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潜叶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TabsGSTs2的克隆及与α-番茄碱的分子对接分析
1
作者 周昕雨 李金萍 +6 位作者 黄聪 许博 崔建臣 万方浩 张毅波 桂富荣 张桂芬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5,共10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在昆虫适应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GSTs基因在其响应α-番茄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番茄潜叶蛾TabsGSTs2基因全长,通过...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在昆虫适应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GSTs基因在其响应α-番茄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番茄潜叶蛾TabsGSTs2基因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TabsGSTs2基因的序列特征、理化特性、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和进化关系,通过RT-qPCR技术测定了α-番茄碱胁迫下TabsGSTs2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研究了TabsGSTs2和α-番茄碱的结合能力与结合模式。结果表明,TabsGSTs2基因的CDS全长为609 bp,编码20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8.47,分子量为23.895 kDa;TabsGSTs2具有4个β-折叠和9个α-螺旋,具有典型的GSTs保守结构域,包括GSH结合位点(G-site)和底物结合位点(H-site);TabsGSTs2属于sigma亚家族成员,与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CpGSTs2亲缘关系较近;α-番茄碱胁迫下,TabsGSTs2基因在72 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TabsGSTs2与α-番茄碱的结合能力较强,主要以氢键、疏水作用力和盐桥等相互作用维持稳定的结合。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研究番茄潜叶蛾适应α-番茄碱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挖掘番茄潜叶蛾防控新靶标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α-番茄碱 谷胱甘-s-转移 解毒代谢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菊酯在罗非鱼组织中的累积及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伟 陈家长 +1 位作者 马晓燕 冷春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76-1181,共6页
以罗非鱼Tilipia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溴氰菊酯后其组织中溴氰菊酯的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GST的正常值分别为(4.39±0.2)U.mg.prot-1和(13.3±0.3)U.mg.p... 以罗非鱼Tilipia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溴氰菊酯后其组织中溴氰菊酯的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GST的正常值分别为(4.39±0.2)U.mg.prot-1和(13.3±0.3)U.mg.prot-1。采用不同浓度的溴氰菊酯处理罗非鱼25 d,除了1.0μg.L-1浓度组罗非鱼体内无明显累积,GS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浓度组均有一定的累积,同时GST发生了明显的变化。GST的变化规律为先升高后降低,即溴氰菊酯对罗非鱼体内的GST是先诱导后抑制,且这种变化幅度肝脏比肌肉大。2.0 ̄10.0μg.L-1浓度组经15 ̄20 d可在肌肉和肝脏中达到累积-释放的动态平衡,最大累积系数分别为1.85和2.20。溴氰菊酯在罗非鱼组织中达到累积平衡时,其累积量与GST活性呈较明显的负相关。研究表明,1.0μg.L-1以下的溴氰菊酯对罗非鱼没有生化毒性影响,罗非鱼组织中的溴氰菊酯累积量和GST可用来评价农药对鱼类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罗非鱼 组织 累积 谷胱甘-s-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抗病功能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立功 孟庆林 +2 位作者 张匀华 刘志华 王志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5-643,共9页
为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在向日葵抗病机制中的作用,在核盘菌诱导向日葵转录组文库的基础上从向日葵耐病品种龙食葵2号中克隆了1个GST的c DNA序列,并进行了表达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75bp,编码224个氨基酸... 为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在向日葵抗病机制中的作用,在核盘菌诱导向日葵转录组文库的基础上从向日葵耐病品种龙食葵2号中克隆了1个GST的c DNA序列,并进行了表达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75bp,编码224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5.45k D,等电点为5.16,命名为Ha GSTU1(Gen Bank登录号为KR071872);Ha GSTU1蛋白属于GST的Tau家族,推测是一种无信号肽的细胞质蛋白,其N端结构域包含结合GSH的G位点,C端结构域包含特异结合底物的H位点;Ha GSTU1与一个橡胶树GST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72%。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花、根、种子和茎,在盘中的表达量最低;干旱、盐、草酸、核盘菌及其代谢物均能诱导向日葵Ha GSTU1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显著变化。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该基因导入烟草,提高了转基因烟草叶片对核盘菌的抗性。对抗性株系烟草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测定发现,转基因烟草叶片中GST和GPX酶活性较野生型提高约2倍,并随着接菌时间的延长,两种酶活性显著升高。初步推断Ha GSTU1具有抗核盘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谷胱甘-s-转移基因 基因克隆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胁迫下罗非鱼组织中过氧化氢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8
4
作者 瞿建宏 陈家长 +1 位作者 胡庚东 吴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692,共6页
