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酸废液生物转化浆液发酵条件优化及促生作用
1
作者 张迎 王志刚 +2 位作者 徐伟慧 胡云龙 陈文晶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2,共11页
为探寻谷氨酸废液生物转化浆液资源化利用的方向,利用酵母菌对浆液进行发酵处理。利用添加浆液的培养基筛选出一株生物量较高的酵母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酵母菌在浆液培养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最优发酵条件;通过... 为探寻谷氨酸废液生物转化浆液资源化利用的方向,利用酵母菌对浆液进行发酵处理。利用添加浆液的培养基筛选出一株生物量较高的酵母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酵母菌在浆液培养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最优发酵条件;通过浸种试验评价了发酵液对水稻、小麦、玉米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 X-1作为发酵菌株生物量最大;菌株X-1发酵的碳源种类为葡萄糖,发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葡萄糖浓度、摇瓶装液量和培养时间;菌株X-1在浆液培养基中最优发酵条件为90 g/L的葡萄糖浓度,187 mL/250 mL的摇瓶装液量,培养时间98 h。发酵液浸种提高水稻、玉米和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促进根的生长。综上所述,使用浆液作为发酵底物,既可以生产酵母菌,还能促进禾本科作物的生长。相关研究的开展,为后期谷氨酸废液生物转化浆液的利用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废液生物转化浆液 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 发酵条件优化 促生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废液制取天然调味料——酵母抽提物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彭小平 陈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47,共3页
谷氨酸废液中含有有机物、糖及多种无机盐等成分 ,接入酵母菌种 ,通气培养可获得酵母菌体 ;再采用酶工程等技术 ,经自溶等工序而制成天然调味料——酵母抽提物。产品富含氨基酸、肽以及多肽类、呈味核苷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具有强... 谷氨酸废液中含有有机物、糖及多种无机盐等成分 ,接入酵母菌种 ,通气培养可获得酵母菌体 ;再采用酶工程等技术 ,经自溶等工序而制成天然调味料——酵母抽提物。产品富含氨基酸、肽以及多肽类、呈味核苷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具有强烈的增鲜效应及醇厚浓郁的肉香味 ,可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废液 酵母 酵母抽提物 天然调味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发酵废液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敬敏 李艳霞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61-64,共4页
为探索谷氨酸发酵废液农业利用可行性,利用控制条件下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M、等氮量配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FM1和减量施肥配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FM2的土壤... 为探索谷氨酸发酵废液农业利用可行性,利用控制条件下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M、等氮量配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FM1和减量施肥配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FM2的土壤有机质分别比单施无机肥处理F提高50.61%、52.41%和22.52%;处理M的土壤全盐量最高,其次是FM1,分别比处理F提高51.16%和11.63%,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M的p H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各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处理FM1的产量较单施无机肥F显著提高了14.05%,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发酵废液 水稻 土壤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发酵废液施用时期对水稻氮营养效应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连秋 任艳云 张敬敏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91-94,共4页
为探索谷氨酸发酵废液在农业中的利用技术,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时期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基肥、分蘖肥和穗肥)对水稻氮营养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素用量一致的条件下,与3个时期均施无机肥(F)的对照处理(FFF)相比,不... 为探索谷氨酸发酵废液在农业中的利用技术,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时期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基肥、分蘖肥和穗肥)对水稻氮营养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素用量一致的条件下,与3个时期均施无机肥(F)的对照处理(FFF)相比,不同时期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M)处理可明显提高水稻根重、分蘖数、穗重及根部氮素含量和分配比例。分蘖期施用M的处理(FMF)每株穗重比对照提高11.25%,而3个时期均施用M的处理(MMM)和对照间无显著差异;籽粒氮素含量以FMF最高,基施和分蘖期施用M的处理(MMF)与对照无显著差异,MMM显著低于FFF。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还可提高土壤速效磷、钾、有效铜、锌和铁的含量。除MMM外,FMF和MMF的全盐量均显著低于FFF处理,而p H值均与FFF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分蘖前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可提高水稻根重和分蘖数,提高穗重,后期穗肥使用无机肥,可促进氮素在籽粒中的含量和分配比例,且合理谷氨酸发酵废液不会对土壤全盐量和土壤p H值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发酵废液 水稻 氮营养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发酵废液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敬敏 张连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9期18-20,共3页
