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灵运诗“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考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90,共7页
钟嵘《诗品》评价谢灵运诗"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以曹植和张协为谢灵运诗的渊源,是符合事实的。谢灵运诗用典极多,主要特点是:从《诗经》、古乐府、古诗等,借用其字句或意境,而吸收其较为纯朴、典雅的风格;从《楚辞》、... 钟嵘《诗品》评价谢灵运诗"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以曹植和张协为谢灵运诗的渊源,是符合事实的。谢灵运诗用典极多,主要特点是:从《诗经》、古乐府、古诗等,借用其字句或意境,而吸收其较为纯朴、典雅的风格;从《楚辞》、汉赋、以曹植为主的建安文人作品、以陆机为主的太康文人作品里,借用其字句或意境,而承继其较为绮艳的风格。这各种特色形成了谢诗"繁富"、"富艳"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诗 品》 六朝文学 曹植 张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池塘生春草”中来——论谢眺对谢灵运诗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庆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87-92,100,共7页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篇》曾举枚乘、司马相如、马融、扬雄、张衡五家“夸张声貌”、“广寓极状”为例,指出“诸如此类,莫不相循,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刘勰仅用辞意相袭的例子来论证他的观点,当然还可讨论,但他提出来的“通变”...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篇》曾举枚乘、司马相如、马融、扬雄、张衡五家“夸张声貌”、“广寓极状”为例,指出“诸如此类,莫不相循,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刘勰仅用辞意相袭的例子来论证他的观点,当然还可讨论,但他提出来的“通变”——继承和革新发展的理论,无疑是正确的。每一个在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或诗人,都离不开对前辈的学习和借鉴,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革新和创造。南齐诗人谢胱(464—499)当然也不例外。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学习《诗经》、《楚辞》用心的甘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诗 谢眺 文心雕龙 通变 山水 继承 池塘 文学史 颜延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自然之神丽”——谢灵运山水诗之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力坚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刘勰认为:“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刘的论断显然与事实不符。事实是:玄风炽烈之时,山水已滋;而山水大盛之际,玄风犹存。确切地说,东晋文人在“山水以形媚道”的观点指导下。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 初发芙蓉 谢灵运诗 山水观 颜延之 山水景物 品》 东晋文人 歌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与谢灵运及其诗 被引量:1
4
作者 齐文榜 《中州学刊》 1988年第1期84-88,共5页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诗苑中,众星炳涣,千载辉耀。然而若论与佛教关系的密切程度,恐怕只有号称“诗佛”的王维可与谢灵运相提并论了。谢灵运,论其人则“笃好佛理”(《大藏经》第五十卷页367),是晋宋之际八百许“清信檀越”的领袖人物(《大...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诗苑中,众星炳涣,千载辉耀。然而若论与佛教关系的密切程度,恐怕只有号称“诗佛”的王维可与谢灵运相提并论了。谢灵运,论其人则“笃好佛理”(《大藏经》第五十卷页367),是晋宋之际八百许“清信檀越”的领袖人物(《大藏经》第四十五卷页150);论其诗,则“合诗易聃周骚辩仙释以成之”。(黄节《谢康乐诗注·序》),“诗歌中流露出严重的出世思想和宗教感情”(《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页219),因而被誉为“杰出的佛教诗人”(《中国佛教》[一]页39)。但是,在王维研究中,从佛教角度入手的时见其文,而在谢灵运研究中,对于作为“谢诗安身立命的中脊和灵魂”的玄理(胡明《谢灵运山水诗辨义》、《江淮论坛》1984年第3期)探讨较多,对谢诗蕴含的“彻空王之奥”(皎然《诗式·重意诗例》条)的佛教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佛教思想 大藏经 中国佛教 谢灵运山水 王维研究 玄理 黄节 晋宋 宗教感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嘉之雄”与盛唐“诗仙”——谢灵运与李白山水诗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树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62-66,共5页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诗经》中的《小雅·节南山》和《楚辞》中的《九歌·湘夫人》等,可以说是山水诗的滥觞。汉魏时期类似作品出现较多,但并不能形成流派。到东晋谢灵运出,以东南山水为其诗歌主要题材,遂开启了山水诗派。唐...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诗经》中的《小雅·节南山》和《楚辞》中的《九歌·湘夫人》等,可以说是山水诗的滥觞。汉魏时期类似作品出现较多,但并不能形成流派。到东晋谢灵运出,以东南山水为其诗歌主要题材,遂开启了山水诗派。唐代除了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派外,其他诗人如李白、杜甫都写过不少出色的山水诗,这正说明祖国山水陶冶了诗人,而诗人又以自己的彩笔描绘祖国的锦绣河山。但是,同样是写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时期 主要题材 山水 谢灵运诗 庐山 代表性 小雅 刘宋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籁虽参差 适我无非新——简论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审美取向及其美学意义
