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潜叶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TabsGSTs2的克隆及与α-番茄碱的分子对接分析
1
作者 周昕雨 李金萍 +6 位作者 黄聪 许博 崔建臣 万方浩 张毅波 桂富荣 张桂芬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5,共10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在昆虫适应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GSTs基因在其响应α-番茄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番茄潜叶蛾TabsGSTs2基因全长,通过...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在昆虫适应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GSTs基因在其响应α-番茄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番茄潜叶蛾TabsGSTs2基因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TabsGSTs2基因的序列特征、理化特性、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和进化关系,通过RT-qPCR技术测定了α-番茄碱胁迫下TabsGSTs2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研究了TabsGSTs2和α-番茄碱的结合能力与结合模式。结果表明,TabsGSTs2基因的CDS全长为609 bp,编码20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8.47,分子量为23.895 kDa;TabsGSTs2具有4个β-折叠和9个α-螺旋,具有典型的GSTs保守结构域,包括GSH结合位点(G-site)和底物结合位点(H-site);TabsGSTs2属于sigma亚家族成员,与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CpGSTs2亲缘关系较近;α-番茄碱胁迫下,TabsGSTs2基因在72 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TabsGSTs2与α-番茄碱的结合能力较强,主要以氢键、疏水作用力和盐桥等相互作用维持稳定的结合。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研究番茄潜叶蛾适应α-番茄碱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挖掘番茄潜叶蛾防控新靶标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α-番茄碱 -S-转移 解毒代谢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2
作者 聂立红 王声湧 胡毅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240-1243,共4页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 are a family of soluble detoxification enzymes which use reduced glutathione(GSH) in conjugation and reduction reactions.Toxic electrophiles,including a variety of carcinogens,are subs...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 are a family of soluble detoxification enzymes which use reduced glutathione(GSH) in conjugation and reduction reactions.Toxic electrophiles,including a variety of carcinogens,are substrates for the GSTs and are more easily excreted into bile or urine after conjugation or reduction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GSTs from several species,including humans,have been determined.GST activity has been found to present in all human tissues,and expression of the various GST isoenzymes differs in degree in the various tissues.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cells against toxic electrophiles and in the resistance to cancer chemotherapeutic agants.The polymorphisms of GSTs gene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exercise influence on individual susceptibility to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gsts 分类 结构 功能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磷脂对花尾胡椒鲷幼鱼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DNA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董宏坡 陈彦 +1 位作者 谢仰杰 王重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28,共4页
采用不同卵磷脂添加量的配合饲料投喂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chuscinctus)幼鱼,同步测定幼鱼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DNA完整程度。结果表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饲料中卵磷脂含... 采用不同卵磷脂添加量的配合饲料投喂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chuscinctus)幼鱼,同步测定幼鱼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DNA完整程度。结果表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DNA单链断裂程度随着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增加而减少。这提示卵磷脂能够提高鱼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 花尾胡椒鲷 幼鱼 --转移 过氧化物 DNA完整性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组织分布及发育期变化规律 被引量:20
