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酸菌体蛋白酸水解及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芙蓉 黄文 +3 位作者 陈红秀 刘彬 艾辉 雷朝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5-158,共4页
以谷氨酸菌体为原料,研究了酸水解的动力学及活性炭脱色过程中温度、pH值、脱色时间和活性炭用量对脱色效果及氨基酸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mol/L的盐酸水解,水解的适当时间为15~18h,水解度可达到67.99%;脱色的最佳条件为:50℃条件... 以谷氨酸菌体为原料,研究了酸水解的动力学及活性炭脱色过程中温度、pH值、脱色时间和活性炭用量对脱色效果及氨基酸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mol/L的盐酸水解,水解的适当时间为15~18h,水解度可达到67.99%;脱色的最佳条件为:50℃条件下,pH值为3的体系中,0.25g/ml的活性炭用量吸附4h,在此条件下获得的脱色率为55.95%,氨基酸的损失率只有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研究 体蛋白 谷氨酸菌 氨基酸损失 活性炭 脱色效果 脱色时间 盐酸水解 最佳条件 pH值 动力学 水解度 脱色率 损失率 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菌体核酸释放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振强 余若黔 +2 位作者 罗宁 廖洁明 梁世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67-71,共5页
采用均质破碎法、加酶法和自溶法等方法对谷氨酸菌进行破碎试验,以使核酸释放,并对相应的工艺参数及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自溶法效果最好,当菌液浓度为1%、pH值为10、温度为70℃时,自溶30min的核酸释放... 采用均质破碎法、加酶法和自溶法等方法对谷氨酸菌进行破碎试验,以使核酸释放,并对相应的工艺参数及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自溶法效果最好,当菌液浓度为1%、pH值为10、温度为70℃时,自溶30min的核酸释放率达到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菌 核酸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器对谷氨酸菌高密度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邓毛程 王瑶 +1 位作者 冯文清 徐国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103,共3页
通过改进10m3种子罐的搅拌器,研究不同搅拌器对溶氧系数和谷氨酸高密度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六弯叶圆盘涡轮搅拌器改造为六半圆叶圆盘涡轮搅拌器后,种子罐的溶氧系数是改造前的2.36倍,使谷氨酸菌高密度培养时的最终湿菌体量达到25.4... 通过改进10m3种子罐的搅拌器,研究不同搅拌器对溶氧系数和谷氨酸高密度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六弯叶圆盘涡轮搅拌器改造为六半圆叶圆盘涡轮搅拌器后,种子罐的溶氧系数是改造前的2.36倍,使谷氨酸菌高密度培养时的最终湿菌体量达到25.42%,是改造前的2.8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器 溶氧系数 谷氨酸菌 高密度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菌体中核酸类物质的提取 被引量:4
4
作者 段作营 于瑞嵩 +1 位作者 毛忠贵 王远义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2000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研究了谷氨酸菌体中核酸提取的工艺条件 ,获得了较好效果 .在 12 0℃ ,pH 9,菌体质量浓度 10 g/dL的条件下 ,提取 2h ,蛋白质的分离率为 90 % ,核酸的提取率高达 90 %以上 .