6
作者 刘启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9-44,共6页
谢灵运是一位对于我国山水写景文学的勃兴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以全新的创作题材和卓越的艺术表现,一扫自西晋永嘉以来诗坛溺于玄风,辞谢雕采的沉闷空气而开一代美学理想新风,不只饮誉当时,而且衣被后代。清代著名诗... 谢灵运是一位对于我国山水写景文学的勃兴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以全新的创作题材和卓越的艺术表现,一扫自西晋永嘉以来诗坛溺于玄风,辞谢雕采的沉闷空气而开一代美学理想新风,不只饮誉当时,而且衣被后代。清代著名诗论家沈德潜《说诗晬语》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康乐神工默运,明远廉俊无前,允称二妙。”又云:“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的系确论。“新”、“俊”二字,道出了谢诗于惨淡经营、精雕细琢中追求自然清新的本质特色。所谓“新”,不就是突破前人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取向 谢灵运山水 美学意义 艺术表现 美学理想 创作题材 沈德潜 山水自然 玄言 追求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谢灵运山水诗的景物描写
7
作者 冯兴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83-91,共9页
谈谢灵运山水诗的景物描写冯兴炜南朝刘宋代的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位山水诗人。他长期优游山水,写下了大量吟咏山水的诗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终于使山水诗脱颖而出,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新流派。必须承认,山水诗在深刻反映现... 谈谢灵运山水诗的景物描写冯兴炜南朝刘宋代的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位山水诗人。他长期优游山水,写下了大量吟咏山水的诗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终于使山水诗脱颖而出,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新流派。必须承认,山水诗在深刻反映现实方面有它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谢灵运 景物描写 《邻里相送至方山》 对偶句 颜色词 山水景物 叠音词 《石林话》 谢灵运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灵运山水诗辨议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明 《江淮论坛》 1984年第3期104-107,93,共5页
谢灵运山水诗在中国诗史上占着较为显著的地位,几乎所有的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都称扬他在山水诗开步上的杰出成就和积极作用。但是很少有人对其山水诗的哲学内涵作过深一层的探讨,因而在这个问题上迄今还存在着浮光掠影甚至似是而非的... 谢灵运山水诗在中国诗史上占着较为显著的地位,几乎所有的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都称扬他在山水诗开步上的杰出成就和积极作用。但是很少有人对其山水诗的哲学内涵作过深一层的探讨,因而在这个问题上迄今还存在着浮光掠影甚至似是而非的认识。谢灵运毕生写了大量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以其新人耳目的艺术表现打出了山水诗的地盘,把山水诗推向一个蔚然成风的新局面,而逼迫“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山水 艺术表现 玄言 中国 理过其辞 文学史家 文学批评 哲学内涵 新人 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9
作者 蒲友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29-35,共7页
谢灵运的山水诗,和他的人一样,在文学史上颇多争议,论者常常各持己见,针锋相对,很难达到一致的定评。本文仅对其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提出以下三题来讨论。 一、自然的风格 说到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特色,人们常常用他的一句诗来描述:“池塘... 谢灵运的山水诗,和他的人一样,在文学史上颇多争议,论者常常各持己见,针锋相对,很难达到一致的定评。本文仅对其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提出以下三题来讨论。 一、自然的风格 说到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特色,人们常常用他的一句诗来描述:“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楼》)。把它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概括到理论的高度,用风格论的术语来说明,就是清新,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山水 艺术特色 “清空” “清” “自然” “空” 文心雕龙 玄言 品》 风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灵运山水诗的意象组合