4
作者 侯成香 桂仲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9-413,共5页
为明确家蚕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生物学信息,对家蚕不同发育阶段GSTs的变化规律、5龄幼虫主要组织及不同品种间的GSTs活性差异进行了研究。家蚕GSTs在中肠、脂肪体、血淋巴、表皮、头部等组织中都有分布,脂肪体中GSTs活性最高,其... 为明确家蚕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生物学信息,对家蚕不同发育阶段GSTs的变化规律、5龄幼虫主要组织及不同品种间的GSTs活性差异进行了研究。家蚕GSTs在中肠、脂肪体、血淋巴、表皮、头部等组织中都有分布,脂肪体中GSTs活性最高,其次是中肠,头部最低。各发育阶段中,在由一种虫态变为另一种虫态的初始期GSTs活性较高,以后逐渐降低。在幼虫主要组织中GSTs活性5龄第3天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至吐丝前达到较低的水平。抗性较强的夏秋蚕品种的GSTs活性高于春用蚕品种,杂交种的GSTs活性高于原种。研究结果提示家蚕GSTs活性与其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品种抵抗性等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转移 组织分布 发育期变化 品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谷胱甘肽-S-转硫酶的产物抑制反应过程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利娜 陶佳 +1 位作者 赵运胜 廖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以谷胱甘肽-S-转硫酶(GST)为模型,探讨有产物抑制时用积分法分析酶反应过程测定底物量的可靠性。方法从猪肝制备GST。1-氯-2,4-二硝基苯(CDNB)终浓度为1.0 mmol/L,监测GST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CDNB结合产物在340 nm吸收变化。... 目的以谷胱甘肽-S-转硫酶(GST)为模型,探讨有产物抑制时用积分法分析酶反应过程测定底物量的可靠性。方法从猪肝制备GST。1-氯-2,4-二硝基苯(CDNB)终浓度为1.0 mmol/L,监测GST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CDNB结合产物在340 nm吸收变化。用积分法预测反应终点的产物吸收。结果优化产物抑制常数可使此积分法所得反应终点产物吸收对剩余底物变化不敏感。此积分法测定GSH对常见干扰有抗性。此法测定大鼠肝匀浆中外加GSH回收率大于98%,线性响应上限接近90μmol/L,下限接近2.0μmol/L,所得大鼠肝GSH含量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有产物抑制时用积分法也可定量底物;用此积分法进行动力学酶法分析具有一定普遍性,而且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法 动力学法分析 还原型 -S- 1--2 4-二硝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光活化毒素α-三噻吩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蒋志胜 颜增光 +1 位作者 杜育哲 尚稚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6-79,共4页
研究了典型光活化毒素α-三噻吩(简称α-T)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影响。结果表明:近紫外光照(300~400nm)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幼虫GSTs活性无显著影响,但两种昆虫GSTs对... 研究了典型光活化毒素α-三噻吩(简称α-T)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影响。结果表明:近紫外光照(300~400nm)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幼虫GSTs活性无显著影响,但两种昆虫GSTs对α-T的反应不同。无光照条件下,α-T对亚洲玉米螟离体GSTs活性没有影响,而高浓度α-T能抑制棉铃虫离体GSTs活性;高剂量α-T可使两种昆虫活体GSTs活性升高。光照条件下,高浓度和高剂量α-T抑制棉铃虫GSTs活性,而不影响亚洲玉米螟离体GSTs活性,但低剂量α-T抑制其活体活性,而高剂量α-T则诱导其活性增加。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GSTs对α-T反应的差异,可能与它们对药剂的敏感性以及药剂在两者体内的穿透、运转、贮藏、代谢等生理特性上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三噻吩 棉铃虫 亚洲玉米螟 S-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激活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郑英 邹晓华 +3 位作者 付再林 方慧 陈素红 吕圭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mGST-Ⅰ)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苯巴比妥75 mg·kg-1诱导小鼠CYP2B后,ip CP,测定9 h内mGST-Ⅰ酶活性,观察二巯基丁二醇(DTT)对酶激活的逆转作用和巯基烷化...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mGST-Ⅰ)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苯巴比妥75 mg·kg-1诱导小鼠CYP2B后,ip CP,测定9 h内mGST-Ⅰ酶活性,观察二巯基丁二醇(DTT)对酶激活的逆转作用和巯基烷化剂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对酶再激活效应,用SDS-PAGE和负染凝胶法评价CP对mGST-Ⅰ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P引起小鼠微粒体中mGST-Ⅰ活性增加;NEM在mGST-Ⅰ半胱氨酸-49-巯基(cys-49-SH)上的活化效应减弱,而CP引起的mGST-Ⅰ激活效应不被二硫键还原剂DTT逆转。