关键词 谷氨酸菌 核酸 提取 味精 副产物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菌体蛋白的酶解条件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大伟 肖冬光 +2 位作者 郭学武 吕鸿雁 杜丽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8-131,共4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谷氨酸菌体蛋白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以蛋白水解度为参考指标,确定最佳酶解工艺为酸性蛋白酶与β-葡聚糖酶的添加比例为3∶1,总加酶量为2%(相对于底物),pH值为4.0,水解温度50℃,底物浓度15%,水解时间10h,在上述条件下,蛋... 采用响应面法对谷氨酸菌体蛋白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以蛋白水解度为参考指标,确定最佳酶解工艺为酸性蛋白酶与β-葡聚糖酶的添加比例为3∶1,总加酶量为2%(相对于底物),pH值为4.0,水解温度50℃,底物浓度15%,水解时间10h,在上述条件下,蛋白水解度达到18.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菌 酶解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化学特性对谷氨酸菌在聚砜膜上吸附行为的影响
6
作者 李秀芬 傅学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7,共5页
研究了溶液化学特性 (包括pH值、离子强度和给液浓度 )对谷氨酸菌在疏水性聚砜膜上吸附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谷氨酸菌在聚砜膜上的吸附符合静电作用机理 ;菌体在等电点时发生絮凝 ,是影响吸附量的重要原因 ;pH值愈高 ,谷氨酸菌的吸附... 研究了溶液化学特性 (包括pH值、离子强度和给液浓度 )对谷氨酸菌在疏水性聚砜膜上吸附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谷氨酸菌在聚砜膜上的吸附符合静电作用机理 ;菌体在等电点时发生絮凝 ,是影响吸附量的重要原因 ;pH值愈高 ,谷氨酸菌的吸附量愈小 ;离子强度降低相同电荷物质之间的静电排斥 ,增加吸附 ,同时也降低相反物质电荷之间的静电吸引 ,从而降低吸附 ;谷氨酸菌浓度愈大 ,平衡吸附量也愈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化学特性 谷氨酸菌 聚砜膜 吸附 膜污染 味精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法分离谷氨酸菌体的机理研究
7
作者 张惠灵 丁忠浩 伊江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57-259,288,共4页
采用絮凝法对味精发酵生产过程中的发酵液中的菌体进行除菌处理,得到了无机凝聚剂与高分子絮凝剂优化复合使用是发酵液去除菌体的有效办法。由不同条件下菌体的絮团形态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到,无机凝聚剂的加入,可有效地降低菌体的Zeta电... 采用絮凝法对味精发酵生产过程中的发酵液中的菌体进行除菌处理,得到了无机凝聚剂与高分子絮凝剂优化复合使用是发酵液去除菌体的有效办法。由不同条件下菌体的絮团形态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到,无机凝聚剂的加入,可有效地降低菌体的Zeta电位,形成较小的絮团;高分子絮凝剂的加入,由于架桥作用,因而可形成较大的絮团,从而加快沉降速度,提高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法 谷氨酸菌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菌体蛋白的应用与开发 被引量:4
8
作者 马猛华 徐国华 +2 位作者 田智斌 王金玺 杜芳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2期9-12,共4页
综述了谷氨酸菌体蛋白的提取技术、营养组成及其在饲料、生物肥料领域的应用,阐述了谷氨酸菌体蛋白水解产物的开发现状,为进一步挖掘谷氨酸菌体蛋白的应用潜力寻找新的途径。
关键词 谷氨酸菌体蛋白 营养组成 饲料 水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菌体蛋白硫酸水解工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白长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85,共3页
以谷氨酸菌体蛋白为原料,研究了硫酸水解制备复合氨基酸态氧水解液的生产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水解条件为:酸料比0.4∶1,水解温度115℃,水解时间24 h,pH 0.8,在此条件下水解液中氨基酸态氮为39.3 ... 以谷氨酸菌体蛋白为原料,研究了硫酸水解制备复合氨基酸态氧水解液的生产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水解条件为:酸料比0.4∶1,水解温度115℃,水解时间24 h,pH 0.8,在此条件下水解液中氨基酸态氮为39.3 g/L,水解率可达76.8%。采用此工艺生产的菌体蛋白水解液代替豆粕水解液应用于温敏型谷氨酸发酵,各项发酵指标没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菌体蛋白 硫酸水解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发酵废水中提取菌体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小姣 冯雪荣 +1 位作者 孙金斗 李敬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24,共5页