以奥尼杂交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Oreochromisniloticus♀)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苯酚后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CAT正常值分别为8.56... 以奥尼杂交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Oreochromisniloticus♀)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苯酚后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CAT正常值分别为8.56±0.2U·mg-1和15.48±0.1U·mg-1,GST的正常值分别为4.39±0.20U·mg-1和13.30±0.31U·mg-1,均是肝脏组织高于肌肉组织。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苯酚处理罗非鱼25d,除了0.002mg·L-1质量浓度组罗非鱼体内CAT和GS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质量浓度组的CAT和GST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相近。CAT的变化规律为低质量浓度组先升高后降低,高质量浓度组不断下降。即低质量浓度苯酚对罗非鱼体内的CAT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高质量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可使鱼体内的CAT失活,且这种变化幅度肝脏比肌肉大。GST的变化规律为先升高后降低,即苯酚对罗非鱼体内的GST具有先诱导后抑制的作用。研究表明,0.002mg·L-1质量浓度以下的苯酚对罗非鱼没有生化毒性影响,罗非鱼组织中的CAT和GST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酚类污染物对鱼类的生化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罗非鱼 组织 过氧化氢 谷胱甘-s-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碱对小菜蛾的驱避活性及其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纪明山 刘少武 +2 位作者 谷祖敏 魏松红 王英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39-1043,共5页
采用常规生测方法和酶活力测定方法,初步研究了辣椒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产卵忌避和拒食作用,及其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Na+,K+-ATP酶活性的影响,以期阐明辣椒碱对害虫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辣椒碱对小菜蛾表... 采用常规生测方法和酶活力测定方法,初步研究了辣椒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产卵忌避和拒食作用,及其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Na+,K+-ATP酶活性的影响,以期阐明辣椒碱对害虫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辣椒碱对小菜蛾表现出较强的产卵忌避活性和拒食活性。在6.25×104mg/L浓度下,处理24h辣椒碱对小菜蛾的非选择性产卵忌避率达96.55%,选择性产卵忌避率为84.30%;在相同浓度下,处理48h辣椒碱对小菜蛾的非选择性拒食率达81.47%,选择性拒食率为69.69%。另外,经1.25×105mg/L辣椒碱不同时间处理后,小菜蛾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活力和Na+,K+-ATP酶活力与对照相比均产生了波动,处理18h时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最高,为152.01U·mg-1pro·min-1,处理1h时小菜蛾体内Na+,K+-ATP酶活力最高,为19.99U·mg-1pro·min-1。结果说明辣椒碱能够影响小菜蛾产卵和取食行为,并且对其体内的酶系也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辣椒碱 产卵忌避作用 拒食作用 谷胱甘-s-转移 NA^+ K^+-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z1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余泉友 房守敏 +2 位作者 左伟东 张泽 鲁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1-1068,共8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个功能广泛的超基因家族,其中Zeta家族在动物、植物和细菌中均有分布。在哺乳动物中,Zeta GSTs具有马来酰乙酰乙酸异构酶(MAAI)活性,参与苯丙氨酸/酪氨酸的代谢过程。本研究对家蚕Bombyxmori基因组中预测的...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个功能广泛的超基因家族,其中Zeta家族在动物、植物和细菌中均有分布。在哺乳动物中,Zeta GSTs具有马来酰乙酰乙酸异构酶(MAAI)活性,参与苯丙氨酸/酪氨酸的代谢过程。本研究对家蚕Bombyxmori基因组中预测的GST基因(BmGSTz1)进行了表达序列标签的搜索,经拼接后获得一条含有3′和5′非翻译区在内的长度为1239bp的cDNA序列,其3′端含有AATAAA加尾信号。BmGSTz1基因含有4个内含子,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均符合GT-AG规则。经TA克隆证实,BmGSTz1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648bp,共编码215个氨基酸。BmGSTz1推定的分子量为24.8kD,等电点pI为8.06。BmGSTz1与其他昆虫和哺乳动物GSTz1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进化分析表明家蚕BmGSTz1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GSTz1形成1∶1∶1∶1∶1的直系同源关系。RT-PCR和基因芯片数据表明BmGSTz1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序列和组织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提示家蚕BmGSTz1可能具有MAAI活性,这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mGSTz1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谷胱甘-s-转移 酪氨酸代谢 序列分析 CDNA克隆 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桑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的诱导表达定量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国栋 卫正国 +5 位作者 张轶岭 高瑞娜 王瑞娴 张婷 李兵 沈卫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6-220,共5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机理,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GSTs基因在正常饲养野桑蚕5龄幼虫及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处理...