[目的]探索谷氨酸发酵废液农业利用问题。[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与常规单施无机肥F处理相比,等氮量全部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M,可增加分蘖数,但穗粒数少,每... [目的]探索谷氨酸发酵废液农业利用问题。[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与常规单施无机肥F处理相比,等氮量全部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M,可增加分蘖数,但穗粒数少,每株中养分积累量氮素、钾素较低,磷素积累量较高。减氮量配施谷氨酸发酵废液FM_2处理,可提高穗粒数,但分蘖数较少,某些器官中氮磷含量并未随氮肥用量的减少而降低。等氮量配施谷氨酸发酵废液FM_1处理,提高分蘖数和穗粒数,对提高水稻产量效果显著,各器官氮磷含量和积累量均高于F处理。[结论]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可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养分向各器官转移,尤其是向籽粒转移,以等氮量配施谷氨酸发酵废液FM_1处理效果最显著,但需提高钾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发酵废液 水稻 养分 吸收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发酵废液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连秋 桑茂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3期193-195,共3页
为明确谷氨酸发酵废液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开展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等氮量条件下施入谷氨酸发酵废液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无机肥处理(F)相比,无机肥配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FM)和单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M)可明显提高土壤... 为明确谷氨酸发酵废液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开展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等氮量条件下施入谷氨酸发酵废液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无机肥处理(F)相比,无机肥配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FM)和单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M)可明显提高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并随谷氨酸发酵废液使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处理FM、M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低于处理F,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硝态氮大幅上升,铵态氮大幅降低。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的处理FM、M与处理F相比,土壤p H值差异较小,而全盐量差异较大。因此,与单施无机肥相比,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对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有明显作用。同时,为保证土壤盐分和p H值的相对稳定,可适当降低谷氨酸发酵废液的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发酵废液 土壤养分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发酵废液在聚谷氨酸发酵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英 《种子科技》 2020年第2期4-4,10,共2页
谷氨酸废水中谷氨酸含量在2 g/L左右,同时含有大量的铵盐,pH值在3.5左右,试验主要研究谷氨酸废水在多聚谷氨酸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的处理条件是使用酸性蛋白酶进行水解处理,温度50℃,水解10 h,然后按照聚谷氨酸发... 谷氨酸废水中谷氨酸含量在2 g/L左右,同时含有大量的铵盐,pH值在3.5左右,试验主要研究谷氨酸废水在多聚谷氨酸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的处理条件是使用酸性蛋白酶进行水解处理,温度50℃,水解10 h,然后按照聚谷氨酸发酵所需氮源要求,将谷氨酸废水与玉米浆进行不同比例配合使用,以此来替代聚谷氨酸发酵所需的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废液 水解 氮源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味精生产的等电废液发酵生产γ-氨基丁酸的研究
8
作者 高年发 宋磊 +2 位作者 张颖 冯宇 胥惠先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25,共4页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研究广泛并且市场前景广阔。研究利用味精厂产生的废液为原料生产γ-氨基丁酸,经过优化后在等电废液中添加葡萄糖15g/L,酵母粉10g/L,在pH值为4.5时30℃静置培养72h,GABA...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研究广泛并且市场前景广阔。研究利用味精厂产生的废液为原料生产γ-氨基丁酸,经过优化后在等电废液中添加葡萄糖15g/L,酵母粉10g/L,在pH值为4.5时30℃静置培养72h,GABA产量为2.7g/L,比优化前产量提高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废液 短乳杆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