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风煮茗竹雨谈诗
1
作者 钱志扬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煮茗 谈诗 松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己度人的一种方式——读张执浩《不如读诗:在黄鹤楼下谈诗》
2
作者 林东林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第3期37-40,共4页
那是一个有无数人想象、寻访、考证却又没有谁能够再次抵达的夜晚,那是1253年前降临到耒水中的一条小船上独属于杜甫一个人的夜晚,又或者说,那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具有标志意义、最绕不过去的一个夜晚。公元770年,是年夏天,因生计所迫而... 那是一个有无数人想象、寻访、考证却又没有谁能够再次抵达的夜晚,那是1253年前降临到耒水中的一条小船上独属于杜甫一个人的夜晚,又或者说,那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具有标志意义、最绕不过去的一个夜晚。公元770年,是年夏天,因生计所迫而从湖南辗转湖北、又从湖北辗转湖南的杜甫,再一次折返回了两年前就避居于此的潭州,时逢臧玠作乱,他本来是计划沿着耒水溯江而上、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伟,不过舟行至耒阳时赶上江水暴涨,他又不得不暂泊于方田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史 谈诗 崔伟 张执浩 黄鹤楼 标志意义 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夫谈诗
3
作者 章静 《国际人才交流》 2020年第1期46-47,共2页
国艺新时代网络文艺社群中,有一位诗人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力夫先生”,他总是谦和低调、敦厚文雅。他就是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张力夫。拥有多年诗词编辑工作经验的张力夫先生不仅在诗词创作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还积累了丰厚的诗词理... 国艺新时代网络文艺社群中,有一位诗人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力夫先生”,他总是谦和低调、敦厚文雅。他就是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张力夫。拥有多年诗词编辑工作经验的张力夫先生不仅在诗词创作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还积累了丰厚的诗词理论和创作经验,在诗词评点及修改上往往独具眼力、一针见血,不论是在线上微信群里还是线下沙龙活动中,他总是耐心地解答诗友提出的问题,认真点评和修改每一首托付于他的诗词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艺 诗词创作 诗词作品 北京诗词学会 谈诗 沙龙活动 创作经验 微信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诗、书学习及其他
4
作者 沈鹏 《中国书画》 2017年第11期22-25,共4页
开讲之前,先说点"题外话"。我先后收到两封索字的邀请函,上面赫然写着"纪念曾巩同志诞生998年""纪念李时珍同志诞辰500周年"。虽然"同志"这个词在春秋时代就有了,但是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又将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称为同志,... 开讲之前,先说点"题外话"。我先后收到两封索字的邀请函,上面赫然写着"纪念曾巩同志诞生998年""纪念李时珍同志诞辰500周年"。虽然"同志"这个词在春秋时代就有了,但是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又将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称为同志,不知何等意义,为"尊重"或者随手写来?像这类的事,不免让人联想到当代风气用语不严,以致知识文化水平有所降低。又比如,刚才我来的时候一路看到围墙上很大的标语,每幅十到二十多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文化 唐宋八大家 邀请函 药物学家 曾巩 谈诗 当代 问渠那得清如许 意境之美 恶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诗漫笔
5
作者 柯大课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58-59,共2页
李白的“清平乐”三首写在宫苑中赏花的杨贵妃.诗人用“云想衣裳花想容”形容她的外貌,用“会向瑶台月下逢”的仙女形容她的风姿,用“一枝浓艳露凝香”来比喻她的华美,用“云雨巫山”、“君王带笑看”和“飞燕新妆”来表现她的妩媚.这... 李白的“清平乐”三首写在宫苑中赏花的杨贵妃.诗人用“云想衣裳花想容”形容她的外貌,用“会向瑶台月下逢”的仙女形容她的风姿,用“一枝浓艳露凝香”来比喻她的华美,用“云雨巫山”、“君王带笑看”和“飞燕新妆”来表现她的妩媚.这在应制写宫中美女诗中,应属“上乘”之作.但这位美得象神仙一般的活贵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诗 杨贵妃 清平乐 云想衣裳 花想容 漫成一首 仙宫 旅夜书怀 黄河之水天上来 江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叶木屋话诗文——记郭老四十年前与文艺青年谈诗文
6
作者 臧云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78年第2期14-17,共4页
