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在豚鼠耳蜗的分布 被引量:1
1
作者 纪育斌 王锦玲 +2 位作者 邱建华 刘顺利 陈福权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5-117,i002,共4页
目的 研究谷氨酸 -天冬氨酸转运体 (glutamate -aspartatetransporters,GLAST)在正常豚鼠耳蜗内的分布 ,为探讨GLAST在防止耳蜗谷氨酸 (Glu)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选取健康红目豚鼠 6只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以山... 目的 研究谷氨酸 -天冬氨酸转运体 (glutamate -aspartatetransporters,GLAST)在正常豚鼠耳蜗内的分布 ,为探讨GLAST在防止耳蜗谷氨酸 (Glu)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选取健康红目豚鼠 6只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以山羊抗GLAST抗体为标记物 ,观察正常豚鼠耳蜗中GLAST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在正常豚鼠耳蜗的内、外毛细胞 ,内、外毛细胞周围的支持细胞 ,螺旋神经节细胞 ,血管纹边缘细胞和螺旋缘上皮 ,均有GLAST阳性表达。结论 GLAST在正常豚鼠耳蜗内主要分布于内、外毛细胞 ,内、外毛细胞周围的支持细胞 ,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边缘细胞和螺旋缘上皮 ,其功能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 耳蜗 免疫组化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应用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L-谷氨酸-L-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勇 闵颖君 +2 位作者 郎莉莉 钟一声 张润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观察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amin synthetase,GS)和L-谷氨酸-L-天冬氨酸转运体(L-glutamate-L-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高眼压下的视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Sprague ... 目的观察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amin synthetase,GS)和L-谷氨酸-L-天冬氨酸转运体(L-glutamate-L-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高眼压下的视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共66只,均通过巩膜上静脉结扎法制作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选取右眼作为造模眼,左眼作为对照眼,其中12只于造模后1周、2周和3周测量眼压,观察比较双眼眼压变化情况。余54只随机分为3组,眼局部分别应用SCH442416滴眼液、ZM241385滴眼液和载体滴眼液滴术眼,分别为SCH442416滴眼液组、ZM241385滴眼液和载体滴眼液组,连续滴用3周后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GS和GLAST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1周、2周和3周造模眼眼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滴用SCH442416滴眼液或ZM241385滴眼液3周后,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 mRNA表达与载体滴眼液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CH442416滴眼液组和ZM241385滴眼液组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 mRNA的表达,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同时,SCH442416滴眼液组或ZM241385滴眼液组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蛋白表达与载体滴眼液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CH442416滴眼液组和ZM241385滴眼液组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巩膜上静脉结扎能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方法稳定可靠。腺苷A2a受体拮抗剂SCH442416和ZM241385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两种不同的拮抗剂作用似乎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高眼压 谷氨酰胺合成酶 L-谷氨酸-L-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抗体对豚鼠听性脑干反应及毛细胞形态的影响
3
作者 纪育斌 王锦玲 +1 位作者 邱建华 刘顺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6-569,共4页
目的研究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抗体对豚鼠耳蜗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蜗毛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耳蜗鼓阶内灌注GLAST抗体,对照组灌注人工... 目的研究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抗体对豚鼠耳蜗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蜗毛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耳蜗鼓阶内灌注GLAST抗体,对照组灌注人工外淋巴液,观察两组术后3、6、9天ABR反应阈、耳蜗基底膜铺片和透射电镜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实验组术后第3天ABR波形消失,术后第9天无恢复;对照组术后第3天8只动物ABR波形消失,术后第6天和第9天全部动物引出ABR波形,平均阈值分别为62.50±5.25、47.50±6.18dBSP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LAST抗体灌注后时间延长,实验组内、外毛细胞及纤毛出现不同程度缺失,透射电镜显示内、外毛细胞及神经末梢胞浆、线粒体空化,细胞核染色质边集等凋亡早期征象。对照组的损伤较轻,与ABR阈值改变相一致。结论耳蜗内GLAST抗体灌注后出现耳蜗毛细胞、神经末梢的损伤及ABR波形消失,提示GLAST抗体阻断耳蜗Corti器中的GLAST,导致谷氨酸的神经毒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转运体 耳蜗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及其甘氨酸二肽调控Caco-2细胞钙离子吸收的研究