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机理,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GSTs基因在正常饲养野桑蚕5龄幼虫及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处理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Actin3内源参照基因对检测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结果表明: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处理5龄幼虫24h后,GSTs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诱导转录水平存在差异,但GSTs基因在脂肪体中的诱导转录水平最高,其次为中肠,可能与这2种组织是野桑蚕主要的解毒器官有关。其中,GSTe2和GSTe5基因诱导转录水平相对较高,推测这2个基因可能主要参与野桑蚕对外源物质的解毒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谷胱甘-s-转移基因 组织 诱导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香苷对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部分基因的诱导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婷 卫正国 +4 位作者 高瑞娜 王瑞娴 赵国栋 李兵 沈卫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6,共7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是对一种机体的解毒代谢起重要作用并可以被诱导的酶系。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家蚕Bombyx mori GSTs基因与植物次生物质芸香苷代谢的关系,本实验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是对一种机体的解毒代谢起重要作用并可以被诱导的酶系。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家蚕Bombyx mori GSTs基因与植物次生物质芸香苷代谢的关系,本实验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n qPCR)方法,用5×10^(-1),5×10^(-2),5×10^(-3) ng/μL 3个浓度芸香苷溶液处理家蚕5龄幼虫,并对各组织中GSTs Epsilon家族不同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浓度为5×10^(-2) ng/μL的芸香苷溶液能诱导GSTs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在中肠中,BmGSTe1,BmGSTe2和BmGSTe6的诱导转录水平较高,在诱导后24 h达到最大值;在脂肪体中BmGSTe1,BmGSTe6和BmGSTe7的转录水平相对较高且分别在诱导后2 h,2 h和4 h达到最大值;而GSTs基因在马氏管中表达量均很低或者检测不到表达。与5×10^(-2) ng/μL浓度相比,5×10^(-1)ng/μL的芸香苷溶液诱导后各基因的转录水平上升的幅度较小并且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而5×10^(-3) ng/μL浓度的芸香苷溶液并不能使GSTs基因的诱导转录水平发生变化。结果提示,家蚕GSTs Epsilon家族基因对芸香苷的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谷胱甘-s-转移基因 芸香苷 双跟踪标定定量PCR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肺耐药蛋白、酸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协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郑少江 吴人亮 +4 位作者 郭峻莉 郑少萍 王志华 焦嫦亮 汪永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肺耐药蛋白 (LRP) 和酸性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π) 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中的协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术前均未进行化疗的NSCLC组织中LRP、GST- π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NSCLC中LRP... 目的 探讨肺耐药蛋白 (LRP) 和酸性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π) 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中的协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术前均未进行化疗的NSCLC组织中LRP、GST- π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NSCLC中LRP、GST-.π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5. 8% (47/62); 66. 1% (41/62)。LRP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GST -π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LRP与 GST π阳性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LRP、GST -π在不同类型的NSCLC中均可表达, 但水平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P GST NSCLC 蛋白表达 肺耐药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意义 谷胱甘-s-转移 分化程度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菜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世超 林义章 +3 位作者 钟凤林 赵瑞丽 林琳琳 占丽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1-657,共7页
