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驱一体化泡沫驱油体系配方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睿博 郭东红 +1 位作者 王源源 孙建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3,共4页
针对大港港东油藏条件,通过系列甜菜碱的泡沫性能、油水界面张力性能测试,筛选出芥酸酰胺丙基甜菜碱作为主剂,与十二烷基磺酸钠等复配研制出调驱一体化泡沫驱油体系。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大港港东原油和模拟矿化水,发泡体积可达溶液体积的... 针对大港港东油藏条件,通过系列甜菜碱的泡沫性能、油水界面张力性能测试,筛选出芥酸酰胺丙基甜菜碱作为主剂,与十二烷基磺酸钠等复配研制出调驱一体化泡沫驱油体系。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大港港东原油和模拟矿化水,发泡体积可达溶液体积的5倍,油水界面张力可达10-2m N/m数量级水平,能够满足调驱一体化泡沫驱油体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表面活性剂 发泡性能 水界面张力 调驱一体化泡沫驱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效果及复合封窜体系的性能研究
2
作者 牛艳 李鑫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1-878,共8页
特低渗透油藏通常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质性和复杂的裂缝网络,使得CO_(2)驱油过程中极易发生气窜现象,从而制约了驱油效果的提升。为了探究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效果及开发出优异性能的封窜体系,本文通过细管实验在延长油田开展了最小混... 特低渗透油藏通常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质性和复杂的裂缝网络,使得CO_(2)驱油过程中极易发生气窜现象,从而制约了驱油效果的提升。为了探究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效果及开发出优异性能的封窜体系,本文通过细管实验在延长油田开展了最小混相压力实验,通过岩心封堵及驱油实验探究了冻胶、泡沫及泡沫-冻胶复合封窜体系的封堵性能和驱油性能的差异,并对该封窜体系多轮次组合驱油性能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最小混相压力为31.1 MPa,在此条件下注入CO_(2)可实现与原油的完全混相。泡沫的注入性能最佳,冻胶的注入性能最差,最高注入压差为0.557 MPa,其封堵率最大为94.5%。泡沫-冻胶复合封窜体系的采收率优于单一泡沫体系和冻胶体系,其原油采收率最大可达77.5%。封窜体系多轮次组合驱油性能测试表明二轮调驱后泡沫冻胶-泡沫组合封窜体系的采收率达到了86.8%,采收率高于泡沫冻胶-冻胶体系的78.2%,最高注入压力不超过1 MPa,具有施工便利性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CO_(2) 最小混相压力 泡沫-冻胶 封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泡沫体系的制备及在调剖、驱油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史胜龙 王业飞 +4 位作者 周代余 阳建平 张海祖 丁名臣 李忠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0-755,共6页
为了推动微泡沫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综述了微泡沫体系的结构、性能及封堵原理,对高速搅拌法、微流法等制备微泡沫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概述了微泡沫体系在调剖和驱油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微泡沫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泡沫体系 制备方法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增效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渗流行为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叶仲斌 魏发林 +2 位作者 罗平亚 杨建军 李军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49-52,共4页
将交替注入碱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简称ASP)和氮气时 ,针对泡沫的生成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着重探讨在不同流速、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渗流行为。实验结果表明 ,泡沫的形成与运移严重受流速和压力的影响 ,流速太大 ,存... 将交替注入碱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简称ASP)和氮气时 ,针对泡沫的生成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着重探讨在不同流速、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渗流行为。实验结果表明 ,泡沫的形成与运移严重受流速和压力的影响 ,流速太大 ,存在严重气窜现象 ,流速太小 ,不利于泡沫在孔隙介质中的传播 ,压力越小 ,越利于形成稳定的泡沫。一旦形成泡沫 ,流动阻力明显增加 ,大大降低驱替流体的流度。氮气 /ASP交替注入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体系 渗流行为 研究 三次采 提高采收率 化学 复合 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状液体系在驱油和调剖堵水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史胜龙 汪庐山 +2 位作者 靳彦欣 王涛 王业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乳状液体系在驱油和调剖堵水中,包括乳状液驱油、自发乳化驱油、微乳液驱油、乳状液调剖、乳化稠油堵水等相关技术,同时分析了乳状液体系在三次采油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乳状液体系 堵水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氮气泡沫调驱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文浩 付美龙 +1 位作者 刘德华 孙敬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59,共8页