对味精废液的特性、谷氨酸菌体蛋白的提取工艺、主要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蛋白质饲料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开发利用谷氨酸菌体蛋白,不但可缓解我国蛋白质饲料短缺现象,还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大的经济效... 对味精废液的特性、谷氨酸菌体蛋白的提取工艺、主要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蛋白质饲料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开发利用谷氨酸菌体蛋白,不但可缓解我国蛋白质饲料短缺现象,还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菌体蛋白是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成本相对较低,经济效益突出,可实现变废为宝,因此开发利用菌体蛋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菌体蛋白 提取工艺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体蛋白水解液应用于谷氨酸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丛泽峰 李辉 +2 位作者 韩隽 王庆平 陈美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11,共3页
谷氨酸菌体蛋白来自温敏型谷氨酸发酵生产废渣,经水解后替代适量豆粕水解液用于温敏型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中。通过进行发酵工艺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温敏型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谷氨酸菌体蛋白水解液,发酵的产酸和转化率有显著... 谷氨酸菌体蛋白来自温敏型谷氨酸发酵生产废渣,经水解后替代适量豆粕水解液用于温敏型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中。通过进行发酵工艺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温敏型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谷氨酸菌体蛋白水解液,发酵的产酸和转化率有显著的提高。经过工艺优化,温敏型谷氨酸发酵培养基组成确定为:淀粉水解糖55g/L,玉米浆20mL/L,谷氨酸菌体蛋白水解液10g/L,豆粕水解液10g/L,糖蜜15g/L,Na2HPO47g/L,KCl 4g/L,MgSO4·7H2O 1.5g/L,MnSO4·7H2O 30mg/L,FeSO4·7H2O 30mg/L,维生素B1350μg/L,维生素H 500μg/L,消泡剂0.1mL/L。在此培养条件下,谷氨酸的产酸率达18g/L,转化率达65%,温敏型谷氨酸发酵综合水平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型谷氨酸发酵 谷氨酸菌体蛋白水解液 工艺优化 产酸率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生产菌S_(9114)中依赖于NADPH谷氨酸脱氢酶的纯化及性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燕 宋香 +2 位作者 杨平平 段作营 毛忠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9,共5页
利用DEAE 纤维素离交柱层析、疏水柱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从谷氨酸棒杆菌S9114 中分离纯化出依赖于NADPH的谷氨酸脱氢酶 (GOH NADPH )。经HPLC测定 ,该酶的分子量为 188ku ;经SDS -PAGE电泳测得该酶的亚基分子量为 3 2ku。提示该谷氨酸... 利用DEAE 纤维素离交柱层析、疏水柱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从谷氨酸棒杆菌S9114 中分离纯化出依赖于NADPH的谷氨酸脱氢酶 (GOH NADPH )。经HPLC测定 ,该酶的分子量为 188ku ;经SDS -PAGE电泳测得该酶的亚基分子量为 3 2ku。提示该谷氨酸脱氢酶由 6个亚基组成。该酶对NADPH具有高度专一性 ,在pH 7 5、3 7℃下 ,以α 酮戊二酸、NH4Cl和NADPH为底物时的米氏常数Km 分别为 9 2 2mmol/L、5 2 7mmol/L和 2 3 1× 10 -3mmol/L。最适反应pH为 7 5 ,最适反应温度为 42℃ ,并对热比较稳定。此外 ,KCl对GDH NADPH的活性具有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生产 谷氨酸脱氢酶 NADPH 谷氨酸棒杆 分离纯化 发酵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产生菌──短杆菌(Brevibacterium sp.)的液氮保藏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呈祥 张珞珍 +5 位作者 岳莹玉 陶天申 段乃先 徐春华 徐文 郑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8-21,共4页
以甘油作保护剂,用程序控制降温仪控制降温速率,对谷氨酸产生菌短杆菌(Bre-vibacteriumsp.)F9114衍生菌株进行液氮保藏。分别取保藏3~5个月的菌种进行形态观察,未见明显改变。经液氮保藏的菌种和按常规... 以甘油作保护剂,用程序控制降温仪控制降温速率,对谷氨酸产生菌短杆菌(Bre-vibacteriumsp.)F9114衍生菌株进行液氮保藏。分别取保藏3~5个月的菌种进行形态观察,未见明显改变。经液氮保藏的菌种和按常规分纯的菌种进行发酵生产的比较,结果表明液氮保藏的菌种较常规的菌种发酵周期短1.47%,产酸水平和转化率分别高2%和3.9%。由于液氮保藏能使菌种的主要特性稳定,不需再次分纯,保证随时提供优良菌种用于发酵生产。同时,这种方法避免了因传代过多菌种退化之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生产 短杆 程控降温 液氮保藏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过滤回收谷氨酸发酵废醪菌渣蛋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盛英 岑超平 +1 位作者 王兆梅 罗树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57-161,共5页
采用絮凝与真空过滤相结合的技术,回收谷氨酸发酵废醪菌渣蛋白。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分析了混凝剂量、絮凝剂量、废醪pH值3 个因素对相对过滤比阻、悬浮物去除率和滤饼湿基含水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最优絮凝过滤回收菌... 采用絮凝与真空过滤相结合的技术,回收谷氨酸发酵废醪菌渣蛋白。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分析了混凝剂量、絮凝剂量、废醪pH值3 个因素对相对过滤比阻、悬浮物去除率和滤饼湿基含水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最优絮凝过滤回收菌渣蛋白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过滤 谷氨酸发酵废醪渣蛋白 工艺优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谷氨酸生产菌D_(110)的选育研究
