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大数据支撑的自然资源生态安全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文博 王薇 +3 位作者 朱青 张智舵 彭婉婷 蔡永立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4-3554,共11页
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全球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保障自然资源生态安全成为关注焦点。谷歌地球引擎(GEE)作为地球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为自然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提供了新引擎,涵盖评价、预测预警及预案制定等全过程管理。系统梳理... 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全球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保障自然资源生态安全成为关注焦点。谷歌地球引擎(GEE)作为地球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为自然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提供了新引擎,涵盖评价、预测预警及预案制定等全过程管理。系统梳理了GEE在自然资源生态安全评价、预测预警及预案制定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展示了其在森林资源、耕地资源、草地资源等多种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和显著成效。同时,也指出了GEE在数据源、研究深度及预警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水平,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自然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框架,明确了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决策支持等关键环节,并强调了自主研发、数据共享与开放的重要性。本研究不仅为当前自然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也为未来相关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生态安全 谷歌地球引擎(GEE) 大数据 云计算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的中国城市环境质量分区和分规模动态评估
2
作者 王艺锦 白岩松 +3 位作者 岳铠鸿 谷天赐 朱国梁 黄庆旭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8-537,共10页
[目的]城市环境评估可以识别城市发展各阶段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为城市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评估城市内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城市的环境差异.[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利用遥感数据构建综合环境指数(comprehens... [目的]城市环境评估可以识别城市发展各阶段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为城市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评估城市内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城市的环境差异.[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利用遥感数据构建综合环境指数(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index,CEI),对2000—2020年的中国城市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比老城区、扩展区和城郊区,以及不同规模城市的环境质量差异.[结果]全国城市环境质量呈显著“U”形变化:2000—2013年CEI从0.464降至0.425,此后大幅上升,2020年达到最高值0.499.老城区环境最差但改善幅度最大(11.3%),城郊区环境最好但改善幅度最小(5.2%).不同规模对比显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内部各区域环境均越差,超大城市的环境改善幅度最大(8.3%),特大城市的环境改善幅度最小(4.6%).[结论]2013年后,随着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空气质量和城市绿化情况明显改善,但城市地表热环境的治理仍面临挑战.未来需进一步针对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和问题实施差异化的环境治理策略,以缓解城市扩展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谷歌地球引擎 城市环境评估 综合环境指数 城市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和Sentinel-2时序数据的海地多云地区地震滑坡识别 被引量:2
3
作者 齐文文 许冲 乔月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3-648,共16页
受云雾影响,强震震后的高分辨率光学影像质量较低,限制了震后地震滑坡调查和评估工作的开展。本文以2021年8月14日海地尼普斯(Nippes)MW7.2地震附近区域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和Sentinel-2时间序列影像... 受云雾影响,强震震后的高分辨率光学影像质量较低,限制了震后地震滑坡调查和评估工作的开展。本文以2021年8月14日海地尼普斯(Nippes)MW7.2地震附近区域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和Sentinel-2时间序列影像,提出了一种遥感序列影像去云和地震滑坡识别的方法。首先,利用Sentinel-2遥感影像及机器学习算法获取的Sentinel-2云概率数据产品,对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进行去云处理,镶嵌融合得到无云的影像数据;然后对无云光学影像进行多尺度最优分割,利用遥感数据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不同类别的空间邻近关系特征等,构建了面向对象的地震滑坡识别模型。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去云和滑坡识别方法有益于多云地区强震震后滑坡空间分布的准确识别,能够为灾后应急调查和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遥感 滑坡识别 谷歌地球引擎 海地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和分形理论的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东岭 刘卫星 张春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5-665,共11页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以Landsat-5(TM)、Landsat-7(ETM)和Landsat-8(OLI)数据为遥感数据源,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功能保护区1985—20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方法...