4
作者 刘佳琛 李奕 +1 位作者 程永强 唐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7-105,共9页
为了探究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及其甘氨酸二肽对钙离子吸收的影响机理,本文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技术、电化学、Caco-2细胞模型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密度泛函理论)对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及其甘氨酸二肽与钙离子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天冬氨... 为了探究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及其甘氨酸二肽对钙离子吸收的影响机理,本文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技术、电化学、Caco-2细胞模型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密度泛函理论)对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及其甘氨酸二肽与钙离子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天冬氨酸和谷氨酸通过焓和熵驱动的放热反应与钙离子形成复合物,而其形成的二肽则是通过熵驱动的吸热反应与钙离子结合。此外,二肽比单独的氨基酸表现出更强的钙离子结合能力。量子化学计算表明,氨基酸/二肽中的羧基为钙离子的主要结合位点,在碱性条件下,会导致钙离子结合位点转移,氨基也可以参与钙离子结合。Caco-2细胞吸收实验表明,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及其二肽均可促进钙的吸收,其中甘氨酸-谷氨酸二肽(Gly-Glu)的促进效果最好,促钙吸收率为1.33±0.115。此外,促钙吸收能力与钙离子结合能力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与其电子亲和力的关系更为密切。研究结果解释了天冬氨酸、谷氨酸及其甘氨酸二肽与钙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开发钙补充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CACO-2 细胞模型 钙吸收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谷氨酸共聚物-甲硝唑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汐敏 戚晓红 +4 位作者 段磊 朱利群 冯振卿 陈强 吴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制备新型天冬氨酸-谷氨酸共聚物-甲硝唑(poly aspartic acid-co-glutamic acid-metronidazole,PAG-MTI)纳米粒子。方法:应用化学法合成PAG-MTI纳米粒子;通过红外光谱仪测定其化学结构、透射电镜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微观形貌和粒... 目的:制备新型天冬氨酸-谷氨酸共聚物-甲硝唑(poly aspartic acid-co-glutamic acid-metronidazole,PAG-MTI)纳米粒子。方法:应用化学法合成PAG-MTI纳米粒子;通过红外光谱仪测定其化学结构、透射电镜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微观形貌和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量、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试验,对其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了系列表征。结果:合成的PAG-MTI纳米粒为球形,粒径198.9nm,载药量12%,体外释放试验表明PAG-MTI的释药速率明显延缓,释放1h与24h,累积释放百分比分别为12.19%和47.51%。结论:化学合成法制备的新型PAG-MTI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有望通过进一步优化改进以用于临床滴虫性生殖道炎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甲硝唑 阴道毛滴虫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谷氨酸共聚物的阻垢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玉玲 吴明松 +2 位作者 黄君礼 韩洪军 程志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50-1253,共4页
天冬氨酸-谷氨酸共聚物(PAG)具有优良的阻垢性能,为保障其安全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对PAG的阻垢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以CaCO3和CaSO4为研究对象,对有无阻垢剂(PAG)条件下的CaCO3和CaSO4晶体进行XRD和SEM测试,并计算CaCO3晶体表面的分维数... 天冬氨酸-谷氨酸共聚物(PAG)具有优良的阻垢性能,为保障其安全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对PAG的阻垢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以CaCO3和CaSO4为研究对象,对有无阻垢剂(PAG)条件下的CaCO3和CaSO4晶体进行XRD和SEM测试,并计算CaCO3晶体表面的分维数.结果表明:PAG改变了CaCO3晶体的晶格结构,破坏了CaSO4晶体的微晶构造.PAG抑制CaCO3和CaSO4结垢的主要作用机理分别表现为晶格畸变作用和吸附及随后的分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共聚物(PAG) CACO3 CASO4 阻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聚乙烯亚胺共聚物作为非病毒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丹 何彬彬 +6 位作者 赵丹军 姜启英 王中仁 周峻 余海 王青青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选用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材料作为骨架偶联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以构建低毒、高效的新型非病毒性基因载体。方法:用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PHPAG)为基本骨架,偶联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1.8kDa)形成聚-羟丙基-天冬氨酸... 目的:选用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材料作为骨架偶联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以构建低毒、高效的新型非病毒性基因载体。