方法,筛选到青蛤σ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CsGSTS)的全长。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CsGSTS基因的表达过程。结果表明,青蛤的CsGSTS基因cDN... 在鳗弧菌胁迫下测定了青蛤血清及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力,利用SMART cDNA文库和高通量测序方法,筛选到青蛤σ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CsGSTS)的全长。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CsGSTS基因的表达过程。结果表明,青蛤的CsGSTS基因cDNA全长793bp,编码206个氨基酸,具典型的GST-N和GST-C结构域。血清中的GSTs活力在感染后6—24h显著升高(P<0.01),肝脏GSTs活力在6—12h显著下降(P<0.05),48—96h又明显上调(P<0.01);肝脏CsGSTS基因表达水平在胁迫后3—6h降低,24h显著升高,48h达到最大值,约为对照组的3倍。说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及其基因表达参与了青蛤的免疫应答反应。该研究为探索贝类的抗病害免疫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转移(GsTs) 活力 CsGsTs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