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PPB和尼弗灭酸对H_2O_2损伤C6胶质细胞谷氨酸半胱氨酸合成酶及CLIC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孔晓霞 张宏宇 +3 位作者 李扬 李洪岩 康劲松 孙连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62-1965,共4页
目的:观察氯通道阻断剂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NPPB)、尼弗灭酸(NFA)对H2O2诱导的神经胶质瘤C6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NPPB、NFA、H2O2作用的C6细胞生存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以及谷胱甘肽GSH水平;RT... 目的:观察氯通道阻断剂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NPPB)、尼弗灭酸(NFA)对H2O2诱导的神经胶质瘤C6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NPPB、NFA、H2O2作用的C6细胞生存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以及谷胱甘肽GSH水平;RT-PCR检测谷氨酸半胱氨酸合成酶(GCL)亚单位GCLC、GCLM及线粒体氯通道(CLIC4)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CLIC4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C6细胞存活率和GSH含量明显降低;LDH释放率增加;GCLC、GCLM、CLIC4 mRNA表达降低;CLIC4蛋白水平明显增强。NPPB或NFA与H2O2联合作用于C6细胞组,与单独应用H2O2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和GSH含量未见明显变化;LDH释放率降低;GCLC、GCLM mRNA表达未见明显差异;CLIC4蛋白表达下降。结论:氯通道阻断剂NPPB或NFA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C6细胞损伤,可能与调节细胞膜功能和下调CLIC4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连接酶 苯甲盐类 尼氟灭 线粒体氯通道 C6胶质细胞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突变改造谷胱甘肽合成相关酶及高效催化生产谷胱甘肽
2
作者 张秀春 王骏之 +1 位作者 徐华栋 沈美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6,共6页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一种含有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主要由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GSHA)和谷胱甘肽合成酶(glutathione synth...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一种含有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主要由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GSHA)和谷胱甘肽合成酶(glutathione synthetase,GSHB)两步催化得到。在利用天然酶催化生产谷胱甘肽的过程中,发现天然酶的催化效果较差,其中GSHA为反应过程中的限速酶,该酶会受到产物的反馈抑制。该文对来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GSHA进行分子改造,对GSHA中参与转化的活性位点进行分析,通过丙氨酸扫描对关键氨基酸进行替换。对蛋白质表面非活性区域的氨基酸进行分析,引入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提高稳定性。将酶活力提升的突变位点进行组合,获得了催化效果较高的突变体Y131A-A511D,相比于野生型酶活力提高了6倍,并对最佳突变体的酶学性质进行分析。将突变体Y131A-A511D用于催化合成谷胱甘肽,在8 h内合成了76.8 mmol/L的谷胱甘肽,达到了高效催化生产谷胱甘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肽 γ-谷氨酸连接酶 定点突变 扫描 酶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抗氧化应激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欢欢 薛茜 +1 位作者 邹玉安 常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CI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CIPC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CIPC组,每组分别在术后6、12...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CI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CIPC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CIPC组,每组分别在术后6、12、24、48、72h5个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断头处死大鼠,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测定大脑皮质Nrf2、γ-GCS mRNA表达和脑组织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模型组和CIPC组各时间点的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CIPC组缺血再灌注24、48和72h的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2.00±0.63)分vs(2.83±0.41)分、(2.16±0.41)分vs(2.83±0.41)分和(1.17±0.41)分vs(2.00±0.89)分,P<0.05,P<0.01]。模型组与CIPC组各时间点Nrf2核转移的阳性细胞、Nrf2及γ-GCS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GSH含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IPC组各时间点Nrf2核转移的阳性细胞、Nrf2及γ-GCS mRNA的表达、GSH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CIPC通过Nrf2/γ-GCS信号通路,调节下游抗氧化应激产物的表达,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缺血预处理 再灌注损伤 谷氨酸-连接酶 NF-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长期高脂喂养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UCP2和GCL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海玲 袁莉 +2 位作者 李新 李进 程梭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95-1999,共5页