方法:用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PHPAG)为基本骨架,偶联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1.8kDa)形成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聚乙烯亚胺(PHPAG-PEI1.8kDa)的载体材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粒径测定、凝胶体积排除色谱法(GPC)等化学物理方法,凝胶电泳阻滞实验、MTT细胞毒性实验、细胞转染等生物学实验,对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成功合成载体材料PHPAG-PEI1.8kDa。通过1H-NMR证实材料PHPAG-PEI1.8kDa在5或6个氨基酸上能偶合1个PEI1.8kDa。GPC结果表明PHPAG、PHPAG-PEI1.8kDa2种材料的分子量约为1.2×104。粒径检测结果显示,PHPAG-PEI/pDNA复合物的平均粒径为200nm左右。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表明,PHPAG-PEI/pDNA复合物在N/P为3.5∶1时可以完全阻滞DNA。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在COS-7和A2932种不同的细胞中,载体材料显示出较低的毒性,与对照组PEI1.8kDa相近。在B16细胞、Hela细胞上的转染实验表明,PHPAG-PEI/pCAG-Luc3的复合物在N/P为25∶1时的转染效率最高,高于对照组PEI25kDa。结论:PHPAG-PEI聚合物载体材料是一种有潜在用途的非病毒基因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遗传载体 转染 质粒 谷氨酸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中D-天冬氨酸和D-谷氨酸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赵书林 沈江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13-1617,共5页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单个神经细胞中D-天冬氨酸和D-谷氨酸的方法.以萘二甲醛(NDA)为衍生试剂,β-环糊精(β-CD)和脱氧胆酸钠(SDC)为拆分体系,对16对氨基酸对映体的NDA衍生物进行了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蛋白氨基酸和一...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单个神经细胞中D-天冬氨酸和D-谷氨酸的方法.以萘二甲醛(NDA)为衍生试剂,β-环糊精(β-CD)和脱氧胆酸钠(SDC)为拆分体系,对16对氨基酸对映体的NDA衍生物进行了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蛋白氨基酸和一些胺对检测D-天冬氨酸和D-谷氨酸的影响,并确立了最佳分离条件,从而建立了单细胞中D-天冬氨酸和D-谷氨酸的检测方法,并对海兔的单个神经细胞中D-天冬氨酸和D-谷氨酸进行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D-谷氨酸 手性分离 单细胞分析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性聚天冬氨酸-谷氨酸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研究简报) 被引量:4
9
作者 汤谷平 陈启琪 +1 位作者 孙华瑜 胡秀荣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谷氨酸 共聚物 合成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晓敏 冯震 +4 位作者 李文娟 李冬青 劳勋 黄静 吴自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8,共5页
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备γ-聚谷氨酸,降解得小分子γ-聚谷氨酸,将天冬氨酸接入小分子γ-聚谷氨酸,得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聚合物(GAP460)。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方法表征GAP460;常规方法检测GAP460的结构稳定性,免... 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备γ-聚谷氨酸,降解得小分子γ-聚谷氨酸,将天冬氨酸接入小分子γ-聚谷氨酸,得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聚合物(GAP460)。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方法表征GAP460;常规方法检测GAP460的结构稳定性,免疫原性,急性毒性及血液参数值等。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聚合物,其在中性、常温及4℃条件下结构稳定;GAP460免疫小鼠,初次免疫后八周测得抗体滴度为1∶20,显示GAP460是低免疫原性;急性毒性、血液参数等生物相容性指标显示该材料无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酸-聚合物 表征 急性毒性 生物相容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和海人藻酸在体外对大鼠中脑腹侧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玲 郑志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3,共5页
本研究分别以谷氨酸、N-甲基 -D-天冬氨酸和海人藻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中脑腹侧神经元 ,经抗酪氨酸羟化酶和抗γ-氨基丁酸双重免疫荧光染色 ,观察了谷氨酸等三者对不同神经元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 ,大鼠中脑腹侧部主要含有多巴胺... 本研究分别以谷氨酸、N-甲基 -D-天冬氨酸和海人藻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中脑腹侧神经元 ,经抗酪氨酸羟化酶和抗γ-氨基丁酸双重免疫荧光染色 ,观察了谷氨酸等三者对不同神经元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 ,大鼠中脑腹侧部主要含有多巴胺和 γ-氨基丁酸神经元 ,多巴胺神经元对谷氨酸等三者的毒性作用均较 γ-氨基丁酸神经元敏感。多巴胺能神经元对谷氨酸毒性的脆性 ,在培养的第一周主要由海人藻酸受体介导 ,以后则以 N-甲基 -D-天冬氨酸受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N-甲基-D- 海人藻 体外培养 中脑侧神经元 大鼠 神经病理 兴奋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酰-天冬氨酰-谷氨酸三肽吸附低密度脂蛋白的机理的探讨
12
作者 余喜讯 许映霞 +1 位作者 万昌秀 乐以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8-192,共5页