激活的mGST-Ⅰ电泳图谱未见蛋白分子量变迁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大剂量CP致mGST-Ⅰ激活效应机制主要是酶分子cys-49-SH上单个巯基的修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微粒体 S-转移 二巯基丁二醇 N-乙基马来酰亚胺 氨酸-49-巯基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激活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英 楼宜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 探索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 (Par)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 转移酶(mGST)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小鼠饮用 1 0 %乙醇 7d以诱导肝药酶 ,Par90 ,1 5 0 ,2 1 0mg·kg-1ip ,在 6h内测定肝mGST活性及谷胱甘肽 (GSH)含... 目的 探索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 (Par)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 转移酶(mGST)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小鼠饮用 1 0 %乙醇 7d以诱导肝药酶 ,Par90 ,1 5 0 ,2 1 0mg·kg-1ip ,在 6h内测定肝mGST活性及谷胱甘肽 (GSH)含量 ,结合二硫苏糖醇(DTT)逆转与N 乙基马来酰亚胺 (NEM)激活效应来探讨mGST活性变化机制 ,并用SDS PAGE和负染凝胶法评价Par对mGST蛋白分子量及含量的影响。结果 ipPar90~ 2 1 0mg·kg-1,在短时间内引起小鼠mGST活性增加 ,GSH含量减少。mGST活性的改变与Par处理之间存在时效及量效关系。Par引起的mGST的激活效应不被二硫键断裂剂DTT逆转 ,NEM在Par激活的mGST半胱氨酸 49巯基 (Cys 49 SH)上总激活效应降低 ;激活的mGST未见蛋白分子量变迁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大剂量Par引起小鼠体内mGST活性增加 ,其激活机制主要与Cys 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 微粒体 5-转移 对乙酰氨基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NQO诱发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表达
9
作者 耿建华 刘兴国 管泽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7-889,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舌癌癌变过程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的表达特点。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动物(n=30)的饮水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001%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溶液7mg/(kg·d)。对照组(n=12...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舌癌癌变过程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的表达特点。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动物(n=30)的饮水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001%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溶液7mg/(kg·d)。对照组(n=12)则仅给予饮用水。实验第2周、4周、8周、12周、16周和26周末,处死大鼠,其中实验组各5只,对照组各2只。处死动物后,从会厌部至口底前缘整体分离舌体,观察其大体形态,常规组织处理,免疫组化法检测舌黏膜组织内GST-P。结果:对照组大鼠未出现任何舌黏膜病变,舌体标本均呈GST-P阴性。实验第8周末,实验组大鼠舌黏膜开始出现上皮异常增殖,实验第16周末即有1只大鼠发生舌癌,26周实验组大鼠均出现舌癌。2周时实验组大鼠舌黏膜内开始出现GST-P阳性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GST-P阳性灶数目和大小逐渐增加。结论:GST-P可能与舌癌的发生有关。GST-P阳性反应早于大鼠舌黏膜的形态学改变,可作为反映癌前细胞代谢特点的良好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型S-转移 舌癌 4-硝基喹啉-1-氧化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南极衣藻ICE-L(Chlamydomonas sp.ICE-L)谷胱甘肽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丁燏 缪锦来 +3 位作者 王全富 阚光锋 郑洲 李光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4-161,共8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包括最适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南极衣藻ICE-L(Chlamydomonassp.ICE-L)谷胱甘肽(GSH)含量、蛋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同时分析了已适...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包括最适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南极衣藻ICE-L(Chlamydomonassp.ICE-L)谷胱甘肽(GSH)含量、蛋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同时分析了已适应高温(16℃)的衣藻重新适应低温(8℃)时这些指标的变化,以期阐明谷胱甘肽系统与南极冰藻低温适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对照组(最适温度8℃)时,蛋白含量降低,而GSH含量、GPx、GST和GR活性上升,已适应高温的衣藻重新适应低温时也出现类似的结果。但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GSH含量、GST和GPx活性下降,而蛋白含量和GR活力有上升的趋势,GR活力增长幅度比低于最适温度时的变化小。