六月十三日夜,忽接《诗刊》来电,约写郭老诗文,并嘱通话。我想郭老已逾85高龄,也许是纪念他创作生活60周年吧。翌日接通电话,我说已写就《红岩九歌》,是纪念周总理的,内有“赖家桥畔”一节写的郭老。那知电话中竟传来郭老昨日去世的噩耗... 六月十三日夜,忽接《诗刊》来电,约写郭老诗文,并嘱通话。我想郭老已逾85高龄,也许是纪念他创作生活60周年吧。翌日接通电话,我说已写就《红岩九歌》,是纪念周总理的,内有“赖家桥畔”一节写的郭老。那知电话中竟传来郭老昨日去世的噩耗,悲痛何似。当即草一唁电,辞曰: 钟山鸣咽,大江哀号。诗坛北斗,革命文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先生 歌德 谈诗 诗文 李南桌 魏猛克 文艺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向太阳》看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节选)
7
作者 郑智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96-98,共3页
艾青同志是抗战期间就很有影响的诗人。翻开他的诗篇,你就会被一颗赤诚的心吸引。他哀民族之患,忧人民之伤,达到了发痴的程度。他用瑰丽的想象,激昂的情调描绘未来的光明,抒发理想的情操,把读者带向新的世界。他利用各种表现手法。
关键词 艾青 艺术特色 抗战期间 吹号者 革命青年 大堰河 谈诗 人类命运 帝台 子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英语诗歌中的比喻
8
作者 茅百玉 《山东外语教学》 1981年第2期50-53,6,共5页
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形象思维”,即用具体的事物形象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经集传·关睢》)。“兴者,先... 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形象思维”,即用具体的事物形象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经集传·关睢》)。“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同上)。比、兴是构成形象思维、创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诗歌 关睢 谈诗 陈毅同志 集传 讽喻诗 岁月流逝 它比 政治事件 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马雅可夫斯基诗歌中的俗语
9
作者 鹿志保 《山东外语教学》 1986年第1期13-16,共4页
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不仅具有鲜明的革命色彩,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凡读过他诗歌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他的想象是非常丰富、新颖和奇特的。这在俗语的运用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正如“成语结构以及俗语和谚语赋予马雅可夫斯的语言以... 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不仅具有鲜明的革命色彩,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凡读过他诗歌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他的想象是非常丰富、新颖和奇特的。这在俗语的运用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正如“成语结构以及俗语和谚语赋予马雅可夫斯的语言以独特的色彩”。正因为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饱含着俄罗斯语言的精华:成语、谚语、习惯语等等,所以对于不大精通俄语,不大了解诗人语言特色的人说来,要读懂他的诗歌是很困难的。要想真正弄通马雅可夫斯基诗歌的内容,对他如何运用俗语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认真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雅可夫斯基 俄罗斯语言 艺术风格 语言特色 爱情诗 声诗 三卷本 谈诗 隐喻意义 分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独清的诗论
10
作者 潘颂德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76-80,共5页
我国最早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运用象征、暗示手法创作象征诗者无疑要推李金发。早在一九二○年,他在法国留学时,由于受到象征派诗人皮特莱尔、马拉美、居友、魏尔伦的影响,开始运用象征、暗示手法创作象征诗。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 我国最早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运用象征、暗示手法创作象征诗者无疑要推李金发。早在一九二○年,他在法国留学时,由于受到象征派诗人皮特莱尔、马拉美、居友、魏尔伦的影响,开始运用象征、暗示手法创作象征诗。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间,他先后出版了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李金发的象征诗,比起“五四”时期的自由诗派和二十年代中后期新月诗派的诗,艺术上有明显的特色。朱自清曾指出:李金发“不注重形式而注重词的色彩与声音”,“要充分发挥词的暗示的力量,一面创造新鲜的隐喻,一面参用文言的虚字,使读者不致滑过一有词去。”①其实,李金发诗歌这些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并非诗人基于一定的诗歌美学自觉追求的结果,而是模拟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产物。也就是说,李金发对于接受西方象征诗派的影响,缺乏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金发 象征派 自由诗派 诗歌形式 为幸福而歌 新月诗派 魏尔伦 马拉美 中国诗歌会 谈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别