针对吉林油田某区块纵向油层动用不均、含水率高、采出程度偏低的现象,应用室内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氮气泡沫调驱的适应性研究。物模实验发现,发泡剂综合发泡能力评价指数有利于发泡剂的统一筛选,确定质量分数0.3%JH-12起泡剂... 针对吉林油田某区块纵向油层动用不均、含水率高、采出程度偏低的现象,应用室内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氮气泡沫调驱的适应性研究。物模实验发现,发泡剂综合发泡能力评价指数有利于发泡剂的统一筛选,确定质量分数0.3%JH-12起泡剂与质量分数0.03%AP-12稳泡剂的复配体系作为氮气泡沫驱的优选起泡剂体系;考虑现场实施的可行性,当岩心渗透率级差为4.67,采用双段塞气液交替注入方式氮气泡沫驱油效果更佳。利用数值模拟得到工区氮气泡沫调驱参数优选结果:注入方式为双段塞气液交替注入,泡沫段塞注入量为0.4PV,地层注入气液比为1∶1,氮气注入速度为0.12PV/a,这与室内物模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数值模拟井组氮气泡沫调驱采出程度增幅可达3.31%,产出投入比为3.29,表明方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泡沫 特低渗 起泡剂体系 渗透率级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蒸汽泡沫调驱物理模拟实验——以吉林油田扶北3区块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长久 刘慧卿 +1 位作者 郑强 林士尧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78,83,共4页
针对稠油油藏蒸汽驱过程中压力维持困难和汽窜导致热效率下降等问题,开展了蒸汽泡沫调驱物理模拟实验.根据吉林油田扶北3区块的地质特点,设计了非均质双管并联驱替模型,将不同调驱方式下的驱油效率和分流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蒸汽... 针对稠油油藏蒸汽驱过程中压力维持困难和汽窜导致热效率下降等问题,开展了蒸汽泡沫调驱物理模拟实验.根据吉林油田扶北3区块的地质特点,设计了非均质双管并联驱替模型,将不同调驱方式下的驱油效率和分流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蒸汽混注泡沫调驱的过程中,注入发泡剂或泡沫能在一定程度上封堵高渗透管,启动低渗透管内的剩余油,其驱油效果好于其他驱替方式;蒸汽混注高温气体调驱的驱油效果略好于蒸汽驱,仅提高采收率约1% ~ 3%.此外,泡沫对双管模型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分流,使高渗透管和低渗透管的产液量趋于均匀,表明泡沫驱符合非均质地层的驱替要求.综合比较认为蒸汽混注混合气泡沫调驱适用于扶北3区块,其综合驱油效率可达54.8%,比单纯蒸汽驱提高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泡沫 效率 物理模拟 混合气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SDS复合体系CO_2泡沫的调驱性能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鹏 李兆敏 +3 位作者 徐海霞 李杨 洪英霖 何强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95,共8页
为探索SiO2/SDS复合体系CO2泡沫在调驱方面的应用潜力,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该泡沫体系的封堵及分流性能,并对SiO2纳米颗粒在岩心中的滞留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SiO2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升高,泡沫体系封堵性能增强,当颗粒的质量分数... 为探索SiO2/SDS复合体系CO2泡沫在调驱方面的应用潜力,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该泡沫体系的封堵及分流性能,并对SiO2纳米颗粒在岩心中的滞留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SiO2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升高,泡沫体系封堵性能增强,当颗粒的质量分数达到1.0%时其封堵性能增幅减缓;随着温度升高,其封堵性能下降;随着压力升高,其封堵性能增强,当压力达到8 MPa时其封堵性能趋于稳定;并且泡沫体系的分流性能也随着SiO2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强,当颗粒质量分数升高至1.5%时能够实现流度反转;当颗粒质量分数低于1.5%时,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量较少,对于多孔介质的影响较小,而当颗粒质量分数高于2.0%时,对多孔介质产生较大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SiO2/SDS体系 CO2泡沫 性能 颗粒滞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CP泡沫体系的注入方式及驱油效率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明 蒲万芬 杨燕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62-64,共3页
对已优选NTCP泡沫体系的注入方式及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 ,该体系由 0 .2 %NAPS疏水聚合物为稳泡剂 ,由起泡剂和工业氮气以一定比例组成的 0 .1 5 %复合表面活性剂SDS。泡沫有高的阻力系数和低的残余阻力系数。在模拟中原油田三厂所辖的... 对已优选NTCP泡沫体系的注入方式及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 ,该体系由 0 .2 %NAPS疏水聚合物为稳泡剂 ,由起泡剂和工业氮气以一定比例组成的 0 .1 5 %复合表面活性剂SDS。泡沫有高的阻力系数和低的残余阻力系数。在模拟中原油田三厂所辖的文明寨油田地质条件下 ,泡沫有很高的驱油效率和调剖能力 ,对低渗透岩心的伤害程度极小。在单管岩心实验中注入 0 .8PV ,泡沫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 1 7.9%~ 2 8.7%。通过并联岩心实验得出 ,注入 0 .8PV ,这种泡沫体系在渗透率极差分别为 1 4 .1和 38.2的非均质油层的深部调剖 ,分别提高采收率 44 .0 %和 2 8.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CP泡沫体系 注入方式 效率 交替注入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矿化度油藏聚合物基微泡沫驱油体系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蒙 聂兴成 +3 位作者 黄亚杰 侯流通 周磊 周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2,共4页