10
作者 王艳峰 《现代中文学刊》 1999年第1期42-43,47,共3页
钱钟书先生曾经考论中国古代文评有一种一贯的"结习":"盖吾人观物,有二结习:一、以无生者作有生者看,二、以非人作人看。鉴画衡文,道一以贯。"应该说,钱先生揭示的是一条中国诗文评各个时代贯穿的极普遍的通则,但... 钱钟书先生曾经考论中国古代文评有一种一贯的"结习":"盖吾人观物,有二结习:一、以无生者作有生者看,二、以非人作人看。鉴画衡文,道一以贯。"应该说,钱先生揭示的是一条中国诗文评各个时代贯穿的极普遍的通则,但在中国诗歌意象发展史上,不同的时代又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山水 歌意象 表现形式 发展史 语言结构 性语言 句式 中国古代 钱钟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选·诗》与《文心雕龙》诗论和《诗品》之比较──兼论无以判断舍人与昭明和记室对陶诗识力之高低 被引量:3
11
作者 力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2-85,共4页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品》 《文选》 《陶渊明集序》 “太康” 昭明太子 谢灵运诗 品序》 五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灵运美学成就论
12
作者 吴功正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5期80-84,共5页
谢灵运美学成就论吴功正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和素质的悲剧性诗人刘宋元嘉十年(433),一代奇才谢灵运以其四十九岁的盛年被诬谋反罪而弃市广州。他临刑前作有绝笔诗。“袭胜无胜生,李业有终尽。输公理既追,霍生命亦殒。凄凄凌霜叶... 谢灵运美学成就论吴功正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和素质的悲剧性诗人刘宋元嘉十年(433),一代奇才谢灵运以其四十九岁的盛年被诬谋反罪而弃市广州。他临刑前作有绝笔诗。“袭胜无胜生,李业有终尽。输公理既追,霍生命亦殒。凄凄凌霜叶,网网冲氏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美学成就 山水 审美特征 乌衣之游 品》 《宋书》 谢灵运诗 玄言 审美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山为何独钟康乐诗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劲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64-65,97,共3页
王船山撰《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及《诗译》、《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等作,涉及诗人近千家,每多非议,少轻许可,而独对谢康乐诗赞誉有加,无一微词。原因何在?本文从船山生平、创作。
关键词 王船山 评价 谢灵运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谢胱诗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钟陵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61-65,共5页
谢脁,字玄晖,是继谢灵运以后,南朝山水诗的又一个突出代表,他的诗风可以用“平秀清发”四个字来加以概括。对于他的这种艺术风格,我们必须在同谢灵运诗风的比较中来加以论述。大小谢诗风的比较,不仅对于深入认识小谢本人的艺术风格,而... 谢脁,字玄晖,是继谢灵运以后,南朝山水诗的又一个突出代表,他的诗风可以用“平秀清发”四个字来加以概括。对于他的这种艺术风格,我们必须在同谢灵运诗风的比较中来加以论述。大小谢诗风的比较,不仅对于深入认识小谢本人的艺术风格,而且对于理解南朝山水诗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即试图从比较中来对小谢诗风的特征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风格 山水 谢灵运诗 谢脁 自然美 谢眺 自然景色 宣城 艺术风貌 山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二谢到何逊——南朝山水诗发展轨迹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清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78-83,共6页
山水草木一直是诗歌的一种点缀。到了刘宋时代,它才真正成为审美实体,成为诗人们的知己。使人欣喜的是,它的介入使中国诗歌的抒情达意找到了理想的媒介,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山水诗是南朝诗歌的一大收获。从宋至齐梁它经历了一个由山... 山水草木一直是诗歌的一种点缀。到了刘宋时代,它才真正成为审美实体,成为诗人们的知己。使人欣喜的是,它的介入使中国诗歌的抒情达意找到了理想的媒介,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山水诗是南朝诗歌的一大收获。从宋至齐梁它经历了一个由山水与玄言杂揉到摆脱玄言而自立的过程。本文拟探寻它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轨迹 山水 谢灵运诗 刘宋时代 何逊 南朝 中国 玄言 艺术表现 抒情达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对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的评价
16
作者 谭承耕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3期51-57,共7页
王船山对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的评价,主要体现于《古诗评选》。在这本书里所下的评语,一般见解精辟。能通过对具体作品的鉴赏,阐述诗歌创作的根本原则,至今仍有借鉴之价值。但在有关诗歌发展的宏观方面,对个别作家的评价方面,有些见解失之... 王船山对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的评价,主要体现于《古诗评选》。在这本书里所下的评语,一般见解精辟。能通过对具体作品的鉴赏,阐述诗歌创作的根本原则,至今仍有借鉴之价值。但在有关诗歌发展的宏观方面,对个别作家的评价方面,有些见解失之偏颇,今人看来,似乎不可理解。本文主要企图对这些偏颇、似乎不可理解的见解,探索形成的原因、背景,以见其诗论的具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汉魏晋南北朝 谢灵运诗 民间歌谣 《子夜》 曹丕 含蓄委婉 四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玄言诗到山水诗之我见——论晋宋之际的文咏因革