由此可见谷胱甘肽系统在南极衣藻低温适应过程中,GSH、GPx、GR、GST与低温适应呈正相关,同时除GR外其他因子与南极衣藻高温适应呈负相关,GSH及其相关酶在南极冰藻低温适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衣藻ICE-L (GSH) 过氧化物(GPx) 还原 (GR) 转移(gst) 低温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芘及其混合物暴露对梭鱼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重刚 陈奕欣 +1 位作者 郑微云 余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3,共4页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观察苯并(a)芘、芘及其等浓度混合物暴露对梭鱼(Mugilso-iuy)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7d的暴露中 ,苯并(a)芘、芘对肝脏GST活性的影响主要为诱导效应 ,芘对GST活性的诱导比苯并(a)芘强。...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观察苯并(a)芘、芘及其等浓度混合物暴露对梭鱼(Mugilso-iuy)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7d的暴露中 ,苯并(a)芘、芘对肝脏GST活性的影响主要为诱导效应 ,芘对GST活性的诱导比苯并(a)芘强。混合物在15d的暴露中未观察到GST活性的诱导 ,而是在暴露的后期出现GST活性的抑制。实验表明 ,肝脏GST活性的诱导指示受到PAHs污染胁迫 ,而GST活性抑制则是受到较长时间或较严重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转移 梭鱼 活性 污染 肝脏 多环芳烃 g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荣 郑微云 郁昂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219-221,共3页
在实验条件下,将僧帽牡蛎(Ostreacucullata)分别置于含有低(0.5mg/L)、中(2mg/L)和高(5mg/L)3种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watersolublefraction,WSF)的海水中,在污染后1,4,7,11,15d采样,15d后转入清洁海水中进行6d的恢复实验,采样.测定消... 在实验条件下,将僧帽牡蛎(Ostreacucullata)分别置于含有低(0.5mg/L)、中(2mg/L)和高(5mg/L)3种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watersolublefraction,WSF)的海水中,在污染后1,4,7,11,15d采样,15d后转入清洁海水中进行6d的恢复实验,采样.测定消化腺和鳃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表明:正常生理条件下鳃GST活性高于消化腺;消化腺和鳃GST活性随污染时间的延长先被诱导后逐渐下降,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可作为监测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解除污染后,GST活性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水溶性成分 僧帽牡蛎 柴油 剂量-效应关系 海洋石油污染 生物标志物 消化腺 gst 实验条件 生理条件 活性恢复 除污染 海水 采样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及活性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欣 平芬 +2 位作者 阎琦 李峥 苏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52-1555,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T)活力、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和抗氧化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OSAHS患者(OSAHS组)及健康人(对照组)各30例... 目的通过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T)活力、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和抗氧化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OSAHS患者(OSAHS组)及健康人(对照组)各30例,两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间有均衡性。所有受检者在夜间入睡前及晨醒后抽取静脉血,用比色法测定各组GSH-ST活力及抑制羟自由基(OH.)能力、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结果 OSAHS组睡前血清抑制OH.能力、抗O2-能力较对照组降低,OSAHS组这2个指标晨起比睡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HS组血清GSH-ST活力较对照组增高(P<0.01),OS-AHS组血清GSH-ST活力晨起与睡前无明显变化(P>0.05);OSAHS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晨起血清抑制OH.能力、抗O2-能力均呈负相关,与血清GSH-ST活力均呈正相关;OSAHS组血清GSH-ST活力与晨起抑制OH.能力、抗O2-能力呈负相关。结论 OSAHS患者有持续的氧化应激存在,并与OSAHS严重程度相关;OSAHS患者GSH-ST活力增高,且与OSAHS严重程度及氧化应激的程度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氧性化应激 -转移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小鼠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秀芬 杨子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94-898,共5页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小鼠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抑制作用及其酶动力学。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小鼠肝胞质液酶,用半数效量概率单位法及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求得小鼠...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小鼠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抑制作用及其酶动力学。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小鼠肝胞质液酶,用半数效量概率单位法及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求得小鼠肝脏GST的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度(Vmax)和DMY对小鼠肝脏GST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判断DMY对GST的抑制类型和抑制常数(Ki)。