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以Landsat-5(TM)、Landsat-7(ETM)和Landsat-8(OLI)数据为遥感数据源,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功能保护区1985—20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方法计算了土地利用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并分两个阶段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复杂度和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5—2020年,研究区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草地面积相对较稳定;水体面积逐渐扩大,2015—2020年增长率最高;裸地面积的变化较为波动,先增加后又逐渐下降;建筑物面积呈指数增长。②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表明土地利用复杂度降低。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稳定性指数总体上呈升高趋势,表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趋向稳定。总体上,黄河三角洲生态功能保护区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逐渐得到改善,水、草等自然资源逐渐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歌地球引擎 分形理论 空间结构 时空变化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的海上养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以福建省平潭县为例
5
作者 闫锦崴 郑蔚恒 于鹏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0-370,共11页
海上养殖业对粮食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海上养殖的无序扩张和开发,阻碍了海上交通,同时也造成了海洋环境问题。为及时、准确地获取海上养殖信息,满足海岸带调查以及推进海上养殖规范化、科学化,提出一种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 海上养殖业对粮食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海上养殖的无序扩张和开发,阻碍了海上交通,同时也造成了海洋环境问题。为及时、准确地获取海上养殖信息,满足海岸带调查以及推进海上养殖规范化、科学化,提出一种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平台实现长时间序列下海上养殖区信息快速提取的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的海上养殖区信息提取模型,该模型综合利用了Sentinel-1卫星SAR影像数据的VV和VH极化波段,以及Sentinel-2卫星的多光谱影像数据。此外,模型还融合了4个用于增强养殖区特征的指数,以提高养殖区域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效率。这种方法的应用旨在优化海上养殖区的识别过程,通过精确分析和利用不同数据源的互补优势,展现了遥感技术在海洋养殖监测领域的巨大潜力。本研究对2017—2021年平潭县海上养殖区域进行判定与提取,实验结果表明,以养殖密度较低,养殖特征不明显为特征的海上养殖区,基于GEE平台的海上养殖区信息提取方法精度在90%以上,表明在复杂水体背景下对养殖区快速识别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为海上养殖科学规划与规范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物理学 谷歌地球引擎 海上养殖区提取 Sentinel-1/2 随机森林分类 平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的开封城区2010—2019年水体分布变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珂 柳乐 +2 位作者 程承旗 苗茹 杨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97-2404,共8页
为了研究开封市年际水体分布变化,选用Landsat系列多时相影像数据,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上结合归一化水指数、改进的归一化水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以及归一化建筑指数构建光谱特征使用分类回归树、支持向量机... 为了研究开封市年际水体分布变化,选用Landsat系列多时相影像数据,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上结合归一化水指数、改进的归一化水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以及归一化建筑指数构建光谱特征使用分类回归树、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开封市城区的水体进行提取并分析。结果表明:基于GEE云平台和机器学习的分类,能够很好地提取出开封市城区年际水体分布变化情况;开封市城区的水体面积处于不断变化中,先减少后增加,总体上趋于增加,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城区的景观格局发生较大改变,影响开封市水体面积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北部黄河水量的变化以及开封市近年来正在实施的“城市双修”对水体的影响;使用随机森林分类能更好地对开封市城区的水体进行提取,提取水体的最小精度为94.6%,平均总体分类精度为96.9%,平均Kappa系数为0.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歌地球引擎GEE LANDSAT 水体 分类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的山东省马铃薯种植区面积提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丽华 张硕基 孙钰婷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7期72-75,89,共5页
传统马铃薯种植面积估算主要基于地面测量,再逐级上报,时效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本文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和哨兵2号(Sentinel-2)遥感影像,对山东省马铃薯种植区进行面积提取和监测。结合实地调查所获数据与... 传统马铃薯种植面积估算主要基于地面测量,再逐级上报,时效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本文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和哨兵2号(Sentinel-2)遥感影像,对山东省马铃薯种植区进行面积提取和监测。结合实地调查所获数据与目视解译法进行样本点选取,获取各类地物遥感影像样本;对不同典型地物遥感反射率做归一化处理,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实现马铃薯种植区从其他地物类型中的有效识别;构建混淆矩阵进行精度验证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GEE对山东省马铃薯种植区面积提取的分类精度达到92.5%,Kappa系数达到0.916,可获取山东省马铃薯种植区整体影像、山东省各地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试验精度结果良好,与统计年鉴相似性较高,有很大的实际应用意义。本研究实现了大尺度范围对马铃薯种植区面积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谷歌地球引擎 遥感识别 种植区面积提取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干旱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区域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汝菡 宫雨生 谈明洪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0,共11页
