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汉字的谐声系统看喉牙声转——兼评“上古音晓匣归见溪群”说 被引量:6
1
作者 朱声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本文论证喉音是人类的原始音,认为李新魁先生上古没有喉音的观点不能成立。从汉字谐声系统论证喉牙声转这一音理,对李文所谓喉牙“合一”、“不分”、“音值相同”、“魏晋以后喉音自牙音分化而出”的观点进行分析评述。
关键词 谐声系统 喉牙声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声同部说”评议 被引量:4
2
作者 顾之川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S2期80-85,共6页
古音学发展到清代,步入了群星灿烂的极盛时期,名家辈出,硕果累累,不仅为传统的汉语语言学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就是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也放射出了绚丽夺目的光彩.昆山顾炎武肇其端,粗分古音为十部,力辟榛芜,启牖功高;婺源江慎修振其绪... 古音学发展到清代,步入了群星灿烂的极盛时期,名家辈出,硕果累累,不仅为传统的汉语语言学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就是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也放射出了绚丽夺目的光彩.昆山顾炎武肇其端,粗分古音为十部,力辟榛芜,启牖功高;婺源江慎修振其绪,进一步分古韵为十三部.步其踵武,擘析加密.其后段玉裁、孔广森、戴东原、王念孙、江有诰、章太炎、黄季刚、王力、董同龢等,相沿迭续,承继有作,补苴罅漏,浸浸加详.至此,先秦古韵之部类分合,遂昭然若揭.其中尤以段玉裁氏,生逢乾嘉盛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声字 段玉裁 古音学 说文解字注 语言学研究 谐声系统 顾炎武 汉语音韵学 上古韵部 发展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系联《广韵》反切下字的新方法——对陈澧系联法之补充 被引量:1
3
作者 尹戴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244-248,共5页
陈澧《切韵考》一书在音韵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陈澧在书中首创"反切系联法",以考求《广韵》的声类和韵类。他的反切系联法基本上能把《广韵》大部分反切下字进行系联分类。但并非《广韵》所有的韵都四声相承,有时虽然... 陈澧《切韵考》一书在音韵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陈澧在书中首创"反切系联法",以考求《广韵》的声类和韵类。他的反切系联法基本上能把《广韵》大部分反切下字进行系联分类。但并非《广韵》所有的韵都四声相承,有时虽然可以根据四声相承法推断某韵分为几个韵类,但不能系联的个别反切下字具体该归入哪一类,却无法判断。另外,一个个系联《广韵》1190个反切下字,比较费时费力,有没有较之更简便省时的方法呢?"同音字组法"和"谐声系统法"这两种新方法可以克服陈澧系联法之不足,准确系联,简便省时,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韵考》 《广韵》 系联法 同音字组法 谐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临沂汉简、长沙帛书通假字再证古声十九纽 被引量:6
4
作者 时建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8-33,共6页
研究上古音的声类,向来依据的是谐声系统、声训、读若、异文、异切以及方言的读音等,很少使用地下出土的文字材料。建国以来,山东临沂银雀山和湖南长沙马王堆分别出土了一批竹简和帛书,这些竹书和帛书都是汉代前期埋于墓葬中的古写本,... 研究上古音的声类,向来依据的是谐声系统、声训、读若、异文、异切以及方言的读音等,很少使用地下出土的文字材料。建国以来,山东临沂银雀山和湖南长沙马王堆分别出土了一批竹简和帛书,这些竹书和帛书都是汉代前期埋于墓葬中的古写本,竹书写本如《管子》、《孙子兵法》、《晏子春秋》、《尉缭子》,帛书写本如《周易》、《老子》、《经法》、《纵横家书》等,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许多通假字。写本通假字跟传本通假字多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假字 帛书 三通 竹书 谐声系统 湖南长沙 方言 孙子兵法 晏子春秋 上古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无轻唇音”之说不可信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健庵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99-104,共6页
“古无轻唇音”这一学说,是清代学者钱大昕首先明确提出来的。他的论断是:“凡轻唇之音,古皆读为重唇。”“六朝以后,重唇为轻唇。”①用这一学说来解释古字通假和谐声系统以及后来所谓“类隔切”,的确很方便。因此受到后来学者的赞许,... “古无轻唇音”这一学说,是清代学者钱大昕首先明确提出来的。他的论断是:“凡轻唇之音,古皆读为重唇。”“六朝以后,重唇为轻唇。”①用这一学说来解释古字通假和谐声系统以及后来所谓“类隔切”,的确很方便。因此受到后来学者的赞许,似乎已经成为定论。对这学说提出过一点小异议或修正性意见的是符定一。符氏认为“古有轻唇音”。可惜他最后又否定了自己的看法。钱氏认为轻唇音六朝以后才从重唇音分化出来;而符氏认为轻唇音虽已存在,但只是重唇音中的音位变体。就实质看,钱符两家学说是一致的,都认为轻唇音在古音声母系统中不是独立的音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唇音 轻重唇音 谐声系统 古字通假 声母系统 学说 语音系统 译音 古音 音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玉裁研究古音的贡献——纪念段玉裁诞生250年 被引量:1
6
作者 钱曾怡 《文史哲》 1985年第6期69-73,共5页
古音研究从宋代的吴棫到清代的顾炎武,可以说是从萌芽时期进入了奠定基础的昌盛时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的研究中,把文字的谐声系统和语音的韵部系统结合起来,从而把古音研究在顾炎武、江永等人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段玉裁(公... 古音研究从宋代的吴棫到清代的顾炎武,可以说是从萌芽时期进入了奠定基础的昌盛时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的研究中,把文字的谐声系统和语音的韵部系统结合起来,从而把古音研究在顾炎武、江永等人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段玉裁(公元1735——1815年),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人。段氏古音学的贡献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在具体的关于古音韵部系统的建立方面,二是他研究古音的方法及明确提出的理论。以上两方面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他的传世之作《说文解字注》一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玉裁 古音研究 说文解字注 顾炎武 古音学 韵部系统 谐声系统 古韵分部 广韵 奠定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