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明声律审美的继古与新变——兼及谢灵运文学史地位之失落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晓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共12页
《宋书·谢灵运传论》总结自生民以来文学情声、情辞审美的演进,在期待融通情、辞、声三维审美之新范式视野的基础上提出声律审美主张。永明体诗人以四声制韵,既是为实现诗的"易读诵",也蕴含着对复现生民内心音感的追求,... 《宋书·谢灵运传论》总结自生民以来文学情声、情辞审美的演进,在期待融通情、辞、声三维审美之新范式视野的基础上提出声律审美主张。永明体诗人以四声制韵,既是为实现诗的"易读诵",也蕴含着对复现生民内心音感的追求,是"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士族审美观在诗歌审美上的体现。这种审美自觉,既有着传统诵诗的审美积淀,也有此期佛教经声的影响;其所依托之声韵学知识,既有经学音训之启示,又有其时南北不同语音交流及佛教审音学的催化,具有新旧文化兼容的品格,能够整合魏晋以来旧族与南朝新兴士族的审美需求与知识积累。他们共同推出富有生命力的永明体,在入唐后发展成势压古诗的近体审美典范,导致谢灵运文学史地位之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律审美 谢灵运传论 沈约 王融 谢灵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约文学批评六论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庆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58-65,共8页
齐梁二代不过七十多年,但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却是十分兴盛的时期之一。在这七十多年间,出现了沈约、刘勰、钟蝾、裴子野、陆厥、萧统、萧纲、萧绎,萧子显等一大批文学批评家。毫无疑问,在这群批评家中,刘勰和钟蝾对文学批评的贡献最为... 齐梁二代不过七十多年,但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却是十分兴盛的时期之一。在这七十多年间,出现了沈约、刘勰、钟蝾、裴子野、陆厥、萧统、萧纲、萧绎,萧子显等一大批文学批评家。毫无疑问,在这群批评家中,刘勰和钟蝾对文学批评的贡献最为卓著。但是,我们也不应忘记,当刘勰尚未崭露头角、钟蝾尚为诸生的时候,由于年资的关系(沈约年长刘勰和钟嵘二十多岁),沈约巳号为“一代辞宗”,称雄文坛,成为一代文人的领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约 文学批评史 南齐书 史学家 文字 裴子野 钟嵘 谢灵运传论 刘勰 声律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颜延之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田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9-45,83,共8页
颜延之是南朝刘宋时的一位著名作家,在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其后又与谢灵运、鲍照合称为“元嘉三大家”。为“元嘉体”的代表作家之一。谢灵运以山水诗独标于世。鲍照的创作,则以“发唱惊挺”,俊逸豪迈为其主要特色,并受到后人... 颜延之是南朝刘宋时的一位著名作家,在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其后又与谢灵运、鲍照合称为“元嘉三大家”。为“元嘉体”的代表作家之一。谢灵运以山水诗独标于世。鲍照的创作,则以“发唱惊挺”,俊逸豪迈为其主要特色,并受到后人较高的评价。而颜延之的创作则比较复杂,既有“情喻渊深”、善叙丧乱的篇章,也有应诏奉制、酬赠和会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延之 刘宋 谢灵运传论 文学创作 南齐书 山水诗 白马 义门 作品 代表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颜延之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建忠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5期69-75,共7页
有这样一位诗人,由于鲍照的一句评价,竞遭到了人们长期的指责,以致被冷落、遗忘。他,就是与陶渊明、谢灵运、鲍照基本同时的六朝名家颜延之。建国以来,很少有专门研究、介绍他的文章。几种权威文学史说他的作品缺乏兴会和才华,好用典故... 有这样一位诗人,由于鲍照的一句评价,竞遭到了人们长期的指责,以致被冷落、遗忘。他,就是与陶渊明、谢灵运、鲍照基本同时的六朝名家颜延之。建国以来,很少有专门研究、介绍他的文章。几种权威文学史说他的作品缺乏兴会和才华,好用典故,殆同书抄①。这是很不公允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晋宋文坛因革历史的分析,评价颜延之的创作成就与历史地位,以引起研究者对颜延之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延之 南齐书 典故 文学创作 陶渊明 谢灵运传论 历史地位 妻子 刘宋 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机拟古诗新探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颀 张帆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12期46-48,共3页
