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永明声律审美的继古与新变——兼及谢灵运文学史地位之失落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晓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共12页
《宋书·谢灵运传论》总结自生民以来文学情声、情辞审美的演进,在期待融通情、辞、声三维审美之新范式视野的基础上提出声律审美主张。永明体诗人以四声制韵,既是为实现诗的"易读诵",也蕴含着对复现生民内心音感的追求,...
《宋书·谢灵运传论》总结自生民以来文学情声、情辞审美的演进,在期待融通情、辞、声三维审美之新范式视野的基础上提出声律审美主张。永明体诗人以四声制韵,既是为实现诗的"易读诵",也蕴含着对复现生民内心音感的追求,是"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士族审美观在诗歌审美上的体现。这种审美自觉,既有着传统诵诗的审美积淀,也有此期佛教经声的影响;其所依托之声韵学知识,既有经学音训之启示,又有其时南北不同语音交流及佛教审音学的催化,具有新旧文化兼容的品格,能够整合魏晋以来旧族与南朝新兴士族的审美需求与知识积累。他们共同推出富有生命力的永明体,在入唐后发展成势压古诗的近体审美典范,导致谢灵运文学史地位之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律审美
《
谢灵运传论
》
沈约
王融
谢灵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沈约文学批评六论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庆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58-65,共8页
齐梁二代不过七十多年,但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却是十分兴盛的时期之一。在这七十多年间,出现了沈约、刘勰、钟蝾、裴子野、陆厥、萧统、萧纲、萧绎,萧子显等一大批文学批评家。毫无疑问,在这群批评家中,刘勰和钟蝾对文学批评的贡献最为...
齐梁二代不过七十多年,但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却是十分兴盛的时期之一。在这七十多年间,出现了沈约、刘勰、钟蝾、裴子野、陆厥、萧统、萧纲、萧绎,萧子显等一大批文学批评家。毫无疑问,在这群批评家中,刘勰和钟蝾对文学批评的贡献最为卓著。但是,我们也不应忘记,当刘勰尚未崭露头角、钟蝾尚为诸生的时候,由于年资的关系(沈约年长刘勰和钟嵘二十多岁),沈约巳号为“一代辞宗”,称雄文坛,成为一代文人的领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约
文学批评史
南齐书
史学家
文字
裴子野
钟嵘
谢灵运传论
刘勰
声律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颜延之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田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9-45,83,共8页
颜延之是南朝刘宋时的一位著名作家,在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其后又与谢灵运、鲍照合称为“元嘉三大家”。为“元嘉体”的代表作家之一。谢灵运以山水诗独标于世。鲍照的创作,则以“发唱惊挺”,俊逸豪迈为其主要特色,并受到后人...
颜延之是南朝刘宋时的一位著名作家,在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其后又与谢灵运、鲍照合称为“元嘉三大家”。为“元嘉体”的代表作家之一。谢灵运以山水诗独标于世。鲍照的创作,则以“发唱惊挺”,俊逸豪迈为其主要特色,并受到后人较高的评价。而颜延之的创作则比较复杂,既有“情喻渊深”、善叙丧乱的篇章,也有应诏奉制、酬赠和会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延之
刘宋
谢灵运传论
文学创作
南齐书
山水诗
白马
义门
作品
代表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颜延之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
2
4
作者
周建忠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5期69-75,共7页
有这样一位诗人,由于鲍照的一句评价,竞遭到了人们长期的指责,以致被冷落、遗忘。他,就是与陶渊明、谢灵运、鲍照基本同时的六朝名家颜延之。建国以来,很少有专门研究、介绍他的文章。几种权威文学史说他的作品缺乏兴会和才华,好用典故...