以聚丙烯酰胺(PAM)微球为载体,丝氨酰-天冬氨酰-谷氨酸(SDE)三肽为配体,通过两种方法将配体偶联到载体上制成吸附剂。采用体外静态吸附法检测吸附剂的吸附效果,考察SDE三肽仿生吸附剂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吸附并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 以聚丙烯酰胺(PAM)微球为载体,丝氨酰-天冬氨酰-谷氨酸(SDE)三肽为配体,通过两种方法将配体偶联到载体上制成吸附剂。采用体外静态吸附法检测吸附剂的吸附效果,考察SDE三肽仿生吸附剂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吸附并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吸附剂对LDL都有一定的亲和吸附能力,Ca2+可通过桥接LDL所含磷脂极性头部的磷酸基团和吸附微珠配体上的羧基及交联相邻LDL磷脂间的磷酸基团,增大LDL吸附到吸附微珠上的机率,进而提高其吸附率。用戊二醛固定化配体制成的吸附剂因表面含有更多能与LDL相互作用的基团(COOH),更有利于LDL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聚丙烯酰胺微球 --谷氨酸三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D-天冬氨酸型谷氨酸受体的调节与氰化物中枢毒作用
13
作者 吴波拉 朱桐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30-733,共4页
氰化物可通过间接与直接两条途径激活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型 )NMDA受体 ,首先氰化物引起的能量障碍能通过促使细胞外谷氨酸 (Glu)浓度增高和细胞内Ca2 + 稳态失调 ,间接地激活NMDA受体 ,其次氰化物可能作为NMDA受体直接的调节剂 ,通过... 氰化物可通过间接与直接两条途径激活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型 )NMDA受体 ,首先氰化物引起的能量障碍能通过促使细胞外谷氨酸 (Glu)浓度增高和细胞内Ca2 + 稳态失调 ,间接地激活NMDA受体 ,其次氰化物可能作为NMDA受体直接的调节剂 ,通过调节NMDA受体中NR1或NR2 亚型等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还原位点 ,提高NMDA受体的活性 ,随着间接和直接NMDA受体的激活 ,产生一系列由NMDA受体介导的中枢毒作用 ,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损伤、凋亡及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型受体 神经兴奋毒性 氰化物中枢毒作用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比的列线图模型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季亚香 奚静 +3 位作者 刘春艳 吴萍 章晓兰 宋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初诊为HCC并接受RFA治疗的患者204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确定APRI的最佳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曲线计算高、低APRI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Cox回归分析RFA后HCC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选择显著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和校正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对HCC复发的预测能力。结果RFA治疗后HCC复发率为57.4%(117/204)。APRI预测HCC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0.50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78(95%CI:0.603~0.752)。高APRI组(≥0.501)121例,低APRI组(<0.501)83例,高APRI与患者低RFS显著相关(χ^(2)=12.929,P<0.01)。Cox回归分析证实,肿瘤数目(HR=1.541,95%CI:1.039~2.286,P=0.031)、肿瘤最大直径(HR=1.461,95%CI:1.011~2.112,P=0.044)、血清AFP(HR=2.286,95%CI:1.576~3.318,P<0.01)和APRI(HR=1.873,95%CI:1.257~2.790,P=0.002)是HCC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以上4个因素构建预测RFA治疗后HCC复发的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769(95%CI:0.676~0.862),预测1年、2年和3年RFS的AUC分别为0.707、0.719和0.707。校正曲线展示模型预测与实际复发风险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结论基于APRI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列线图模型对HCC复发具有良好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 复发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基因的克隆及重组酶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石增秀 崔文璟 +1 位作者 周丽 周哲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从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克隆得到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基因panD。将该基因连接到pET-24a载体上,并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了成功表达。蛋白电泳检测显示,PanD自裂解后形成的α亚基和β亚基,即PanD重... 从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克隆得到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基因panD。将该基因连接到pET-24a载体上,并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了成功表达。蛋白电泳检测显示,PanD自裂解后形成的α亚基和β亚基,即PanD重组酶具有自身加工功能。重组酶的比酶活高达2.60 U/mg(156 mmol/g·h)。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其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7.0。80℃条件下,PanD的半衰期约为40 min。