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因言何以获罪?——“谋大逆”与清代文字狱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57-65,共9页
文字狱是专制社会的产物。那么,因言何以获罪?获何罪?如何处刑?文章认为,中国古代文字狱的定罪处刑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隋唐之前,对文字狱的处罚,罪名不一;"十恶"定型之后,主要以"大不敬"处罚;明清时期,由于... 文字狱是专制社会的产物。那么,因言何以获罪?获何罪?如何处刑?文章认为,中国古代文字狱的定罪处刑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隋唐之前,对文字狱的处罚,罪名不一;"十恶"定型之后,主要以"大不敬"处罚;明清时期,由于"大不敬"条文的变化,使得"谋大逆"取代"大不敬"成为处罚文字狱最主要的罪名。通过对"谋大逆"的发展源流、内涵等的仔细辨析,我们发现,恰恰是"谋大逆"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不确定性极大方便了统治者在文字狱认定及其处罚上的任意所为。最后,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中,清代文字狱也并非全部是按照"谋大逆"定罪处刑,而是形成了一个以"谋大逆"为首的罪名群,为了加强治理效果,也往往会使用杖毙等法外之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谋大逆 文字狱 十恶 大不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封建刑法中的犯罪未遂问题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秉志 《中州学刊》 1987年第1期57-61,共5页
犯罪未遂制度是近现代世界刑事立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近现代各国刑法学中基本的和重要的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为了科学地解决社会科学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 犯罪未遂制度是近现代世界刑事立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近现代各国刑法学中基本的和重要的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为了科学地解决社会科学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所以,研究犯罪未遂也有必要对其进行历史的研究。一般认为,从世界范围看,封建国家还没有犯罪未遂的理论,封建刑法里也还没有犯罪未遂的一般制度。但是,历史文献和研究著述表明,封建刑法在一些具体犯罪的处罚上,已经开始对是否完成了犯罪有所区别,已经有了接近于或基本上相当于近现代刑法中关于犯罪未遂如何处罚的规定。中国绵延了两千多年的、高度发达的封建刑法,便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证。本文试图对中国封建刑法中的犯罪未遂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未遂 现代刑法 迷信犯 唐律 大罪 犯罪预备 问题初探 谋大逆 《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德主刑辅”法律思想的再思考
3
作者 龙大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50-60,共11页
法史学界普遍认为,“德主刑辅”是传统儒家在刑法原则上坚持轻刑的思想主张,自汉以后一直是封建刑事立法的指导.立足于历史上法律思想与法律实践之间的差距,结合法理学的研究成果,笔者在辨析其思想特质的过程中探知:“德主刑辅”思想虽... 法史学界普遍认为,“德主刑辅”是传统儒家在刑法原则上坚持轻刑的思想主张,自汉以后一直是封建刑事立法的指导.立足于历史上法律思想与法律实践之间的差距,结合法理学的研究成果,笔者在辨析其思想特质的过程中探知:“德主刑辅”思想虽然在历代意识形态领域中独据要席,但在统治者眼中却重视不够,在法律实践活动中也运用有限,起码不是封建立法一贯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主刑辅 刑法原则 十恶 意识形态领域 轻刑 盗贼重法 为政以德 谋大逆 封建社会后期 开皇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