目的:观察长期高脂喂养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氧化应激机制以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其的影响,探讨RAS与氧化应激、糖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饲养组(NC组)、高脂饲养组(HF组)、高脂+培哚普利组(FP组)、高... 目的:观察长期高脂喂养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氧化应激机制以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其的影响,探讨RAS与氧化应激、糖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饲养组(NC组)、高脂饲养组(HF组)、高脂+培哚普利组(FP组)、高脂+替米沙坦组(FM组),后2组大鼠喂养16周后分别以培哚普利2mg·kg-1.d-1(FP组,n=15)和替米沙坦10mg·kg-1.d-1(FM组,n=15)干预,8周后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估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胰岛β细胞功能,以RT-PCR检测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的催化亚基(GCLC)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局部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水平,以比色法测定胰腺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饲养组相比,高脂饲养组的葡萄糖输注率(GIR)降低了31.8%,胰岛GCLC表达降低了31.5%,局部UCP2相对浓度增加了17.0%,胰腺MDA含量增加了0.46倍(均P<0.01),0-10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10-10)为(271.8±33.8)vs(282.7±29.8)mIU.L-1.min-1,糖刺激后早期胰岛素分泌降低,但无显著差异;培哚普利或替米沙坦干预后,GIR分别增加了27.8%和30.8%,胰岛GCLC表达分别增加了26.6%和26.6%,局部UCP2相对浓度分别下降了13.0%和15.6%,胰腺MDA含量分别下降了18%和20%(均P<0.01),FP、FM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阻断RAS可以改善高脂喂养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下调胰岛局部UCP2和上调GCLC的表达,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胰岛素抵抗 解偶联蛋白2 谷氨连接酶的催化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GCLM改善缺氧复氧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 被引量:2
5
作者 龚水琴 黄英辉 赵景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9-644,共6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lutamate-cysteine ligase modifier subunit,GCLM)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hypoxia reoxygenation,HR)的作用与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uman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 目的探讨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lutamate-cysteine ligase modifier subunit,GCLM)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hypoxia reoxygenation,HR)的作用与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uman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HK2),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组)、缺氧复氧组(HR组)以及GCLM过表达后的缺氧复氧组(HR+GCLM OE组),其中HR组在缺氧24 h(94%N_(2)+1%O_(2)+5%CO_(2),无血清无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基)后复氧6 h(95%空气+5%CO_(2)),HR+GCLM OE组在转染了GCLM过表达质粒24 h后,再缺氧复氧处理。检测各组GCLM、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的表达水平,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活性氧(ROS)等铁死亡相关指标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R组丙二醛以及活性氧蓄积(P<0.01),谷胱甘肽显著降低(P<0.01),透射电镜线粒体出现铁死亡改变,同时伴随着GCLM和GPX4表达下降(P<0.01)。与HR组相比,过表达GCLM能显著缓解活性氧以及丙二醛的蓄积(P<0.01),促进谷胱甘肽的生成以及GPX4的表达(P<0.01),缓解缺氧复氧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结论上调GCLM可能通过抑制铁死亡而改善缺氧复氧损伤,提示GCLM在急性肾损伤中有着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缺氧复氧损伤 急性肾损伤 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DEC1和DEC2通过Ebox元件下调大鼠Gclc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楚琴 周问渠 +3 位作者 付欣 洪玮 蔡磊 李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5-590,共6页
为研究Ebox元件在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lutamate-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subunit,GCLC)基因表达中的地位,构建含Gclc上游5.9 kb调控序列,及突变Ebox(-3 853~-3 848)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道载体.转染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L... 为研究Ebox元件在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lutamate-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subunit,GCLC)基因表达中的地位,构建含Gclc上游5.9 kb调控序列,及突变Ebox(-3 853~-3 848)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道载体.转染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L2),比较野生与突变报道载体的转录活性.共转染野生型载体与转录因子分化型胚胎软骨发育基因1/2(differentiated embryochondrocyte expressed gene1/2,DEC1/2)真核表达载体,检测DEC1/2对Gclc转录活性的影响;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s,EMSA)和超级迁移率实验(supershift assay)检测Ebox元件是否与DEC1/2特异结合.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Dec1/2过表达对Gclc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载体构建符合预期;突变Ebox元件可显著上调Gclc荧光素酶活性(P<0.01);共转染DEC1/2表达载体显著下调Gclc荧光素酶活性(P<0.01);EMSA证实Ebox元件(-3 853~-3 848)与核蛋白结合,且特异性强;超级迁移率显示,结合的核蛋白有转录因子DEC1、DEC2;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DEC1/2的表达明显下调Gclc的内源性表达.结果提示,转录因子DEC1与DEC2具有Gclc表达抑制活性,可能与Ebox(-3 853~-3 848)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 分化型胚胎软骨发育基因1 2 Ebox元件 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