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晓玲 周忠良 陈立侨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9-63,共5页
将中华绒螯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浸泡在2.0mg/L氯化镉(CdCl_2)溶液中,分别于第0、6、12、24、48、72、96小时提取河蟹的肝胰腺,测定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 将中华绒螯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浸泡在2.0mg/L氯化镉(CdCl_2)溶液中,分别于第0、6、12、24、48、72、96小时提取河蟹的肝胰腺,测定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活性,探讨了镉(Cd^(2+))对河蟹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浓度Cd^(2+)环境下,河蟹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性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暴露于Cd^(2+)后,河蟹肝胰脏SOD活性降低,随时间的延长,在暴露72h后,SOD活性恢复并超过未染毒时22.3%。表明Cd^(2+)中毒导致细胞内氧自由基大量积累从而诱导酶活性升高;CAT活性先下降后增高,随后减少,最后以低于对照的水平趋于平衡;肝胰腺中GPx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SOD相似,在解除氧自由基毒性方面有一定的协调性。实验表明河蟹抗氧化系统酶对Cd^(2+)很敏感。而酶活性在短时间内的变化规律可以为镉对河蟹早期的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氧化活性 氧化物歧化 氧化 谷肮甘肪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