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为阐明中亚干旱区(中亚五国和中国新疆地区)植被NDVI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 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为阐明中亚干旱区(中亚五国和中国新疆地区)植被NDVI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利用2000−2020年植被生长季间MODIS NDVI产品计算逐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Sen′s斜率、Mann-Kendall检验,分析中亚干旱区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同时结合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影响NDVI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中亚干旱区植被NDVI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中国新疆地区植被NDVI整体增长速率为2.9×10^(−3)a^(−1),远高于中亚五国总体增长速率(0.6×10^(−3)a^(−1))。②从NDVI变化空间分布来看,中亚五国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分布较为分散,植被NDVI改善区域面积占比为25.9%,退化区域面积占比为8.78%;中国新疆地区植被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改善区域集中在绿洲和主要农业区,植被改善区域面积占比为37.72%,植被退化区域面积仅占0.46%。③植被NDVI受到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要素的多重影响。气温升高抑制中亚干旱区植被生长,降水量增加利于植被生长,高程显著影响植被生长,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及灌溉设施投入对于植被恢复具有积极作用。研究显示,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地区植被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新疆地区植被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中亚五国。植被NDVI变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异质性与多重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干旱区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区域差异 时空动态 谷歌地球引擎(G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9
作者 张原 王率 +7 位作者 雷俊杰 付松宇 徐定辉 刘牵 裴向军 李凛 陈果 唐晓鹿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5-191,共17页
【目的】准确评估水电开发对高海拔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对于维护该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提出一种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IRSEI)模型研究青藏高原某水电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青藏高原某水电... 【目的】准确评估水电开发对高海拔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对于维护该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提出一种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IRSEI)模型研究青藏高原某水电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青藏高原某水电站为研究对象,鉴于高海拔地区土壤脆弱、地形复杂的生态环境特性,构建归一化差值山地植被指数(NDMVI),同时引入土壤侵蚀模数作为土壤侵蚀指标,提出一种针对高海拔水电开发区的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IRSEI),采用Theil-Sen斜率估计、Mann-Kendall趋势分析、Hurst指数等方法,评估IRSEI的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IRSEI使用NDMVI替代NDVI并引入土壤侵蚀指标,更适用于地形复杂地区的生态质量监测:水电开发对流域内景观结构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草地和林地,导致其面积降低;IRSEI均值由水电站建设前的0.53下降为建设后的0.42,建设第二年生态质量退化最显著,在运行期回升至0.57;流域林地和草地IRSEI等级主要为优和良,建设用地和耕地等区域主要为差和较差;未来IRSEI发展趋势趋于稳定,维持不变的区域面积占比60%以上;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NDVI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研究区IRSEI空间分异的主控因子。【结论】工程建设期,水电开发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和IRSEI造成严重影响。水电站运行期间,研究区生态环境整体呈现良性变化,生态恶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城镇区域。未来应加强该流域的生态系统治理力度,并综合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研究成果可为因地施策落实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开发 青藏高原 谷歌地球引擎(GEE)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HURST指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特征的拉萨市人造地表遥感提取研究
10
作者 王金枝 周广胜 +1 位作者 吕晓敏 任鸿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070,共10页
青藏高原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占重要地位;拉萨市作为其核心城市,在研究平衡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方面具有代表意义。该研究在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使用Sentinel-2、VIIRS、SRTM遥感影像数据,基于光谱结合地形、纹理等特征信... 青藏高原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占重要地位;拉萨市作为其核心城市,在研究平衡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方面具有代表意义。该研究在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使用Sentinel-2、VIIRS、SRTM遥感影像数据,基于光谱结合地形、纹理等特征信息,分别通过基于像元(PB)与面向对象(OO)分类方法对拉萨市人造地表覆盖进行提取。使用基于像元/面向对象,是否加入纹理特征,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三组对比方法各部分表现效果。结果表明:基于相同光谱特征,在OO方法中不使用纹理特征参与RF分类器分类(OO_RF),可获得最佳的提取结果,其总体精度(OA)为98.03%,Kappa系数(KC)为0.9520,用户精度(UA)为94.44%,生产者精度(PA)为98.84%。纹理特征在人造地表提取中作用效果较弱,仅在基于像素方法中有微弱提升,使用RF分类器(PB_RF)时OA提升0.51%;使用SVM分类器(PB_SVM)时OA提升0.68%。RF分类器在本研究中表现最佳,能够避免高估,更准确地识别城市内部非人造地表覆盖。本研究提供了提取生态城市人造地表覆盖信息的方法及参数,为进一步进行动态监测及分析提供了数据,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基于像元 光谱特征 谷歌地球引擎 人造地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滨海地区土地覆被信息提取及时空演变驱动机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为例
11
作者 廖超明 李宥儒 +6 位作者 徐彬彬 秦元丽 曾顺琪 云子恒 顾观海 韦媛媛 石春柔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4,共12页