在37℃,pH7.5条件下,K_m值为4.26 mmol/L,V_(max)为35.97 nmol/min,k_(cat)为1.02/s,催化效率k_(cat)/K_m为0.24 L/mm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α-脱羧酶 谷氨酸棒杆菌 表达 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关系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敏 许涛 江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25-828,共4页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分别属于代谢型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家族。近年来,这2类谷氨酸受体在神经及精神类疾病中的研究较受关注。...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分别属于代谢型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家族。近年来,这2类谷氨酸受体在神经及精神类疾病中的研究较受关注。该文主要就2类谷氨酸受体之间的联系及其与疾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N-甲基-D-受体 SH3和多锚蛋白重复结构域3 Homer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谷氨酸共聚物的可生物降解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君礼 程志辉 +2 位作者 张玉玲 陶虎春 于晓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30-1232,共3页
天冬氨酸/谷氨酸共聚物(PAG)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剂,考察其环境友好性十分必要.采用CO2产生法(ISO9439)研究共聚物(PAG)的可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Mw=3000的共聚物(PAG)10 d和28 d的降解率分别为34%和79%,为易降解阻垢剂;PAG... 天冬氨酸/谷氨酸共聚物(PAG)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剂,考察其环境友好性十分必要.采用CO2产生法(ISO9439)研究共聚物(PAG)的可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Mw=3000的共聚物(PAG)10 d和28 d的降解率分别为34%和79%,为易降解阻垢剂;PAG的可生物降解性受谷氨酸比例和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PAG具有优良可生物降解性的原因可能在于分子中存在较多的—COO-和C—N骨架.研究还发现,Cu2+的存在导致PAG的生物降解性下降,Cu2+抑制了生物酶的活性,而且这种抑制作用不是线性的,可能存在"低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共聚物 生物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曹晓建 罗永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96-398,共3页
采用Alen′s打击法,以25gcm致伤大鼠T8脊髓,于伤后10分及2、4、8、24小时取伤段脊髓,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含量。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10分致伤组Glu、Asp较... 采用Alen′s打击法,以25gcm致伤大鼠T8脊髓,于伤后10分及2、4、8、24小时取伤段脊髓,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含量。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10分致伤组Glu、Asp较对照组升高74.60%(P<0.01)和45.99%(P<0.01)。Glu的含量在伤后8小时升高37.54%(P<0.01),在2、24小时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Asp的含量在伤后8小时升高29.94%(P<0.01),在2、24小时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脊髓损伤后,Glu和Asp有两个反应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兴奋性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富勒烯天冬氨酸与富勒烯谷氨酸的合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静 王艳霞 +2 位作者 康峰 邵颖雅 李忠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113,119,共3页
利用α-氨基、α-羧基均被保护的天冬氨酸或谷氨酸的非α-羧基与中间体N-取代的3,4-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的活化羟基进行缩合反应,产物脱保护后得到了2种新的α-富勒烯氨基酸:富勒烯天冬氨酸和富勒烯谷氨酸。采用MALDI-TOF质谱、红外光谱... 利用α-氨基、α-羧基均被保护的天冬氨酸或谷氨酸的非α-羧基与中间体N-取代的3,4-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的活化羟基进行缩合反应,产物脱保护后得到了2种新的α-富勒烯氨基酸:富勒烯天冬氨酸和富勒烯谷氨酸。采用MALDI-TOF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1HNMR等方法对它们进行了结构表征。合成的新型富勒烯氨基酸含有游离的氨基、羧基,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富勒烯谷氨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犬行为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20
作者 徐黎 叶俊华 +4 位作者 杨前勇 马长书 付平峰 李德贵 杨利国 《中国工作犬业》 2010年第3期28-32,共5页
兴奋性氨基酸是广泛存在于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突触兴奋传递,学习记忆形成以及与多种神经变性疾病有关。EAA包括谷氨酸(Glu)、天冬氦酸(Asp)、N-甲基-D-天冬氨酸(NMDA)、亮氨酸等等。其中谷氨酸是... 兴奋性氨基酸是广泛存在于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突触兴奋传递,学习记忆形成以及与多种神经变性疾病有关。EAA包括谷氨酸(Glu)、天冬氦酸(Asp)、N-甲基-D-天冬氨酸(NMDA)、亮氨酸等等。其中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最高的氨基酸。目前有学者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中,兴奋性氦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失衡,对激发兴奋毒性起一定作用,故是造成脑损伤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转运体 关联性分析 基因多态性 N-甲基-D- 兴奋性神经递质 中枢神经系统 兴奋性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