11
作者 浦东 《中小学作文教学》 2005年第10期29-29,共1页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年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黄鹤楼畔繁花似锦。黄鹤楼上,李白正在为即将去扬州任职的好友孟...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年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黄鹤楼畔繁花似锦。黄鹤楼上,李白正在为即将去扬州任职的好友孟浩然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诗人李白 孟浩 送别诗 烟花三月 孤帆 钱行 谈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曾植书法述论(四)
12
作者 许全胜 《书画艺术》 2023年第4期66-77,共12页
一沈曾植去世后,书名益著,影响颇广,甚至及于说部。如钱锺书早年与沈氏老友陈石遗往还,多闻晚清文人掌故于陈氏,其记石遗谈艺语为《石语》,其中颇夹自家评论,谈诗外兼涉书法,其论陈宝琛(1848年-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之书“似放脚娘姨,... 一沈曾植去世后,书名益著,影响颇广,甚至及于说部。如钱锺书早年与沈氏老友陈石遗往还,多闻晚清文人掌故于陈氏,其记石遗谈艺语为《石语》,其中颇夹自家评论,谈诗外兼涉书法,其论陈宝琛(1848年-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之书“似放脚娘姨,不甚自在”(参观钱锺书《石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图版17-18页,录文40-41页),惜未及寐叟之诗学与书艺。但在小说《围城》中,有一处提到沈字,则颇为有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钱锺书 谈诗 沈氏 沈曾植 陈宝琛 晚清文人 说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13
作者 冯骥才 《小康》 2016年第8X期95-95,共1页
有时会听到一种抱怨,说我们的生活愈来愈没有诗,这抱怨令我深思。回过头看,历史上我们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诗,曾经让我们为国家民族的兴亡慷慨悲歌,为无所不在的生活与性情之美而吟唱。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诗从我们生活中离去了,到... 有时会听到一种抱怨,说我们的生活愈来愈没有诗,这抱怨令我深思。回过头看,历史上我们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诗,曾经让我们为国家民族的兴亡慷慨悲歌,为无所不在的生活与性情之美而吟唱。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诗从我们生活中离去了,到哪里去了呢?是它弃我们而去,还是我们主动疏远了它。我们真的没有诗也一样能活得挺满足,真的不需要享用诗了?没有诗的生活究竟缺乏了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过头 文学体裁 长长短短 诗神 论诗 谈诗 主导市场 生存环境 告诉我 传播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14
作者 刘衍二 《云梦学刊》 1980年第1期41-55,共15页
“李贺诗很值得一读”。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对李贺诗歌的赞赏。李贺,字长吉,公元七九○年出生在今河南宜阳县境内的昌谷,只活了二十七岁。他才华出众,可是短暂的一生,受尽迫害,困顿抑郁,处境非常凄凉。... “李贺诗很值得一读”。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对李贺诗歌的赞赏。李贺,字长吉,公元七九○年出生在今河南宜阳县境内的昌谷,只活了二十七岁。他才华出众,可是短暂的一生,受尽迫害,困顿抑郁,处境非常凄凉。在贞元、元和时期激烈的社会阶级斗争的推动下,他用自己的笔,自己的生命和血忱,唱出了他所处的中唐时代的声音。他遗留给我们的二百四十多首诗歌,在政治上具有进步倾向,艺术上更是别标一帜。这些诗,想象丰富、奇特,构思新颖、精巧,语言凝炼警策,色彩浓艳,对屈原以来诗歌创作中积极浪漫主义传统,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拟就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淡几点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诗歌 艺术特色 积极浪漫主义 才华出众 诗歌创作 谈诗 遗留给 艺术构思 大堤曲 语言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题画秋林索句图送凫衣道士荪黎薇还湘潭
15
作者 陈嘉会 《船山学报》 1933年第2期210-,共1页
此行颠沛犹可喜得见萧闲两道士避世何须问姓名我今卻识黎与李梅庵临川生涯付笔砚君亦谈诗擅名理篆刻能穷史籀文余力追古彻精髓一从访道空山去尘世荣枯等磨蚁花开叶落几多人一口独吸西江水嗟余潦倒同卖饼吟诗作书将老矣剩水残山昔所识不... 此行颠沛犹可喜得见萧闲两道士避世何须问姓名我今卻识黎与李梅庵临川生涯付笔砚君亦谈诗擅名理篆刻能穷史籀文余力追古彻精髓一从访道空山去尘世荣枯等磨蚁花开叶落几多人一口独吸西江水嗟余潦倒同卖饼吟诗作书将老矣剩水残山昔所识不识高人何取此君亦亭林渡江客愧无年少传神技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水 剩水残山 蚁花 此君 李梅 亭林 擅名 谈诗 少傅 陈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