[目的]开展北部湾滨海地区覆被信息提取及时空演变驱动机制研究,为该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面向北部湾滨海地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为例,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GEE),在随机森林模型中融合光谱特征、纹... [目的]开展北部湾滨海地区覆被信息提取及时空演变驱动机制研究,为该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面向北部湾滨海地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为例,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GEE),在随机森林模型中融合光谱特征、纹理特征、指数特征以及地形特征,完成2012—2022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数据集制作和格局演变分析,引入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探讨驱动机制。[结果]①经参数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可实现覆被信息有效提取,各期LUCC产品总体精度均在0.88~0.92,kappa系数介于0.86~0.90,结合4 km×4 km解译图斑与Google Earth同期同位高分辨率影像进行目视对比,表明解译结果与地物的实际布局具有较好一致性。②2012—2022年钦州市林地面积增加91.93 km^(2),耕地面积减少284.73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80.05 km^(2),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上升趋势。③研究期内,经济动力(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地形特征(高程、坡度)是研究区土地利用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2012—2022年钦州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环境保护领域积极作为,未来应充分利用“平陆运河”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学规划土地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歌地球引擎(GEE)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 时空格局演变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NO_(2)浓度变化的自然主控因子解析
12
作者 郭铭彬 龚建周 +1 位作者 王丽娟 王时宽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4-547,共14页
基于Sentinel-5P卫星提供的二氧化氮对流层柱浓度数据(NRTI/L3_NO_(2)),结合气象数据、NDVI和陆表温度数据,采用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并辅以地理探测器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解析2019-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NO_(2... 基于Sentinel-5P卫星提供的二氧化氮对流层柱浓度数据(NRTI/L3_NO_(2)),结合气象数据、NDVI和陆表温度数据,采用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并辅以地理探测器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解析2019-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NO_(2)柱浓度时空变化与自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年际变化上,2021年NO_(2)柱浓度达到峰值,2020年为最低,季节性变化上冬季浓度最高,夏季最低,空间分布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2)Sen年趋势分析表明,广佛交界、深圳西部、肇庆等地NO_(2)浓度上升,珠海、江门、中国澳门等地下降;Mann-Kendall检验显示,广州北部与肇庆为显著增长区;3)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是主要影响因子,降水和太阳辐射影响较弱;湿度与风速、湿度与温度的交互作用显著,非线性增强效应表现在气压、降水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中;4)GTWR模型分析显示,风速、温度和陆表温度对NO_(2)浓度存在正向影响,广佛与深圳尤为显著;气压、湿度与植被指数对其存在负向影响,江门与珠海更为明显;降水与太阳辐射的影响复杂,空间差异较大。该研究可为理解大湾区NO_(2)污染的时空变化及自然驱动机制提供参考,助力空气质量管理和污染控制策略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2)柱浓度 时空变化特征 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 影响因素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E平台下玉米与水稻倒伏区域识别方法研究
13
作者 祁映宇 杨华东 彭秀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53-260,共8页
为在种植结构复杂区域快速获取玉米和水稻倒伏范围,在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下,使用已有作物种植分布数据集和Sentinel-2多光谱数据,采用随机森林(RF)分类器提取研究区内2类作物的种植区域。针对云层干扰问题,利用倒伏发生前后Sentinel-... 为在种植结构复杂区域快速获取玉米和水稻倒伏范围,在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下,使用已有作物种植分布数据集和Sentinel-2多光谱数据,采用随机森林(RF)分类器提取研究区内2类作物的种植区域。针对云层干扰问题,利用倒伏发生前后Sentinel-1提供的SAR数据构建dVH与dVH、d(VV+VH)与d(VV/VH)2组特征,使用K-means与LVQ算法对2种作物进行倒伏区域提取和倒伏程度区分,最后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2种指标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结果表明,SAR数据能有效识别作物倒伏区域,LVQ算法性能比K-means算法更优越,dVH、d(VV+VH)和d(VV/VH)的组合特征更适合识别水稻倒伏,而单dVH特征在识别玉米倒伏时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歌地球引擎 倒伏 合成孔径雷达 随机森林 K均值聚类 学习矢量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云计算LandTrendr算法的长三角森林扰动与增益连续监测
14
作者 江德婷 童旭东 +3 位作者 陈冬花 刘赛赛 杜一莎 樊景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3-431,共9页
长三角作为我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拥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准确捕捉和评估长三角森林的扰动与增益情况,对于提升该地区的森林管理水平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LandTrendr变化检测算法和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 长三角作为我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拥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准确捕捉和评估长三角森林的扰动与增益情况,对于提升该地区的森林管理水平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LandTrendr变化检测算法和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的Landsat 5~8时间序列叠加的方法,对长三角1991—2020年长达30年的森林扰动与增益进行监测.结果表明:LandTrendr算法监测森林扰动与增益的总体精度达到88.5%,森林扰动与增益的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均高于80%,表明长三角森林扰动与增益监测效果较好.长三角森林扰动总面积为9646.96 km^(2),森林增益总面积为37205.46 km^(2),近30年长三角森林总面积呈增加趋势.基于GEE云平台的LandTrendr算法实现了长三角森林扰动与增益的精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森林扰动与增益 LandTrendr 谷歌地球引擎 Landsat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SEI的汾河流域生态评价与驱动因素分析