结果 DMY对小鼠肝脏GST有抑制作用,其IC50是(121.14±13.66)μmol.L-1;对底物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T的Km是0.1460 mmol.L-1,Vmax是175.44 U.mg-1;对底物1-氯-2,4-二硝基苯(CDNB),GST的Km是0.0937 mmol.L-1,Vmax是212.77 U.mg-1。对底物GSH,DMY对小鼠肝脏GST属于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常数0.22 mmol.L-1;对底物CD-NB,DMY对小鼠肝脏GST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常数0.54 mmol.L-1。结论 DMY对小鼠肝脏GST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转移-S转- 动力学 半数抑制浓度 米氏常数 抑制常数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桂杰 乔宪凤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8-10,14,共4页
为构建带有组氨酸标签(his-tag)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jGST)表达载体。以载有sjGST基因的载体PGEX-KG为模板,PCR扩增sjGST基因,并在进行酶切和基因测序后将其克隆到pET28a载体上。运用生物学软件与具有代表性的血吸虫GST基因... 为构建带有组氨酸标签(his-tag)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jGST)表达载体。以载有sjGST基因的载体PGEX-KG为模板,PCR扩增sjGST基因,并在进行酶切和基因测序后将其克隆到pET28a载体上。运用生物学软件与具有代表性的血吸虫GST基因进行比对并对可能的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R产物与3种sjGST基因有99%的同源性。重组载体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转移 原核 表达载体的构建 序列分析 SCHISTOSOMA JAPONICUM Sequence Analysis 基因测序 重组载体构建 组氨酸标签 生物学软件 表达产物 PCR产物 HIS-TAG gst基因 同源性 代表性 pET28a 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 TV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16
作者 陈萍萍 张朝武 +1 位作者 吴逸明 陈玲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59-762,共4页
目的 :构建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TV2 (GSTM1TV2 )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用RT PCR技术从人肺脏组织总RNA中分离扩增人GSTM1TV2基因的cDNA序列 ,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多克隆位点中 ,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 目的 :构建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TV2 (GSTM1TV2 )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用RT PCR技术从人肺脏组织总RNA中分离扩增人GSTM1TV2基因的cDNA序列 ,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多克隆位点中 ,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 GSTM1TV2 ,并用PCR扩增、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等方法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 :对人GSTM1TV2测序结果同GenBank序列完全一致 ,基因登陆号为AY5 32 92 7,表明已成功构建了pcDNA3.1 GSTM1TV2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为进一步进行真核细胞转染 ,研究毒物、药物代谢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t M1 TV2 RT-PCR 基因克隆 序列测定 转移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平肝定悸方对慢性应激心律失常模型大鼠血清神经肽Y、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硫基转移酶的影响
17
作者 郭佳 昌艳艳 刘环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2227-2228,共2页
目的:探讨自拟平肝定悸方对慢性应激心律失常模型大鼠血清神经肽Y、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硫基转移酶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设为空白对照组,参考空瓶刺激及Cronli方法建立后三组大鼠慢性应激心律失常模型... 目的:探讨自拟平肝定悸方对慢性应激心律失常模型大鼠血清神经肽Y、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硫基转移酶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设为空白对照组,参考空瓶刺激及Cronli方法建立后三组大鼠慢性应激心律失常模型。在造模24 h后,C组予自拟平肝定悸方(100 mg/kg)灌胃,D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0.1 mg/kg)灌胃,药物干预14天后取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神经肽Y(NPY)、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硫基转移酶(GST)的含量。结果与结论:大鼠B组血清NPY含量明显增加(P<0.05),GSH及GST含量减少(P<0.05)。C组及D组大鼠血清中NPY含量降低(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C组GSH及GST含量明显增加(P<0.05),D组无差异(P>0.05)。由此可见,长期慢性应激刺激诱发的心律失常,启动机体应激保护机制,使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并且可降低机体抗氧化防御功能。自拟平肝定悸方可缓解焦虑、抗慢性应激心律失常,提高机体抗氧化防御能力、抑制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心律失常 神经Y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同工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18