有这样一位诗人,由于鲍照的一句评价,竞遭到了人们长期的指责,以致被冷落、遗忘。他,就是与陶渊明、谢灵运、鲍照基本同时的六朝名家颜延之。建国以来,很少有专门研究、介绍他的文章。几种权威文学史说他的作品缺乏兴会和才华,好用典故,殆同书抄①。这是很不公允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晋宋文坛因革历史的分析,评价颜延之的创作成就与历史地位,以引起研究者对颜延之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延之
南齐书
典故
文学创作
陶渊明
谢灵运传论
历史地位
妻子
刘宋
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陆机拟古诗新探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颀
张帆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12期46-48,共3页
古今学者对陆机的拟古诗多有讥评。王夫之评道: '平原(即陆机)拟古,步趋若一。'(《古诗评选》)吴兆宜评得更尖锐,陆机之作拟古'句仿字效,如临帖然'。(《玉台新詠》注)朱自清先生说: '陆机拟古诗差不多亦步亦趋。...
古今学者对陆机的拟古诗多有讥评。王夫之评道: '平原(即陆机)拟古,步趋若一。'(《古诗评选》)吴兆宜评得更尖锐,陆机之作拟古'句仿字效,如临帖然'。(《玉台新詠》注)朱自清先生说: '陆机拟古诗差不多亦步亦趋。'(《古诗十九首释》)敏泽电指出: '他的《拟古诗十二首》就是模仿《古诗十九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吴兆宜
律句
古今学者
朱自清先生
涉江采芙蓉
玉台
格律体
拟西北有高楼
谢灵运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屈赋对辛词的影响
6
作者
殷光熹
《思想战线》
1986年第4期80-86,共7页
古人论及诗歌创作对后世的影响时,往往将《诗》、《骚》作为源头和典范;强调学诗应当继承《诗》、《骚》的优良传统。在沈约看来,后世的一切韵文,“源其(?)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宋书.谢灵运传论》)。后来的许多作家、学者谈到学诗...
古人论及诗歌创作对后世的影响时,往往将《诗》、《骚》作为源头和典范;强调学诗应当继承《诗》、《骚》的优良传统。在沈约看来,后世的一切韵文,“源其(?)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宋书.谢灵运传论》)。后来的许多作家、学者谈到学诗问题时也都风骚并提。苏轼云:“熟读《毛诗·国风》、《离骚》,曲折尽在是矣。”(许彦周《诗话》引)吕居仁在《童蒙诗训》中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屈原
诗经
句子
诗歌创作
辛词
谢灵运传论
读楚辞
优良
传
统
屈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平仄规律与新诗的音乐美
7
作者
孙映逵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1期78-80,共3页
调平仄是中国旧体诗的老规矩了.我国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文心雕龙·声律》)的音乐美,这与“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宋书·谢灵运传论》)的平仄规律是大有关系的.难道说这种...
调平仄是中国旧体诗的老规矩了.我国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文心雕龙·声律》)的音乐美,这与“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宋书·谢灵运传论》)的平仄规律是大有关系的.难道说这种平仄规律在今天的新诗创作中还会有什么用处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创作
音乐美
音组
诗行
郭沫若
抑扬
平声
谢灵运传论
一个音节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夫之的艺术想象观
8
作者
王思焜
《文艺理论研究》
1983年第2期71-76,共6页
一、“想象空灵,固有实际”王夫之谈到艺术构思时说:“落笔之先,匠意之始,有不可知者存焉。岂徒兴会标举,如沈约之所云者哉?”(《古诗评选》卷五)沈约的原话“灵运之兴会标举”(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提出了诗歌创作的“兴会”...
一、“想象空灵,固有实际”王夫之谈到艺术构思时说:“落笔之先,匠意之始,有不可知者存焉。岂徒兴会标举,如沈约之所云者哉?”(《古诗评选》卷五)沈约的原话“灵运之兴会标举”(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提出了诗歌创作的“兴会”,认识到诗人要有生活激发起来的真情实感,这是正确的。王夫之同样很重视“兴会”,并作过深入的论述。这里王夫之并非自相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想象
艺术构思
诗歌创作
古诗
谢灵运传论
作品
沈约
思想感情
生活经验
诗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玄言诗述论
9
作者
陈湘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17-21,共5页
玄言诗是一种以阐发玄理为主旨的哲学诗,主要盛行于东晋时期。沈约说: 在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 自建武(晋元帝年号,公元317年)暨于义熙(晋安帝年号,公元405—418年), 历载将百(《宋书·...