针对某高矿化度油藏采用常规化学剂不抗盐,提高采收率难度大的问题,在高矿化度油藏条件下,以泡沫综合指数(FCI)筛选了两种起泡性好的表面活性剂TSS(12-2-12)-2OH和Triton X-100。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聚合物基微泡沫驱油体系中的起泡剂浓... 针对某高矿化度油藏采用常规化学剂不抗盐,提高采收率难度大的问题,在高矿化度油藏条件下,以泡沫综合指数(FCI)筛选了两种起泡性好的表面活性剂TSS(12-2-12)-2OH和Triton X-100。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聚合物基微泡沫驱油体系中的起泡剂浓度、助起泡剂浓度和泡沫稳泡剂浓度,得到了最佳的聚合物基微泡沫驱油体系0.2%(w)TSS(12-2-12)-2OH+0.1%(w)Triton X-100+0.150%(w)KY5S+地层水。为高矿化度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 聚合物 泡沫体系 优化 F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东红 李睿博 +1 位作者 孙建峰 崔晓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针对大港港东油藏条件,对新型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芥酸酰胺丙基甜菜碱EAB40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LS的复配体系)的耐温性能、耐矿化度性能、抗二价离子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的耐温性能达到80℃,耐矿化度性能达... 针对大港港东油藏条件,对新型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芥酸酰胺丙基甜菜碱EAB40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LS的复配体系)的耐温性能、耐矿化度性能、抗二价离子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的耐温性能达到80℃,耐矿化度性能达到60 000 mg/L,抗二价离子性能达到220 mg/L。岩心对比驱油实验表明,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0. 3%EAB40+0. 2%SLS能够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 8%,明显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驱(0. 5%芥酸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EHSB40)或单一泡沫驱(0. 5%α-烯烃磺酸盐A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界面张力 泡沫性能 低张力泡沫体系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氮气泡沫逐级调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文静 林吉生 +1 位作者 徐国瑞 王善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7-181,共5页
多层砂岩油藏非均质严重,大段多小层笼统注水时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窜流;利用氮气泡沫驱可有效改善注入剖面。在前人双管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应用三管并联驱替注泡沫逐级调驱的实验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级差、相同渗透率级差不... 多层砂岩油藏非均质严重,大段多小层笼统注水时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窜流;利用氮气泡沫驱可有效改善注入剖面。在前人双管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应用三管并联驱替注泡沫逐级调驱的实验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级差、相同渗透率级差不同渗透率级别和气液比对氮气泡沫调驱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氮气泡沫调驱后,泡沫有效发挥了调整分流作用,使高渗管、中渗管和低渗管的产液量趋于均匀,体现了"分级堵调、逐级启动"的特性,有效改善了非均质储层的开发效果,对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 氮气泡沫 三管实验 逐级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耐温抗高盐驱油泡沫体系的确定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刁素 蒲万芬 +2 位作者 黄禹忠 颜晋川 方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93,共3页