为探讨青花菜在模拟酸雨胁迫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表达变化,克隆了青花菜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cDNA序列全长,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青花菜GST基因cDNA全长为915bp,开放阅读框为64... 为探讨青花菜在模拟酸雨胁迫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表达变化,克隆了青花菜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cDNA序列全长,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青花菜GST基因cDNA全长为915bp,开放阅读框为642bp,编码213个氨基酸,推测分子式为C1091H1719N289O306S5,分子量为23 940.7,没有跨膜螺旋区域和信号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青花菜基因GST与芥菜的GST聚类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模拟酸雨胁迫下,GST基因的表达量在胁迫初期显著增大,随时间延长开始下降,表明其参与了青花菜抗酸雨的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谷胱甘-s-转移基因 分子克隆 模拟酸雨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d1)的诱导表达定量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国栋 卫正国 +1 位作者 李兵 沈卫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1,共6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d1)在家蚕体内的解毒和抗性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BmGSTd1基因在正常饲养及添食NaF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d1)在家蚕体内的解毒和抗性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BmGSTd1基因在正常饲养及添食NaF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家蚕Actin3、GAPDH、28S rRNA 3种内参照基因对检测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BmGSTd1基因在家蚕5龄幼虫各组织的转录水平存在差异,且采用不同内参照基因结果不一致:分别以家蚕Actin3、GAPDH、28S rRNA基因为内参照,该基因转录水平最高的组织分别为中肠、丝腺、脂肪体。5龄第2天幼虫添食NaF对体内各组织中BmGSTd1基因的转录水平具有诱导作用,且在不同组织中诱导表达的情况不同,采用以上3种内参照基因进行归一化处理的结果数据表明,中肠和脂肪体组织中的诱导转录水平最高,可能与这2种组织是家蚕主要的解毒器官有关。研究认为,检测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采用合适的内参照基因对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s-转移基因 家蚕组织 诱导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谷胱甘肽-S-转移酶π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英文> 被引量:8
12
作者 温宏升 夏薇 +3 位作者 盛瑞兰 郑肇巽 吴雨洁 朱广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6-158,共3页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临床恶性肿瘤化疗的主要障碍之一,细胞代谢解毒酶系的主要成员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高表达也参与MDR的形成。GSTπ是含量最丰富的GST同功酶,它在许多实体瘤中高表达,并与其对化疗药物的抵抗有...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临床恶性肿瘤化疗的主要障碍之一,细胞代谢解毒酶系的主要成员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高表达也参与MDR的形成。GSTπ是含量最丰富的GST同功酶,它在许多实体瘤中高表达,并与其对化疗药物的抵抗有关。本实验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3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GSTπ的表达进行了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谷胱甘-s-转移 免疫细胞化学ABC测定法 化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珣 何博文 张义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59-864,共6页
成功地构建了甘薯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IBGSTU1的原核表达质粒pET-IbGST,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部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部分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酶活性测定表明可溶的重组蛋白具有GST的活性。纯化的重... 成功地构建了甘薯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IBGSTU1的原核表达质粒pET-IbGST,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部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部分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酶活性测定表明可溶的重组蛋白具有GST的活性。纯化的重组蛋白质用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甘薯组织不启动IBGSTU1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但是在冷胁迫或重金属离子等的作用下,可以检测到该基因的mRNA和编码的蛋白质,表明该基因在甘薯的胁迫耐受中行使重要功能,并发现该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谷胱甘-s-转移 基因表达 冷胁迫 重金属诱导 RT-PCR 蛋白质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性和敏感小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谷胱甘肽的比较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吴刚 尤民生 赵士熙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78-481,共4页
研究了抗性和敏感小菜蛾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 GSTs)在不同发育期的变化及有机磷类杀虫剂对虫体谷胱甘肽 ( GSH)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抗性和敏感小菜蛾 GSTs比活力在各发育期中变化不大 ,但虫体 GSTs总活力随虫体生长发育而... 研究了抗性和敏感小菜蛾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 GSTs)在不同发育期的变化及有机磷类杀虫剂对虫体谷胱甘肽 ( GSH)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抗性和敏感小菜蛾 GSTs比活力在各发育期中变化不大 ,但虫体 GSTs总活力随虫体生长发育而显著增加 ,在 4龄和蛹期达到最大值 .抗性小菜蛾 GSTs活力明显高于敏感小菜蛾 .甲胺磷和水胺硫磷对敏感小菜蛾幼虫 GSH影响不明显 ,但可导致抗性小菜蛾 GSH质量摩尔浓度的显著降低 .