玄言诗是一种以阐发玄理为主旨的哲学诗,主要盛行于东晋时期。沈约说: 在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 自建武(晋元帝年号,公元317年)暨于义熙(晋安帝年号,公元405—418年), 历载将百(《宋书·谢灵运传论》)除钟嵘的《诗品序》把玄言诗的主要流传期提前到西晋永嘉年间外,檀道鸾的《续晋阳秋》、刘勰的《文心雕龙·时序》、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孙绰
许询
述论
玄理
玄学
东晋玄言诗
游仙诗
谢灵运传论
郭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永明声律审美的继古与新变——兼及谢灵运文学史地位之失落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晓红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5FZW003)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4wkpy3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3T60816)
文摘
《宋书·谢灵运传论》总结自生民以来文学情声、情辞审美的演进,在期待融通情、辞、声三维审美之新范式视野的基础上提出声律审美主张。永明体诗人以四声制韵,既是为实现诗的"易读诵",也蕴含着对复现生民内心音感的追求,是"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士族审美观在诗歌审美上的体现。这种审美自觉,既有着传统诵诗的审美积淀,也有此期佛教经声的影响;其所依托之声韵学知识,既有经学音训之启示,又有其时南北不同语音交流及佛教审音学的催化,具有新旧文化兼容的品格,能够整合魏晋以来旧族与南朝新兴士族的审美需求与知识积累。他们共同推出富有生命力的永明体,在入唐后发展成势压古诗的近体审美典范,导致谢灵运文学史地位之失落。
关键词
声律审美
《
谢灵运传论
》
沈约
王融
谢灵运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沈约文学批评六论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庆元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58-65,共8页
文摘
齐梁二代不过七十多年,但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却是十分兴盛的时期之一。在这七十多年间,出现了沈约、刘勰、钟蝾、裴子野、陆厥、萧统、萧纲、萧绎,萧子显等一大批文学批评家。毫无疑问,在这群批评家中,刘勰和钟蝾对文学批评的贡献最为卓著。但是,我们也不应忘记,当刘勰尚未崭露头角、钟蝾尚为诸生的时候,由于年资的关系(沈约年长刘勰和钟嵘二十多岁),沈约巳号为“一代辞宗”,称雄文坛,成为一代文人的领袖。
关键词
沈约
文学批评史
南齐书
史学家
文字
裴子野
钟嵘
谢灵运传论
刘勰
声律说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颜延之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田青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9-45,83,共8页
文摘
颜延之是南朝刘宋时的一位著名作家,在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其后又与谢灵运、鲍照合称为“元嘉三大家”。为“元嘉体”的代表作家之一。谢灵运以山水诗独标于世。鲍照的创作,则以“发唱惊挺”,俊逸豪迈为其主要特色,并受到后人较高的评价。而颜延之的创作则比较复杂,既有“情喻渊深”、善叙丧乱的篇章,也有应诏奉制、酬赠和会的作品;
关键词
颜延之
刘宋
谢灵运传论
文学创作
南齐书
山水诗
白马
义门
作品
代表作家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颜延之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
2
4
作者
周建忠
出处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5期69-75,共7页
文摘
有这样一位诗人,由于鲍照的一句评价,竞遭到了人们长期的指责,以致被冷落、遗忘。他,就是与陶渊明、谢灵运、鲍照基本同时的六朝名家颜延之。建国以来,很少有专门研究、介绍他的文章。几种权威文学史说他的作品缺乏兴会和才华,好用典故,殆同书抄①。这是很不公允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晋宋文坛因革历史的分析,评价颜延之的创作成就与历史地位,以引起研究者对颜延之的注意。
关键词
颜延之
南齐书
典故
文学创作
陶渊明
谢灵运传论
历史地位
妻子
刘宋
文字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陆机拟古诗新探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颀
张帆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12期46-48,共3页
