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赞赏这种自我超越——就“谢晋模式”与章俊松先生商榷 |
周晓晨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2
|
从《清凉寺钟声》看创作嬗变的得失——对“谢晋模式”的再探讨 |
松子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3
|
对“谢晋模式”的再思考 |
汪雄飞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4
|
“死—生”仪式:谢晋电影语言与“现代化” |
聂欣如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历史的讽刺力——谢晋遭遇了蝴蝶效应之后 |
王志敏
赵楠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6
|
谢晋: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艺术高峰 |
尹鸿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7
|
转型时代中“诗的咏叹”与“文的自觉”——谢晋电影风格论 |
唐晓妍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8
|
再谈八十年代谢晋电影研究中的家国叙事 |
陈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9
|
上影厂真的不见了 |
陈绍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