因此可以认为 ,GSTs活力增高和 GSH的结合作用应是小菜蛾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的重要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谷胱甘-s-转移 谷胱甘 有机磷类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香苷诱导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家族基因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婷 卫正国 +4 位作者 高瑞娜 王瑞娴 赵国栋 李兵 沈卫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4-229,共6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超家族酶系。分析家蚕(Bombyx mori)GST omega家族基因在体内摄入植物次生物质芸香苷后的表达变化,为从代谢生理研究家蚕对农药的抗性,以及探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影...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超家族酶系。分析家蚕(Bombyx mori)GST omega家族基因在体内摄入植物次生物质芸香苷后的表达变化,为从代谢生理研究家蚕对农药的抗性,以及探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影响鳞翅目害虫对农药的敏感性的机制提供参考。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n qPCR)方法,检测添食不同浓度芸香苷溶液的家蚕5龄幼虫的中肠和脂肪体中GST omega家族不同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添食质量浓度为5×10-2 ng/μL的芸香苷溶液能诱导GST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与对照相比,中肠中BmGSTo1、BmGSTo2和BmGS-To3基因在诱导后24 h的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上升了7 143、1 391和3 398倍;在脂肪体中BmGSTo1的转录水平最高且在诱导后2 h达到最大值。与添食5×10-2 ng/μL芸香苷溶液处理组相比,添食5×10-1 ng/μL芸香苷溶液诱导后GST基因在蚕体组织转录水平上升的幅度较小,并且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而添食5×10-3 ng/μL芸香苷溶液诱导后并不能使GST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变化。研究结果提示:家蚕GST omega家族基因可能参与对摄入蚕体内的芸香苷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谷胱甘-s-转移基因 芸香苷 双跟踪标定定量PCR 转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E4基因的组织表达和序列特征及重组蛋白的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祥 聂红毅 +5 位作者 刘春 胡晓明 陈全梅 刘茹凤 赵萍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4-633,共10页
昆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主要行使对异生或内源有毒物质进行代谢解毒的功能。选择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E4的编码基因Bmgste4为靶标,研究其组织表达谱、序列结构特征及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的酶活性。RT-PCR检测不同组织表达特征... 昆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主要行使对异生或内源有毒物质进行代谢解毒的功能。选择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E4的编码基因Bmgste4为靶标,研究其组织表达谱、序列结构特征及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的酶活性。RT-PCR检测不同组织表达特征的结果显示,Bmgste4基因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的头部、触角、下颚须、表皮、脂肪体、丝腺以及雄性个体的马氏管和雌性个体的卵巢中均有表达,而在血细胞、中肠以及雄性个体的精巢和雌性个体的马氏管中不表达。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BmGSTE4具有完整和保守的GST二级结构特征,N端氨基酸残基保守,特别是谷胱甘肽结合位点。构建插入Bmgste4基因开放阅读框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p28-Bmgste4,并转化E.coli 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进行原核表达后,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重组蛋白对通用底物1-氯-2,4-二硝基苯的酶活参数:Km=0.58 mmol/L,Vmax=24.55μmol/(mg.min)。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家蚕体内解毒和抗药性机制以及开发鳞翅目害虫新型生物防治药剂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谷胱甘-s-转移E4 基因表达谱 多序列比对 原核表达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谷胱甘肽-s-转移酶μ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四桂 王平 +2 位作者 王朝禾 潘雪刁 刘培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谷胱甘肽-s-转移酶μ2(glutathione-s-transferase μ2,GSTμ2)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防治左心室肥厚的机制。方法:实验分3组:(1)正常对照组;(2)SHR组;(3)丹参酮ⅡA组。处理后检测...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谷胱甘肽-s-转移酶μ2(glutathione-s-transferase μ2,GSTμ2)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防治左心室肥厚的机制。方法:实验分3组:(1)正常对照组;(2)SHR组;(3)丹参酮ⅡA组。处理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重量指数及大鼠左心室GSTμ2的活性,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左心室O2.-的产生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GSTμ2的表达情况。结果:SHR组血压与左室重量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左心功能明显下降;丹参酮ⅡA显著逆转了SHR的左心室肥厚,但未明显改善高血压。SHR组左心室O2.-的产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而丹参酮ⅡA治疗后,O2.-产生较SHR组显著减少。GSTμ2的表达及活性在SHR组显著降低,而丹参酮ⅡA显著增加了GSTM2的表达及活性。