古今学者对陆机的拟古诗多有讥评。王夫之评道: '平原(即陆机)拟古,步趋若一。'(《古诗评选》)吴兆宜评得更尖锐,陆机之作拟古'句仿字效,如临帖然'。(《玉台新詠》注)朱自清先生说: '陆机拟古诗差不多亦步亦趋。... 古今学者对陆机的拟古诗多有讥评。王夫之评道: '平原(即陆机)拟古,步趋若一。'(《古诗评选》)吴兆宜评得更尖锐,陆机之作拟古'句仿字效,如临帖然'。(《玉台新詠》注)朱自清先生说: '陆机拟古诗差不多亦步亦趋。'(《古诗十九首释》)敏泽电指出: '他的《拟古诗十二首》就是模仿《古诗十九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吴兆宜 律句 古今学者 朱自清先生 涉江采芙蓉 玉台 格律体 拟西北有高楼 谢灵运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屈赋对辛词的影响
6
作者 殷光熹 《思想战线》 1986年第4期80-86,共7页
古人论及诗歌创作对后世的影响时,往往将《诗》、《骚》作为源头和典范;强调学诗应当继承《诗》、《骚》的优良传统。在沈约看来,后世的一切韵文,“源其(?)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宋书.谢灵运传论》)。后来的许多作家、学者谈到学诗... 古人论及诗歌创作对后世的影响时,往往将《诗》、《骚》作为源头和典范;强调学诗应当继承《诗》、《骚》的优良传统。在沈约看来,后世的一切韵文,“源其(?)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宋书.谢灵运传论》)。后来的许多作家、学者谈到学诗问题时也都风骚并提。苏轼云:“熟读《毛诗·国风》、《离骚》,曲折尽在是矣。”(许彦周《诗话》引)吕居仁在《童蒙诗训》中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屈原 诗经 句子 诗歌创作 辛词 谢灵运传论 读楚辞 优良 屈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仄规律与新诗的音乐美
7
作者 孙映逵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1期78-80,共3页
调平仄是中国旧体诗的老规矩了.我国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文心雕龙·声律》)的音乐美,这与“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宋书·谢灵运传论》)的平仄规律是大有关系的.难道说这种... 调平仄是中国旧体诗的老规矩了.我国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文心雕龙·声律》)的音乐美,这与“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宋书·谢灵运传论》)的平仄规律是大有关系的.难道说这种平仄规律在今天的新诗创作中还会有什么用处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创作 音乐美 音组 诗行 郭沫若 抑扬 平声 谢灵运传论 一个音节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夫之的艺术想象观
8
作者 王思焜 《文艺理论研究》 1983年第2期71-76,共6页
一、“想象空灵,固有实际”王夫之谈到艺术构思时说:“落笔之先,匠意之始,有不可知者存焉。岂徒兴会标举,如沈约之所云者哉?”(《古诗评选》卷五)沈约的原话“灵运之兴会标举”(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提出了诗歌创作的“兴会”... 一、“想象空灵,固有实际”王夫之谈到艺术构思时说:“落笔之先,匠意之始,有不可知者存焉。岂徒兴会标举,如沈约之所云者哉?”(《古诗评选》卷五)沈约的原话“灵运之兴会标举”(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提出了诗歌创作的“兴会”,认识到诗人要有生活激发起来的真情实感,这是正确的。王夫之同样很重视“兴会”,并作过深入的论述。这里王夫之并非自相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想象 艺术构思 诗歌创作 古诗 谢灵运传论 作品 沈约 思想感情 生活经验 诗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言诗述论
9
作者 陈湘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17-21,共5页
玄言诗是一种以阐发玄理为主旨的哲学诗,主要盛行于东晋时期。沈约说: 在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 自建武(晋元帝年号,公元317年)暨于义熙(晋安帝年号,公元405—418年), 历载将百(《宋书·... 玄言诗是一种以阐发玄理为主旨的哲学诗,主要盛行于东晋时期。沈约说: 在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 自建武(晋元帝年号,公元317年)暨于义熙(晋安帝年号,公元405—418年), 历载将百(《宋书·谢灵运传论》)除钟嵘的《诗品序》把玄言诗的主要流传期提前到西晋永嘉年间外,檀道鸾的《续晋阳秋》、刘勰的《文心雕龙·时序》、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孙绰 许询 述论 玄理 玄学 东晋玄言诗 游仙诗 谢灵运传论 郭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