采用抗盐性能较好的起泡剂XN,对三种抗盐性较好的稳泡剂HXYP、YPA、PAM,在温度为80℃,矿化度为20.3×104mg/L条件下,进行了单独和两两复配后的起泡性能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在稳泡剂和起泡剂总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单一稳泡剂体系和YPA与... 采用抗盐性能较好的起泡剂XN,对三种抗盐性较好的稳泡剂HXYP、YPA、PAM,在温度为80℃,矿化度为20.3×104mg/L条件下,进行了单独和两两复配后的起泡性能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在稳泡剂和起泡剂总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单一稳泡剂体系和YPA与PAM复配稳泡体系不能产生稳定的泡沫,HXYP与YPA、PAM复配稳泡体系均在配比为9∶1条件下抗盐性能最佳。并对这两种复配稳泡体系进行了起泡剂和稳泡剂总量的优选,确定了泡沫体系的两种配方①稳泡剂HXYP1800mg/L+YPA200mg/L,起泡剂XN2000mg/L;②稳泡剂HXYP1800mg/L+PAM200mg/L,起泡剂XN2000mg/L。两个体系的泡沫质量和半衰期分别为68%、59.7min和67.7%、64.1min,抗高盐性能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 复配稳泡剂 体系 泡沫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泡沫体系性能评价及驱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4,共6页
随着CO2捕集技术的成熟,可利用CO2回注地层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应用分子模拟设计思想,筛选能与CO2形成稳定泡沫的表面活性剂,并对泡沫体系的静态物性和封堵能力进行评价,对比不同注入方式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复配的阴非型表面活... 随着CO2捕集技术的成熟,可利用CO2回注地层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应用分子模拟设计思想,筛选能与CO2形成稳定泡沫的表面活性剂,并对泡沫体系的静态物性和封堵能力进行评价,对比不同注入方式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复配的阴非型表面活性剂体系S6-1作为起泡剂,其起泡体积为213 mL,半衰期为1 112 s,均优于其他表面活性剂。CO2泡沫体系具有耐温抗盐、吸附损耗小、封堵性能优的特点。合理气液比为1∶1、起泡剂溶液质量分数为0.5%时,CO2泡沫体系阻力因子较稳定。CO2泡沫体系与水交替注入提高原油采收率最大,最终采收率达到60%。CO2泡沫体系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后续水驱仍具有良好的残余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起泡剂 泡沫体系 性能评价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台子油层高封堵/高洗油氮气泡沫体系交替注入驱油效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成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112,共4页
交替注入高封堵泡沫体系和高洗油泡沫体系,既可以实现较好的封堵效果,又能够充分发挥体系洗油能力。通过室内实验研究9种表面活性剂的起泡性能和低界面张力性能,优选出高封堵和高洗油性能起泡剂各1种,并分析2种泡沫体系不同交替注入方... 交替注入高封堵泡沫体系和高洗油泡沫体系,既可以实现较好的封堵效果,又能够充分发挥体系洗油能力。通过室内实验研究9种表面活性剂的起泡性能和低界面张力性能,优选出高封堵和高洗油性能起泡剂各1种,并分析2种泡沫体系不同交替注入方式下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101098型氟碳起泡剂和LAB-5型甜菜碱起泡剂均有较强的高封堵和高洗油性能,有效作用距离分别为60%和80%,具有良好的抗吸附性能,适应高台子油层;在2种泡沫体系交替注入方案中,0. 2倍孔隙体积高封堵泡沫体系与0. 2倍孔隙体积高洗油泡沫体系交替1次注入时,低渗透岩心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为优选的注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体系 封堵性能 性能 有效作用距离 交替注入 高台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率级差对空气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忠正 李华斌 +3 位作者 郭程飞 龚书 陈会文 郎丽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7,107,共6页
在华北油田文120区块油藏条件下(温度87℃、矿化度28291 mg/L),用不同目数的石英砂制成4组渗透率级差分别为2.8、6.8、8.9、10.7的填砂管物理模型,研究渗透率级差对空气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高、低渗管... 在华北油田文120区块油藏条件下(温度87℃、矿化度28291 mg/L),用不同目数的石英砂制成4组渗透率级差分别为2.8、6.8、8.9、10.7的填砂管物理模型,研究渗透率级差对空气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高、低渗管及双管采收率增幅先增大后减小。渗透率级差由2.8增至8.9时,高渗管采收率增幅由15.13%增至18.56%,低渗管由19.45%增至29.81%,双管由17.24%增至23.43%,泡沫体系对高、低渗层的封堵调剖能力增强,驱油效果变好;渗透率级差为10.7时,高渗管、低渗管、双管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3.55%、9.00%、11.74%,泡沫体系对高、低渗层的封堵调剖能力降低,驱油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级差 空气泡沫 封堵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驱技术是低渗透油藏稳油控水的重要手段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兴训 张胜 +3 位作者 尹东迎 冯业庆 巴拉提.库尔班 徐树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彩南西山窑组油藏微裂缝发育、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是典型的低一特低渗透油气藏。经过几年高速开发之后,因水窜、水淹而使油藏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地层压力场分布复杂。对此,在深入进行油藏研究,认清砂层在纵向、横向上的发育程度、... 彩南西山窑组油藏微裂缝发育、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是典型的低一特低渗透油气藏。经过几年高速开发之后,因水窜、水淹而使油藏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地层压力场分布复杂。对此,在深入进行油藏研究,认清砂层在纵向、横向上的发育程度、注采连通程度、储集层沉积微相、岩石物理相、储集层裂缝相、流体流动单元等油藏特征的基础上,对注水井进行普通调剖、深度调剖、“2+3”调驱等措施,使油层动用程度由68%提高至95%,并且在横向上起到了深部液流转向的作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水驱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对整个油藏的稳油控水起了重要作用,而且投入产出比在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低渗透 控水 藏精细描述 延缓体系 凝胶性能 深部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渗透率级差下化学驱油体系优选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姗姗 武滨 +4 位作者 康晓东 薛新生 胡科 张健 朱玥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4-108,共5页