15
作者 申彤 陈红征 +3 位作者 彭永玉 刘勇 李菊梅 曾宪贤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4-25,共2页
用15kev,剂量为4×10~14~12×1015N^+的氮离子注入谷氨酸生产菌D_(110),经多次诱变和培养制得存活率曲线,并经摇床发酵筛选出一株产量性状提高15%的变异菌株。
关键词 谷氨酸生产D110 离子注入 诱变育种 味精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S_(9114)中谷氨酸脱氢酶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王燕 杨平平 +2 位作者 宋香 段作营 毛忠贵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8-22,共5页
本研究以谷氨酸生产菌种S9114 为材料 ,对GDH的辅酶专一性、最适温度、最适pH和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谷氨酸生产菌S9114 细胞内含有两种GDH ,其GDH不仅能以NADPH为辅酶 ,而且能以NADH为辅酶 ,其Km值分别为 12 .4mmol/L和 1.5 ... 本研究以谷氨酸生产菌种S9114 为材料 ,对GDH的辅酶专一性、最适温度、最适pH和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谷氨酸生产菌S9114 细胞内含有两种GDH ,其GDH不仅能以NADPH为辅酶 ,而且能以NADH为辅酶 ,其Km值分别为 12 .4mmol/L和 1.5 8× 10 -3 mmol L ,Vmax分别为2 .4 8μmol min .ml和 5 .2 5 μmol min .ml,其最适反应温度为 4 2℃和 82℃ ,最适反应pH分别为 7.5和8.0 ,并对热比较稳定。经DEAE柱层析分析也表明谷氨酸生产菌S9114 细胞内同时存在两种G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生产 谷氨酸脱氢酶 辅酶Ⅱ 辅酶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生产菌T_6-13抗噬菌体菌株BM91-1的选育
17
作者 林稚兰 任涛 +2 位作者 丁子微 臧淑萍 王新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5,共5页
谷氨酸生产菌株T_6-13经紫外线诱变获得抗6株噬菌体突变株BM91—1,其产酸能力达4.66g/dl,与原生产菌株水平近似。该菌株具抗噬菌体突变株的所有特征。
关键词 体抗性 谷氨酸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诱变技术在谷氨酸产生菌选育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茜 张石峰 甄卫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93,共3页
简述了几种物理诱变技术对谷氨酸产生菌的作用。着重介绍了采用低能N+离子束注入技术,以D110、D110B为出发菌进行了诱变选育试验。摇瓶产酸率分别比出发菌提高了35.5%和36.7%,这将有利于高产菌株的工业化试验。
关键词 诱变选育 谷氨酸产生 辐射 离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基因在谷氨酸产生菌T_6-13染色体上的整合与表达
19
作者 劳建民 楼士林 蔺利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58-761,共4页
以质粒pUC13编码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为外源基因,通过随机连接谷氨酸产生菌T_6-13染色体DNA片段后转化T_6-13原生质体,使其整合到染色体上,得以表达.在实验条件下,所测19株转化子的抗性都有很高的稳定性,其中10株能百分之百地保持抗性.经... 以质粒pUC13编码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为外源基因,通过随机连接谷氨酸产生菌T_6-13染色体DNA片段后转化T_6-13原生质体,使其整合到染色体上,得以表达.在实验条件下,所测19株转化子的抗性都有很高的稳定性,其中10株能百分之百地保持抗性.经生物素标记的pUC13为探针的分子杂交实验证实抗性基因已整合到T_6-13菌染色体DNA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产生 Β-内酰胺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离子注入谷氨酸产生菌诱变选育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甄卫军 李茜 +1 位作者 张石峰 曾宪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24,共5页
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诱变育种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物育种方面。文中采用低能N+ 离子注入技术 ,进行了诱变选育高产谷氨酸菌种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已经初筛到 2株高产菌株D52 2 1 和B32 6 3,比出发菌产酸分别提高 3 5 48%... 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诱变育种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物育种方面。文中采用低能N+ 离子注入技术 ,进行了诱变选育高产谷氨酸菌种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已经初筛到 2株高产菌株D52 2 1 和B32 6 3,比出发菌产酸分别提高 3 5 48%和 2 5 %。D52 2 1 的摇瓶最高产酸可以达到 8 8%。它们的一级种子生长曲线和发酵过程的pH值比原出发菌有明显变化。注入后的筛选菌株发酵对数期平均提前 2~ 3h ,代谢活力大大增强 ,倍增时间缩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产生 离子注入 诱变选育 发酵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