作者 林巧云 李珍珍 陈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7期4023-4028,共6页
以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消化腺为材料,经GST rap^(TM)FF柱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得到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而后经DEAE离子交换层析得到三个洗脱峰M_1、M_2、M_3,分别占总蛋白含量的77%,16%,2.9%,对其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M_1可能是... 以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消化腺为材料,经GST rap^(TM)FF柱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得到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而后经DEAE离子交换层析得到三个洗脱峰M_1、M_2、M_3,分别占总蛋白含量的77%,16%,2.9%,对其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M_1可能是由分子量为25 kD的蛋白质亚基组成的同型二聚体,M_2、M_3可能为异型二聚体,M_2由25 kD和23kD两个亚基组成,M_3由27kD和23kD两个亚基组成。以1-氯-2,4-二硝基苯(CDNB)、3,4-二氯硝基苯(DCNB)、4-硝基氯化苄(NBC)、利尿酸(ETHA)4种底物对M_1、M_2、M_3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M_1、M_2、M_3分别对ETHA、DCNB、NBC亲和力更好,Km分别为1.08mmol/L、1.51 mmol/L、0.89mmol/L,Vmax分别为54.9μmol/min/mg,40.3μmol/min/mg,19.4μmol/min/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gsts) 同工 翡翠贻贝 纯化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胁迫下转基因水稻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凯 郭蕾蕾 +2 位作者 刘文 刘涛 赵凤云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分析了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共表达GST和CAT1的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抗氧化系统特别是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途径的变化。结果显示,在PEG胁迫下,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的抗氧化系统尤其是整个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 分析了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共表达GST和CAT1的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抗氧化系统特别是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途径的变化。结果显示,在PEG胁迫下,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的抗氧化系统尤其是整个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变化有显著差异。其中转基因水稻的CAT、APX和MDAR的活性以及抗坏血酸的氧化还原状态在胁迫期间都增加,但非转基因水稻的这些指标只在胁迫5 d时增加。然而,非转基因水稻的GR、SOD和GST的活性则随着水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此外,在胁迫期间,转基因水稻的DHAR活性和GSH的含量也比非转基因水稻的高,但MDA和H2O2的含量则明显低于非转基因水稻的。这些结果表明,水胁迫下,GST和CAT1在转基因水稻中的共表达对整个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产生了影响。转基因水稻受水胁迫伤害程度的降低是GST和CAT1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协同调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循环 过氧化氢 转移 转基因水稻 水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抑制环氧丙酰胺诱导的MDA-MB-231细胞内谷胱甘肽的降低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柬 赵婧 +2 位作者 张莉 胡小松 陈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5-990,共6页
为探讨食源性成分降低丙烯酰胺及主要致毒代谢物环氧丙酰胺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利用比色法、酶活性检测及免疫分析等方法,从细胞谷胱甘肽及其相关酶解毒的角度,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对环氧丙酰胺引起的人类乳癌细胞MDA-MB-... 为探讨食源性成分降低丙烯酰胺及主要致毒代谢物环氧丙酰胺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利用比色法、酶活性检测及免疫分析等方法,从细胞谷胱甘肽及其相关酶解毒的角度,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对环氧丙酰胺引起的人类乳癌细胞MDA-MB-231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环氧丙酰胺单独处理的细胞相比,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预处理后,能够显著降低细胞毒性及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提高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升高,并且提高两种酶的蛋白表达量.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对环氧丙酰胺引起的MDA-MB-231细胞毒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 环氧丙酰胺 过氧化物 S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