15
作者 何洋 赵喜萍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29,43,共9页
基于MODIS遥感数据,提取并标准化NDVI、Wet、LST、NDBSI、BCSI、PM2.5,在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上以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标准化遥感生态指数(SRSEI),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与地理探测器对汾河流域... 基于MODIS遥感数据,提取并标准化NDVI、Wet、LST、NDBSI、BCSI、PM2.5,在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上以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标准化遥感生态指数(SRSEI),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与地理探测器对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与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大于67%,且以林地为主要土地类型的山地的SRSEI>0.6,以不透水面和农田为主要土地类型的盆地的SRSEI<0.4。(2)2000-2020年汾河流域SRSEI从0.447 9增加到0.559 3;流域92.29%区域的生态环境呈现改善趋势;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太原、临汾、运城盆地,其中40.24%区域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具有持续性。(3)对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驱动力而言:BCSI、NDVI、NDBSI、LST是驱动力最大的4个因素,且LST∩BCSI、Wet∩BCSI可对生态环境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以SRSEI模型评价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可行;21 a间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变好;盆地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治理政策应在保持山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侧重于盆地生态治理,应以提高植被覆盖、治理与修复盐碱地、提高土壤湿度与减低地表温度为主要生态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流域 标准化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地理探测器 谷歌地球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的中国不同生态系统林火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丹 汤志伟 +2 位作者 马小玉 邵尔辉 黄达沧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4-694,共11页
针对同时对大尺度范围内的不同生态系统林火驱动力研究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实现大范围不同生态系统林火驱动力的分析方法。首先基于GEE在线获取中国4个主要不同生态系统林火数据集、Sentinel-2卫... 针对同时对大尺度范围内的不同生态系统林火驱动力研究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实现大范围不同生态系统林火驱动力的分析方法。首先基于GEE在线获取中国4个主要不同生态系统林火数据集、Sentinel-2卫星影像和驱动因子等信息,再通过Sentinel-2影像提取的归一化燃烧率差值筛选真实林火点,然后利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增强回归树法对林火点分类并评价其表现,最后筛选最佳方法进行林火驱动力重要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预测林火的精度最高,均超过92%;山西省长治市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林火最重要的驱动力分别为人口分布和最高温度,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江西省赣州市林火发生最重要的两个驱动因子均为帕默尔干旱指数和土壤湿度。研究证明基于GEE的方法可有效地同时实现大范围内中国不同生态系统林火驱动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驱动力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增强回归树 谷歌地球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波动的中国沿海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分异
17
作者 张贵祥 马广鹏 《海洋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7-808,共12页
提升城市生态韧性是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的关键思路,基于过程的测度方式指标简洁、时效性高,为海岸带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获取并处理大气和植被遥感数据,构造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复合指数,测度2000-2023年生态环... 提升城市生态韧性是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的关键思路,基于过程的测度方式指标简洁、时效性高,为海岸带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获取并处理大气和植被遥感数据,构造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复合指数,测度2000-2023年生态环境波动变化情况,基于此测算不同发展阶段抵抗力和恢复力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发现:①研究区内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呈“U型”波动,这一波动过程可以划分为抵抗期、恢复期和优化期三个阶段,各城市随时间波动可分为三种类型且以“U型”最常见。②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程度在海陆位置、河海位置以及海岸带不同区段存在显著分异,2016-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幅度最大。