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指称”与“意谓”——一段分析哲学的历史 |
王路
|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纳尔逊·古德曼的再现理论:密集充满的指谓 |
黄应全
周琪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牟宗三对程明道“生之谓性”说的已有解释与可能的圆教解释 |
肖雄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文本之“体”与诠释之“用”——试以“体用”范畴讨论中国阐释学传统 |
周裕锴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语义特征的不对称性研究 |
张德岁
张国宪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
6
|
从误读“充实之谓美”到美育的理论瓶颈 |
王毅
喻琼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
7
|
也说饰句副词和饰谓副词 |
杨德峰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
8
|
述谓性“这/那个+谓词性成分+(的)” |
金晶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
9
|
谓词性宾语的句法地位 |
石定栩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
10
|
"生之谓性"与二程的"复性"之路 |
向世陵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
11
|
60年来的体词谓语句研究述评 |
陈满华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
12
|
人性之为本性的名学释证——对《孟子·告子上》“生之谓性”章之解读 |
刘伟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
13
|
传入日本的宋代剔彩漆器及其名谓考析 |
何振纪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
14
|
论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中的符号指谓问题 |
徐长福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
15
|
认知取向的扬弃——《孟子·告子上》“生之谓性”章疏解 |
郭美华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
16
|
从目录学的角度探论“不歌而诵谓之赋”——马积高先生《赋史》关于赋体论述的启示 |
何新文
张家国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
17
|
谓词性主宾语语用文化的不对称性研究 |
张德岁
张学城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18
|
告子的“生之谓性”及其意义 |
丁为祥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
19
|
论广州话谓词性的“形+名”组合 |
彭小川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
20
|
何谓异质性?——从定义的指谓分析来看 |
徐长福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