17
作者 张金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6年第4期78-83,共6页
【正】 发生在晋宋之际的由玄言诗到山水诗的变迁,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一次重大的阶段性转变,历来论者甚夥。但是,这一变迁的轨迹究竟如何,其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却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不同意中国文学史研究中流行已久的... 【正】 发生在晋宋之际的由玄言诗到山水诗的变迁,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一次重大的阶段性转变,历来论者甚夥。但是,这一变迁的轨迹究竟如何,其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却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不同意中国文学史研究中流行已久的一种观点,认为永嘉至东晋的玄言诗,与刘宋初期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文学样式,把后者看作是对前者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变革。实际上,它们都是以魏晋文士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作为这种世界观人生观的理论形态的魏晋玄学为基础的,后者对于前者来说,既称之为变迁,自有其新变的内容,但同样不可否认,二者也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明显的前后因袭关系。刘宋初期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是直接由永嘉以来的玄言诗发展演变而来的,与其相对于玄言诗而称其为山水诗,倒不如瞻前而顾后,称其为由玄言诗到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的过渡形式更为恰切,因为山水诗只是发展到谢灵运之后的鲍照和谢眺时,经过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再一次扬弃,才真正摆脱玄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才最后完成对玄言诗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宋之际 玄言 魏晋玄学 谢灵运山水 刘宋 魏晋风度 玄学清谈 汤用彤 表达方式 世界观人生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山水诗的特殊目的——山水诗形成原因新探
18
作者 胡大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73-77,62,共6页
晋宋时代诗人创作山水诗,除给人们提供审美对象外还要以艺术形式再现自然山水之美以供人们观赏,这就是晋宋人创作山水诗的特殊目的。本文从当时山水画、家信中的山水描写、游山志游山记及当时山水诗的具体写作实践,从谢灵运山水诗的“... 晋宋时代诗人创作山水诗,除给人们提供审美对象外还要以艺术形式再现自然山水之美以供人们观赏,这就是晋宋人创作山水诗的特殊目的。本文从当时山水画、家信中的山水描写、游山志游山记及当时山水诗的具体写作实践,从谢灵运山水诗的“叙事——写景——说理抒情”的结构,从当时“文贵形似”的风气等方面,论证了这一问题。本文认为,晋宋时山水诗、游仙诗、玄言诗都描写刻画自然山水,但它们的区分在于:游仙诗的特殊目的是表达出世理想,玄言诗的特殊目的是阐发玄理,而山水诗的特殊目的则是让人们观赏自然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山水 自然之美 自然景物 谢灵运山水 山水画创作 艺术形式 山水自然 形成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 玄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诗笔记二则
19
作者 赵开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2期33-35,共3页
“登池上楼”“登池上楼”一诗,是谢灵运的代表作品之一。今就叶笑雪先生“谢灵运诗选”中对这篇诗的注文写出两点不同的体会。本篇首六句云:“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
关键词 进德 黄节 五言 谢灵运诗 作者 代表作品 退耕 写出 注本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论信息
20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97-99,共3页
中国山水诗的渊源赵昌平在《中国社会科学》90年4期发表了长篇论文《谢灵运与山水诗起源》。本文通过对谢灵运诗的溯源辨体,就中国山水诗的渊源问题作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从中国诗歌中山水成分的发展和谢氏创作历程来看,山水诗出于玄... 中国山水诗的渊源赵昌平在《中国社会科学》90年4期发表了长篇论文《谢灵运与山水诗起源》。本文通过对谢灵运诗的溯源辨体,就中国山水诗的渊源问题作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从中国诗歌中山水成分的发展和谢氏创作历程来看,山水诗出于玄言诗的旧说大可怀疑。提出:魏晋以来,宴游诗和行旅诗在山水成分的比重和描写的水准上,已远远超过今日所见的玄言诗与游仙诗,而成为谢灵运模写山水的基本形式,这就是中国山水诗发生的主要源头;建安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谢灵运诗 玄言 创作历程 中国 行旅 中国社会科学 歌内涵 渊源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