文摘
古今学者对陆机的拟古诗多有讥评。王夫之评道: '平原(即陆机)拟古,步趋若一。'(《古诗评选》)吴兆宜评得更尖锐,陆机之作拟古'句仿字效,如临帖然'。(《玉台新詠》注)朱自清先生说: '陆机拟古诗差不多亦步亦趋。'(《古诗十九首释》)敏泽电指出: '他的《拟古诗十二首》就是模仿《古诗十九首》的……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吴兆宜
律句
古今学者
朱自清先生
涉江采芙蓉
玉台
格律体
拟西北有高楼
谢灵运传论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屈赋对辛词的影响
6
作者
殷光熹
出处
《思想战线》
1986年第4期80-86,共7页
文摘
古人论及诗歌创作对后世的影响时,往往将《诗》、《骚》作为源头和典范;强调学诗应当继承《诗》、《骚》的优良传统。在沈约看来,后世的一切韵文,“源其(?)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宋书.谢灵运传论》)。后来的许多作家、学者谈到学诗问题时也都风骚并提。苏轼云:“熟读《毛诗·国风》、《离骚》,曲折尽在是矣。”(许彦周《诗话》引)吕居仁在《童蒙诗训》中指出:“
关键词
辛弃疾
屈原
诗经
句子
诗歌创作
辛词
谢灵运传论
读楚辞
优良
传
统
屈赋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平仄规律与新诗的音乐美
7
作者
孙映逵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1期78-80,共3页
文摘
调平仄是中国旧体诗的老规矩了.我国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文心雕龙·声律》)的音乐美,这与“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宋书·谢灵运传论》)的平仄规律是大有关系的.难道说这种平仄规律在今天的新诗创作中还会有什么用处吗?
关键词
新诗创作
音乐美
音组
诗行
郭沫若
抑扬
平声
谢灵运传论
一个音节
诗歌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夫之的艺术想象观
8
作者
王思焜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1983年第2期71-76,共6页
文摘
一、“想象空灵,固有实际”王夫之谈到艺术构思时说:“落笔之先,匠意之始,有不可知者存焉。岂徒兴会标举,如沈约之所云者哉?”(《古诗评选》卷五)沈约的原话“灵运之兴会标举”(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提出了诗歌创作的“兴会”,认识到诗人要有生活激发起来的真情实感,这是正确的。王夫之同样很重视“兴会”,并作过深入的论述。这里王夫之并非自相矛盾。
关键词
艺术想象
艺术构思
诗歌创作
古诗
谢灵运传论
作品
沈约
思想感情
生活经验
诗说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玄言诗述论
9
作者
陈湘锋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17-21,共5页
文摘
玄言诗是一种以阐发玄理为主旨的哲学诗,主要盛行于东晋时期。沈约说: 在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 自建武(晋元帝年号,公元317年)暨于义熙(晋安帝年号,公元405—418年), 历载将百(《宋书·谢灵运传论》)除钟嵘的《诗品序》把玄言诗的主要流传期提前到西晋永嘉年间外,檀道鸾的《续晋阳秋》、刘勰的《文心雕龙·时序》、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
关键词
玄言诗
孙绰
许询
述论
玄理
玄学
东晋玄言诗
游仙诗
谢灵运传论
郭璞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永明声律审美的继古与新变——兼及谢灵运文学史地位之失落
李晓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沈约文学批评六论
陈庆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颜延之的文学创作
周田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颜延之的文学创作
周建忠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陆机拟古诗新探
陈颀
张帆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屈赋对辛词的影响
殷光熹
《思想战线》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平仄规律与新诗的音乐美
孙映逵
《高校教育管理》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王夫之的艺术想象观
王思焜
《文艺理论研究》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玄言诗述论
陈湘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