结论:丹参酮ⅡA能逆转SHR的左心室肥厚,这可能与其增加GSTμ2表达,减少活性氧产生,消除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左心室肥厚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谷胱甘-s-转移μ2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DNA拓朴酶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殷育松 郭乔楠 +3 位作者 郭德玉 冯俊明 向德兵 辛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和DNA拓朴酶Ⅱ (TopoⅡ )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ST π、TopoⅡ在 40例骨肉瘤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40例骨肉瘤...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和DNA拓朴酶Ⅱ (TopoⅡ )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ST π、TopoⅡ在 40例骨肉瘤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40例骨肉瘤中GST π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2 5 % (3 3 40 )和 5 2 5 % (2 1 40 ) ,其中术前化疗组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 3 8 5 % (5 13 ) ,显著低于术前无化疗组 77 8% (2 1 2 7) (P <0 0 5 ) ,GST π的阳性表达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GST π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GST π主要参与骨肉瘤原发性耐药 ,TopoⅡ不仅参与骨肉瘤原发性耐药 ,同时也参与骨肉瘤继发性耐药 ;GST π和TopoⅡ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可能成为评估骨肉瘤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多药耐药性 预后 胎盘型谷胱甘-s-转移 DNA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氟草酯、杀虫安亚致死剂量对金鱼Carrasius auratu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肝脏酯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国念 吴慧明 +1 位作者 Jilisa K.Mwalilino 李少南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5-42,共8页
研究了 10 %千金乳油 (有效成分 :氰氟草酯 )和 78%杀虫安可溶性粉剂对金鱼和麦穗鱼肝脏酯酶及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GST)活性的亚致死剂量效应。发现杀虫安 (0 .2 34mg· L-1)对两种鱼的 GST活性均具诱导作用 ,而氰氟草酯 (1,2 mg&... 研究了 10 %千金乳油 (有效成分 :氰氟草酯 )和 78%杀虫安可溶性粉剂对金鱼和麦穗鱼肝脏酯酶及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GST)活性的亚致死剂量效应。发现杀虫安 (0 .2 34mg· L-1)对两种鱼的 GST活性均具诱导作用 ,而氰氟草酯 (1,2 mg· L-1)仅诱导了麦穗鱼的 GST活性 ;当杀虫安与氰氟草酯混合处理时 ,对麦穗鱼 GST活性的诱导效应最为明显。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氰氟草酯 (1,2 mg· L-1)和杀虫安 (0 .117,0 .2 34mg· L-1)均可诱导金鱼肝脏酯酶活性 ;对麦穗鱼肝脏酯酶而言 ,杀虫安为诱导作用 ,氰氟草酯则抑制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酶的活性直接或间接地受供试药剂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 Carrasiusauratus 麦穗鱼 Pseudorasboraparva 活性 氰氟草酯 杀虫安 肝脏酯 谷胱甘-s-转移 亚致死剂量效应 农药 环境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上调谷胱甘肽-S-转移酶μ_2抑制大鼠心肌肥厚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忠洪 王平 +1 位作者 周四桂 王桂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326-1331,共6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左心室谷胱甘肽-S-转移酶μ_2(glutathione-s-transferaseμ_2,GSTM2)的作用,以及二甲双胍对心肌肥厚防治的机制。方法:以16周龄的Wistar-Kyoto(WKY)和自发...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左心室谷胱甘肽-S-转移酶μ_2(glutathione-s-transferaseμ_2,GSTM2)的作用,以及二甲双胍对心肌肥厚防治的机制。方法:以16周龄的Wistar-Kyoto(WKY)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作为实验对照,以8周龄的WKY和SHR持续给药二甲双胍(Met)8周作为实验组。采用NIBP大鼠血压心率测定仪定期检测大鼠收缩压,利用BL-420生物实验系统、4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称量大鼠左心室及体质量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左心室GSTM2酶活性,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左心室GSTM2、p47phox及Nox4的蛋白表达,二氢乙啶(dihydroethidium,DHE)染色检测O_2·^-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HR组大鼠血压、左室重量指数及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明显增加;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maximal rate of increase and decrease of left-ventricle pressure development,±dp/dtmax)明显下降;左心室GSTM2的蛋白表达及酶活性明显下降;左心室P47phox及Nox4的蛋白表达明显增高;O_2·^-的产生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HR组相比,SHR二甲双胍治疗8周后,左室重量指数及LVEDP明显下降;±dp/dtmax明显升高;左心室GSTM2的蛋白表达及酶活性明显升高;左心室P47phox及Nox4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O_2·^-的产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逆转SHR心肌肥厚,可能与增加左心室GSTM2的蛋白表达、降低p47phox及Nox4的蛋白表达、减少活性氧产生、消除氧化应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心肌肥厚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谷胱甘-s-转移μ2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