针对聚合物驱过程中出现的剖面返转现象,选取不同驱油体系(聚合物、微球、凝胶、泡沫),开展了渗透率级差为3、6、10时不同驱油体系单一或交替注入的驱油效果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为3时,浓度为1 400 mg/L和800 mg/L的聚合物交替... 针对聚合物驱过程中出现的剖面返转现象,选取不同驱油体系(聚合物、微球、凝胶、泡沫),开展了渗透率级差为3、6、10时不同驱油体系单一或交替注入的驱油效果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为3时,浓度为1 400 mg/L和800 mg/L的聚合物交替注入较浓度为1 100 mg/L的聚合物连续注入可提高采出程度3.5个百分点;渗透率级差为6或10时,凝胶和聚合物交替注入效果最好,采出程度较聚合物连续注入可分别提高14.6个百分点或20.3个百分点。对于渗透率级差较小的储层,推荐采用高低浓度聚合物交替注入;对于渗透率级差较大的储层,高低浓度聚合物交替注入失效,采用高黏体系封堵高渗层再注入聚合物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吸液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级差 体系 微球 凝胶 泡沫 聚合物 连续注入 交替注入 提高采出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6致密油空气泡沫驱注入有效性地质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洪 张新春 +2 位作者 杨兴利 张建成 李相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13,共9页
空气泡沫驱是目前最具前景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之一,研究影响空气泡沫驱受效性的地质因素,为空气泡沫驱注入井位选择和方案调整提供依据。提出沉积相控制体系和物性控制体系两个地质因素,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两个体系对空气泡沫驱受效性的控... 空气泡沫驱是目前最具前景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之一,研究影响空气泡沫驱受效性的地质因素,为空气泡沫驱注入井位选择和方案调整提供依据。提出沉积相控制体系和物性控制体系两个地质因素,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两个体系对空气泡沫驱受效性的控制作用,然后选取A油田长6致密油8100井组,利用测井曲线划分该井组的河道控制体系,并进一步利用砂体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数据及计算的流动带指数划分不同井间的流动单元系统,以此为基础分别研究8100井组8100-3井注泡沫受效原因、8100井不受效原因,并用动态生产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沉积相控制体系和物性控制体系对空气泡沫驱受效性具有重要影响;若注入井和生产井的河道控制体系和流动单元系统对应,则可以完全受效;若注入井和生产井完全属于不同的河道控制体系,则多不受效;若注入井和生产井属于同一河道控制体系,但流动单元系统部分连通或不连通,则可造成部分受效或完全不受效。生产时尽量选择在主河道主流动单元中心部位选择注入井;对于河道边缘井组,可以通过角井转注方式将不规则反9点注采井网转成反5点井网;在顺河道方向加大井距,垂直于河道方向,尤其在河道及流动单元边缘部位减少井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 空气泡沫 地质因素 沉积相 河道控制体系 流动单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地质院研究耐温抗盐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油
20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75-1275,共1页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采收率试验室通过对多种泡沫剂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等进行分析,筛选出界面张力在1×10^-3mN/m以下的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该体系由DP4磺酸盐阴子表面活性剂和6^#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组成,两者质量比为1...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采收率试验室通过对多种泡沫剂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等进行分析,筛选出界面张力在1×10^-3mN/m以下的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该体系由DP4磺酸盐阴子表面活性剂和6^#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组成,两者质量比为1:9,总质量分数为0.5%。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好的泡沫性能,较强的抗盐能力、抗二价阳离子能力和抗老化能力,加入MO 4000聚合物后能增强泡沫体系的稳定性。单管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超低界面张力泡沫复合驱的最大压差为1.8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界面张力 泡沫体系 田地质 实验 耐温抗盐 两性表面活性剂 起泡能力 科学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