③大多数城市生态韧性水平组合表现为“强抵抗力与弱恢复力”或者“弱恢复力和强抵抗力”这两种类型,抵抗力与恢复力常表现出负相关关系,生态环境本身通过适应与调整,当前阶段韧性水平由高到低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以下五个梯度:长江三角洲城市>黄海沿岸、渤海南部沿岸城市>海南省沿海城市、东海沿岸城市>南海沿岸城市、台湾省沿海城市>渤海湾北部沿岸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韧性 中国沿海城市 抵抗力 恢复力 谷歌地球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倪春雨 何文 姚月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27-5238,共12页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精准评价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融合Landsat 8遥感影像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精准评价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融合Landsat 8遥感影像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探讨自2012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以来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且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其中,流域林地和草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主要为优和良,而建设用地和耕地等区域主要为差和较差;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呈聚集性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高-高聚类、低-低聚类和不显著聚类;绿度和湿度指标对RSEI指数有正向影响,而干度和热度指标则为反向影响;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自然因素。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发展战略,注重保护和恢复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以促进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谷歌地球引擎(GEE) 主成分分析(PCA) 地理探测器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黄河陆上三角洲蚀退-淤进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乐 陈健斌 +5 位作者 俞永庆 王亚梅 王国阳 黄渊源 吕燕玲 丁咚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62,共14页
近30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黄河三角洲陆地蚀退-淤进过程对黄河流域水循环系统的响应变得更为显著。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和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影像,结合流域内气象水文长期测量数据,定量研... 近30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黄河三角洲陆地蚀退-淤进过程对黄河流域水循环系统的响应变得更为显著。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和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影像,结合流域内气象水文长期测量数据,定量研究了近30年黄河陆上三角洲蚀退-淤进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发现,1993—2022年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再波动增加的阶段,现行河口岸段为主要淤积区,陆地面积每年增长约1.67 km^(2),刁口河岸段为主要侵蚀区,陆地面积每年减少约2.15 km^(2);入海水沙与河口面积变化在1993—2001年自然水沙输运时期存在周期为4~5 a的负相位关系;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自然水沙输运时期(1993—2001年)气候变化主导了河口蚀退-淤进,人工水沙调控时期(2002—2022年)人类活动的影响远大于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蚀退-淤进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影响 谷歌地球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两岸生态环境质量差异性评价及港口发展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江容 林晓凤 +1 位作者 王豪伟 王翠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7-1853,共17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沿海地区,海峡两岸经贸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导致脆弱的沿海地区面临较大的生态风险,因此动态监测并评价两岸生态质量对推动两岸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及促进两岸和谐统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沿海地区,海峡两岸经贸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导致脆弱的沿海地区面临较大的生态风险,因此动态监测并评价两岸生态质量对推动两岸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及促进两岸和谐统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调用2000—2022年Landsat及MODIS数据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的基础上,运用差值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评价两岸生态环境质量的差异性,并在建立两岸主要港口多环缓冲区的基础上探讨港口规模及其周边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海峡两岸生态环境质量呈“西升东降”的特征,2010—2022年海峡两岸生态环境质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新冠疫情期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两岸生态环境质量差距逐渐缩小。(2)东岸生态环境质量优于西岸,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太姥山、玉山山脉等山地区域,较差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湖里区和晋江市等城市工业聚集区,2000—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显著退化的区域主要为东岸的山地区域,2010—2020年等级显著退化的区域主要为西岸的沿海区域。(3)两岸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处于山地区域的城市呈高值聚集,西岸的厦漳泉、福州市和莆田市以及东岸近海岸城市呈低值聚集。(4)海峡两岸港口规模及其周边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相似性,离港口距离越远,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越小,生态环境质量越好,班轮运输阶段港口规模越大其周边生态环境质量也越差;直航运输阶段港口规模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减弱并逐步改善。(5)受新冠疫情影响,港口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稍有转好,且西岸港口规模较大的厦门港和福州港较东岸港口更注重生态建设。研究可为海峡两岸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为生态港口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为促进两岸和谐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遥感生态指数 谷歌地球引擎平台 港口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